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新生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至2011年急诊科、NICU收治的73例心跳呼吸骤停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经常规新生儿复苏流程“ABC”急救后未复苏成功的新生儿分为肾上腺素组47例(对照组)及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组26例(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初步复苏成功率(23.1%,6/26)与对照组(34.O%,1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956,P〉0.05)。结论在新生儿复苏中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30064例住院患儿中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0,064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和复苏措施的调查。系统总结了小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点,发现年龄愈小其发生率愈高,原发疾病以感染多见(占84.55%),窒息是发生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多为缺氧后极缓窦律而停搏,即时存活较成人高但常可反复骤停,复苏后体温不升、脑水肿、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和严重腹胀较易发生。通过比较发现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宜道选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而心内注射和联用‘三联针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肾上腺素 (每次 0 1~ 0 2mg/kg)在心肺复苏 (CPR)中的应用 ,使即时存活率明显提高。本文对 2 5例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素静脉点滴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我科自 1994年 4月— 1999年 4月共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儿 87例。以婴幼儿复苏后低血压 5 0例为对象。血压均低于标准收缩压 ,(年龄× 2 ) 6 0× 0 133(kPa)的 10 %以内。随机分为对照组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1个月~ 1岁 8例 ,~ 2岁 11例 ,>3岁 6例。治疗组 2 5例 ,男 13例 ,女 12例 ,1个月~ 1岁 7例 ,…  相似文献   

4.
小儿心肺复苏中的几个问题:附24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儿科急诊室243例心肺复苏(CPR)结果112例(46%)心跳恢复并送入住院。门诊心跳停止组CPR成功率高于院前停跳组(DOA);新生儿组和1~5mo婴儿组复苏成功率高于>5mo小儿组;气管内插管组高于未插管组。入院病儿最终治愈好转出院14例。结果表明:复苏时气管插管和正确使用肾上腺素是提高CPR成功率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抢救有重要意义,提出了DOA病儿的抢救指征。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1个月,系双胎之长,因“咳嗽2d、抽搐12h、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30min”入院。入院前2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频咳,无发热,无腹泻。入院前1d在我院门诊静脉滴注头胞唑肟,2h前在家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目凝视,双下肢抖动,家长未给予重视,6h后来我院急诊,给予安定、苯巴比妥控制抽搐,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静脉滴注过程中,患儿忽然面色发灰,呼吸心跳骤停,给予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复苏后30min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6.
小儿呼吸心跳骤停,不能及时获得静脉通道时,本文采取气管内给药使2例患儿复苏成功。其中1例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入院第5日因呼吸不规则和紫绀而行气管插管,第6日突然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脏按摩,1:1000肾上腺素1mg以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纳络酮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作用 ,我们采用前瞻性观察的方法 ,对 4 5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儿随机分为纳络酮复苏组 2 3例和常规复苏组 2 2例。两组均采用正规心肺复苏术 ,在人工呼吸、人工循环同时应用标准和倍量增加剂量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碱性药物、激素及降颅压药等综合复苏措施 ,纳络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 0 .0 2~0 .0 4mg/kg ,溶于生理盐水 2~ 5ml中静脉注射 ,0 .5~ 1h后重复 2~ 3次 ,渐延长给药间隔至停用。结果纳络酮复苏组自主呼吸恢复 16例 (6 9.6 % ) ,自主循环恢复 18例(78.3% ) ,复苏成功 15例 (6 …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一家独立的儿童医院设立医疗急救小组(MET),特定目标为将ICU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降低50%,并维持6个月以上。方法设立MET前回顾所有在重症监护区外进行心肺复苏患儿的记录,以决定MET的实施规范。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对MET可避免发生的危重情况也进行了前瞻性定义。记录MET设立前后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结果设立MET前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的基线水平为25次,发病密度为0·27/1000病人天;设立MET后为6次,发病密度(呼吸停止 呼吸心跳骤停)为0·11/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0·42(95%可信区间0~0·89,P=0·03)。在MET对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作用上,MET设立前发病密度为0·14/1000病人天,设立后为0·04/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0·27(95%可信区间0~0·94,P=0·04)。设立MET前后心跳呼吸停止发病率并无统计学差异。MET设立前ICU外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病例发病密度为0·12/1000病人天,设立后为0·06/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为0·48(95%可信区间0~1·4,P=0·13)。ICU外心跳呼吸骤停总病死率为42%(36例患儿中,15例死亡)。结论在大型三级儿童医院启动医疗急救小组可降低重症监护区外发生呼吸停止和心跳呼吸骤停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1年2月至1994年3月,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小儿心跳呼吸骤停共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新生儿15例,~1岁12例,~2岁5例。原发病:肺炎11例,败血症或伴休克4例,化脑4例,新生儿硬肿症7例,颅内出血3例,HIE2例,肠炎1例。肾上腺素在发现心跳呼吸骤停5分钟内给予静注,每次0.1~0.2mg/kg,最大剂量≤  相似文献   

10.
我院曾于2003年12月5日,收治一例肠套叠、大段肠坏死、中毒性休克患儿。手术中曾两次发生心跳骤停,总共历时34min,使用肾上腺素10次,抢救成功。出院后随访至今仍然存活。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对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纳洛酮 (Nal)在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小猪模型复苏中对心、肺、脑的作用。方法 将 2 7只小猪随机分成Nal 1、Nal 2组和对照组。夹闭气管插管制成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模型 ,自主循环恢复者给予不同剂量Nal ,对照组给生理盐水 ;自主呼吸恢复者监护 2h (监护期 ) ,继续观察至心跳骤停后 2 4h ,监测动脉血气、平均动脉压、心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 内啡肽(β EP)及心跳骤停后 4h、2 4h神经系统评分。 结果 三组自气管插管夹闭至大动脉搏动消失至心跳骤停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相近 ,Nal 1、Nal 2组自主循环恢复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9.2± 2 .7)、(10 .7± 4.6 )min ,与对照组的 (2 2 .8± 7.6 )min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Nal 1、Nal 2组和对照组存活小猪心跳骤停后 4h神经系统评分分别为 0~ 16 0 (M 0 )、70~ 12 5 (M 10 0 )、115~ 310 (M 2 15 )分 (三组比较 ,P >0 .0 5 ) ,2 4h神经系统评分分别为 0~ 2 0 (M 0 )、0~ 35 (M 2 7.5 )、40~ 310 (M 117.5 )分 (P <0 .0 0 9) ;三组麻醉后至自主循环恢复各点cTnI值均逐渐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两Nal组存活者给予Nal后监护期cTnI值下降 ,对照组上升 ;监护期平均动脉压较高 (P <0 .0 5 )、β EP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我科1986年~1991年收治的住院患儿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简称CPA)106例。其中男77例,女29例;新生儿54例,~1岁38例,~3岁9例,~7岁3例,~12岁2例。经复苏恢复有效心跳即时存活16例(15.09%),存活出院为长期存活6例  相似文献   

13.
我院在 6年间共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 4 5例 ,男 30例 ,女 15例 ,年龄 1岁 1个月~ 13岁 ,病程 1h~ 3个月 ,异物种类 :植物类 34例占 76 % ,其中花生仁 2 0例 ,葵花子 8例 ,其他种类 11例。右支气管 2 6例 ,左支气管 8例 ,气管 8例 ,双侧支气管 2例 ,气管加左支气管 1例。误诊疾病 :肺炎 4例 ,上呼吸道感染 2例 ,支气管炎、哮喘各 1例。并发症 :肺气肿、肺不张、肺炎、心跳骤停、喉痉挛、喉水肿等。表现为昏迷或烦躁不安 ,唇周或全身发绀 ,双肺布满痰鸣音或哮鸣音 ,或一侧呼吸音减弱 ,心跳呼吸减慢或骤停 18例 ,均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 ,均痊愈出院气管、支气管异物45例$福建漳州市175医院!363000@龙冬兰  相似文献   

14.
我院ICU 和呼吸病房从1989年2月至1990年4月对心跳呼吸骤停27例,单纯呼吸骤停、心率低于50次/分20例,共47例进行了心肺脑复苏(CPCR).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28例,女19例;年龄最小33天,最大12岁,其中1~12月33例,占70.2%~3岁8例,~7岁4例,7岁以上2例.2 原发病:重症肺炎20例,各种疾病并发脑疝15  相似文献   

15.
心跳骤停后,心脏丧失排血功能,脑血液循环中断,呼吸亦停顿,机体濒临死亡状况,如能立即积极给予心肺复苏仍有可能挽救生命。由于心跳骤停,血液循环中止,供氧中断,机体组织缺血缺氧,CO_2及无氧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形成酸中毒,而以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较为多见,同时细胞内钾离子大量释出,进一步影响心肌收缩功能和冠脉的血液灌注,因此使用心肺复苏药物和维持体  相似文献   

16.
溺水致呼吸心跳骤停85分钟抢救成功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12岁,于2003年4月12日下午3:50不慎溺水(淡水)20余分钟,被救援人员抢救上岸,立即将患儿头低足高位.口中流出大量液体,神志不清,约10分钟路程送入我院急诊科。查体:脉博0次/min,呼吸0次/min,血压0mmHg,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四肢冰凉、发绀.心电监护示一条直线。诊断:重度溺水,呼吸、心跳骤停。立即气管插管,人工、机械呼吸(IPPV),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道,反复静推肾上腺素,5min 1次,剂量从1mg逐渐增到3mg,同时静推氨茶碱0.25共2次,阿托品、纳洛酮、地塞米松、碳酸氢钠等,入院1h出现少许室性逸搏,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6~1992年住院患儿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CPA),经复苏失败110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男76例,女34例。新生儿55例,~1岁40例,~3岁9例,~7岁4例,~12岁2例,原发病中肺部感染43例,颅内出血12例,败血症10例,新生儿硬肿症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RDS、颅内感染、肠炎伴营养不良各5例,其他疾病19例。直  相似文献   

18.
其它     
942500 30 06遵例住院思儿中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调查/祝益民…//临床儿科杂志一19洲,12(1).一22~24 调查30 064例,其中符合心跳呼吸骤停(CP八)标准者589例.cPA平均发生率1.%%,即时存活223例次(30.68%),长期存活85例,最后死亡504例。男391例,女198例。年龄<28天277例,一l岁210例,l岁以内共占82.68%。原发疾病:感染性疾病占84.55%,其中肺炎260例(利.14%)。骤停直接原因多为窒息。复苏时首选肾上腺素睁注和及时补碱对复苏有利。复苏后原发疾病常加重,明显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及高血糖等。本组223例次即时存活患儿发生体温不升98例(4 3.…  相似文献   

19.
98例呼吸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内科(350005)李淑闽,陈樊英,杨巧莉心肺复苏术(CPR)是急救技术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急救复苏水平在逐步提高,但小儿CPR抢救成功率仍不满意。本文将1991~1995年98例CPR病例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院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发生的281例心肺复苏病例进行单因素分析,以自主循环恢复﹥20 min 作为近期复苏成功标准,分析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281例患儿中,男∶女为1.34∶1,年龄1~191个月,其中自主循环恢复﹥20 min 共129例(45.9%),出院存活20例(8.8%)。性别、年龄、体重、呼吸心跳骤停(cardiopulmonary arrest,CPA)发生时间、CPA 初始心电图、pH 值、乳酸水平对心肺复苏预后无明显影响。基础疾病、CPA 发生地点、CPR 组织人员、通气方式、CPR 总时间、初期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的次数、使用碳酸氢钠及血糖情况对复苏成功率有影响。结论目前 CPR 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仍较低。呼吸系统疾病成功率相对较高。CPR 时间﹥20 min、需要使用碳酸氢钠以及初期复苏中使用肾上腺素大于3次是影响 CPR 成功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