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憩室癌在膀胱癌中的发病率很低,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 缺乏膀胱肌层, 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 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常用治疗模式。现报告1例老年人膀胱憩室癌的诊治过程, 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膀胱憩室癌诊治的认识和免疫治疗在膀胱保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膀胱憩室癌的临床资料。15例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其中5例膀胱镜下活检成功。15例中行经尿道膀胱憩室肿瘤电切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术5例,单纯性膀胱造瘘术l例。行经尿道膀胱憩室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均给予膀胱内灌注化疗。腺癌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混合癌患者术后辅以化疗加放疗。结果病理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9例、鳞癌3例、腺癌2例、混合癌1例。T1期6例,T3a期5例,T3b期3例,T4期1例。7例分别于术后6、8、9、11、18、23、24个月死于肿瘤多器官转移,3例分别死于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5例随访6—7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膀胱憩室癌确诊应首选膀胱镜检及活检。对Ta期、T1期G1级、T1期G2级的移行细胞癌,行膀胱肿瘤电切并术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和密切随访,可使大部分患者达到长期无瘤生存。对T3期的移行细胞癌患者以及所有非移行细胞癌患者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3.
1983~1992年,我院对108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顺铂腔内灌注,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男性86例,女性22例,年龄19~79岁。除2例为查体时发现外,其余病人均以间歇性、无痛性血尿就诊,经B超、膀胱镜及病理证实。单发肿瘤90例,占84%;多发肿瘤18例,占16%。肿瘤小者直径1cm,大者直径6.8cm。移行细胞癌105例(占96.3%),磷癌1例,腺癌2例。随访91例,随访时间最长10年,最短3个月。2.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正中切口,切开膀胱后,直视下于肿瘤基底及周边注射顺铂40~100mg。沿肿瘤外缘2cm处全层膀胱部分切  相似文献   

4.
膀胱腺癌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  冷向锋 《山东医药》2002,42(2):50-50
膀胱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膀胱尿路上皮性肿瘤,占膀胱癌的0.5%~2%患者.1994年2月~2001年1月,我院收治9例膀胱腺癌患者.现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膀胱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伊拉克埃及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南部巴斯拉医院1967~1978年膀胱活检的病理资料,阐明血吸虫病与癌的关系。膀胱活检共425例,其中单纯血吸虫病变112例(28.73%),膀胱癌254例(59.7%)  相似文献   

6.
吴敏 《山东医药》2013,(40):107-108
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施行膀胱癌开放性手术102例,发生膀胱癌腹壁切口种植转移2例,其中移行上皮癌及鳞癌各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1女,7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3d,于2012年1月2日入院.体检一般状况良好,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偏左侧处见一直径约2.5 cm的桑葚状肿块,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入院1周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中药冬凌草液热疗和多次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膀胱癌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168例患者分为2组,A组在术后1个月开始行冬凌草液热疗,每3个月1次,共1年;B组行丝裂霉素膀胱内多次灌注,术后2 w开始,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月1次,共1年.观察术后复发率和无瘤间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12~204个月,平均(43.6±5.9)个月.A组复发率3.6%,B组复发率10.6%,2组之间复发率及Kaplan-Meier无肿瘤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膀胱炎、血尿、膀胱挛缩、尿道狭窄A组分别为28.5%、3.6%、1.2%、1.2%,B组分别为21.2%、3.5%、0%、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凌草液热疗对预防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膀胱癌的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杨得安 《山东医药》1994,34(4):39-40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病率占泌尿系肿瘤的首位,75%~85%的病变局限在膀胱粘膜层,约10%将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现认为,大多数浸润性膀胱癌并非表浅癌逐步发展所致,而是开始发生时即有浸润倾向。本文概述其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9.
应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 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及 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分别检测 P1 6 蛋白、PC-N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 6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1 6 的表达与膀胱癌分级间呈负相关 (P<0 .0 0 5 ) ,在浸润性癌显著低于浅表性癌 (P<0 .0 0 5 ) ,在复发组低于未复发组 (P<0 .0 0 5 ) ;PCNA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呈高度正相关(P<0 .0 5 ) ,浸润性癌高于浅表性癌 (P<0 .0 1) ,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 (P<0 .0 1)。P1 6和 PC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0 .0 0 5 )。认为检测 P1 6、PCNA的表达对了解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膀胱癌的诊断、推测预后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同期手术对癌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贵旺  周善杰 《山东医药》2009,49(46):40-41
目的观察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BPH)同期手术对癌复发的影响,为手术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膀胱癌合并BPH患者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比较同期膀胱癌和前列腺切除术(研究组)与单纯膀胱癌切除术(对照组)对膀胱癌合并BPH患者术后癌复发的影响,采用Meta分析法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组相对对照组癌复发危险的优势比(OR),评价两种手术模式对膀胱癌复发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8篇,总样本量为358例,其中研究组194例,癌复发43例;对照组164例,癌复发59例。合并OR=0.52,95%可信区间为0.32—0.84。结论膀胱癌合并BPH患者同期行膀胱癌和前列腺切除术可以降低术后癌复发。  相似文献   

11.
7113660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膀胱病变的诊断价值(附17例报告)/罗正益…//中华肾脏病杂志.-1986,2(3).-133~134 此17例,用空气、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气体和硫酸钡混悬液为造影剂的双重对比造影。结果:17例中初诊为血尿原因待查12例、尿路感染3例、前列腺肥大和膀胱癌术后随访各1例。用此种方法诊断为膀胱癌6例,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确诊为膀胱憩室4例、前列腺肥大2例,其余为腺性膀胱炎和正常膀胱的诊断均与膀胱镜一致。作者推荐用此  相似文献   

12.
唐清斌  杨华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0):639-640
空回肠憩室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与体征 ,术前明确诊断比较困难 ,往往都是以并发症就诊 ,误诊率高。现对我院1985年~ 2 0 0 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36例空回肠憩室并发症进行分析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回顾调查 1985年~ 2 0 0 1年经手术治疗的下消化道疾病患者 196 8例 ,收集其中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空回肠憩室 (含Meckel憩室及获得性空回肠憩室 ,本文统称为空回肠憩室 )住院患者 36例 ,占同期住院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 1.83% (36 / 196 8)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2 2d~ 6 4岁 ,<10岁 2 7例 ,占 75 % (2 7/ 36…  相似文献   

13.
谷国杰 《山东医药》2008,48(17):95-95
2001年1月~2006年8月,我们对40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行干扰素(IFN-α2b)加阿霉素(ADM)膀胱灌注预防复发,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78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男68例,女10例;年龄52-72岁.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占全部恶性肿瘤5~6%,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约50%发生在膀胱。膀胱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报道外科治疗后第一年有54.7%复发,总结采用膀胱切除术后头1~2年,有62.5%复发。作者报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癌)和13例膀胱正常黏膜组织中MACC1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MACC1在膀胱癌组织中蛋白阳性率(65.0%)显著高于膀胱正常黏膜组织(15.38%;MACC1蛋白表达在浸润性癌(T2-4)阳性率为78.57%,远高于浅表性癌(T1,33.33%);MACC1蛋白在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为81.58%,高于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6.36%);复发者MACC1阳性率为77.78%,远高于初发者阳性率(45.83%)。MMP-9在膀胱癌组织中蛋白阳性率(78.33%)显著高于膀胱正常黏膜组织(30.77%,P<0.05)。MMP-9蛋白表达在浸润性癌阳性率为88.10%,远高于浅表性癌(55.56%);在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为92.11%,高于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54.55%);复发者MMP9阳性率为88.89%,远高于初发者阳性率(62.50%)。MACC1与MMP-9呈正相关。结论 MACC1和MMP-9蛋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长具有相关性,并能反映出恶性程度及其侵袭能力。联合检测有利于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及其侵袭力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本组膀胱癌合并输尿管癌13例,膀胱癌合并肾盂癌5例。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镜检查进行诊断。对上尿路癌予切除患侧肾及全长输尿管或切除含肿瘤的下段输尿管后行再种术;对膀胱癌行扩大范围的管口周围膀胱切除术,或管口周围+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管口周围切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IVU诊断上尿路梗阻最好,检出率为100%;CT对上尿路癌定位诊断符合率最高(87.5%),膀胱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3.75%;膀胱镜发现膀胱癌比率为100%;输尿管镜发现输尿管癌比率为100%。采用各种手术方法均一期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各手术方法间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减少膀胱癌合并上尿路上皮癌的漏诊率。对该疾病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浸润性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30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 MVD)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 MVD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性膀胱癌 ( P<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膀胱癌组织中 MVD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P<0 .0 1)。认为 MVD与膀胱癌的浸润性、淋巴转移呈正相关 ,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膀胱移行细胞癌HSP27和ToPoⅡα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的表达.方法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85例膀胱癌患者病灶组织中HSP27和ToPoⅡα的表达率.结果 HSP27阳性率为47.06%(40/85),ToPoⅡα阳性率为58.82%(50/85),两项同时阳性者占35.29%(30/85).ToPoⅡα表达与移行细胞癌病理的分级呈正相关,Ⅰ级明显低于Ⅱ和Ⅲ级(P《0.01);HSP27表达Ⅰ级中高于Ⅱ、Ⅲ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HSP27和ToPoⅡα可以指导化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1998~2004年,我们为46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洽性膀胱切除、可控性盲升结肠代膀胱术。现对输出道的建立和术后并发症处理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本组46例膀胱癌患者,男38例.女8例。年龄35~78岁,平均62岁;病程6个月~2a。8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多发性),2例为膀胱腺癌,2例为膀胱鳞状上皮癌,余均为移行细胞癌T2~T3级以上患者。均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可控性盲升结肠代膀胱术。手术方法:绕脐左,下腹正中切口;探查腹腔脏器有无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20.
正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表浅性膀胱癌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0%[1]。表浅性膀胱癌具有容易复发的特性,术后5年内肿瘤复发率高达24%~84%[2]。研究证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早期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表浅性膀胱癌复发。因此术后定期应用膀胱抗癌药物灌注,已成为膀胱癌整体治疗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