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赵俊泉  吕秀英 《山东医药》2007,47(22):40-41
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5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I治疗前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降低不明显(P>0.05).认为辛伐他汀通过影响ACI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正常血脂水平高血压患者心脏事件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治疗组,50例)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5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利尿剂的降压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辛伐他汀(20mg/d)。另设正常对照组(健康对照组,30例)。对所有对象均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QuicRead法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1年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心脏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TNF—α、IL-6,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治疗1年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压以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均〈0.05);高血压两组TNF—α,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辛伐他汀组的下降更显著(P均〈0.05)。辛伐他汀组IL-6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虽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更好控制高血压,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曲美他嗪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熊攀  周莉  董爱芝 《山东医药》2008,48(44):33-3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ACS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曲美他嗪,连续4周。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通过抗炎作用治疗AC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6及TNF-α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ITP患儿(ITP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恢复期测定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关系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ITP组治疗前及恢复期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IL-6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15)。结论IL-6和TNF-α作为炎性因子可能协同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为ITP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多柔吡星、地塞米松)方案及单用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VAD(VAD组)及VAD+沙利度胺(联合组)治疗146例初治MM患者,比较其疗效,并设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MM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935、11.525,P均〈0.01),患者组治疗后均下降,尤以联合组为著,治疗有效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VAD组(P〈0.05)。结论MM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优于单用VAD,其可能是通过降低IL-6、TNF-α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影响,上述因子变化与ACS发病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ACS的疗效。方法:55例ACS患者随机被分为辛伐他汀组 (n=27例)和常规治疗组(n=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行血清IL-6及NO检测。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前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结果:①ACS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NO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②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1),但两组的IL-6、NO水平仍与正常组的有明显差别(P<0.01);③常规治疗后,血清IL-6、NO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IL-6水平,升高NO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与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与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关系。方法 对20例健康老年人、79例ICU感染早期、感染控制后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空腹采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样本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并行冷凝集试验(CAT)排除支原体感染;同时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评价细胞因子与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关系。结果 血清IL-2R、IL-6、CRP水平革兰阴性菌(G^-)感染组、革兰阳性菌(G^-)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分别为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的血清IL-8水平明显低于G^-感染组及真菌感染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不如G^-感染组、真菌感染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1);G^+感染组血清TNF-α水平与G^-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显著低下(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部G^+感染者血清IL-2R、IL-6、CRP显著升高,而TNF-α升高较轻,IL-8降低,G^-感染患者、真菌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2R、IL-6、IL-8、CRP均显著升高。老年肺部感染初期血清TNF-α、IL-8水平可以做为早期协助预测病原菌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卢峥俏  李宏  李晓菲  尹琦 《山东医药》2011,51(29):75-7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窒息新生儿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方法7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1,6-二磷酸果糖(FDP)组(常规治疗+FDP)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监测生后6h内、3d、10d时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观察72h内HIE的发生率。结果生后6h两组IL-6、IL-8、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后3d FDP组IL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3、10d FDP组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FDP组HIE的发生率及中重度HI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干预3d后IL-6水平增高,IL-8、TNF—α水平降低,能降低HIE尤其是中重度HI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李平  刘英  谢彩霞  王兆兰 《山东医药》2008,48(35):64-65
将同期收治的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SLE活动指数(SLEDAI)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2、TNF—α、IL-6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TNF.仅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耳穴压豆可明显提高SLE疗效,可能机理为调节血清IL-2、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分别于服药前后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较治疗前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清hs—CRP、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进一步降低PCI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刘爽  吴志宇  屈顺喜 《山东医药》2010,50(46):79-80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胃癌组)、2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并与25例健康者(正常组)作对照。结果胃癌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5),且TNF—α、IL-6、IL-8水平随着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肿瘤根治手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与正常组近似(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增高;检测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有助于病情判断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所有CHF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次,1坎/d,晚餐后顿服,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TNF-α、IL-6和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TNF-α、IL-6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CHF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考虑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闫磊  李文东 《山东医药》2010,50(19):102-10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每次20 mg,1次/d。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类异戊二烯通路的代谢产物,调节脂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孙希明 《内科》2013,(5):461-462,47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胞二磷胆碱、6%羟乙基淀粉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10mg,1次/d,晚睡前口服,连用14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RP、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II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幅更显著(P〈0.05)。结论合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辛伐他汀可能对CRP、IL-6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长武 《山东医药》2011,51(3):60-61
目的 观察TNF-α、IL-6及IL-8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60例AP患者(AP组)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7d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及TNF-α、IL-6及IL-8水平,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P组入院时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症(SAP)者显著高于轻症(MAP)者(P均〈0.05);治疗7d后AP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其中SAP患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NF-α、IL-6及IL-8均与A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AP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柱 《山东医药》2010,50(47):97-98
目的探讨TNF-α、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活动期(病情为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22例缓解期UC患者(观察组)及2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NF-α及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5),缓解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NF-α和IL-8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血浆TNF-α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UC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为LFHD组12例、HFHD组12例和HDF组12例,观察治疗前后Hc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蛋白(ALB)的变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Hcy、CRP、IL-6及TNF一仪均高于对照组(P〈0.01),ALB低于对照组(P〈0.01)。LFHD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均不能降低Hcy、CRP、IL-6、TN-α(P〉0.05);HFHD组单次透析后Hcy下降(P〈0.05),CRP、IL-6及TNF-α下降不明显(P〉0.05),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及TNF-α下降(P〈0.05),ALB上升(P〈0.05);HDF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TN-α下降(P〈0.05),透析6个月后ALB上升(P〈0.05);透析6个月后,HDF组Hcy、CRP、IL-6、TNF-α均低于HFHD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和微炎症状态。HDF和HFHD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y水平和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共人选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0mg/d,18例);非诺贝特组(200mg/d,18例);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20rag/d+非诺贝特200mg/d,22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治疗后血清TC、LDL-C、TG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血清HDL—C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P均〈0.05)。和辛伐他汀组相比,非诺贝特组TC和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TG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增高,CRP和ET水平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较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更显著(P均〈0.05),三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联合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ACS患者的血脂异常,其改善内皮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较单药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络治疗组,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β的浓度,分析其与CHF程度的关系。结果:(1)CHF患者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CHF程度越重细胞因子浓度越高(P〈0.01);(2)治疗后卡维地络组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内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常规治疗组仅LVEF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卡维地络组LVEF、LVFS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3)治疗后卡维地络组三种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0.05);常规治疗组TNF—α、IL-6降低(P〈0.05),而IL-1β水平降低不显著。结论: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卡维地络能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60例平时不运动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运动组(有氧运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另选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在治疗前与治疗24周结束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CRP,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水平;并测定实验前后的体重。结果:治疗前药物对照组及运动组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治疗24周后运动组血清中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运动组病人体重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且伴有体重的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