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脏小肾癌的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001年至今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小肾癌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本组小肾癌9例9个病灶,全部行螺旋CT三期扫描,动脉期8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病灶轻度强化,实质期病灶内造影剂明显退出.本组病例病理诊断均为肾透明细胞癌.结论 小肾癌螺旋CT三期扫描多数病灶动脉期呈明显强化,这反映小肾癌的多血供特点[1],实质期强化明显减低,呈典型的"快进快出"特点,少数少血供病灶强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笔收集了我院23例肾脏恶性肿瘤的病例,对其CT表现的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茁旭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241-242,188
目的探讨小肾癌在螺旋CT上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以来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影像学征象,所有病例均先做CT平扫后增强。结果均为一侧发病,平扫1例为低密度,5例为等密度。4例边界清楚,2例较模糊。增强均呈"快进快出"表现。结论螺旋CT的临床广泛应用,提高了肾脏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增强三期扫描,对小肾癌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CT鉴别诊断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意义。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肾癌和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资料。③结果 在CT图像上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密度特点不同,小肾癌动态增强扫描均呈“快进快退”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时均显示脂肪成分。④结论 CT检查(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5例囊性肾癌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以提高64层螺旋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1-2015年15例囊性肾癌,经术后病理证实,回顾分析64层螺旋CT表现,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本组15例中,单房囊性肾癌8例,多房囊性肾癌7例,瘤体液性低密度影6例,9例瘤体混杂密度。13个病灶囊壁局部增厚,其中不均匀增厚11例,壁结节2例。瘤内分隔7例,间隔菲薄2个,不均匀增厚5例,并间隔结节2例。囊壁及分隔钙化2例。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囊壁、壁结节及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强化不明显。实质期及延迟期壁结节及囊内分隔强化程度减低,低于肾实质。2例呈渐进性强化。结论:虽然囊性肾癌少见,但其64排螺旋CT有特征性改变,依据CT平扫及增强绝大多数囊性肾癌都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分析33例肾细胞的CT表现,结果CT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肿块影,以等低混杂密度为主,呈不规则强化,根据Robson分类法I-IV期分别为4、11、12、6例,手术符合率为94%,认为根据肾癌的CT表现及其特征可准确诊断与分期,同时应与肾的特殊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行常规平扫及静脉团注射法增强CT,其中3例行动态CT扫描.观察其CT征象.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肾肿块,混杂密度占多数(28例),含高密度成分(7例).增强后实质及边缘呈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少见有囊性、脂性和致密性肿块及全肾受侵者.诊断正确率达91%左右.结论依据典型表现可准确诊断及分期,不具典型表现时应宜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无痛性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0 cm)15例及误诊3例的患者的螺旋CT资料.结果:肾癌15例,高密度肾囊肿1例,错构瘤1例,单发性肾转移瘤1例.诊断准确率为83.3%(15/18).小肾癌螺旋CT表现有两点,其一,CT平扫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软组织结节、无钙化及脂肪组织12例,中心有坏死、微量脂肪变2例,呈囊性改变1例;肿瘤表面模糊不清12例,清晰而不锐利2例,边缘相对光整1例.其二,增强扫描显著强化15例(△CT值>40 Hu).误诊3例有相应表现.结论:利用螺旋CT观察病灶的密度及强化等特征性表现,可为无痛性小肾癌的诊断提供可资借鉴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肾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寰飞 《吉林医学》2009,30(21):2593-2595
目的:分析肾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肾癌影像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病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皮质期15-25 s及实质期65-75 s),对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28例中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23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误诊肾癌(RCC)1例。其中小肾癌15例。多数突出肾轮廓外,平扫多数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少数表现为高密度。部分病例可见坏死囊变、钙化。增强扫描大多数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迅速消退。结论:肾癌CT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快进快退的特征性影像表现。CT扫描还可为肾癌分期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肾癌即肾细胞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肾恶性肿瘤的 75% [1] 。CT扫描的应用为肾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大大提高了肾癌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为提高对肾癌的诊断水平 ,本文对 2 1例肾癌CT资料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2年 2月~ 1999年 5月 ,CT扫描诊断肾癌 2 1例 ,并经病检及手术证实 ,其中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30~ 75岁 ,平均 54岁 ,病程 3天至 1年余。临床症状主要有无痛性血尿 13例 ,腰痛 8例 ,腹部包块 3例 ,少数病例有发热、尿频、尿急、消瘦等症状。其它影像学检查IVP 8例 ,BUS…  相似文献   

12.
张莉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2):64-64,6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例经手术证实的小肾癌(≤3cm)CT多期增强资料。结果 CT诊断为肾癌13例、错构瘤4例、囊肿2例。平扫14例为低密度,其中1例伴钙化,3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密度。增强皮质期15例明显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6例肾盂期患侧肾盂受压、变形。结论螺旋CT的多期动态扫描可明显提高小肾癌的检出率,对术前确立小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囊性肾癌(CRCC)是肾癌的一种特殊形态类型,术前诊断相对困难,CRCC有典型征象时易被影像学确诊,而对于不典型者影像学检查时易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对于早期发现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好,因而早期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CRCC的概念、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分型、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其预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分期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行常规平扫及静脉团注法增强CT,观察CT征象并分期。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肾实质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增强后病灶实质及边缘呈一过性强化。根据Robson分法,将肾癌分为四期。结论:根据肾癌的CT表现,大部分肾癌可准确定性及分期。  相似文献   

16.
小肾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0cm)病例10例的螺旋CT资料。结果:CT诊断为肾癌7例、错构瘤1例、炎性假瘤1例、脓肿1例,诊断准确率为7/10(70%)。螺旋CT表现为:①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无钙化及脂肪组织8例,中心有坏死、微量脂变1例,呈囊性改变1例;②增强扫描显著强化8例,CT值〉40HU;③肿瘤界面模糊不清7例、清晰而不锐利2例、边缘相对光整1例。结论:利用螺旋CT观察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等特征性表现,对术前确立小骨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CT对肾癌诊断价值的研究:54例肾癌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肾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肾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54例经手术和/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肾癌病人的CT资料,观察其CT征象及分期。结果:典型肾癌CT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肾脏肿块,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占多数,为49例,占90.74%;略高密度5例,占9.26%,增强后肿瘤有不同程度强化,但其C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诊断正确率为96.42%。根据Robson分期法Ⅰ-Ⅳ期各有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与乏脂肪型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肾实质内病变病例78例,其中肾癌28例(肾癌组),乏脂肪型肾错构瘤(肾错构瘤组)5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常规CT扫描显示肾错构瘤组的杯口征与劈裂征阳性率分别为82.0%和72.0%,而肾癌组分别为21.4%和25.0%,肾错构瘤组明显高于肾癌组(P0.05)。CT灌注成像参数检测显示肾错构瘤组的BF、BV、PS值均低于肾癌组,而MTT值明显高于肾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肾错构瘤组的MVD计数与VEGF OD值明显低于肾癌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肾癌、乏脂肪型肾错构瘤的PS、BV、BF值和肿瘤的VEGF OD值、MVD计数有着正相关的关系(P0.05),MTT值与VEGF OD值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与乏脂肪型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能准确地反映肾实质内病变内微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血流状态,且与免疫组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超声、CT检查的普及和健康查体的广泛开展,小肾癌的诊断例数较前明显增多。本文总结分析了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超声和CT检查资料,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CT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T肾癌分期和INSS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对影响CT对肾癌分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总结影响肾癌分期的因素。方法:运用CT和手术病理及细胞学检查(INSS分期)对1993年9月-2002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肾癌患者进行分期。回顾性地分析本实验组的术前CT资料,探讨CT对肾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本组CT对肾癌的准确率为91.5%。按Robson分期标准,CT对肾癌各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I期:87.5%,II期:76.5%,Ⅲa期:75%,Ⅲb期:62.5%,Ⅲc期:70.%,Ⅳa期:75.0%,Ⅳb期:100.0%。分期错误率为18.7%。结论:CT可作为肾癌临床诊断评估和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