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有效管理复杂的中医药大数据资源,基于Hadoop平台构建了中医药大数据管理模型。该模型分为4个部分:中医药大数据采集模块、中医药大数据存储模块、中医药大数据分析模块和中医药大数据应用模块。对该模型的4个组成部分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基于该模型搭建了中医药大数据处理平台。该平台经过实验测试,运行稳定,能够实现动态、一体化的中医药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应用任务,实现了有效管理复杂中医药大数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方法 该研究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中医心系问诊量表,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采集508例冠心病患者问诊数据,根据慢性心衰分级标准,将其分为前心力衰竭阶段(A)、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B)、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D)。由于四个阶段数据不均衡,故将阶段A和阶段B合并为AB组(共222例),阶段C和阶段D合并为CD组(共286例)。使用Lantern5.0软件建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AB阶段和CD阶段问诊信息的隐结构模型,基于中医理论对AB阶段和CD阶段的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与诠释。结果 对50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问诊数据共计33个显变量构建隐结构模型:首先,AB组得到6个隐变量、12个隐类,CD组得到8个隐变量、15个隐类,然后,对两组隐结构模型分析结果进一步综合聚类,AB组得到5个综合聚类模型,分别为血瘀证、气滞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阴虚证,各证候的出现概率依次为45%、38%、33%、32%、31%。CD组得到3个综合聚类模型,分别为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兼痰浊证、心阴虚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健康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数据提取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CB患者病历资料。经筛选后,将处方中药录入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基于Lantern5.0软件对频率>6%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学习,得到隐变量及显变量,对模型进行诠释。利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将频率>6%的中药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点,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医药治疗CB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例3 410例,涉及中药423味,累计用药82 766次,其中频率>6%的中药109味,累计频次为69 845,频次前5位中药依次为川贝母、茯苓、白术、紫菀、陈皮,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偏温、寒、平,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主归肺经、脾经、肝经、胃经。隐结构模型分析得到隐变量49个、隐类149个,结合专业知识推断得到10个综合聚类模型,21个核心方剂,如桑白皮汤、血府逐瘀汤、小青龙汤、二陈汤、沙参麦冬...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快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打破传统中医药传承方式方法的局限性。方法 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中医畅气通络特色疗法技术为切入,将该中医成果转化为中医通络机器人,其中包含了机器人力控技术、3D视觉识别技术、人工智能辅助定位技术、语音交互技术等,循经取穴是中医成果转化中非常核心的技术,本项目使用视觉相机作为工具,进行训练样本采样、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得到智能中医穴位定位模型。并根据训练完成的模型进行样本的预测,实现对未知的人体数据进行穴位识别。其间对多种人工智能模型精度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包括基于位置回归的RESNET、基于热图回归的UNET以及基于注意力机制的DMNET网络。结果 基于位置回归的RESNET方案鲁棒性很高,能够保留不同穴位之间的结构相关性。最终使用基于RESNET的网络结构进行最终的模型部署实验,评估结果在不同的穴位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应用该方法的中医畅气通络机器人可实现名老中医的部分特色手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医药数据库资源的类型、特点和中医药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现有数据库资源与结构,参考现有资源整合技术,从数据层、物理层、基础层3个方面入手,并结合体系构建等相关的资源深层整合技术,探讨构建中医药数据资源结构图谱的实际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陕西省名老中医王希胜主任医师肺癌证治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搜集陕西省名中医王希胜主任医师肺癌证治处方,构建隐结构模型(Lantern 3.4软件),采用LTM-EAST算法进行隐树模型学习,以贝叶斯信息标准评分评价模型质量。采用互信息、信息覆盖率、隐类概率、条件概率等定量指标诠释模型中各个变量,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作为诠释隐变量特征的截取标准,以人工判读方法揭示各肺癌证治隐类的用药配伍组方规律。结果共收录关于肺癌处方304首,累计137味中药,共计40味中药使用20次。隐结构模型显示,贝叶斯信息标准评分-3779.35,涉及33个显变量,Y1~Y8等8个隐变量。肺癌患者以脾肾两虚、虚瘀互结证为主,兼见肾虚腰痛证、痰饮阻肺证、湿阻中焦证、脾虚食滞证、精血亏虚证。结论隐结构模型结合人工判读,即定量结合定性研究方法,能客观揭示中医药数据的隐类特征,适宜于名老中医用药证治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隐结构模型是一种特殊的聚类分析方法,可对临床收集的无监督数据进行多维聚类划分,能直观地显示出数据间的关系、揭示数据间的隐藏规律,近年来在中医研究中应用广泛,其研究结果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但因其分析过程复杂,对样本数据要求严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从既往的研究结果入手,基于不同数据类型对隐结构模型在中医研究中的成果进行分类总结,着重论述了隐结构模型对不同类型数据的研究内容和适用性,以及隐结构模型联合其他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思考,为隐结构模型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分析应用以及中医量化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隐结构结合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的常见证候,为脑梗死的临床辨证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对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的数据样本进行预处理,运用隐结构法的Lantern 5.0软件,基于双步隐树分析LTM-EAST算法,构建相关症状的显变量隐结构模型,对不同隐节点诠释,通过综合聚类分析得出脑梗死的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隐结构模型建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症状人群的分类方法,探究PLC不同症状群的生存预后差异性。方法 利用人机协同表型谱标注系统(www.tcmai.org),对565例西医诊断为PLC的结构化中医电子病历文本进行实体标注,建立症状数据库并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Lantern 5.0软件构建PLC的中医症状隐结构模型,结合中医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对分类结果进行模型学习诠释,归纳出有临床意义的症状人群分类,分析PLC特征性症状占比进行症状群-人群匹配,结合患者住院时长及生存信息,分析PLC不同症状群人群的预后差异。结果 共纳入131个中医症状(即显变量)构建PLC症状隐结构模型,获得14个隐变量,通过综合聚类归纳出10个症状群,具体表现为精神状态相关症状群、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群、癌性疲乏相关症状群、呼吸循环相关症状群和其他一般症状群5大类。其中癌性疲乏症状群和黄疸类症状群的预后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通过建立隐结构模型挖掘PLC症状群,划分人群的研究方法,证实了PLC不同症状群存在预后差异性,为症状群分类及人群划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隐结构模型研究西医疾病辨证分型时出现的一个方法学问题。方法:通过考察3021例心血管疾病数据的隐结构分析结果,指出隐结构分析可以系统地从不同侧面对数据进行多维聚类,但是在使用这些结果研究证候分类时,往往需要同时考虑多个侧面来对数据进一步进行综合聚类。结果:提出一种综合聚类的方法,并且利用这种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数据的隐结构分析结果进行了后续处理,得到几组辨证意义明确的划分。结论:在对无标签数据进行隐结构分析之后,常需进一步进行综合聚类分析,才能对证候分类提供恰当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就如何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利用,形成融合中医药特色的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体系进行探讨,探讨设计开发糖尿病中医社区健康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功能,并对该系统的开发意义及作用进行简介。讨论借助于互联网+医疗模式、智能硬件、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提出糖尿病中医社区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借助中医药的广泛群众基础,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控领域的优势,为新时期社区糖尿病防控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承接"中医药高职高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项目后,通过以课程建设为平台,化精品课程为网络课程;以教材建设为依托,转纸质教材为立体教材;以实践操作为重点,录现场教学为影像视频;以微课整合为突破,变示范教学为慕课共享;以数字题库为基础,改常规笔试为无纸化机考;取得了数字资源建设的丰硕成果,促进了学校内涵的特色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实验、理论与现实条件3个方面探讨中医冬病夏治社区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痛(COPD)菜单式服务方案的可行性,为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构建COPD个性化防治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在社区医疗机构的有关网络信息平台中嵌入中医辨证施治模块,加强对COPD患者的个性化防治管理;充分利用社区医疗机构的资源,组建COPD俱乐部等,为促进此方案的实施与推广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各方面能力的作用,探索提高中医内科教学效果的方法.医患沟通能力是中医药学生在全球医学教育中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中医教学以培养医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引入真正的临床医患沟通现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技巧的组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处于全面启动前的预调查阶段。我国古代的中药资源调查一直没有间断过。本文通过对《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等历代本草进行研究,回顾和分析古代中药资源研究的特色、调查组织与人员、调查方法和技术、调查地理范围等,以便从中找到一些可借鉴的启发,更好的开展现代中药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法在中医用药中的作用。方法:从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是历代中医用药的精华,是保证中医用药安全的措施,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手段,是有助于中医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述中医学中的炮制学。结果与结论:说明了中医离不开炮制,中药炮制学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地位,中医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国医药学主题词表》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药专业词表。该词表第一版于1987年问世。《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的修订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作,主要根据中医药类文献标引与检索使用的词频改变而变化。本文分析了2008版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治法类主题词的特点,基于词表修订总原则,参照中医药学各版教材以及国家标准,对2015版治法类主题词树形结构修订过程中遵循的原则、细则和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探讨。修订结果将原有治法类的一级类目20类调整为25类,主要是将原有的分类方式修改为以功效为主的分类方式,使治法类结构更加系统和完善。并用优先级的分类方法来对主题词进行归类,规范了分类方式,减少了系统冗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评价了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医证候学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结构方程模型把证候看成隐变量,从定量的角度建立模型,验证每一种病的证候是否存在以及证候与四诊信息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还可以分析证候间可能存在的内在结构关系,为中医学者探讨不同的四诊信息在相应证型的重要性,进行病证结合研究,验证各种学说、观点或模型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效工具。尽管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出现四诊信息不规范,医师辨证缺乏共识的情况,但结构方程模型可能是当前证候研究取得实质突破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药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与计算理论研究思路与策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中药化学组成和药效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辨析,阐明中药复杂组效关系是中药学科领域的重大难题。开展中药复杂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和计算理论研究,对于中医药基础理论创新发展及现代中药创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在获取中药化学分析数据和药效检测数据基础上,使用药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发现关键药效组分,并通过多组分药效预测模型对药效组分配伍进行优化设计,进而构建药效作用的多因素调节网络模型探索中药的多种药效组分协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医的继承与创新任重而道远,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尤为重要.本课题从寓教于乐角度出发,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游戏者体会各中医名家的成才之路.使游戏者在获得通过游戏关卡的快感之余,能够增加对于中医学的了解、产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培养对于中医学的热爱,从而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