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闭塞后不同时期心肌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重构情况.方法 56头中国小型猪,采用置入铜丝支架的方法制作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模型.分别在术后1周(A组,5头)、2周(B组,6头)、4周(C组,9头)、3个月(D组,9头)、6个月(E组,10头)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处死.取梗死区域的冬眠心肌和坏死区域组织分别做HE、Masson染色.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计算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LA/EELA),管壁面积/管腔面积(WA/LA);计算梗死区域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壁胶原面积.采用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成分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结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冬眠心肌和坏死区域内B组、C组、D组和E组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均出现了明显的血管重构,表现为WA/LA增加(P<0.05,F=18.07,F=22.35),LA/EEILA减小(P <0.05,F=8.84,F=10.12).Masson染色显示,E组、D组、C组(P<0.05,F=32.03,F=38.21)的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的胶原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B组.透射电镜发现B、C、D和E组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中合成表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冠状动脉闭塞一段时间后冬眠心肌和坏死区域内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可发牛血管重构,主要改变为内膜增牛导致的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而且,随冠状动脉闭塞时间延长,血管壁逐渐发生纤维化.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重构可能会减少冬眠心肌的血液供应,使冬眠心肌数量减少;在血运重建后可能会减少冬眠心肌的前向供血,影响冬眠心肌和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术后(CTO-PC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辅助制定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15例符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PCI术后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运用R3.6.2和易侕软件对数据建立MFP模型、全因素Cox回归模型(full...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老年CTO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入选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实验室生化检查及X线胸片、心脏超声等临床辅助检查,并行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分组标准:≥60岁CTO患者作为老年组,同期〈60岁CTO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的CTO病变者共1716例。其中老年组971例,对照组745例。本组老年CTO患者中女性患者占27.4%,而对照组为9.1%;老年CTO患者的吸烟(57.2%)和患高血压比例(61.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7%和48.5%),P〈0.05。老年组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46.3%)低于对照组(54.5%),P〈0.05;而老年组合并心律失常(10.4%)、心力衰竭(27.3%)、脑血管病史(6.4%)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18.7%和2.7%),P〈0.05。老年组的肾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人均CTO支数(1.44±0.35)高于对照组(1.39±0.98),P〈0.05。老年组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83.9%)高于对照组(71.0%),P〈0.05。老年患者CTO特征中绝对性(93.9%)、刀切状(37.4%)、长度≥15mm(72.4%)、直径≤2.5mm(13.3%)及桥侧支CTO比例(23.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5%、24.4%、36.9%、9.3%和14.9%),P〈0.05。结论老年CTO病变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程度较非老年CTO患者高,且老年CTO病变复杂程度高、多支病变比例高,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和住院期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5年6月至2007年2月CTO合并钙化病变接受PCI的患者726例,其中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出624例,经血管内超声(IVUS)检出102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 检出CTO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病变特征和PCI结果 .结果 共处理冠状动脉造影检出624例的728支靶血管和732处靶病变.病例成功率80.6%(503/624),病变成功率80.2%(587/732),失败的121例中87例因导丝通过失败,21例球囊失败,8例发生并发症,5例术后TIMI血流2级,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1.1%(7/624).共处理IVUS检出102例的120支靶血管和127处靶病变,病例和病变成功率分别为89.2%(91/102)和88.2%(112/127),均高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患者(P<0.05),失败的11例中7例因导丝通过失败,2例球囊通过失败,发生并发症和术后TIMI血流2级各1例,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0%(1/102).结论 CTO合并钙化病变的PCI可通过正确采用介入治疗器械和技术而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理想的近期疗效,IVUS检测有助于提高PCI开通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开通后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ISCTO患者20例,其均行PCI,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PCI成功14例,成功率为70%;失败6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ISCTO患者行PCI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失败主要原因可能与影像学血管闭塞特点、闭塞时间长短、ISCTO的病理特点和病变难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长闭塞时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6月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358例患者。分组标准: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组(135例),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组(223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比较,闭塞时间>12个月组的CTO患者老年患者(≥60岁)、糖尿病患者比例高(P<0.01),女性患者、高血压患者比例也高于闭塞时间≤12个月组(P<0.05)。闭塞时间>12个月组的CTO病变绝对性闭塞比例高(P<0.01),刀切状病变、长度≥15 mm或并发桥状侧支循环形成的CTO比例也均高于闭塞时间≤12个月组(均P<0.05)。两组病变和病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1% vs 95%, 93% vs 97%)。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MACE发生率1年随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I治疗闭塞时间较长的CTO病变也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total occlusions,CTO)在冠心病中比较常见,对其介入治疗(PCI)具有挑战性。在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中CTO占约1/3。CTO包含有纤维钙化及血栓成分,由于其复杂性,与非CTO PCI相比,CTO PCI手术成功率较低,并发症率较高,放射线照射量较多,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尽管如此,成功的CTO PCI能减轻症状,改善心室功能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为闭塞血管段前向血流TIMI 0级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建立一个有效预测CTO血运重建成功率的评分系统,有助于CTO患者获得最佳术后结果和长期预后。本文总结近年来具有影响力的一些评分系统,包括J-CTO、CL、PROGRESS、ORA、CT-RECTOR和KCCT评分等,并对其适用情况、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CTO病变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的30%以上,目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8%,仅占全部PCI病例的10%~20%,与非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相比,[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CTO病变PCI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1993年6月至2004年6月实施PCI治疗的1433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PCI人选标准有心肌缺血的主观表现或客观证据.结果男性1176例(占82.1%),女性257例(占17.9%),年龄25~86(平均59.8±11.3)岁.共涉及CTO靶血管1823支,靶病变共1855处.CTO平均闭塞时间48.3±32.6(1~204)个月.绝对性CTO(TIMI血流0级)1646支(占90.3%).有桥侧支形成的靶CTO血管339支(占17.6%).逆向侧支循环者1035支(占56.8%).刀切状CTO607支(占33.2%).CTO闭塞段≥15mm的CTO病变1042支(占57.2%).病变近端或病变处弯曲≥90度有279支(占15.3%).病变近端或病变处钙化246支(占13.5%).距闭塞处<1mm距离有分支发出的CTO病变血管499支(占27.3%).CTO位于血管开口处为849支(占46.6%),位于血管远端434支(占23.8%).CTO靶血管共置入冠状动脉支架1853枚.支架长度平均(24.8±6.7)mm.支架直径平均(2.9±0.7)mm.72例CTO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95枚,其中Cypher支架44枚、Taxus支架51枚.术中99例行临时起搏术(占6.9%);33例行IABP治疗(占2.3%).经股动脉完成1291例(占90.1%),经桡动脉完成142例(占9.9%).168例应用了双侧冠脉造影、3例应用了对侧导丝、67例应用了平行导丝(parallel)或导丝互参照(seesaw)、21例应用了双导丝(buddy)技术.行旋磨术3例.共开通1328例患者CTO靶病变1694处,全部植入支架,术终1322例患者的1688处靶病变达TIMI3级血流(89.5%),病例成功率为92.3%(1322/1433),病变成功率为91.0%(1688/1855).功能性CTO、无桥侧支CTO、鼠尾状CTO、闭塞段15mmCTO的病变成功率较高,P<0.05.失败的105例中82例因导丝不能通过CTO病变(占失败病例的78%),23例因球囊不能跨越病变(占22%),术中无死亡病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心包穿孔9例(发生率0.6%).术后住院期间共死亡3例,总住院病死率为0.2%,均为PCI失败者,其中2例猝死,1例死于慢性肾衰急性发作并脑梗塞.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0.3%),均经急诊PCI治愈.结论本组CTO病变及病例成功率略高于国内大多数报导,且术中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在高难度CTO的开通成功率上与国外大中心相似,可能得益于我们较多采用亲水涂层或表面超滑的硬导丝,适当地应用平行导丝、导丝互参照和双导丝技术.另外,仔细阅读造影图像,科学、合理地安排有经验的术者和手术时间,以及手术组密切协作也对提高CTO治疗成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法在猪冠状动脉内置入栓塞弹簧圈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建立一种新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方法 2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经股动脉穿刺,在前降支远段置入栓塞用弹簧圈(Cook公司产,型号:35-3-3),1周内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冠状动脉和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2只死于造模过程中室颤,1只死于造模过程中出现麻醉意外,23头小型猪均发生了心肌梗死,且存活在1周以上,完成复查,总的成功率为88.5%。结论该模型制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诸多优点,可作为较好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心血管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回顾性分析138例CTO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措施以及效果。结果 138例CTO患者,共162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主要累及前降支(LAD)52支,回旋支(LCX)27支,左主干(LM)9支及右冠状动脉(RCA)60支。145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PTCA)治疗,130支血管成功支架置入101个。1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论 CTO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可以选用PTCA及支架术或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合适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犬 12只 ,用心导管技术将铜网圈置入犬冠状动脉内 ,使之在局部形成血栓。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有阻塞性血栓形成 ,病理切片显示犬冠状动脉内血栓与人类冠状动脉血栓结构相似。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 ,重复性好 ,血栓形成耗时较短 ,平均仅 ( 16 .8± 10 .5 ) m in,闭塞血管可任意选择  相似文献   

14.
Aim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ct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of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circumflexcoronary artery (Cx), and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using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in 110 consecutive patients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investigation of angina. Methods and results: Coronary blood flow direction was assessed in the epicardialcollaterals [distal LAD (dLAD), obtuse marginal branches andright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PDA)] and intramyocardialcollaterals [LAD septal branch (SB LAD) and RCA septal branch(SB RCA)].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retrograde flow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occluded LAD by TTE in the dLAD onlywere 78 and 96%, respectively, and those in both dLAD and SBLAD were 89 and 96%, respectively. The retrograde SB LAD flowdetects proximal LAD occlusion with 88% sensitivity and 75%specificit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retrograde flow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occluded RCA by TTE in the PDA onlywere 79 and 97%, respectively, and those in both PDA and SBRCA were 89 and 97%, respectively. The retrograde SB RCA flowdoes not allow u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proximal and non-proximalRCA occlusion.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is not a methodfor diagnosing Cx occlusions as the success in visualizing theCx epicardial collaterals was achieved in 31% of cases only. Conclusion: TTE is a sensitive and highly specific non-invasive method fordiagnosis of LAD and RCA occlusions, based on the detectionof the coronary blood flow direction in the epicardial and intramyocardialcollateral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在完全闭塞性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中应用的指征及其限制因素。方法 82 例冠脉完全闭塞接受PTCA 患者,根据血管病变性质,决定是否给予置入支架治疗。分析支架应用的指征及其限制因素。术后随访6 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行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82例中,66 例相关冠脉再通成功,成功率为80.5% 。66 例中,A 组23 处病变单纯球囊PTCA 后取得“支架样”效果,其中B1 组30 处病变置入支架,支架置入率45.5% ,B2 组13 处病变存在支架置入的限制因素而未置入支架,占19.7% 。临床随访期间,A 组5 例发生心脏事件,血管造影复查,2 例再狭窄;B1 组仅2例发生心脏事件,造影复查2 例均再狭窄,需再次PTCA;B2 组 5 例发生心脏事件,3 例造影发现再狭窄。闭塞冠脉再通未成功16 例中3 例出现心脏事件,其中1 例死亡。结论 闭塞冠脉再通成功达支架样效果或置入支架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变存在支架置入的限制因素,不适宜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16.
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再通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再通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冠脉造影证实的冠脉≥1支慢性闭塞的35例患者,采用冠脉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使再血管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患者的临床心功能状态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结果:22例患者行PCI治疗,13例患者行CABG。平均随访4.2个月。治疗后临床心功能状态改善2级以上者27例(77.1%),改善1级者6例(17.1%),无改善者2例(5.8%),总有效率94.2%。LVEF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51.6%±5.8%,术后62.2%±11.3%,P<0.01)。结论:PCI和CABG开通慢性闭塞冠脉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LVEF。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前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233例.共有靶血管251支,闭塞时间(20±10)个月。226例(226/251,96.9%)的237处靶病变(237/251,94.4%)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共植入冠状动脉支架266枚。因导丝不能通过CTO病变未成功7例:造影提示病变类型均为旁路侧支血管丰富型或多处长的弯曲病变,其中2例闭塞时间有5年以上,另5例未开通患者中有2例因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而终止操作。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85.4%,心功能改善率79.6%,5年生存率88.9%。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关键在于熟练的操作技术、合理的器材选择及仔细评估病人和动脉闭塞病变状况;开通闭塞动脉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的血管再通介入治疗一直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心功能及长期生存率。本文首先分析了CTO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特点,再根据上述特点提出了CTO的分型认知方法和定义,最后根据分型和病理变化特点阐明了CTO血管再通介入治疗的原则、策略和技术技巧。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方法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65例,回顾其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靶血管共65支,平均闭塞时间为(10±5)个月,均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75%(49/65)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金属支架58枚。随闭塞时间的延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显著降低(P=0.001),真性完全闭塞、残端形态圆钝形或刀切样改变、闭塞长度超过15mm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低成功率的相关因素(P〈0.05)。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技术难度较大,术前选择适当的病例和病变、正确选择和应用器械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方法 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65例,回顾其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靶血管共65支,平均闭塞时间为(10±5)个月,均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75%(49/65)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金属支架58枚.随闭塞时间的延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显著降低(P=0.001).真性完全闭塞、残端形态圆钝形或刀切样改变、闭塞长度超过15 mm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低成功率的相关因素(P<0.05).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技术难度较大,术前选择适当的病例和病变、正确选择和应用器械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