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测量伤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经伤椎椎弓根平面CT扫描,观察椎管减压及椎体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经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月22例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及伤椎植骨,观察包括椎体高度改变、Cobb角改变及椎管狭窄率改变。结果随访9~2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及随访期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恢复满意。结论椎体内植骨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椎弓根置钉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采用后路经伤椎短椎弓根置钉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椎体内植骨吸收愈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5-35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经伤椎短椎弓根置钉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途径伤椎靶向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途径伤椎靶向植骨置钉治疗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测量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比,并评估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5.3±4.1)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内骨块矢状径占位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植骨均获骨性愈合。结论经椎弓根途径伤椎靶向植骨置钉可以有效修复伤椎复位后椎体骨缺损,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短节段或单节段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植骨对胸腰椎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34例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或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2~26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0.7°恢复至术后平均3.7°.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55.3%,恢复至术后平均86.6%.伤椎复位效果好,无明显相邻椎间隙过度撑开.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了脊柱前中柱的力学结构,获得了稳定性,同时获得有效的椎间盘高度,容纳复位后的髓核,减少伤椎上终板的塌陷,可明显减少内固定断裂、术后Cobb角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经椎弓根植骨预防骨折后椎体塌陷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植骨器械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植骨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患者术后随访27~62个月,平均36个月。CT显示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12%)出现伤椎椎体塌陷,其中3例后凸成角,内固定失败,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椎管减压及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可预防术后远期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均为单椎体骨折,采用5钉或6钉三椎体固定。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比较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5.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以及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同时经伤椎置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意义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结合椎管环形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 76例。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 ,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 ,比较植骨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13 .2个月 ,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 ,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与正常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T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 :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在后路椎管环形减压及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 ,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 ,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 ,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个月及12个月患者椎体前缘较术前明显增加、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脱断裂、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丢失等病例。根据Frankel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良好,并发症少,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体位复位、球囊扩张及椎体内植骨并经伤椎行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7例.结果 随访4~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骨折均愈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采用爆裂性骨折的Denis分类,对26例无瘫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后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NovaBone又名固骼生)进行治疗。26例患者均为单一节段椎体骨折,椎体的破坏程度采用McCormack的LSC评分。[结果]26例病人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Cobb角平均改善11.5°)。经术后平均20.5个月随访,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无Cobb角加大,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术能及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椎体压缩程度大、或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治疗进行回顾,总共随访到96例病例。28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68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结合单侧伤椎螺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其中38例植骨材料为人工骨,30例为自体髂骨植骨。按照美国脊柱创伤研究组提出的胸腰椎损伤严重性评分标准(thoraco lumbar injury severityscore,TLISS)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评分,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胸腰段后凸Cobb′s角,前后椎体高度比,应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12~20个月),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比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组高度丢失多,术后Cobb′s角的矫正能力差,应用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固定重建了椎体的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稳定性,可有效的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经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AF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增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A组(行AF内固定并辅助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增强)36例,B组(仅行AF内固定)36例,平均随访13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伤椎相对高度、Cobb角及伤椎后凸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伤椎相对高度术前A组为46.7%,B组为48.4%;术后分别为5.7%和5.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4%和19.6%。Cobb角术前A组为20.7°,B组为20.6°;术后分别为2.8°和3.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4°和12.7°。伤椎后凸角术前A组为20.7°,B组为20.5°;术后分别为6.4°和6.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8°和13.8°。手术前后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及伤椎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及伤椎相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A组中液体硫酸钙均吸收成骨,仅1例螺钉松动;B组5例断钉,1例螺钉松动退出。结论:AF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增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固定可靠,能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减少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嘉裕  刘展亮  李晓彬 《骨科》2015,6(1):18-21
目的分析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下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及脊柱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变。结果随访时间为1.0~4.0年,平均1.8年。患者术后3 d伤椎前缘的压缩比值为93.4%,与术前的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Cobb角为5.2°,与术前的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例患者术后1年有1~3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以恢复伤椎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压缩性骨折7例,爆裂性骨折8例。[结果]本组平均随访9.6个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无慢性腰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注入椎体内的人工骨均在3个月内吸收。合并有不全瘫痪12例,按Frankel分级:术前B级4例,C级6例,D级2例。术后C级3例,D级5例,E级4例,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00,P=0.000〈0.01)。[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后能提供早期负重、维持良好椎体高度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并对侧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对伤椎高度与外形恢复的影响和疗效。方法自2008一01—2011—12应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入并对侧置钉,同时行脊柱短节段后路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结果42例中有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O~34.3个月,平均28.4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11个月出现断钉,予以及时取出,未发生神经损伤情况,其余38例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现象。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入并对侧置钉,能即刻恢复伤椎的高度与外形,重建脊柱的生理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9月间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75例,30例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A组),45例行常规跨伤椎(B组)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测量手术前后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相邻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测量手术前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和计算椎管侵占率;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用Denis疼痛分级评估术后腰痛。结果:伤椎前高压缩比A组术前为59.8%,术后为92.9%;B组术前为57.3%,术后为87.1%。相邻椎Cobb角A组术前为20.2°,术后为8.5°,末次随访时为10.3°;B组术前为22.7°,术后为12.3°,末次随访时为16.7°;椎管侵占率A组术前为37.1%,术后为21.9%;B组术前为34.8%,术后为18.3%;A组平均出血量256ml,手术时间107min,疼痛评估P1 25例,P2 5例,1例脑脊液漏;B组平均出血量236ml,手术时间87min,疼痛评估P1 35例,P2 8例,P3 2例,有1例断钉和2例内固定松动;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压缩比和Cobb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椎管侵占率、手术出血量和并发症以及疼痛评估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能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Denis B型)患者行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复位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打压植骨手术。测量术前术后Cobb角,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进行ODI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伤椎高度矫正率约95%,Cobb角由术前的14°~25°改善为术后的3°~8°。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创伤小,仅固定1个运动节段;椎体内打压植骨有效解决椎体复位后产生的椎体内骨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 Sextant微创脊柱系统结合椎体内植骨技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载荷分享评分逸7分的胸腰椎 A型骨折患者 20例, 并与同期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 20例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间的临床及影像学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手术时机及载荷分享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经皮组明显小于开放组(P约 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高、后凸角均显著恢复(P<0.05);术后 1年, 两组均见椎体前高和后凸角的显著丢失(P约 0.05);末次随访, 两组也均未见上述指标的进一步丢失。影像学指标与临床疗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经皮组影像学指标恢复略差, 但临床疗效略优。结论 (1)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可应用于治疗载荷分享评分逸7分、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爆裂骨折;(2)尽管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影像学各指标略差于开放组, 但由于其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 仍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