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疑病障碍在各种精神疾病中形成的条件及加重的因素。临床观察有疑病状态的106例住院病人。平均年龄39.3±1.2岁,平均病期6.5±0.1年。疑病障碍为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同时也合并有其他精神症状及躯体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分析疑病障碍的发生及进一步加重的病因病理因素,将上述病例分为三组:边缘型精神障碍(第一组),外源一器质性精神病(第二组);和内源性精神病(第三组)。病人由疾病起始发展为精神病态需要相当长时间,心因性和内源性疾病需3~4年,外源性精神病则需2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收治的符合AD临床诊断的30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系统损害排除了既往史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结果本组30例患中以急性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9例,单纯神经系统损害2例,病程中伴有神经系统损害28例。结论对于合并有胸背痛、胸闷、血压不对称、脉搏短绌等症、征的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要高度怀疑AD的可能,降低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把在精神发育不全基础上出现较明显精神失常的病人诊断为“嫁接性精神病”。我院自1963~1977年共住院诊治“嫁接性精神病”90例(占住院病人的0.25%),现作初步临床分析。性别,年龄男62例,女28例。年龄13~54岁,大多数为青年,16~25岁者64例,占71%。病前智能水平 90例均属轻度精神发育不全(鲁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物质滥用与父母物质滥用及精神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青少年药物滥用及其他精神行为问题与父母药物滥用及共患精神疾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 181名药物滥用青少年和及其父母 ,根据父母的药物滥用和精神疾病史将青少年分成父母对照组、父母药物滥用组和父母共患组 ,比较了青少年物质滥用及其他精神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在三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父母对照组和父母药物滥用组青少年相比 ,父母共患组青少年行为问题问卷各量表分均大于其他两组 (P <0 .0 1) ,父母共患组家庭矛盾较多、家庭组织性较差 (P <0 .0 1)。结论 父母共患药物滥用和精神疾病的青少年药物滥用者可能属于不同亚群 ,其家庭矛盾较多、家庭组织性较差 ,青少年具有更多的精神行为问题 ,应加强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精神病学中常遇到呈短暂精神病性发作的例外状态,主要表现为伴有意识障碍的急剧而短暂的病程。这是一组异源性情况,包括有病理性醉酒、非癫痫性意识朦胧状态、病理性激情和短路反应。这种状态的病人常出现严重的社会危险行为。本文研究了1955~1985年在塞尔比斯基司法精神病研究所住院的224例例外状态,其中病理性醉酒52例、非癫痫性意识朦胧状态89例、病理性半醒状态41例,病理性激情4例、短路反应38例。按发生的病因可分为两组:后遗-器质性意识障碍192例,心因性意识障碍32例。病理性醉酒、非癫痫性意识朦胧状态和病理性半醒状态属器质性的意识障碍,这组病人既往有明显的慢性酒中毒史。  相似文献   

6.
恶性综合征是由精神安定剂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主要表现有:肌强直,意识障碍,高热,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并常伴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血白细胞的升高。鉴于恶性综合征有致死可能,因而对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文5例恶性综合征患者入院前无长期服用精神安定剂史及既往精神病史。为便于排除其它可能的致病因素,所以每位患者在入院后就进行了各项检查,如血象,胸部X线检查,腰穿,脑电图和CT,结果未发现异常。采取支持疗法,5例病人都得以痊愈。5例病人中男性2人,女性3人;年龄2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人口学资料、既往史、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人格诊断问卷(PDQ4 )早年不良家庭环境问卷等对38例具有家庭暴力行为和40例无家庭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以下各项差异显著:有既往攻击行为史及酒滥用史,早年不良家庭环境,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病史,BPRS总分、敌对猜疑、焦虑抑郁,PDQ4 中人格障碍等因素。结论:精神病理症状、心理社会因素和病理性人格障碍与家庭暴力行为明显关联,可作为其主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按ICD-8标准,收集躁郁症者100例。将病人分为3组:第1组,19名(女11名),从未服过锂,作为对照组,中位数年龄46岁(22~65岁),双相障碍9名,单相7名,其余为激越性反应性精神病。第2组25名(女15名),服锂1~5年,年龄同上,双相17名,单相7名,1名激越性反应性精神病;第3组,56名(女42名),服锂10年以上,中位数年龄55岁(35~71岁),双相者36名,单相20名,其中有6名为了治疗甲低同时服左旋甲状腺素1年以上。了解所有病人服药史、吸烟习惯、酒量、既往和现在重大疾病及家族史。由二位有经验的内分泌医生判断有无甲状腺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犯罪行为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175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分为犯罪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犯罪组较对照组在家庭监护能力,是否自感受歧视,临床表现,辨认能力,是否伴 有精神病性症状及既往有无违法史等因素两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犯罪行为与若干因素有关,可依此提出犯罪行为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7例精神分裂症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疾病与婚姻的关系。方法调查中年以上的在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婚姻产生维持与转归的背景资料,以及精神疾病的相关问题,不同婚姻状况下精神疾病状况精神病量表SAPS,SANS的差别。结果(1)117例精神分裂症中,69例有婚姻史(占总数58%)。其中包括离婚30例(占有婚姻史总人数43%)。(2)有婚姻史其初病年龄推迟,平均为(29.81±8.29)岁,与无婚姻史初病年龄(24.04±5.17)岁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01)。(3)有婚姻史组的精神病性衰退较无婚姻组略轻,SANS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01)。(4)有婚姻史组家庭支持明显优于无婚姻组。(5)离婚组与未离婚组之间的初发年龄和精神病状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6)精神分裂症婚姻职能在病后均显示较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有或无婚姻史与其初发年龄有关。有婚姻史病人社会家庭照顾明显改善,精神病性衰退的严重度相对略轻,而精神分裂症病人婚姻职能均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53名患震颤麻痹病病人的精神障碍;61名病人(40%)有痴呆。认识能力轻度损害者24名(16%),中等26名(17%),严重11人(7%),认识能力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与震颤麻痹病的病程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在使用左旋多巴治疗前57名(37%)有忧郁症状,应用多巴者忧郁症状的发生率降到24%,病例数虽少但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急性精神病发生于20名病人(13%)。通常与药物有关,病例中75%原有认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人群社会功能与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美国精神病前驱期综合征标准(COPS),对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300例做为精神病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共筛选出符合COPS标准19例为研究组,筛选出与研究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等相匹配的高危人群正常人士38例为对照组,运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两组社会功能,并对两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卢森堡自尊量表(SES)评分差异进行观察比较,统计分析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人群心理与社会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研究组FACESⅡ-CV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实际家庭亲密度与实际适应性和阳性症状呈正相关;PSSS中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和支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和支持总分与GAF呈正相关;SE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自尊水平与阳性症状呈负相关。结论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人群的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水平和自尊水平相对偏低,其中,自尊水平与精神症状,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常有精神症状,如激惹、冲动、精神病性症状、智能及认知损害、人格改变和情感性症状,后者大多符合抑郁症(包括重性抑郁、心境恶劣)的诊断标准。抑郁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神经科的抑郁症经常需要精神科会诊。有关脑部创伤、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MS)和脑肿瘤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症状可能是这些疾病特定的后遗症,其原因是这些疾病所造成的大脑机能失调。抑郁症可影响病人的康复、加重神经科疾病并损害认知功能的有效发挥。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本身可造成认知和情感障碍,抑郁症在这类病人中的表现复杂。因此,有必要探讨神经科主要病种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和病因,并对抑郁症的精神药物治疗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尸检报告约1.5~4%的住院精神病人患脑肿瘤,然而从这些报告尚无从知道有多少病人在患功能性疾病之前发生肿瘤,也无从知道有多少病人可以用肿瘤解释其功能性症状。一份对短期住院的急性精神病例的30年回顾性研究发现,其中有0.2%(34例)诊断为脑肿瘤精神病,而这34例是因为行为或思维障碍入院的。34例中,10例在入院时已发现脑肿瘤,其余20例均诊断为功能性疾病而入院治疗。所有病例均在神经症状出现之后才下脑肿瘤的诊断。加拿大有一个研究报告指出,酷似精神病的脑肿瘤发生率甚低,15年间有7例脑肿瘤病人住入精神科,仅1例的临床表现类似其他精神疾病。虽然表现为精神疾病的脑肿瘤可能不常见,但确实存在,而且常常误诊,尤其是神  相似文献   

15.
许多种精神病的病因迄未明瞭.精神分裂症中有遗传因子,在孪生子的研究中已被证明.染色体变异,特别是性染色体变异,偶而见于精神病人.我们在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人中已发现许多染色体变异.我们研究了4到16岁的48名病儿(男40名女8名),他们都是由于精神病住院的.伴有诸如分娩缺陷和或轻或重的智能迟钝以及脑器质性精神症状群的病人都被剔除.这些  相似文献   

16.
Reid 发现,住院的精神发育不全患者中,有4.4%合并躁郁症。本文报告5例精神发育不全患者合并躁郁症症状。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24~33岁;精神发育不全轻度1例,中度3例,重度1例;情感性精神病家族史阴性1例,阳性4例;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精神病4例,单相躁狂症1例。  相似文献   

17.
调查婚龄期以上住院的精神分裂症1,000例,已婚率为45.2%,曾结婚者的离婚率为8.6%,夫妻关系不佳者占37.7%,与200例健康人比较,病人组的已婚率较低,但有孕率(92%)及平均孕数(2.9胎)均与正常人相仿,而节育率(54.1%)远低于正常人。分析了结婚、未婚和离婚的可能因素。患者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2.5%),精神发育不全(1.5%),癫痫(O.5%),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并着重讨论了如何开展精神病人的计划生育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人工疗站是由街道、乡、镇及工厂保健站主办的组织,除了吸收社区中病情部份缓解但不能参加工作的精神病人外,也吸收社会上的中、轻度精神发育不全的病人入站。它通过工疗(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药疗、娱疗、精神治疗、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改善及提高精神发育不全患者的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风湿性精神病时,发现有一种发生于风湿病躯体症状之前的早期精神障碍,作者观察了诊断可靠并经长期随访的11例病人,在其风湿病潜伏期、躯体症状未充分显露之前即表现有精神障碍。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13~49岁。4例有精神病家族遗传史。全部病例的既往史中都有过传染  相似文献   

20.
作者总结了从1978年至1985年住院病人中15至45岁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ICH)病人72例,对此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等进行了讨论。所选病例均是入院后确诊为自发性脑实质内或脑室出血的病例,不包括在神经系统损害出现以前即已确诊的血液病患者或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有头部外伤史的病人。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61例做了动脉造影,可能情况下进行了手术、病理或尸检标本分析。发现有明确病因的55例(占7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