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又可在其著作《温疫论》中提出"主客交"理论,其实质是指机体正气不足时,复感外邪,邪正交固于血脉,难分难解,终致痼疾。结合现代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其论述极为相似,故可从"主客交"和"络病"的角度论述肝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吴又可在其《温疫论》中提出"主客交"。"主客交"是指正气亏虚,客邪留滞血脉,主客胶结不解,疾病缠绵难愈。结合络病学研究,心衰与"主客交"理论密切相关,通过从"主客交"角度浅谈心衰,旨在为心衰的临床治疗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主客交”理论首见于温病学家吴又可的《温疫论》,后世医家对此理论做了补充,认为“主”为正,“客”为邪,人体正气亏虚,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胶固于血脉,日久而成痼疾。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机责之素体亏虚,外邪入侵,正邪交争于血脉,致脉络凝瘀,变生诸症,与“主客交”理论相合。基于此理论,临证可运用扶正达邪、分解主客及搜剔顽邪、通络化瘀的治法治疗SLE,验之临床,取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主客交”学说为温病学家吴有性所创,载于《瘟疫论》下卷。“主客交”可理解为病机名称,亦可理解为久治难愈的痼疾,文章从络病学角度探讨“主客交”学说,认为其病位在血脉,“主客交”可以认为是络脉感受病邪的病理状态和御邪能力衰微的生理状态的综合状态,是疫毒、瘀血、痰凝、阴伤胶着的病机状态;其治宜以“搜邪通络、解离主客”为核心,以三甲散为治疗主方,可对临床一些经久难愈疾病的治疗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主客浑受”与“主客交”小识山东中医药大学董锡玑(250014)关键词湿热病主客浑受温疫主客交病机辨证施治“主客浑受”语出薛生白《湿热病篇》第34条原文。谓:“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  相似文献   

6.
刘常媛  张珊  张胜  孙艳红 《中医药导报》2023,(10):177-178+185
孙艳红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机与中医“主客交”理论所述病机高度一致,主张以“主客交”理论指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疗,提出临证时需抓住主客两端,辨析邪正盛衰,治疗遵吴又可三甲散旨意,重视扶正祛邪,通补兼施,搜络剔邪,分离主客,并在此基本治则下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7.
袁建  杨宇 《河南中医》2010,30(5):428-430
“主客交”学说是中医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将“主客交”应用到肝纤维化有望为肝纤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①肝纤维化与“主客交”的病理相似。“主”“客”混处血脉导致了络病阴伤,阴伤促成了络病,络病加重了阴伤,二者互为因果,形成痼疾。肝纤维化过程中的ECM沉积、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异常等与络病密切相关,“主客交”形成络病阴伤过程中的气血阻滞、络脉凝瘀的本质是血循环障碍。据此,肝纤维化与“主客交”可以络病为结合点,用“主客交”理论阐释肝纤维化的病因病理。②肝纤维化治疗贵在“通”。“主客交”代表方三甲散通中有补、补中、寓通、以通为主、以通透邪、以通扶正,从而分解“主”“客”,去除痼疾。肝纤维化与“主客交”二者痛机类似,故其治疗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8.
牛崇峰 《中医杂志》2000,41(1):59-59
中医古籍中常见有“客邪”、“客气上逆“、“主客浑受”、“主客交病”等名词和术语来论述病因病机及病证变化,为求进一步明确概念,理解和掌握“主客交病”的特定病理意义,指导临床实践,笔者作一探析。1 明主客之理,晓正邪之分客有多种含义,用于论述邪气则指外邪。如《灵枢·小针解》记有“客者,邪气也”,在《伤寒论》中更有“客气上逆”、“客气动膈”、“客热”等。其中多用于论述病因病机变化,蕴含了较深的意义,此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有“客忤夜啼”的病证记载,即患儿因忽受外界刺激之后出现面色交易不定,惊惕作啼等病症表现。“主”则多指正气,包括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以及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癫痫相较普通癫痫而言病势反复、病情迁延,其难治在于其病之顽,而夙疾之本当以禀赋失常,根本病机在于痰瘀阻窍。“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始名于吴有性所著《温疫论》,书中阐明“主客交”之实质,当以正气衰微为主,兼以客邪伏于血脉,正邪胶结,主客相交乃成痼疾。近现代众多医家藉此理论临证辨治皮肤病、肝病、癌病等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圆机活法,其效颇佳。本文拟从“主客交”理论剖析难治性癫痫之病因病机,乃知顽痫始发之主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肾、脾、心、肝诸脏虚损,脑窍失养,气机逆乱,神机失用;而痰、瘀、毒、湿、热、饮等诸邪内生,外内相引,元神失控,痰瘀阻窍,宿络为客;标本虚实错杂,日久主客胶结,脑窍失养,邪伏脑络之交结难解,乃顽痫难愈之根。基于此说,拟以分离主客为根本治则提出治顽痫三法,治之当以主为本,调脏腑、扶正气为先;以客为要,祛外因、逐客邪兼顾;以交为用,分主客、治标本并重。临证当分期而治,急性期则治其标、客去则交易解,间歇期则补其本、主盛则交自化。厘清邪正强弱与主客盛衰,辨证论治,正邪同治,胶结乃去,顽痫得瘥。  相似文献   

10.
王成波 《四川中医》2020,38(3):17-19
"主客交"理论及"三甲散"源于吴又可的《温疫论》,后世医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笔者受其启发,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主客交"理论和"三甲散"治疗"顽固性高热"、"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萎缩性胃炎"等疑难重病、顽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胆气主升",其意有二,一为胆具有主管升发阳气的作用,二为胆具有条达舒畅之性.胆具有"胆气升而胆汁降"的生理特性,其一升一降的运动特点,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相似文献   

12.
从2型糖尿病的诊疗谈"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不论是肥胖或消瘦,亦不论是初期或末期,病机本质总不离"火"."壮火食气,气食少火"揭示了阳气、壮火以及元阳少火之间的关系,即阳气亢盛,则积而生壮火,火热鸱张则耗散元阳少火.阳气、壮火、少火三者之间的病理关系既反映于2型糖尿病的病机,又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不同病程发展阶段.本文即以"壮火食气,气食少火"理论阐释2型糖尿病的病机及病程发展,并以此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气与元气     
从气之原始意义、气与自然的关系、气与机体的联系、气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演化等方面就气的涵义及与万物的化生关系阐述,从元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元气理论在传统医学中的运用2方面就元气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浅论伏邪理论中邪气伏匿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十一个侧面揭示了邪气伏匿的机制,并论述邪气伏匿的部位、发病规律和伏邪致病的特点.重温伏邪理论,对某些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感毒清咽痛方治疗普通感冒咽痛(气虚邪犯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60例普通感冒咽痛(气虚邪犯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感毒清咽痛方,3次/d。对照组采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商品名:仁和可立克),1粒/次,2次/d。两组用药疗程均为3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咽部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探讨正虚感毒和普通感冒的相关性。结果:在改善咽部症状及体征疗效方面:试验组经治疗后愈显率55.17%,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愈显率14.29%,总有效率67.86%(P<0.05)。两组治疗后咽部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但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感毒清咽痛方具有扶正祛邪,益气解毒,清热利咽的功效,疗效稳定,安全性高,改善普通感冒咽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卫气、营气、宗气是中医学里三个相当重要的术语,在《内经》一书,这三个术语共出现了近200次,当中更有5篇的是以营、卫气作篇名的。笔者从“阴阳学说”入手,探讨卫气、营气、宗气的意义、属性及根源,并进一步讨论此三气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卫气、宗气旨在说明阳气温煦、保卫、动的属性与作用;营气旨在说明阴血濡养与静的属性与作用。卫气、宗气与营气皆根在肾,长养于脾胃,并透过心肺二脏发挥其属性与职能。透过卫气、宗气与营气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医藉的理解,并加强临床上各种证候的认识与整理,及阴阳气血治则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78-1879
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肾气、元气、原气、生气、肾间动气、真气这一组概念的源流,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其次,对肾气与元气、原气、生气、肾间动气、真气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18.
王波  张沁园 《河南中医》2010,30(6):534-535
"脑主神明"论可以溯源至《内经》时代,其后虽不是主流,但仍有医家坚持和实践着这种理论,明清以后,李时珍和王清任的创造性工作,把"脑神"理论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脑主神明"理论,强调的是脑在人体的精神活动调节和发病中的重要地位,为中医脑病的治疗从"脑"入手提供了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肾主命门论     
命门位于肾中。命门的物质基础是肾精所化生的元气。命门的功能是对肾的某些功能的概括。命门的病变也从肾论治。所以说,命门是肾的组成部分。命门的命名无非是为了强调肾为五脏之根本,肾精是生命之元,及其对人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风与肾病论     
从外风伤肾、内风扰肾、肾病治风等方面论述了风与肾病发病观与治疗特点.认为风邪贯穿于急慢性肾风的始末.外风伤肾,肺先受邪,肺肾同病;内风扰肾,外风由表及里潜伏肾中,成为肾风;肾深居下焦,唯风易至,潜存于内,伏机待发;风邪内侵,干扰肾水与相火,形成肾中之风;风邪痹阻肾络,气滞血瘀,病情顽固;肾中风邪内扰,气化不健,封藏失职,故水肿、蛋白尿、血尿难以消除.肾病治风,风药祛风的同时,尚有除湿、化浊、利水、解毒、活血等多种功能,对慢性肾病的治疗无疑是完全适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