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胃镜、病理活检、免疫组化酶染色抗原定位及病毒分离等技术,对135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胃组织损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EHF患者胃粘膜具有鱼鳞状出血为主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胃粘膜表层、固有层上皮细胞浆内存在EHF病毒抗原;从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EHF病毒,并经电镜鉴定及单克隆抗体证实为野鼠型EHF病毒。提示对EHF患者宜进行早期抗病毒、保护胃粘膜损害及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猴头菌对实验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猴头菌对实验大鼠胃牯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在无水乙醇形成大鼠胃牯膜损伤模型前后.应用猴头菌给予预防和治疗.观察胃粘膜损伤程度及病理改变:并检测胃粘膜氮基己糖及血浆胃泌素含量。结果:预服猴头菌2周后溃疡抑制率为62%.治疗2周后溃疡抑制率为91%:猴头菌能增进大鼠食欲,并可明显减轻胃牯膜的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减轻粘膜下炎细胞浸润:促进粘膜氮基己糖的恢复:防止胃泌素的升高。结论:猴头菌对胃粘膜有良好的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胃粘膜中总氨基已糖的70%来源于胃粘液主要成分,高分子糖蛋白。本文作者在内镜直视下取活检,检测组织中氨基已糖含量,借以研究胃溃疡患者胃粘膜内粘液糖蛋白量的改变。对象和方法:经内镜检查无胃病的住院者58例为对照组,未用药物治疗的胃溃疡者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固定于胃窦与胃角小弯侧及胃体上部后壁取活检,另  相似文献   

4.
林令博  董强  林祥华 《山东医药》2002,42(10):66-66
流行性出血热可造成多脏器损伤 ,部分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 ,胃部隐痛等消化不良症状。为此 ,我们于2 0 0 1年 1月起对 7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以探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合并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患者 ;男 48例 ,女 2 8例 ;年龄 2 0~70岁 ,平均 44 .5岁。均根据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且既往无胃病史。(出血热组 )另取同期胃镜及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且 4周内未服用过影响幽门螺杆菌药物的 5 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 3 0例 ,女 2 4例 ;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8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05:1,平均年龄48.2岁,平均病程25.6个月,症状非特异性,以EⅠ2和EⅡ1期病变为主,内镜检查70例结果显示,病变多见于胃窦体,表现为溃疡性,隆起性及浸润性损害,以多灶性,多形性及弥漫性病变为特征。56例胃活检中,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可对41例(73.2%)术前确诊。78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高恶性居多,67例(85.9%)幽门螺杆菌阳性。结论: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内镜改变具特征性。内镜下病变形态识别,多取,深取活检以及同期作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胃粘膜皱襞粗大4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明确内镜下胃粘膜皱襞粗大的临床意义,提高对该征象的认识。方法:对1990-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内镜检出的胃粘膜皱襞粗大4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胃粘膜病理学检查,部分病例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45例胃粘膜皱襞粗大患者中胃炎30例(66.7%);胃肿瘤7例(15.6%),其中胃癌5例,淋巴溜2例;巨大胃粘膜肥厚症4例均为Menetrier病(8.9%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4.4%0;吻合口炎、胃溃疡各1例。除1例胃癌位于胃体胃窦交界处之外,胃亚性病变、巨大胃粘膜肥厚症及SLE均分布在胃底和(或)胃体部,或为全胃病变。结论:分布在胃窦部的1-2条粗大胃粘膜皱襞均为炎性改变,分布在胃底、胃体或全胃的病变更有临床意义。EUS及上消化道造影均有助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超声内镜(Eus)确定胃粘膜下肿物(SMT)的大小、部位及组织学性质,以评价 Eus 对胃 SMT 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病人和方法自1980年4月至1987年3月用 Eus检查441例胃病患者,其中80例胃 SMT,42例经组织学证实(22例由胃切除标本及20例由内镜活检诊断,12例是囊肿),59例胃外压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肝病患者胃粘膜表面改变,对11 例进行了观察。先经内镜由胃体小弯、胃角、胃窦小弯采取粘膜活检,HE染色,光镜下检查。病理及扫描电镜按常规方法制备标本,日立S520扫描电镜观察拍照。内镜所见为以红为主的花斑状粘膜,光镜下以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内镜了解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特点.探讨老年人对内镜检查的适应能力.方法肺原性心脏病15例,高血压心脏病1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12例.男28例,女12例,60岁~70岁30例,70岁以上10例、入院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行内镜检查.个别精神紧张者术前肌注要定,不用解痉药物.在观察十二指肠球部、胃以后,在距幽门口2cm~3cm处活检2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均做病理活检.取同期住院相同年龄但无心衰患者的40例内镜检查对比.结果心衰组食管静脉曲张4例,食管癌1例,出血性胃炎10例,萎缩性胃类9例,急性胃溃疡7例,慢性胃溃疡2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各回例.无正常胃粘膜相,无心衰组正常胃粘膜10例.心衰组Hp阳性26例,65%.无心衰组Hp阳性16例,40%.心衰组并发症10%,无心衰组并发症2.5%,作相应处理均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胃粘膜屏障功能极差,易上消化道出血.正常胃粘膜少,发生胃癌的倾向较高.内镜检查准确,仍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度。方法应用放大或普通型内镜对受检者的胃底、胃体及胃窦进行仔细观察,详细描述肠上皮化生的表现特点并至少于胃窦小弯、大弯及胃体各取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一块,收集同期病理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病例并将内镜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同期病理组织学诊断肠上皮化生患者329例。根据内镜下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的表现淡黄色结节型、瓷白色小结节型、鱼鳞型和弥漫型,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134例,经活检病理证实128例,内镜诊断符合率95.5%。胃粘膜活检诊断而内镜未予诊断者201例,内镜检查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总符合率38.9%。轻、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内镜诊断率不同,分别为23.8%、48.5%和51.7%。而放大内镜对轻、中、重度肠上皮化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7.5%、78.5%和75.4%,明显高于普通型内镜组 的14.9%、28.6%和3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内镜表现除淡黄色结节型和弥漫型外,尚有鱼鳞型和瓷白色小结节型,这四种典型的肠上皮化生形态学特征,是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特异型标志。这四种肉眼形态学特征与病理肠上皮化生程度无关,但肠上皮化生程度与内镜诊断呈平行关系。放大内镜对肠上皮化生诊断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内镜。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研究去氧胆酸钠(DOC)损伤胃牯膜后的修复机制时,发现胃分泌的改变对胃粘膜损伤修复有重要影响。NO,作为一种胃粘膜保护性物质,在胃牯膜损伤后即见增高,因而本探讨NO与胃酸分泌改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7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我科1987年1月-1993年12月间76例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内镜检查及部分患者胃粘膜活检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原因,了解门脉高压时胃粘膜的改变,评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急诊内镜检查的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7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62例,女14例。年龄15-68岁,均有门脉高压表现,发生呕血伴黑便47例,仅黑便22例,大便潜血阳性7例,依呕血和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胃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腹腔内镜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例经胃NOTES腹腔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性分析总结。结果20例患者经胃NOETS腹腔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后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内镜检查结果为4型:(1)粟粒型:内镜表现为腹水、腹膜散在分布白色粟粒状结节;(2)粘连型:内镜表现腹膜增厚,腹膜与网膜、肠管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3)干酪型:内镜表现壁层溃疡及淡黄色于酪样物质;(4)混合型:内镜表现为同时存在2种或3种类型。其他各项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的阳性例数分别为血红蛋白下降10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6例,C反应蛋白升高13例,CA125升高18例,胸片异常8例,腹部彩超异常2例,腹部CT异常7例,结核菌素实验阳性9例,结肠镜检查阳性1例,20例结核抗体、腹水培养、腹水细菌学检查、胃镜检查均阴性。结论经胃NOTES腹腔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结核性腹膜炎非常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胃粘膜生理性胃龄改变易被混为萎缩性胃炎(AG),致内镜和病理学上的过度诊断。本文对436例老年组和362例非老年组胃窦粘膜用物、目镜测微计和Weibel网格检测10项指标,与内镜结果比较显示:内镜与病理AG诊断符合率仅49.8%(P<0.05);生理性胃龄老化表现为固有膜变薄及腺体单纯减少,纤维增生和淋巴管数目增多}老年性AG为腺囊样扩张,平滑肌束增生,腺体成分改变,特别是深部腺体假小叶样簇状增生和粘液腺化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CLE)对胃非隆起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常规内镜发现的胃非隆起型病变患者行CLE检查。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对病变区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靶向活检。对CLE或靶向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术后对整块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对良性患者予规范药物治疗并每隔3个月复查胃镜,直至病变愈合。结果CLE诊断癌性病变11例,良性病变26例。靶向活检病理证实CLE诊断的11例癌变者中10例为癌,1例为良性;26例良性者中1例为癌,余皆为良性。共12例接受切除治疗(3例内镜治疗,9例外科手术),术后病理学证实与靶向活检病理诊断完全一致。良性者随访中未发现有恶变,经平均3.16(3.58±1.20)个月的内镜随访,病变均愈合。CLE对胃非隆起性病变癌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96.2%和90.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和96.2%;CLE与组织学检查的Kappa值为0.871。结论CLE对胃非隆起型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将有望替代活检病理做出实时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度.方法应用放大或普通型内镜对受检者的胃底、胃体及胃窦进行仔细观察,详细描述肠上皮化生的表现特点并至少于胃窦小弯、大弯及胃体各取活检一块,收集同期病理诊断肠化生的病例并将内镜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同期病理组织学诊断肠上皮化生患者329例.根据内镜下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的表现淡黄色结节状、瓷白色小结状、鱼鳞状和弥漫不规则颗粒不平状,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134例,经活检病理证实128例,内镜诊断符合率95.5%.胃粘膜活检诊断而内镜未予诊断者201例,内镜检查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总符合率38.9%.轻、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内镜诊断率不同,分别为23.8%、48.5%和51.7%.而放大内镜对轻、中、重度肠上皮化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7.5%、78.5%和75.4%,明显高于普通型内镜组的1.9%、28.6%和34.9%,(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内镜表现除淡黄色结节型和粘膜不规则颗粒不平的弥漫型外,尚有鱼鳞状和瓷白色半透明的小结节型,这四种典型的肠上皮化生形态学特征,是内镜诊断肠化生的特异型标志.这四种肉眼形态学特征与病理肠上皮化生程度无关,但肠化生程度与内镜诊断呈平行关系.放大内镜对肠上皮化生诊断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内镜.  相似文献   

17.
790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深入评价胃镜检查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疗中的作用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790例患者行内镜检查 (含急诊内镜检查 12 3例 )。结果显示轻度静脉曲张占 2 6 .71% ,中度占2 9.75 % ,重度占 43.5 4%。单独食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存在共 783例 ,占 99.11% ,单独胃底静脉曲张仅 7例 ,占 0 .89%。对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提示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74% ,胃粘膜病变出血占 12 .2 % ,消化性溃疡出血占 10 .5 7% ,4例未能确定出血病因。认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是安全的 ;胃镜检查除了对门脉高压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外 ,还可观察门脉高压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粘膜病变 ;并可及时明确出血原因 ,以及针对原因制定治疗措施 ;必要时还可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疣状胃炎的人口学特征、内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内镜下诊断为疣状胃炎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并对可疑患者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内镜特征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3 676例患者中459例(10.61%)内镜下诊断疣状胃炎,40岁以上的患者显著多于40岁以下的患者。54例取活检,病理学诊断为慢性炎34例(62.96%),其中伴有腺体增生者11例(20.37%),其中1例呈绒毛管状增生;肠上皮化生者13例(24.10%);异型增生者10例(18.52%),其中轻度型增生3例(5.56%),中度异型增生3例(5.56%),高度异型增生4例(7.41%)。结论疣状胃炎的发生与性别无关,4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有肠化与异性增生发生时,对可疑患者应行内镜下精查,电子染色及NBI放大内镜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的胃内常有许多改变,内镜检查示胃粘膜紊乱。许多研究认为门脉高压在其病因与发病机理中起作用。本文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病人和方法:受试者分为三组:第1组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者83例;第2组为肝硬化不伴门脉高压者53例;第3组为对照者135例。各组均无胃肠道出血,未用过任何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所有患者均作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镜检查。内镜所见:包括瘀点、猩红热样疹、麻疹样疹、蛇皮样损害。活检:每例取标本6块。胃体下部胃角处小弯、大弯、前壁、后壁各1块,胃窦部幽门前5cm 处1块,胃体上部1块。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合并胃损害的内镜下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总结了1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胃损害的内镜下所见,进一步提高对应激性胃粘膜糜烂溃疡的认识.方法16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入院48h按改良格拉斯歌标准判断,分为轻、中、重度,全部患者均在入院5d~7d内行内镜检查.结果16例患者内镜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胃和十二指肠溃疡2例,单纯十二指肠溃疡3例,糜烂充血性胃炎7例,轻度浅表性胃炎4例.4例重度胰腺炎和1例中度胰腺炎的患者内镜下表现为散发多形的溃疡,范围较广,表浅似霜斑样或圆形、或椭圆形线状溃疡,表面附有血痂、粘液、白苔、溃疡周边充血水肿明显,糜烂表现呈猩红样改变,水肿明显,反光增强,取活检易出血,12例患者内镜下可见幽门口关闭不全,胆汁及十二指肠液反流.胃粘膜病理所见重度活动性炎,溃疡周边无纤维结缔组织,可见粘膜断裂,这与慢性消化性溃疡有别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胃运动减弱,幽门功能紊乱,幽门口关闭不全造成胰液的外溢,腐蚀胃粘膜,十二指肠液及胆汁反流可破坏胃粘膜屏障,是损害胃粘膜的重要原因,故提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常规内镜检查,并及早使用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不仅可以防止胃酸刺激胰腺分泌,而且对胃粘膜的修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