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剂量X线暴露人群外周血细胞效应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电离辐射对人体尤其是造血系统具有损伤作用^[1],近年来随着放射技术和放射防护技术及方法的不断发展,长期暴露于医用诊断X线的放射科医生在职业过程中所接触的X线剂量大大降低,因此探索长期暴露于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成为放射医学和放射卫生领域中备受关注且值得研究的课题。2001年我们从人体外周血细胞的变化,探讨低剂量X线可能存在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均已证实造血系统是对辐射高度敏感的组织之一。随着放射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放射防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接触电离辐射的剂量逐年降低。为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人员造血系统的影响,本文对102名本市男性放射人员外周血细胞参数和血细胞形态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放射人员584名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我们对某城市 5 84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对外周血细胞计数等多参数进行检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此次检查对象 (观察组 )为某市 5 84名从事X线作业的工作人员 ,其中接触医用X射线 467人 ,工业探伤 117人 ,男性 414人 ,女性 170人 ,平均年龄 41 7(2 1~ 61)岁 ,平均放射作业工龄16(0 5~ 3 5 )a。对照组有远离放射源的工厂工人、机关工作人员共 3 18人 ,其中男性 2 19人 ,女性 99人 ,平均年龄 3 5 6(13~5 8)岁。检测均采用静脉血液 ,血细胞计数仪自动分析计数。2…  相似文献   

4.
造血系统是放射线作用的主要靶系统,外周血象的改变是放射性损伤的主要表现。为了解本省放射医务人员外周血象的改变,对396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周血象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放射医技人员心理状态,保障放射医技工作者身心健康,提高医技质量,我们借全区放射工作人员集中健康体检和放射卫生法规知识培训之机,对126名放射医技人员进行了心理状态的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眉山地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从事放射医技工作的人员。1.2 工具 自拟放射医技人员心理状态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工作满意度、专业兴趣、自身价值、健康状况、性格、放射津贴待遇等27个项目。1.3 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式调查,统一指导语,要求独立答卷,现场收卷。发出调查表130份,收回130份,符合要求126份。2 结 果2.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的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以从事X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放射作业人员754名为接触组,210名某学校教师员工为对照组,用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细胞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接触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3项参数的均值分别为(5.95±1.46)×109/L(、2.00±0.62)×109/L(、34.11±9.9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接触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的检出率为5.8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可能会引起放射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发生某些变化,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防护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玉增  周卫国 《职业与健康》2005,21(8):1157-1157
射线会对人体造血系统产生损伤,为了解低剂量长期接触射线对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我们于2004年3月对全市684名放射人员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长期接触低剂量X线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国内外资料报道较少。本文为探讨低剂量X线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特进行了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观察组对象为医用X线、工业X线探伤作业人员共92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21人,男女比例为3.4:1,平均年龄32.5岁。对照组选择天津铁路分局某医院不接触X线的健康医务人员116人做对照。其中男性87人,女性29人,男女比例为3.0:1,平均年龄31.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 2.方法 (1) 辐射剂量学调查 根据GB5294-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对1993年以……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放射人员体检外周血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人群越来越多,而其对造血系统产生的损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曾有大量文献报道,长期低剂量照射后可引起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为了解本市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对2005年放射人员体检外周血细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的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以从事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的放射作业人员754名为接触组,210名某信用社职工为对照组,用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细胞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接触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3项参数的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接触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参考值的检出率为5.8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可能会引起放射人员血细胞参数发生某些变化,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防护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南阳市从事放射工作人员造血组织损伤情况,探讨射线对血象的影响,选取467名放射工作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调查受照射剂量。另选取176名不接触放射线的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统一检查标准,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异常血象的出现和血细胞总数均值的下降,都比对照组明显(P<0.01)。但不同累积剂量、年均剂量和放射工龄之间,血象观察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慢性低剂量X线对作业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 ,1999年12月对我市 317名从事X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外周血细胞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 317人 ,其中男性 2 6 2人 ,女性 5 5人 ,年龄 19~ 6 2岁 ,工龄 0 5~ 34年 ;个人年剂量当量均小于 5mSv。以未接触射线及对造血系统有影响的其它因素的人员 12 9人为对照 ,年龄 2 0~ 5 8岁 ,其中男10 4人 ,女 2 5人。年龄及性别构成两组齐同。 (2 )方法 :用实验室常规检验法检验外周血象 ,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标准判断结果〔1〕。结果  (1)放射工…  相似文献   

13.
心导管检查医生不可忽视X线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放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特殊X线检查(如心导管检查)逐渐增多,其放射防护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X线透视导向下进行心导管插管和快速连续拍片的医生,接触X射线时间较长,同时又盲目相信进口X线机的防护性能,在操作时不配备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导致一定程度的放射损伤。现将本市某医院使用某进口X线机的6位心导管检查医生所受X线的照射量及出现的放射损伤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许昌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合作医疗、社区服务等多种办医形式的发展,我市各级医疗机构购置了容量大、性能先进的X线机,个别卫生院还配备了影像增强系统,这将进一步减小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为切实贯彻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谢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切实保障广大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我们于1998年对我市辖区内的63台X线诊断机进行了防护监测,并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  相似文献   

15.
浙江医院始建于1954年,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医疗用房面积5万5千余平方米,开放床位800张,开设有35个临床专科,21个病区(包括ICU、CCU),10个临床诊疗中心,11个医技科室。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00人,中级职称335人,卫技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5%以上。医院拥有双源CT、宝石CT、全数字化乳腺机、3.0T磁共振仪、平板减影X线诊断系统(DSA)、双能X线骨密度仪、全套ICU、CCU中央监护系统、新型心腹多功能彩色超声仪、消化道电子内镜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长期低剂量X线照射对人体的遗传性损伤,更有效地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2006年对济南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染色体检查,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核医学科医技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核医学科医技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评估核医学科医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医技人员防护意识。结果 根据核医学科职业特点,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有效减少了放射性辐射对医技人员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8.
放射作业人员放射工龄与外周血象关系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放射作业人员放射工龄与外周血象的关系,为放射人员防护工作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404名放射作业人员为照射组,260名从事非放射医务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将检查结果进行两组血象异常指标比较,不同放射工龄组的相关血细胞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放射工龄与相关血细胞计数两变量的相关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照射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放射工龄组方差分析中血红蛋白、血小板、单核细胞均值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5。放射工龄与血小板相关分析中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线性回归分析中存在极显著性,回归方程为:PLT=218.767-0.401N(N代表放射工龄数)。放射工龄与血红蛋白相关分析中呈显著正相关,P﹤0.01,线性回归分析中存在极显著性,回归方程为:HB=148.795+0.112N(N代表放射工龄数)。[结论]放射作业工龄作为职业暴露的一方面与放射人员血象变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低剂量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损伤,于1995年检测了507名放射工作人员和204名非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总数.均数±标准差(×10~9/L),放射组为5.82±1.55,对照组为6.28±1.4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白细胞≤5.0×10~9/L的所占比例,放射组为34.91%.对照组为16.67%,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不同放射工龄医用X线工作人员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低剂量射线可以引起放射工作人员的造血系统损伤,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但损伤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X射线机在X线车内的布局及其临床应用,以提高大批量高千伏胸片的普查效率及其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放射科在2004年6~9月共35d时间内,在重庆市5个矿务局进行高千伏胸片普查的经验和医技人员以各自的工作岗位组成摄片流水线的工作模式对普查效率的影响。结果本院X线车由前向后分为驾驶室、摄片室、控制室和暗室共4个功能区,分别放置相应的设备。4个医技人员在35d内共完成了15268人次的高千伏胸片普查工作,优质片达90%以上。结论高频X射线机的合理布局及医技人员合理的工作模式,可提高大批量的高千伏胸片的普查效率及胸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