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大耳白兔血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检测模型各阶段血液中各种脂质、AST、ALT、LDH、CK、Bun、Cre等生化指标.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大白兔在喂食高胆固醇饲料4周或12周时,血液中总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浓度升高(P<0.05);AST、ALT的活性和Bun、Cre的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LDH和CK的活性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而逐渐升高,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ASa组和ASb组的LDH活性分别比对照组升高2.2倍和3.5倍,CK的活性则分别增加2.4倍和7.5倍.VitE组与ASb组比较,LDH和CK的活性都显著下降(P<0.05).结论提示血清LDH和CK的活性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相关;VitE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兔饮食性高脂血症形成过程中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和C反应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高胆固醇饮食诱发兔高脂血症,检测高胆固醇饮食7、14、17、21、25、28d兔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及肌酸激酶(CK)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高脂血症兔模型,大耳白兔在喂食高胆固醇饲料7、14、17、21、25、28d后血液中CHO和TG浓度逐渐升高(P<0.05),CK活性和CRP含量随着高脂血症的进程而逐渐升高,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兔血清CK活性和CRP含量与高脂血症的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3.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serum creatine kinase (CK)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in monitoring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of badminton athletes,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load of 20 badminton athletes was studied, and serum CK and BUN were determined before, immediate and next morning after trai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intensive training for one week, serum CK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57.53 mmol/L (P<0.05). After regulation of the training intensity, average serum CK levels were increased by 21.79 mmol/L (P<0.05). BUN contents were increased by 0.83 mmol/L on average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not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mittent train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increased levels of serum CK in athletes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regulation of training (P<0.05).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BUN were 0.78 mmol/L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serum CK was one of th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monitoring the training load sensitivity of badminton athletes, but BUN was of little value in monitoring the training load. Both serum CK and BUN recovered slowly after one-week intensive training and intermittent training, suggesting the metabolic mechanism of human body in training need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兵集训、坦克专业训练对机体代谢和脏器功能的影响机制,为科学施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16名集训新兵和104名坦克专业训练学员,在集训或专业训练3月后抽取空腹静脉血。选择作者医院门诊男性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水平。结果新兵组钠(Na+)、氯(Cl-)、钙(Ca2+)、磷(P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FPG、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CK、CK-M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新兵组Na+、P3-明显低于坦克组(P<0.01),血清钾(K+)、FPG、BUN、Cr、ALT、AST、CK高于坦克组(P<0.01),Cl-高于坦克组(P<0.05)。坦克组血清K+、Na+、Cl-、Ca2+、FPG、ALT、AS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K-M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军事训练可对人体电解质、糖代谢以及肝细胞、肌细胞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新兵集训阶段需重点监测脏器功能,坦克专业训练阶段需侧重监测电解质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坦克训练对坦克乘员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04名坦克乘员分别在训练前及坦克训练即刻取血,测定钾、钠、氯、镁、血糖(blood glucose,GLU)、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及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结果坦克训练即刻和坦克训练前相比,坦克乘员血清钾离子和镁离子下降,氯离子和钠离子升高;ALT、AST及SCr明显升高(P〈0.01);GLU、BUN、CK、CKMB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克训练可引起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与坦克乘员应激反应和疲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产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外周静脉营养和早期微量肠内喂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蛋白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早产儿营养恢复状况,对2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7.
黄海忠 《右江医学》2001,29(2):87-8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控释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0 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 ,其中A组 48例 ,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 10mg ,q 12h ;B组 5 4例 ,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 2 0mg ,q 12h。比较两组服药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两组在 1周内没有达到控制血压的患者加服其他类降压药物 ,并退出试验。结果 :①两组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②对谷丙转氨酶 (ALT)、尿素氮 (BUN)、肌酐 (Cr)、空腹血糖 (FBG)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肌酸激酶 (CK)均无影响 ;③B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A组 (P <0 .0 1) ,未发现心脏毒性现象。结论 :对我国南方人种的高血压病患者 ,口服控释硝苯地平片 10mg ,q 12h ,其降压作用与口用 2 0mg ,q 12h相同 ,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病人乐意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将ACS患者78例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A组(血尿酸<350μmmol/L)46例、B组(血尿酸≥350μmmol/L)32例,并在门诊体检人群中选取未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尿酸志愿者(血尿酸≥350μmmol/L)30例作为C组,记录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A、B两组吸烟史、Cr、BUN、TG、LVEF、CHO、HDL、LDL存在显著差异(P<0.05);B、C两组患者LVEF、CHO、HDL、LDL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吸烟史以及Cr、BUN、TG水平升高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升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及激素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净化治疗(CVVH)+血液灌流治疗蜂蛰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探讨蜂蛰伤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且均接受了激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蜂蛰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31名,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予甲基强的松龙(1次/d)联合HP+HD(1次/d)治疗,B组予甲基强的松龙(1次/d)联合CVVH+HP(1次/d)治疗,3d后检测血白细胞总数(WBC)、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及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结果 A、B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WBC、AST、TBIL、cTn、CK及MYO、BUN、Cr、CRP均显著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间比较,B组BUN、Cr及CK、CRP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激素联合CVVH+HP治疗蜂蜇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较HD+H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雄性Wistar大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模型对照组(n=40),血必净治疗组(n=40),后两组按观察时间点分为2、8、24、48和72 h亚组。另设实验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的治疗效果,观察CLP术后7 d存活率。[结果]血必净治疗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呈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未治疗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的死亡率,并对重要器官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早产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b)的临床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对我科NICU2007年1~7月住院的48小时以内、孕龄和出生史明确的80例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48小时内进行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测定;同时摘记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和孕母孕期健康情况。结果①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均明显高于成人参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及孕母健康情况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I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的影响,但受孕母孕期的健康情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不受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及孕母孕期的健康情况影响,但受出生胎龄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产儿生后24—48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远高于成人水平;早产儿血清TnI浓度受孕母的孕期合并症影响;早产儿血清Mb浓度受出生胎龄的影响;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均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和孕期合并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患者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以及二者比值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及南京市浦口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20例R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AKI患者和非AKI患者的血清CK、肌红蛋白浓度及两者比值,CK、肌红蛋白值和肌红蛋白/CK比值从最低到最高分为四分位数,统计AKI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分布,采用Spearman分析肌红蛋白、CK与AKI发生的相关性;分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预测AKI的风险因子。 结果47例(39.16%)RM患者并发AKI,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经透析的患者发生2例死亡(病死率4.76%),其余患者全部存活。AKI患者和非AKI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和CK活性显著高于非AKI患者(P<0.05);经Spearman分析,血清肌红蛋白浓度、血清CK活性与AKI的发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P=0.003)、0.22(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表明血清肌红蛋白为AKI的显著预测因子,肌红蛋白/CK比值的第三、第四分位数均为AKI发生的显著预测因子(P<0.05)。 结论血清肌红蛋白以及肌红蛋白/CK的比值是预测AKI的显著风险因子,建议在入院时即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分析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GPBB、cTnI、CK、CKMB、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组患者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GPBB、cTnI、CK、CKMB单独检测相比,各项目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明显升高(P<0.05)。因此, GPBB、cTnI、CK、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钙、血脂和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阐明其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S组、阳性药(辛伐他汀)组和urantide组(3、7和14 d组),每组30只。采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VD3)和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各组大鼠在实验前、用药前和实验结束时分别称体质量,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Ca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体质量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用药前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与AS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后体质量不同程度增加(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血清中Ca2+、TC、TG、LDL、CK和LD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HDL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与AS组比较,urantide组大鼠血清中Ca2+、TC、TG、LDL、CK和LD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HDL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urantide可通过下调或上调AS大鼠血清中Ca2+、血脂和心肌酶学指标水平而起到防治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CD64、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儿科收治的130例MPP确诊患儿,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76例)和重症组(54例)。采集患儿外周血测定血清CD64、CK、CK-MB、LDH及MP-IgM抗体滴度。分析不同病情程度患儿的各指标测定结果,分析不同MP-IgM抗体滴度患儿的CD64、CK、CK-MB、LDH水平,并分析CD64、CK、CK-MB、LDH与MP-IgM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患儿的血清CD64指数、CK、CK-MB、LDH水平明显更高(t=13.123、-3.780、-5.807、-7.576,均P<0.05)。重症组中MP-IgM抗体高滴度者占比高于轻症组,低滴度者占比低于轻症组(χ2=58.197,P<0.05)。不同血清MP-IgM抗体滴度患儿的CD64指数、CK、CK-MB、LDH水平比较,均有高滴度组>中滴度组>低滴度组,3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26、11.744、19.568、35.474,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PP患儿病情轻重与MP-IgM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556,P=0.000)。CD64指数、CK、CK-MB、LDH均与MP-IgM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521、0.391、0.485、0.598,均P<0.05)。结论:CD64、CK、CK-MB及LDH均与MP-IgM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监测4项指标变化对于预测MPP患儿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方案调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十八烷醇制剂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及心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运动性疲劳大鼠为模型,测定大鼠血糖、血乳酸、血尿素氮、血睾酮(T)、皮质酮(C)水平、心肌SOD活性、MDA含量及计算T/C比值。结果:和运动疲劳组相比,补充二十八烷醇制剂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血乳酸、血尿素氮显著降低;T、T/C比值显著增高,心肌SOD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降低,且效果优于丙酮酸-肌酸组。结论:二十八烷醇制剂在提高运动性疲劳大鼠血糖水平,抑制蛋白分解,提高血清睾酮水平及防止心肌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抗运动疲劳营养补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疗效,并阐述其对患儿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儿就诊后均行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cTnI)等检测,同时行抗感染、补充电解质及营养心肌等支持治疗,并均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静滴,疗程均为14d。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肌酶及cTnI水平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42/48),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34/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2组患儿治疗后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4)。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总有效率更高,且能明显降低患儿心肌酶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不同病情及不同时间外周血肌酸激酶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为脾破裂组,60例非脾破裂的腹部外伤患者为腹部外伤组,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在体检当日检测心肌酶谱,另外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1d、术后3 d及术后7 d检测心肌酶谱,比较三组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结果 :脾破裂组和腹部外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在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半年内均未发生心肌梗死;与对照组相比,脾破裂组和腹部外伤组术前酸激酶与其同工酶均明显升高,与腹部外伤组组相比,脾破裂组在不同时间的酸激酶与其同工酶均明显升高;Ⅲ、Ⅳ级脾破裂患者在不同时间外周血肌酸激酶均高于 Ⅰ、Ⅱ级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Ⅲ、Ⅳ级患者在T0、T1、T2、T3,外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明显高于 Ⅰ、Ⅱ级患者.结论 :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早期外周血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均升高,且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与脾破裂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创伤性脾破裂早期可能发生了心肌损伤,应尽早检测并关注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病人急性肾损伤及其他脏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脓毒症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病人按照指南给予标准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参附注射液。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情况、其他脏器损伤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脑钠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的死亡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22.2%)(P < 0.05),且生存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有效减轻脓毒症病人急性肾损伤及其他脏器损伤,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危险因素和病死率。方法:把130例AOPP病例分为MOF组及非MOF组,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口服有机磷农药的剂量、24h内ALT、TBIL、LDH、BUN、Cr、Glasgow昏迷评分(GCS),服药至洗胃时间、体温,既往病史、抢救过程中血液灌注与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洗胃与否与便潜血,CK、CKMB、CH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至洗胃时间,慢性病史,TBIL和GCS分值对发生MOF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以用TBIL及GCS评分作为AOPP患者可能发生MOF的参考指标,服药至洗胃时间长,既往有慢性病史也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