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65例属中经络类中风的急性脑梗塞进行了中医分型及CT扫描检查,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医分型主要以气虚血瘀、风痰瘀血、肝阳暴亢三证型为主,其中三证型之间CT扫描显示的病灶部位分布区域无明显差异。气虚血瘀证与风痰瘀血证在内囊膝部及后肢的病灶分布有显著差异,气虚血瘀证以内囊膝部多见,后肢少见,而风痰瘀血证相反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心病瘀血舌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择72例心病瘀血舌患者、30例心病非瘀血舌患者、30例非心病瘀血舌患者与20例健康人,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心病瘀血舌患者血液存在"黏"、"浓"、"凝"、"聚"状态,且不同证型有不同的"黏"、"浓"、"凝"、"聚"倾向。血液凝聚性增高是不同血瘀证型的共同病理基础。阳虚血瘀证血液的"黏""聚"状况最为严重,痰瘀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血液中的RBC聚集性增加明显;阳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血液中的RBC变形能力下降显著;而阴虚血瘀证RBC聚集性增加和RBC变形能力减弱均很明显。痰瘀痹阻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患者的血液处于"高浓"状态;气虚血瘀证和阳虚血瘀证的血液浓稠性改变并不明显。结论:心病瘀血舌的出现,是血液流变性异常改变至一定程度而导致舌微循环障碍的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为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诊断、辨证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塞的中医分型与CT影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65例属中羟络类中风的急性脑梗塞进行了中医分型及CT扫描检查,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医分型主要以气虚血瘀、风痰瘀血、肝阳暴亢三证型为主,其中三证型之间CT扫描显示的病灶部分分布区区域无明显差异,气虚血瘀证与风痰瘀血证在内囊膝部及后肢的病灶分布有显著差异,气虚血瘀证以内囊膝部多见,后肢少见,而风痰瘀血证相反分布。  相似文献   

4.
辛丽华  侯宇 《吉林医学》2007,28(15):1684-1685
目的:观察中药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同症型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分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33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25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30例;气虚血瘀型33例,共121例。均用川芎嗪治疗15d,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变化,比较不同症型的疗效差异。结果:风痰瘀血型有效率90.91%;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有效率64.00%;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有效率63.33%;气虚血瘀型有效率75.76%。结论:川芎嗪适用于治疗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采用专家问卷法(Delphi法)收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家的慢性心力衰竭(CHF)诊疗方案。专家诊疗方案调查结果显示,CHF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为气虚阳虚,标实表现为瘀血水饮。CHF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进行中医辨证。急性加重期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阳虚水泛、瘀血阻络2个证型;稳定期辨证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气阳两虚血瘀3个证型,并确立了各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以及治法、方剂、中药、中成药。通过运用Del-phi法进行CHF诊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可为制定行业认可的CHF诊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经漏病因繁多,但临床观察以血瘀者最为多见。因其致瘀原因不同而表现各异,如漏下色暗有块,腰腹胀痛者为气滞血瘀;漏下色黑有块,腰腹冷痛者为寒凝血瘀;漏下色紫红有块,伴口干心烦者为热邪灼津致瘀。致瘀原因虽不同,但瘀血一旦形成即为主要矛盾,所以在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否则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所以我们对上述各种证型的经漏均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收效良好。对上述瘀血所致的经漏除典型的寒凝血瘀者除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外,其他各型均用生化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因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弛 《广东医学》1999,20(9):722-723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血瘀证的专用治法,活血是使停滞瘀积、不流的死血复活,化瘀是使堵于血管中凝结的瘀血化开,其总的含义即是使血液恢复正常流动和血管恢复畅通,从而使血瘀引起的病证得到康复;正常血液不停地周流于全身,一旦流动受阻,停滞不行而淤积,中医则称之为血瘀证,其瘀积不流的血液则称之为瘀血,此外中医对不正常的血液又称之为污秽不洁之血,留在体内亦被认为瘀血,另外对久治不愈的病证亦归之于瘀血,如<医林改错>认为:"久病入络为瘀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符合诊断标准的6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LB(白蛋白)、HA(透明质酸)、PCIII(III型胶原)、IV-C(胶原蛋白IV型)水平,分析气滞血瘀证、脾虚血瘀证、瘀血湿热证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脾虚血瘀证AL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证型(P<0.05);HA按照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瘀血湿热证顺序依次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个证型血清AST及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III水平以脾虚血瘀证患者为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V-C水平以气滞血瘀证为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HA、PCIII及IV-C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崩漏属中医妇科疑、难、重、急之证,综合分析历代医家对血瘀型崩漏的认识及运用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的研究成果,提出“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是崩漏的病机关键;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是血瘀型崩漏的治疗大法;宫腔靶向用药是活血化瘀法治疗崩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唐宗海在《血证论》中,提出瘀血不仅包括黑血、血块,清血、鲜血只要不循常道亦可为瘀血,认为瘀血可致口渴,从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多个视角阐述血瘀证的证治机理,认为瘀血客于心肺,当为危急重症,强调诊治心肺的重要性;系统阐发瘀血停留三焦的理法方药;指出瘀血停留在肌肉腠理之间,需调和营卫;而在经络脏腑之间,多发癥瘕、干血、痨虫,而血瘀证转归的关键则是便溏与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不同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比较,探讨与中医证型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379例急性脑梗死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的患者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P<0.05)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所占百分率高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P<0.05).气虚血瘀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和阴虚风动证候比较有所降低(P<0.05).结论 血脂指标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证候相关,因此,血脂指标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传统中医血瘀证与出血证辨证施治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分析和探讨血瘀证和出血证相互关系及辨治特点。血瘀证多由血寒、气滞所致,治疗多用辛温活血药;出血证则以血热、气逆为多,治疗常用凉润苦涩之止血药。然血瘀证与出血证二者常累及对方而相互兼见,如"瘀血出血"和"出血瘀血",故治疗中应活血与止血兼顾,选用化瘀止血药物,其内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证候特点。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53例、非血瘀证组32例。对2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吸烟史、家族史、并发症、合并症、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肾功能、血脂、肝功能、血常规、尿蛋白、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血瘀证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脉粗张、涩脉/无脉/沉弦/弦迟/结代、肌肤甲错、痴癫狂躁、善忘发生率高(P<0.01),肢体麻木发生率亦高(P<0.05),病程更长(P<0.05),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高(P<0.05),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亦高(P<0.01),甘油三酯、尿蛋白阳性率高(P<0.05),ba PWV更快(P<0.05)。结论 (1)2型糖尿病血瘀证主要表现为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脉粗张、涩脉/无脉/沉弦/弦迟/结代、肌肤甲错、痴癫狂躁、善忘、肢体麻木。(2)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较非血瘀证患者病程长、甘油三酯高、尿蛋白阳性发生率高、ba PWV快。(3)2型糖尿病血瘀证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肾病比率高。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中所载的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寒凝血瘀型痛经。此方是中医妇科常用的调经基础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临床应用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为辨证要点。本文结合温经汤的用药特点和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疾病特征,浅析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应用,希望为痛经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血瘀胃痛是胃脘痛常见证型之一·其病机为瘀血阻络,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法则。由于人体阴阳、气血盛衰各异·导致血瘀的因素不同.故在治疗上须根据患者的体质、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就临床谈点个人体会。l气滞血瘀胃痛本型多由于清志所伤,肝气都结·气滞血瘀胃络所致。临床症见:胃院胀痛.或攻撑镇痛,情志变化则痛势加重;伴见暧气频繁.饮食减少,舌边有瘀点.脉弦涩。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柴胡疏肝散会失笑散加减。案例:王某.男,19岁.1”2年5月3日初诊。三天前.因与同学发生口角而致…  相似文献   

16.
产后高热一证,多因气虚、血瘀所致.以小腹刺痛、胀痛、拒按等症状为主要鉴别要点.见此症状者为瘀血内阻之征,无腹疼痛拒按者为虚证.笔者对此类虚型产后高热患者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方以玉屏风  相似文献   

17.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观察2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瘀血症者比例较高,血瘀的发生率为60.3%,使用活血化瘀法,以自拟的活血降粮汤加减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中的血瘀型糖尿病患者12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说明中医气血理论及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明辨治臁疮从湿热、血瘀、气虚三方面着手,概括为湿热下注型与气虚血瘀型,药用四妙勇安汤或八妙通脉汤加减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丹参通脉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气活血、化瘀生新。同时佐中药外治法,以四畔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臁疮溃疡皮肤和健康皮肤之间的皮色、皮温、肿势、有无触痛及疼痛等不同表现,判断臁疮的阴阳、虚实,辨治分湿热下注型、瘀血阻络型、气血亏虚夹瘀型,药用公英解毒洗剂、复方黄柏液、全蝎膏及珍珠生肌散等。  相似文献   

19.
血瘀是导致顽固性失眠的重要原因,血瘀脉中,阻滞营卫阴阳交通之道,则夜寐不安。形成瘀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血瘀;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而血瘀;水行不利,水血互化,水液内停而血瘀。治疗此类失眠,当以益气活血、温阳活血、利水活血等法为根本,使瘀去脉通,营卫畅行,心神收纳,则寤寐得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相关指标变化与中医瘀血证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不同证型之间血瘀有轻重程度的不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紊乱,且与中医瘀血证有密切关系.结论瘀血证存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不同证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