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效果及优点。方法:采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1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并进行随访。结果:10例Ⅰ-Ⅱ度患者在完成2-3个月的治疗后,可感知的漏尿事件均消失;2例Ⅲ度患者延长治疗时间至6个月,每日仅使用尿垫1-2块或不用。治疗前患者的腹腔漏尿点压力(77.50±18.89)cmH2O,治疗后升高至(110.83±11.39)cmH2O(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尿失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观察其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07/2007-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41例,轻度12例,中度23例,重度6例.采用加拿大Laborie公司生产的UROSTIM型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尿失禁程度分别治疗一两个疗程.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自觉尿失禁症状消失、小便能自控,排尿正常,尿垫试验阴性;有效,自觉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尿垫试验连续3次以上阴性;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明显改善,尿垫试验阳性.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其治疗效果,追踪观察随访3~12个月.结果:41例术后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治愈23例(56.1%),有效11例(26.9%),无效7例(17.0%),总有效率为83%.轻度尿失禁患者,治愈11例,有效1例;中度尿失禁患者,治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重度尿失禁患者,治愈1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可促进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控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进行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盆底综合肌力等指标,以及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1 h尿垫漏尿量、盆底综合肌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且观察组1 h尿垫漏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盆底综合肌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 00%(P 0. 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锥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压力性尿失禁妇女进行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n=24)与对照组(n=24),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2次/周,共10次,之后应用阴道锥进行盆底锻炼15~20 min/d。对照组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根据治疗前后1 h尿垫实验和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漏尿量减少、症状改善。治疗后3、6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联合阴道锥可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8月。采用RevMan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1 37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生物反馈疗法在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尿失禁患者早期尿控恢复率,降低早期尿失禁严重程度,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方面有效(P<0.05),但在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辅助PFEM有助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早期尿控能力的恢复,降低其早期尿失禁严重程度,并有效缩短其尿失禁持续时间,但在提高前列腺根治术术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晓玲  林红云  栗霞 《护理研究》2008,22(12):3238-3239
[目的]探讨盆底肌综合康复锻炼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尿失禁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尿失禁的病人采用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治疗、中医针灸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病人控尿能力及尿流动力学检测腹腔漏尿点压力(ALPP)情况。[结果]采用盆底肌综合康复训练措施3个月后控尿总有效率达86.3%;6个月后控尿总有效率高达98.0%。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测AL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综合康复训练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获得良好恢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及对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治疗)与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盆底肌训练法治疗),各100例。对比两组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盆底肌肌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电位及Ⅱ类肌纤维电位为(17.22±2.84) μV、(22.92±2.41) μV,高于对照组的(13.74±3.22) μV、(15.80±1.77) μV(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确切,可改善盆底肌肌力情况,缓解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控尿功能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泌尿外科确诊为晚期前列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排尿反射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盆底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术后尿管拔出半年内尿失禁恢复程度及其恢复时间,同时对患者进行主观幸福感调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半年内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较对照组85.19%明显升高;干预组患者平均控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干预组主观幸福感总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正性因子较对照组升高,负性因子较对照组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控尿功能,缩短其恢复时间,能有效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熊泽安  荣刚 《中国康复》2007,22(4):277-277
2002年9月-2006年9月因行盆腔脏器疾病术后并发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及下腹坠胀、排尿困难等患者39例,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岁;均为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治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剖腹产术或尿道阴道瘘修补术后的患者。39例患者均采用UROSTYM型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USA)电刺激盆底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采用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的治疗措施后患者控尿能力改变的情况。结果:治疗后LT、ICI-Q-SF1及1小时尿垫试验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PVLP和PMU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8例术后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治愈5例(62.5%),有效2例(25.0%),无效1例(12.5%)。术后控尿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盆底肌联合膀胱训练的综合康复锻炼在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控制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相对无损伤、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冯玲 《中国临床康复》2014,(33):5346-5350
背景:女性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已广泛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其原理是利用从患者身上测量的肌电信号,并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和电疗技术来治疗女性尿失禁。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治疗30例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治疗时间4-8周,设置刺激参数60 Hz、20-60 mA,反馈12 s指导患者收缩盆底肌肉,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肉2 s快速收缩表面肌电最大值、盆底肌肉持续10 s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盆底肌肉60 s耐受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变化,并观察每天漏尿次数。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肉2 s快速收缩表面肌电最大值、盆底肌肉持续10 s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盆底肌肉60 s耐受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等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 〈0.05)、平均每日漏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果证实,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可明显增加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收缩表面肌电值,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在我院妇产科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即Kegel训练),观察组患者在Kegel训练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盆底肌力级别、1h尿垫试验及性生活满意度调查等。 结果术后6个月时发现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力级别、尿垫试验漏尿量[分别为(0.76±0.17)ml和(3.79±1.25)ml]、性生活满意度[分别为88%和64%]等均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显著增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病情,从而整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晓玲  林红云  栗霞 《护理研究》2008,22(35):3238-3239
[目的]探讨盆底肌综合康复锻炼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尿失禁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尿失禁的病人采用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治疗、中医针灸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病人控尿能力及尿流动力学检测腹腔漏尿点压力(ALPP)情况.[结果]采用盆底肌综合康复训练措施3个月后控尿总有效率达86.3%;6个月后控尿总有效率高达98.0%.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测AL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盆底肌综合康复训练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获得良好恢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三明治”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相关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参照组行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行“三明治”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尿控能力、漏尿时间、漏尿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4周、12周及>12周尿控能力逐渐升高,术后2周尿控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周、12周及>12周尿控能力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周漏尿时间均降低,漏尿量减少,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与参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明治”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时,虽治疗时间较长,出血量、尿管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因子宫良性疾病行经腹全子宫切术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70例)。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宣教。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询问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检测盆底肌肉电生理指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较研究组均明显偏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盆底肌肉肌力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肌电位值低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降低子宫切除术后SUI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是预防及治疗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冯丽晓  胡文静 《大医生》2024,(5):136-139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激光磁场理疗仪治疗老年女性盆底松弛致尿失禁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女性盆底肌松弛致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激光磁场理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尿动力学变化情况、A3反射正常率、肌电位变化情况、Ⅰ类(慢肌纤维)和Ⅱ类(快肌纤维)肌纤维疲劳度情况及肌力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最大尿意膀胱容量(VMCC)、功能尿道长度(LSF)、膀胱顺应性(BC)、尿道最大测量压(PMU)、尿道最大闭合压力(PMUC)、Valsalva漏尿点压(PVLP)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A3反射正常率、肌电位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Ⅰ类、Ⅱ类肌疲劳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老年盆底松弛致尿失禁患者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骶上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40例,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组(简称联合组),分别记录治疗前1周,治疗后2月的排尿日记和尿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价疗效。包括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监测指标。 结果:药物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后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有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明显改善,联合组的改善幅度优于药物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痉挛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具有协同效应,同时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量,减轻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盆底肌训练、雌三醇(阴道给药)及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围绝经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盆底肌训练及雌三醇阴道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盆底肌张力及尿失禁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阴道静息压[分别为(36.5±7.2)cmH2O、(38.1±9.1)cmH2O]、阴道收缩压[分别为(39.2±11.2)cmH2O、(42.1±9.0)cmH2O]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分别为(5.5±0.4)s、(6.4±1.5)s]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尿失禁量[分别为(0.5±0.1)g、(0.2±0.1)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联合采用盆底肌训练、雌三醇阴道给药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增强患者盆底肌张力,改善尿失禁症状,该联合疗法值得在术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40例产后6周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手动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组(仪器组)、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各60例.手动组和联合组每天进行30~60 min的盆底肌肉锻炼,仪器组和联合组每周给予2次上机治疗,6个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一个疗程治疗后四组盆底的综合肌力、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盆底肌力完全恢复率为10%,手动组为11.7%,仪器组为58.3%,联合组为85%,四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动组、仪器组、联合组产后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1.7%、8.3%、3.3%、1.7%,压力性尿失禁疗效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一致.[结论]三种方法均能提高盆底肌力,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但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三明治”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相关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尿控能力、漏尿时间、漏尿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12及>12周尿控能力逐渐升高,术后2周尿控能力组间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4、12及>12周尿控能力比例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1周漏尿时间均降低,漏尿量减少,并且研究组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患者PSMA、FPSA、TPSA及FPSA/TPSA水平与参照组相比均无差异(P>0.05)。结论:“三明治”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时,虽然时间较长,但是出血量、尿管拔除时间等指标与常规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相比区别不大,且在改善患者泌尿功能,提高患者控尿能力方面更加有效,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预后效果,手术操作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