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EMI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行EMIC 和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和切口感染情况。结果:EMIC组术中出血量20.7±3.9 ml,手术时间45.6±5.7分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3.9±2.6小时,肛门排气时间12.3±4.9小时,止痛剂使用率0.1%,切口感染率0.03%;LC组术中出血量46.4±7.2ml,手术时间56.7±8.5分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7±4.7小时,肛门排气时间24.9±7.3小时,止痛剂使用率0.26%,切口感染率0.11%,2组各指标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EMIC组低于LC组(p<0.05);EMIC组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EMIC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微创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技术及意义.方法 1997年6月~2007年10月经右上腹肋缘下做3~4cm斜形切口,术中纤维胆管镜取石,一期缝合胆囊手术126例.结果 126例术后恢复均顺利,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117例(92.9%),时间1~10年,31例(26.5%)胆囊复发结石.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安全可行,保留胆囊有积极意义,但远期结石复发率高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接诊的14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64)。观察组患者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36.8±5.7)min和术中出血量(16.1±5.8)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5±6.3)min、(48.9±6.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1±2.3)h和住院时间(3.4±1.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7±3.3)h、(4.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3,P<0.05)。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可以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微创保胆取石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内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标准三戳孔法进行胆囊切除.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或腹泻等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是一种安全且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间52例胆囊结石患者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B超检查胆囊壁厚均〈3mm,测定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术后2周B超复查胆囊壁厚度并测定胆囊收缩功能。结果完成微创保胆取石术52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患者当日均可下床,次日进流食,3-5d出院。术后2周B超检查胆囊壁均光整无增厚,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符合正常胆囊超声表现。门诊随访6月-3年,结石无复发。无胆囊癌发生。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并且保护了胆道的完整性及胆囊功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朱春华  徐忠 《当代医学》2011,17(28):88-8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术后发生胆漏,1例复发,无远期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随访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和痛苦少等优点,为临床有效保留胆囊功能提供一种术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珊  陈雅娥 《吉林医学》2014,(3):662-662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78例患者采取内镜微创术进行保胆取石及对术后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手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加强患者术后的一般护理和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邹勇  淦勤 《当代医学》2014,(14):95-9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36例胆囊结石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保胆取石,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07±2.16)h、(3.92±1.38)d,对照组为(26.43±5.51)h、(5.88±1.74)d,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两个临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超声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重要手术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超声评价40例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中,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A组)21例术后胆囊收缩率均恢复正常;术前收缩功能尚可(B组)12例66%恢复正常;术前收缩功能欠佳和差(C组)7例71%收缩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3组患者术后3个月胆囊收缩率比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评价诊断胆囊结石疾病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为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功能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组病例提示,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基本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保胆取石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符合保胆条件的胆囊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腹腔镜辅助体外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组1),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组2)或传统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组3)。术后予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半年,定期随访。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结石复发率。结果:3组均无结石复发。组1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其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之组2显著减少,住院时间较之组3显著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体外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相对于其他两种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可有效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使用电动切割器微创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9例中12例前期有1—3次经鼻或鼻侧切开手术史。入院后常规鼻内窥镜及鼻窦CT检查,肿物局限于鼻腔(鼻甲、中隔、鼻道)者3例,单侧一窦或多窦受累者35例,双侧鼻窦受累者1例,均未发现眶内及颅内受侵。34例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行鼻内镜微创手术,5例因广泛累及上颌窦加用鼻内镜下柯一陆氏手术,术中均用电刀电凝肿瘤基底部及可疑肿瘤残余处,全部病例均获随访2~60个月。结果:39例中2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5.13%。1例术后1年复发,因累及眶内故在全麻下行鼻侧切开肿物切除术,手术病理报告为纤维肉瘤,建议放疗,患者自动出院失访。1例术后9个月复发,门诊复查时见中鼻道有肿瘤样物质,在内镜下用电动切割器切除肿瘤,用电刀电凝肿瘤基底部,病理报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随访2年未复发。其余37例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不留瘢痕,复发率低等优点,电动切割器微创手术具有对正常黏膜刺激小,手术范围准确,术后并发症少,鼻腔上皮化修复快等优点。对肿瘤广泛累及上颌窦者加用鼻内镜下柯-陆氏手术。对疑有恶变的患者采用鼻侧切开术。  相似文献   

14.
徐佳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155-156
目的探讨胆宁片在预防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对胆囊结石复发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5月-2011年9月行保胆取石术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被分为两组,54例口服胆宁片(治疗组),44例仅随访(对照组),B超观察两组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结石复发率为3.7%(2/54),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为6.8%(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服用中成药胆宁片具有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58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微创保胆取石术组(EMIC组)7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MI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LC组(P<0.05);治疗后EMIC组患者生理功能状态、主观症状、心理情绪状态、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LC组(P <0.05);EMI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04% (5/71),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9% (16/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保留了机体胆囊的生理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2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依据术前2天、术后2年超声下胆囊收缩功能分级变化情况分为2组,稳定不变为胆囊功能代偿良好组(64例),评级下降为胆囊功能代偿不良组(36例)。比较2组B型超声检查结果和复发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代偿良好组术后TC、TG、胆囊最大收缩率、胆囊壁厚度与代偿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56%v8.11.11%,χ~2=4.24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最大收缩率和血胆固醇为影响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6、0.974、1.059,P<0.05)。结论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最大收缩率和血胆固醇是影响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危险因素,可导致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儿童胆囊结石对其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入住我科行腹腔镜保胆取石的患儿25例为腹腔镜保胆取石组(保胆组),另选择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儿27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切除组).分别测定2组患儿术前及术后6个月,1、2、3年的身高、体质量及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结果 保胆组及切除组术前身高及体质量分别为119 cm、22 kg及121 cm、23 kg.术后6个月,无论是保胆组还是切除组,身高及体质量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保胆组患儿的身高及体质量均超过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年,保胆组患儿身高及体质量的增长程度均超过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切除组患儿的身高及体质量均处于正常学龄期儿童平均身高及体质量的低限(正常学龄期儿童身高:136.8~144.7 cm,体质量:29.8~ 34.1 kg).保胆组及切除组术前GLQI指数分别为112分及109分.术后6个月,保胆组及切除组GLQI指数均超过术前(P<0.05).术后1年,保胆组的GLQI指数达到正常水平(123分),且较切除组(114分)有明显升高(P<0.05),主要表现在主观症状及心理情绪状态方面.术后2、3年,切除组GLQI指数(116、119分)较保胆组(124、125分)有了更明显的降低(P<0.01).术后第3年,切除组患儿的GLQI指数也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更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黏膜反转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常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和术后胆囊收缩功能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63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患者采用黏膜反转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另外39例患者行常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计算与统计,治疗前后的胆囊功能的空腹胆囊容积、最小剩余容积、最大收缩率和治疗结果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当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术后6月胆囊功能均恢复正常,但胆囊收缩率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4,P<0.05)。对照组术后6月胆囊收缩率基本恢复术前水平。两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51 , P<0. 05 )。通过随访记录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不大,疗效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膜反转法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结石复发率低,对胆囊收缩功能无显著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微创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后诊断为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肿瘤患者54例,直径≤1.0 cm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术,直径> 1.0 cm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肿瘤.结果 54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食管平...  相似文献   

20.
李超  王本锋 《当代医学》2022,28(7):47-49
目的 评估胆结石患者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胆结石患者,利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