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多以“哮病”论治,辨证主要分为“寒哮”和“热哮”两个证型.以“常”与“变”的思路辨别哮喘发作期之寒热,便于初学者掌握和运用.在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过程中,简单地把支气管哮喘和哮病划等号,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支气管哮喘寒热难辨的症结所在.寒哮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常证”、热哮是“变证”,主张临床中只要没有明显的热象表现,一般应从寒哮论治,用药不避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可行性。方法设计支气管哮喘患者就诊数据采集表,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肺功能指标。结果共收集患者334例,其中中医辨证为风哮119例,热哮109例,冷哮77例,虚哮29例。虚哮患者年龄最高,与风哮、冷哮、热哮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证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者病程、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哮患者Fe NO水平最高,与冷哮、热哮、虚哮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气道炎症程度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以风哮、热哮为主,风哮患者Fe NO水平最高,Fe NO可能作为支气管哮喘证型客观化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检查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7例哮喘发作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冷哮、热哮、风哮、虚哮;同时将其肺功能检查结果按评价标准分为正常、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4种类型,正常、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6种分度;分析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结果 1)哮喘发作期各中医证型均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2)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以热哮和虚哮为多见。3)哮喘发作期各中医证型肺功能分型,以混合性和阻塞性为多见;其中,虚哮组肺功能分别与热哮组、冷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检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昌吉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2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证候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所有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候是寒哮,其次是虚哮和热哮;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哮喘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疾病的状况因证型不同存在差异;哮喘发作的诱因以外因为主;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前三位的病性要素是痰、风和气虚;病位要素是肺、脾和肠。结论: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寒热是辨证的关键。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哮喘的中医证型表现出由实证向虚证及虚实夹杂证转化。气虚是哮喘的一种基本病理状态。外因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哮喘发作期病位以肺、脾、肠为主,病性要素则以痰、风、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多以"哮病"论治,辨证主要分为"寒哮"和"热哮"两个证型。以"常"与"变"的思路辨别哮喘发作期之寒热,便于初学者掌握和运用。在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过程中,简单地把支气管哮喘和哮病划等号,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支气管哮喘寒热难辨的症结所在。寒哮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常证"、热哮是"变证",主张临床中只要没有明显的热象表现,一般应从寒哮论治,用药不避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加减配合西药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为寒哮)急性发作期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射干麻黄汤汤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剂布地奈德混悬液,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及疗效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减配合西药雾化对于支气管哮喘(寒哮)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疗效较好,临床控制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乌鲁木齐地区哮喘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分析该地区哮喘患者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支气管哮喘患者477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证候,确定诊断、分期及中医分型,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477例患者中发作期263例,缓解期214例。发作期中医证型分布顺序为冷哮(55.13%)、热哮(24.34%)、虚哮(14.83%)、风痰哮(4.94%)、寒包热哮(0.76%);缓解期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65.42%)、肺肾两虚(34.58%)。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对探索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哮喘病分布规律、发病特点和中医辨证分型、指导临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医传统上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症"分为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缓解期以"证"分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两型,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笼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临床实际辨证的需要,而且与西医的哮喘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相矛盾。哮喘慢性持续期既有痰瘀内伏未消,又有肺脾肝肾气阴阳不足,乃虚实夹杂之证,可以分为气虚感寒证,阳虚恶寒证,阴虚夹热证,痰瘀阻滞证,其中,气虚、阳虚证可发病为寒哮;阴虚夹热证可发病为热哮;气虚、阳虚合热证可转化为寒包热哮;气虚、阳虚合痰瘀阻滞证可发病为风痰哮;气虚、阴虚、阳虚证可发病为虚哮;慢性持续期时,作为哮喘发作的过渡时期,若控制良好,患者将归于缓解期,若控制不佳,则转入急性发作期,因此慢性持续期是哮喘治疗的黄金时期,辨证准确,施治及时,可减少患者发病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鸟鲁木齐地区1 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分析该地区哮喘患者证型分布规律,为哮喘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针对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确定诊断、分期,按照中医有关哮喘的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 150例患者中发作期690例,缓解期460例。发作期中医证型分布顺序发作期以冷哮最多375例(54.3%),热哮次之169例(24.5%),其次为风痰哮74例(10.7%)、寒包热哮44例(6.4%)、虚哮28例(4.1%);缓解期以肺脾气虚型居多295例(64.1%),肺肾两虚者次之165例(35.9%);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哮喘发生主要证型以冷哮为主,因此在预防过程中要重视寒冷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以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30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总结发作期哮喘患者伴焦虑抑郁与"肝郁"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发作期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发作诱因、肺功能检查、分级、分期、主要临床症状、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同时给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4项)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4项)测评,中医证型等内容。结果:哮喘伴焦虑抑郁女性患者居多,哮喘伴焦虑抑郁合并肝郁较哮喘不伴有焦虑抑郁合并肝郁的比例增多,且病程越长焦虑抑郁的程度越重。结论: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与肝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乌鲁木齐地区哮喘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分析该地区哮喘患者证型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7年9月-2008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支气管哮喘患者477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证候,确定诊断、分期及中医分型,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477例患者中发作期263例,缓解期214例.发作期中医证型分布顺序为冷哮(55.13%)、热哮(24.34%)、虚哮(14.83%)、风痰哮(4.94%)、寒包热哮(0.76%);缓解期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65.42%)、肺肾两虚(34.58%).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对探索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哮喘病分布规律、发病特点和中医辨证分型、指导临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哮喘急性发作期两种中医证型的咽部微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哮喘急性发作期冷哮与热哮两种中医证型患者的咽部微生态状态,探索哮喘中医辨证分型与咽部微生态的关系。方法筛选出11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并检测其咽部微生态状态。结果 (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热哮型患者需氧菌菌群密度增加,多样性降低,热哮患者较冷哮患者变化更为显著。(2)厌氧菌菌群密度热哮型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多样性方面无变化;冷哮型患者的菌群密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冷热两型患者在厌氧菌的菌群密度和多样性方面亦无显著变化。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型患者咽部微生态明显失衡,但寒哮型患者并没有明显变化,两型之间的咽部微生态存在差异;哮喘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论治心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十年中,世界各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笔者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诊疗方面偶有所得,公之以就正于同道。1 辨证须准确支气管哮喘无热证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多参考哮病,分寒哮、热哮来论治,这是支气哮喘治疗中的一个误区。临床实践中,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多表现为哮病中的寒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分析哮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四诊的采集,参照哮病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风痰哮占51.0%,冷哮占31.7%,热哮占11.0%,虚哮占3.1%,喘脱危证占1.4%,肺脾气虚占1.0%,肺肾两虚占0.7%。结论:290例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以风痰哮为最多,其次为冷哮,治疗中应注重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并重视温肾助阳,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以祛邪兼扶正治疗为主,缓解期以固护正气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正>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笔者采用加味定喘汤加平喘止咳贴联合西医治疗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获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热哮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哮喘急性发作的病情严重度分级均为轻、中度发作。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证属热哮者[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性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名老中医经验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基于风哮、寒哮、虚哮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治疗疗效特点及优势。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共5个分中心149例病例,分别应用中医辨证论证方案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指标及哮喘控制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前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白天症状、夜间症状、活动受限及β受体激动剂使用情况,临床疗效确切,本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辩证治疗方案比较契合临床实际,辩证类型准确,容易掌握,用药疗效确切,哮喘控制水平显示:完全控制及部分控制患者占96.6%。中医证候疗效显示,总有效率达87.2%。结论经5家研究中心149例患者临床观察,哮喘辨证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明确,能够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三大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自建库至2015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对符合要求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证型和证素进行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11篇,其中哮喘发作期193篇,缓解期118篇。经统计得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型包括热哮、寒哮、痰热壅肺等11个证型;缓解期包括肺脾气虚、肾气亏虚等16个证型。证素分布情况:发作期病位在肺,其次为肾、脾;病性为热与寒,其次为痰、瘀等。缓解期主要病位在肺,其次为脾、肾;病性主要为气虚,其次为阴虚、阳虚、痰湿等。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病性以热、寒、痰、瘀多见,病位在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病性以气虚多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相似文献   

18.
证候学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哮喘的关键。从目前来看,哮喘中医证候分型尚不统一。但总体上可归纳为发作期证型以热哮、寒哮、风哮居多,缓解期证型主要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及肺肾亏虚等虚哮为主;发作期证素以热、风、饮、寒为主,缓解期证素以痰浊、阴阳虚、肺肾虚等为主。哮喘治疗主要有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应用藏象理论及经方治疗、针对体质治疗及使用针灸、敷贴等外治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赵中琴 《山西中医》2012,28(10):51-52
目的:探讨脾虚证候在哮病急性期中的构成比及脾虚证候学特点.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哮病急性发作期患者272例,统计脾虚在哮病急性期(热哮、浊哮、寒哮)的构成比,并对脾虚在该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哮病患者272例中,脾虚证型的哮病患者164例,占60.29%(95% CI=52.80%~67.78%);经过辨证分型,其中脾虚证寒哮型患者52例,占寒哮型患者的57.78% (95% CI =44.36%~71.20%);脾虚证热哮型患者36例,占热哮型患者的64.29% (95% CI=48.64%~79.94%);脾虚证浊哮型患者76例,占浊哮型患者的73.08% (95% CI =63.11%~83.05%).结论:脾虚证候在哮病发作期占有重要地位,提示中医治疗脾虚型哮病采用补肺固卫、益气健脾治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对寒哮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我科80例寒哮急性发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再用穴位贴敷及中医辨证护理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及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寒哮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