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目前临床上一直缺乏复位良好、操作简便的后路单节段固定治疗寰椎爆裂性骨折的内固定系统。目的:基于寰椎CT测量数据设计并优化一种符合人体局部解剖结构特征,操作简便且复位优良的新型后路寰椎骨折钉板复位内固定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7例成人的CT图像,在图像上依次测量内倾角0°经后弓侧块螺钉轨迹长度、最大内侧倾斜角与此时经后弓侧块螺钉轨迹的长度、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高度、两侧经后弓侧块螺钉进针点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寰椎后弓半径、寰椎后结节至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结节至枢椎椎弓上表面的距离,分析数据并设计优化一种符合人体解剖学特征的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结果与结论:(1)所有受试者两侧的内倾角0°螺钉轨迹长度、最大内倾角度、最大内倾角螺钉轨迹长度、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高度、进钉点至正中矢状面距离、寰椎后弓外侧缘半径、寰椎后结节至枕骨大孔后缘距离、寰椎后结节至枢椎棘突上表面距离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上述各指标在男性与女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2)研究成功设计了新型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并获得国家专利;该内固定系统适合寰椎后弓解剖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寰枢椎钩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一年半 来6例手术病人的手术及疗效。结果 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内固定可靠。结论 寰枢椎钩操作 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pofix内固定系统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4月共2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Apofix系统内固定。结果 经6~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局部症状及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患者中,AndersonⅡ型陈旧性齿突骨折6例,不稳定Ⅲ型1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6~13分,平均9.6分,影像学检查均伴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自体颗粒状骨。结果 7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螺钉植入位置和复位均满意。寰枢椎植骨于术后6~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2~17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颈部运动功能恢复良好,但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可使寰枢椎获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寰枢间植骨融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为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中国成年人的寰椎干骨标本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同时对6例新鲜颈椎尸体标本的后人路颈2神经根与寰椎侧块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寰椎中线至侧块中点、椎动脉内侧壁、椎弓根内缘的距离分别为:(17.56±1.18)mm、(23.04±1.69)mm及(l4.18±1.07)mm;侧块中部的宽度为(11.59±1.39)mm,侧块中心点的厚度为(12.70±1.04)mm;后弓与侧块移行处中点至下关节面间距为(4.08±0.69)mm;椎动脉沟处后弓厚度为(4.70±1.00)mm。解剖学观察见颈2神经根出脊髓后沿颈1/2关节间隙的下方向外下行走,且颈2神经根有较大的移动度。结论:寰椎侧块较枢椎椎弓根明显宽大,颈2神经根的上方有足够的空间,故认为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是完全可行的。螺钉的进钉方向矢状面应向上20°,横断面上应向内斜15°,螺钉在侧块内的长度约22mm。  相似文献   

6.
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钢板置钉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钢板寰椎侧块置钉可行性及置钉技术参数。 方法 用Mimics软件,对40例被检查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解剖测量,并模拟置入寰椎侧块螺钉,测量并获得置钉的技术参数。 结果 椎动脉孔内侧壁距离中线23.2 mm。寰椎后弓与寰椎侧块移行处内侧壁距离中线距离13.2 mm。寰椎侧块上位螺钉置钉点距离上关节面前缘6.2 mm,距离寰椎中线20.0 mm。上位螺钉长21.5 mm,于矢状面上成角范围向上1.5°~向下11.6°。寰椎侧块下位螺钉置钉点距离下关节面前缘8.9 mm,长15.2 mm,最大下倾角为20.7°,距离椎动脉孔内侧壁1.9 mm。距中线17.6~23.2 mm的侧块为JeRP钢板侧块螺钉置入的相对安全区域。 结论 寰椎侧块置入上下位螺钉具备可行性。置钉点及钉道方向必须根据患者术前的三维CT数据做最终的决定。上位螺钉置钉角度应宁下勿上,下位螺钉置钉角度应宁内勿外。  相似文献   

7.
经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寰椎侧块螺钉14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0枚及连接板或棒稳定上颈椎1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手术设计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进钉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例,两例两处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后弓下置钉,无椎动脉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 a,平均1.4 a,无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结论: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板或棒固定技术稳定上颈椎具有肯定的三维固定效果,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症,术前以三维CT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寰枢椎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寰枢椎不稳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寰枢椎稳者行后路寰枢椎钩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11例随访3个月-6年,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骨性融合。1例出现寰椎后弓骨折,但复位没有丢失,最终在术后5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寰枢椎钩钢板内固定术可使寰枢复合体获得即刻三维稳定,为骨性愈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对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如果寰枢椎后弓完整,寰枢椎钩钢板内固定术一种新的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几处方法进行回顾总结,评价APOFIX椎板钩内固定并后路.融合术的效果。方法:对2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手术,包括齿突骨折20例,横韧带断裂5例,其中Gallie钢丝并后路融合术12例,Brooks钢丝并后路融合术9例,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4例,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1个月),全部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部分行MRI,有性融合分别为Gallie法10例(83%),Brooks法8例(89%),APOFIX法4例(100%),结论: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操作简便,稳定,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不影响MRI成像而有利随访,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委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使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4.6±9.5)岁。其中Neer分型Ⅳ型8例,Neer分型Ⅲ型1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患肢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6.6±4.5)个月。26例患者手术时间85~171 min,平均(119.5±23.2) min;术中失血量为180~600 mL,平均(365.0±97.7)mL。在随访过程中,3个月内25例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63~94分,平均(85.2±6.8)分,优良率为84.6%。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可根据不同的骨折形态选择合适的多维固定,具有固定方式灵活、内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9例,根据是否用计算机手术导航系统分为导航组29例,非导航组3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钻孔次数、总手术时间、术中人员流动情况及术后患者正侧位X线片任意2枚螺钉的夹角、2枚最远距离的螺钉在股骨颈的离散程度等指标。 结果 导航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总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人员出入人次均少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正侧位X线片任意2枚螺钉的夹角及2枚最远距离螺钉在股骨颈的离散程度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安全精准,值得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记录麻醉后牵引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麻醉后牵引复位时间12~18(13.8±4.6)分钟,手术操作时间28~66(42.6±18.2)分钟,术中失血量150~550(271.6±115.5)mL,术后引流量80~240(150.8±90.7)mL,住院时间(15.5±2.5)天。所有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8.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使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5.2%。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具有良好支撑,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对5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必要时行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并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26例、良13例、可7例、差3例,失访1例,优良率达到79.6%,其中15例开放损伤患者中,1例行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重建拇长伸肌腱术,2例皮肤缺损者经期游离植皮后伤口愈合,13例伤口I期愈合。 结论 针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方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失败后再行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结果的比较,为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访2年的43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冉次行髋关节置换术(A组)和52例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Charnley评分法评定手术侧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度和运动情况.采用欧洲生活质晕评分EQ-5D评分体系评定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9±0.2和1.4±0.2小时、525.6±50.8和462.3±47.8ml、13.4±2.3和15.2±2.4、0.67±0.26和0.72±0.25分,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失败后再次行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较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差,对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缺血坏死的病例宜直接选择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6.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亦是当今创伤骨科的研究热点。随着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认识的深入及手术固定材料技术的发展,目前手术内固定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方式,现行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主要有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二者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髓内固定因微创和生物力学的优势逐渐成为主流内固定治疗方式。本文就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器械的设计、优缺点、临床应用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内固定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内固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挠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种内固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挠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比较国内外先进的不同种材料钢板治疗挠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结果 多种不同种材料型号钢板以及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挠骨远端骨折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不稳定型挠骨远端骨折有众多的亚型,必须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种的内、外固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有限切开混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有限切开混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病例,探讨AO分型B和C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以来AO分型B和C型共18例Pilon骨折给予有限切开混合外固定治疗,同时术后对症处理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21月,按Mazur评分标准:优11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3.3%。骨折不愈合1例,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浅表坏死1例,外固定失效1例,畸形愈合1例,8例踝关节活动较健侧有不足;骨性关节炎有4例发生在踝关节外侧,2例发生在内侧。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有限切开混合外固定是治疗B和C型Pilon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33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3 ~ 62岁[(56.3±1.1)岁]。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11例,后柱骨折7例,横行骨折7例,“T”形骨折6例,前柱加后半横形骨折2例。按AO分型:62-A3 11例,62-A2 7例,62-B1 7例,62-B2 6例,62-B3 2例。均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 ~ 12个月[(9.3±1.7)个月]。手术时间1.3 ~ 2.2 h [(1.7±0.3)h];术中失血量70 ~ 190 mL[(152.3±25.2)mL];住院时间7 ~ 12 d [(9.7±1.2)d];骨折愈合时间14 ~ 18周[(15.4±1.1)周]。所有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螺钉穿入髋关节、内固定失效骨折再移位、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按Matta复位标准:骨折解剖复位27例,满意复位6例。Harris功能评分优24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3.9%。结论 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置钉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