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颗粒细胞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的组织起源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学形态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其免疫表型。结果良性颗粒细胞瘤13例,恶性颗粒细胞瘤2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1·6岁,2例恶性颗粒细胞瘤年龄分别为67岁和69岁。良性颗粒细胞瘤直径0·4~5·3cm,平均2·3cm,2例恶性颗粒细胞瘤直径分别为6和14cm。均为单发病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真皮、皮下或黏膜下孤立性无痛性结节,分别位于腰部3例、腋下、胸壁各2例,乳腺、上臂、子宫、肛周、声带、食管、结肠、舌部各1例。病理组织学上,良性颗粒细胞瘤的肿瘤细胞通常有比较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状胞质和小而深染的胞核,而恶性颗粒细胞瘤的肿瘤细胞中可见带有明显核仁的空泡状核,细胞核明显异型及部分细胞呈梭形。免疫组化示神经标记物NSE、S-100蛋白强阳性,表达溶菌酶的标记物CD68也强阳性,而表达平滑肌和横纹肌的标记物SMA、MG均阴性。结论颗粒细胞瘤为来源于雪旺细胞的肿瘤,恶性者少见,大多发生在年龄大的患者,且肿瘤体积比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复习9例乳腺G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8例为良性乳腺GCT,1例为不典型乳腺GCT.细胞境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富,充满小的嗜酸性颗粒,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CD68、S-100、NSE、vimentin阳性表达,而EMA、SMA等阴性表达.结论 乳腺GCT较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临床、细胞学及冷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2008年3月收治3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片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本组30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93.3%(28/30)。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等因素均影响预后,有远期复发可能,要终身随访。  相似文献   

4.
47例软组织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47例软组织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增殖活性检测。方法收集1975至2008年武汉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GCT存档资料47例,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随访,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行S-100、CD68、NSE及Ki-67染色。结果 GCT好发于舌部,女性多见。镜下观察所有肿瘤由多边形瘤细胞组成,胞质中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且S-100、CD68及NSE染色均为阳性。24例良性GCT呈膨胀性生长,其余20例良性及3例细胞不典型性病例均为侵袭性生长。少数肿瘤细胞Ki-67染色阳性。随访的30例中1例肿瘤细胞明显呈不典型性者复发并死亡,1例细胞典型性者复发后组织学呈不典型性,1例细胞典型性者复发两次后组织学呈恶性,27例无复发。结论大多数软组织GCT为良性,少数具有潜在恶性,应注意随访。少数肿瘤细胞Ki-67阳性提示该肿瘤具有较低的增殖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消化道GCT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2例消化道GCT形态相似,肿瘤细胞多呈巢状和片状排列,瘤细胞体积大,形态单一,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呈S-100和vimentin弥漫阳性;CD68散在阳性;而上皮细胞标记EMA、CK(AE1/AE3)呈阴性。结论消化道GCT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多为偶然发现,内镜和形态学上容易误诊,免疫组化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结直肠GCT患者的临床特征、肠镜表现、肿瘤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8例结直肠GCT中男性居多,平均发病年龄51.2岁。4例腹泻,2例便秘,2例无症状;肿瘤直径2~13 mm,平均6 mm;6处病灶位于近端结肠,3处病灶位于直肠。6例肿瘤行内镜下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锲形切除术,1例为活检咬除。治疗后随访时间2个月~5年(中位数2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证据。结论结直肠GCT内镜下大多表现为黏膜隆起,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诊断,内镜下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软斑病(malakoplakia,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女性生殖道MP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观察其大体及显微镜下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者均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年龄39~75岁,临床表现包括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月经改变。2例为单发,1例为多灶性。大体表现为外生灰黄色菜花状肿块,或稍隆起的灰黄色病灶。镜下均为由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聚集形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可见特征性的软斑小体。免疫表型:组织细胞CD68阳性,CK(AE1/AE3)阴性,浆细胞CD138阳性,Ki-67增殖指数1%~2%。软斑小体PAS染色呈紫红色。确诊后行抗生素治疗,随访17~23个月,1例会诊病例失访,余2例未见复发。结论女性生殖道MP非常罕见,易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恶性病变。认识该病变的最重要意义在于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影响临床处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25例女性生殖道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收集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1992-2002年子宫、卵巢、输卵管肿瘤及瘤样病变7124例,其中腺瘤样瘤25例。所有病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黏液染色(AB染色),糖原染色(PAS染色)。每例均做免疫组化,采用Dako公司产品:vimentin、CK、EMA、actin、FⅧRAg、CEA、HBME-1,工作浓度均为1:50。每种抗体均设阳性、阴性对照,免疫组化步骤按S-P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良、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颗粒细胞瘤(含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中女性14例,男性1例,年龄18~66岁,平均42岁。14例为皮下或软组织内无痛性生长的孤立性肿块,1例(组织学诊断为恶性颗粒细胞瘤)表现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伴复发、转移。肿瘤位置:四肢4例,乳腺2例,舌部2例,眼眶2例,咽喉部2例,颈枕部、升结肠和外阴各1例。肿瘤直径0. 3~4. 5 cm,平均2. 4 cm。1例镜下见凝固性坏死、核增大呈空泡状并可见明显的核仁、多形性、高核质比、瘤细胞梭形变和核分裂。形态学上,15例采用Fangburg-Smith等提出的6项诊断标准判断,结果显示:良性颗粒细胞瘤11例、不典型颗粒细胞瘤3例、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1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13例无复发,1例复发3次并转移。结论颗粒细胞瘤少见,恶性颗粒细胞瘤尤其罕见,在日常工作中应高度警惕是否为恶性,以避免漏诊。Fangburg-Smith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且与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5例女性生殖道苗勒氏腺肉瘤作了临床病理观察。发生在子宫内膜者2例,子宫颈、阴道前庭、双发在子宫颈和子宫内膜者各1例。随访5例患者,该瘤系低度恶性。好的预后与早期发现、早行根治术、发生在年龄较大病人和肉瘤细胞分裂象数目较少有关。良性瘤性腺体和肉瘤样间质混合,向腔道内呈息肉状、结节状和葡萄簇状生长,一般不侵犯子宫肌层、血管和淋巴管,为该瘤形态学表现的特征。并讨论了该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2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淡染,部分空泡状,成巢分布,呈多结节样生长,与周围卵巢组织有明显分界,局部区域有黏液样变性,血管丰富,部分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易见(5~7个/HPF),核沟不明显,未见Call-Exner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PR、Vimentin和α-inhibit阳性,Ki-67增殖指数25%~40%不等。结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其临床病理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观察70例睾丸幼年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年龄范围30周~10岁,其中90%(60/67)为6个月或者更小。62例行睾丸切除术,6例行楔形切除术,仅2例行活检。26例肿瘤位于左侧,22例位于右侧,6例发生于未下降的睾丸,2例有遗传异常。最常见的表现为睾丸肿块(65%),其次睾丸变大(25%)。14例患者中有6例AFP升高,还有1例男性乳腺发育。肿瘤直径0.5~5 cm(平均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不同部位具有中肾形态特征的腺癌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等方面的异同。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确诊的子宫颈中肾腺癌(MA)2例及子宫体、卵巢中肾样腺癌(MLA)5例,病变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KRAS基因突变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颈MA...  相似文献   

19.
52例造釉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造釉细胞瘤的不同组织学类型及表现,以及不同浸润程度,不同手术方式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按1992年WHO有关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标准,对52例造釉细胞瘤重新分类,并对其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分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样型,基底细胞型,颗粒细胞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角化型,有骨形成型8种组织学类型。手术复发次依次国5/11例,0/5例,7/15例,5/8例,0/3例,0/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预后。方法总结我院2005~2010年共收治的60例GCT病例资料。结果 60例GCT患者中男女比为1∶2.2,平均年龄41.7岁。肿瘤易从周围组织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伴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炎性细胞及含铁血黄素。结论 GCT是发生在关节和滑囊内或沿腱鞘生长的良性肿瘤,以中年女性多见。手术切除是治疗GCT的主要方法,多中心生长和骨侵犯是其易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