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脊柱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MRI资料,统计CT、MRI对椎体、椎弓骨折及骨碎片移位检出率,比较CT、MRI检出脊髓、神经根、前、后纵韧带及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率,探析CT、MRI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40例脊柱外伤患者骨折椎体共51个,椎体碎骨片206个,椎体、附件压迫脊髓碎骨片分别为50个、38个,压迫神经跟骨碎片28个。CT、MRI对骨折椎体、椎体压迫脊髓碎骨片、附件压迫脊髓碎骨片、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数目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CT检出椎体碎骨片数目多于MRI,MRI对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检出率均高于CT(P0.05)。结论: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优势好,诊断更为全面,CT对椎弓根损伤、椎管容积改变显示优势好,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脊柱外伤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结核的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胸椎、腰椎椎体结核占绝大多数,约99%。由于胸椎结核病变所产生的脓液、干酪样物质、肉芽组织、坏死间盘或死骨都可压迫脊髓,造成截瘫,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经胸腔手术可在直视下同时清除脊柱两侧的病灶,同时进行植骨或内固定,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消除疼痛、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胸椎结核患者23例均进行经胸腔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存在问题。方法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21例,病变部位为胸4~腰5椎体。典型性脊柱结核18例,非典型性脊柱结核3例。其中累及2个椎体10例,3个椎体6例,4个椎体2例。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8~40个月,平均25.62月。脊柱结核和脊柱外结核无复发。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的13例患者,除D级的2位患者外,术后1年脊髓功能完全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24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角度为170,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矫正角度丢失。本组中出现1例血气胸。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结核的愈合率、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并能早期离床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分型和影像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腰椎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47例患者117个椎体受累,涉及胸椎12例(25.53%),胸腰椎17例(36.17%),腰椎18例(38.30%)。单个椎体受累7例,2个椎体受累32例,3个椎体受累6例,4个椎体受累2例,以连续2个椎体破坏为最常见(68.09%)。整个椎体破坏31个,部分椎体破坏57个;68个椎间盘受累,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18个,椎间隙消失8个。笔者根据结核破坏椎体累及脊髓、神经根和椎体周围脓肿形成的程度进行分型,即椎体型结核(12例),椎旁脓肿形成型结核(17例),脊神经根管(椎问孔)型结核(10例),椎管(脊髓)型结核(8例)。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合理有效的影像学分型对l临床手术和/或介入联合药物治疗提供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分型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或细菌学检查结果并经MRI检查的脊柱结核48例。结果:由结核引起椎体破坏多靠近相邻椎间盘处,平均每例受累椎体数为2.9个,以累及胸8-9椎为最常见。48例中44例椎间盘破坏,43例有椎旁脓肿,31例椎管内受累(包括硬膜下脓肿,脊髓结核、结核性脊膜炎)。结论:MRI优势在于多方位任意角度成像可清楚显示各种类型椎体、椎间盘破坏,尤其对椎管内型脊柱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脊椎、脊膜、脊髓结核的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脊椎、脊膜、脊髓结核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50例脊椎、脊膜、脊髓结核患者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40例脊椎结核中,显示病变椎体137个,椎间盘受累52个,椎旁冷脓肿30处,椎管内脓肿并脊髓受压23例,椎体病理性骨折29个,脊柱后突畸形12例,附件破坏2例;脊膜结核4例;结核性脊髓炎4例;脊膜合并脊髓结核2例;合并脊髓空洞4例.结论 MRI(特别是MRI增强)能准确、早期显示脊椎、脊膜和脊髓结核的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典型的脊柱结核临床上较容易与脊柱转移性肿瘤相互误诊 ,本文回顾性总结 4例误诊病例 ,以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例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7~ 4 1岁。均为胸椎椎体结核 ,影像学显示 4例均有椎体破坏 ,椎间盘完整 ,椎间隙正常 ,无椎旁肿块 ,术前均误诊为脊柱转移性肿瘤。1 2 确诊经过  4例均经胸或胸膜腔外病灶清除 ,术中肉眼观察及术后病理诊断为脊柱结核。2 讨论脊柱结核按病灶的部位可以分为椎体中心型、椎体边缘型、椎体骨膜下型及附件型。椎体中心型在病变早期 ,病灶局限于椎体中心 ,尚未累及椎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在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本院确诊的布氏杆菌脊柱炎40例、脊柱结核50例,将其分为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对两组患者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在椎体破坏部位[前侧、后侧、前后侧(25.00%、60.00%、15.00%)vs(68.00%、16.00%、16.00%)]、椎旁软组织内脓肿(7.50%vs 74.00%)、椎间盘破坏[局限、弥漫(45.00%、17.50%)vs(18.00%、40.00%)]、椎间隙狭窄(27.50%vs 50.00%)、椎间盘信号异常(80.00%vs 30.00%)及椎间隙消失(0.00%vs 20.00%)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部位、椎体受累数、后凸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发病部位、椎体受累数等MRI表现类似,但在椎体破坏部位、椎间隙狭窄等方面MRI表现差异显著,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重要MRI征象.  相似文献   

9.
骨与关节结核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40岁以上发病很少 ,因此老年人脊柱结核的诊断比较困难 ,本例就是一位74岁的老年人。1 诊断 椎体结核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 ,以后者多见 ,椎体中心型结核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 ,以胸椎居多 ,椎体边缘型结核多见于成人 ,以腰椎为多。可发生于椎体上下缘 ,以溶骨性破坏为主 ,易侵犯椎间盘和椎体 ,使椎间盘破坏 ,椎间隙狭窄 ,X线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椎体骨质破坏、塌陷、碎裂和融合 ,椎间隙狭窄合并椎旁及腰大肌脓肿 ,本病出现上述X线表现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即可作出正确诊断。发生于老年人的脊柱结核 ,…  相似文献   

10.
<正>脊柱结核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多发生于腰椎,颈椎较为少见,约占2.2%~6.3%[1],结核病灶可造成椎体破坏、塌陷,影响颈椎的稳定性,轻者引起颈椎后凸畸形,严重者压迫脊髓会造成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本科于2016年4月7日收治1名颈椎结核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对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常见,可发生于脊柱任何部位,但以腰椎最常见,胸椎次之,颈椎少见。脊椎结核以多椎体损害为主,以相邻脊椎好发,可呈跳跃性发病。常为肺结核结核菌经血行播散而来,  相似文献   

12.
胸腰椎结核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柱结核的病例数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其中椎体结核最多见.发病部位以腰椎为主,胸椎次之,胸腰段、腰骶段、颈椎和骶尾椎较少.椎体结核常形成寒性脓肿,沿椎体骨膜下蔓延,形成广泛的椎旁脓肿.  相似文献   

13.
5腰椎结核腰椎是脊柱结核的好发部位,成年人腰椎结核占脊柱结核的首位,儿童则仅次于胸推给核,占脊柱结核的第2位。腰椎结核发病率高,与腰椎负重大、活动多、易劳损有关。成年人因生活、学习与工作关系,腰部劳损机会大,故成年人腰椎结核的发病率要比儿童高。5.豆角理腰椎结核与其它骨、关节结核一样都属继发性结核,因而常伴有其它部位的结核存在。据我院1986年统计882例腰椎结核中;并发肺结核2巳4%,淋巴结核3.3%,其它部位结核见4.2%。腰椎在脊柱中因负重最大,且运动复杂多样,所以极易受到损伤;其次腰椎椎体大,血运丰富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椎体植骨骨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材料与方法:2001—2006年应用椎体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体结核患者41例。结果:随访时间1—5年,4例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患者中,2例恢复正常,1例B绿恢复至E级,1例C级恢复至D级。结论:椎体植骨内固定能使胸腰椎结核术后植骨的成活率和脊柱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使椎管有效减压,促进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特殊形式,约占脊柱骨折的20% ~25%,多为强大暴力加上轴向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屈曲或旋转力作用下造成的脊柱损伤:椎体崩解塌陷、椎管受压和脊柱不稳,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或马尾、神经根损伤,引起截瘫、疼痛以及残疾,给患者的生理、心理、经济及社会功能等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故胸腰椎爆裂骨折属不稳定骨折,常需手术应用内固定辅助重建脊柱稳定性[1] ,其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和恢复脊柱正常序列,解除脊髓神经压迫,恢复和扩大椎管管径,进而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2] .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脊柱结核骨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坛珠  刘浩 《华西医学》2007,22(3):657-658
脊柱结核以腰椎及胸椎多见.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会出现椎体破坏加重、死骨形成增多、脊柱后突畸形、脊髓神经受压甚至导致截瘫.由于脊柱结核病灶是一个结核感染灶,在清除病灶后进行骨融合不是一个普通的植骨、内固定的问题,其病灶骨在结核发展晚期均已硬化或者部分硬化,病灶周围软组织的纤维疤痕化使局部缺血,病灶清除术后残留的结核杆菌等因素都会影响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的分型,了解该病在进展和治疗中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访22例经临床证实或手术确诊为脊柱结核的完整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一椎体发病中央型1例,两个椎体发病11例,超过两个椎体受累10例。单纯胸椎受累6例,单纯腰椎受累10例,胸腰椎同时受累6例。合并椎旁脓肿16例,合并泌尿系结核4例,合并肺结核及脑结核各1例。结论:脊柱结核在影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CT与MRI联合检查能全面显示其特征,是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综合影像分析有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高敏  杨雅琦  张彩云 《护理研究》2013,27(6):519-520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骨折脱位,移位的椎体向后或骨片突入椎管,可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称完全性截瘫,部分丧失时称不完全截瘫[1],两者均可导致膀胱和排尿功能障碍,病人因尿潴留而需在一段时间内留置尿管。我科自2005年以来,对脊髓损伤病人进  相似文献   

19.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脊柱创伤之一,根据压缩椎体对脊髓、马尾神经、脊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一期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纠正伤椎侧凸、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目前已成为治疗金标准[1-2]。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由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老年患者,内固定术创伤大  相似文献   

20.
正脊柱转移癌可引起顽固性疼痛、病理性压缩骨折和脊柱不稳定[1-2];肿瘤组织还可进一步生长和压迫脊髓,约5%~10%[3-4]的患者出现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tastatic 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MESCC),造成患者不全或完全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MESCC患者的主要方式有椎板切除减压术、椎体部分切除术、椎体整块切除术等[5-6],但此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