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枢椎椎弓根及峡部的临床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枢椎椎弓根及峡部的解剖部位,指导枢椎后路螺钉的临床应用。方法:成人C2干燥骨标本30具,C3干燥骨标本10具,以横突孔周围结构为重点,进行枢椎形态比较学观察;测量枢椎椎弓根轴线在下关节突背侧的坐标点。结果:C2的下方结构与C3下方的表面解剖结构接近,枢椎上方结构与C3相比较,上关节突移向齿突的外下方,并使峡部拉长前移,其轴向角度为11.1°±2.4°;枢椎椎弓根轴向角度为42.6°±4.9°,椎弓根轴线-下关节突背侧关节突上缘的交点坐标O与下关节突上缘-中垂线交点O’基本重合。结论: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应为峡部和椎弓根的复合体,复合体的上部较为扁平的部分为峡部,其中下部分位于横突孔内后侧的半管柱状结构为椎弓根部,连接着椎体和下关节突。  相似文献   

2.
寰椎椎弓根解剖和CT测量在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寰椎后路椎弓根钉的进钉点和验证螺钉在寰椎侧块中的位置。方法:用40副干燥寰枢椎标本测量进钉点的最佳位置和相关数据,临床应用该置钉技术,CT测量6例术后病人钉在寰椎侧块中的位置和螺钉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78mm,进钉点在寰椎椎弓根中线外缘2.2mm,即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的矢状线,CT测量螺钉均位于寰椎侧块内,螺钉长度为28--30mm。结论: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可用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的矢状延长线来确定,螺钉长度28--30mm。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国人提供枕寰枢复合体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寻求枕寰枢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依据和可行性。方法:测量枕骨髁和寰椎干燥标本;观察新鲜尸体标本的枕寰枢后部结构。结果:枕髁关节面舌下神经管间距约9.66mm,两侧枕髁前端间距约14.93mm,枕髁关节面内倾角,左侧约12.5°,右侧约11.6°。枕髁关节面的前后径和横径、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前后径、侧块上关节面横径、侧块与后弓移行处侧块厚度均在5mm以上。椎动脉第3段恒定行走于椎动脉沟。第1、2颈神经背侧支与寰椎侧块下关节突后方几无交叉,并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可行,其理想入钉点在寰椎后弓与侧块下关节突移行处的中点,螺钉指向枕骨髁前上方。  相似文献   

4.
枢椎椎弓根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5例成年人枢椎干标本,分别测量其椎弓根的宽度、高度,以及枢椎椎弓根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的角度。结果:枢椎椎弓根的宽度为(8.22±1.48)mm,高度为(8.24±0.86)mm,在横断面上内斜角为36.57°±3.18°,在矢状面上的上倾角为26.79°±2.10°。结论:枢椎椎弓根有足够的空间供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应小于3.5mm,且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要有一定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国人上颈椎临床解剖的影像学数据,为该区域手术内固定置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从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集国人正常上颈椎影像学资料55例(其中男47例,女8例),包括DR正侧位、张口位片和CT横断面片、二维及三维重建片,采用直形标尺、量角器测量。结果寰椎上关节面外倾角、下关节面内倾角两侧不对称分别占17.6%、14.5%;后弓内侧半距约为外侧半距的1/2;手术时寰椎前弓向外剥离不宜超过20mm,后弓向外剥离不宜超过25mm,后弓向外切除不宜超过15mm;所有横突孔的内径(横径纵径)均4mm,所有侧块横径(短轴)均11mm,椎弓根钉道理想距离约为(27.8±1.5)mm,侧块螺钉钉道理想长度约为(24.8±1.3)mm;枢椎椎弓根内倾角变异较大(-6.8~15.3°),上倾角变异不大;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须采用较大的上倾角,置钉点在椎弓根偏上部,钉道平行于椎弓根的上缘走行攻取,钉道止点也在枢椎体上部;枢椎椎弓根置钉理想内倾角度约为(12.9±2.0)°;理想上倾角度约为(38.3±2.1)°。齿状突的DR张口位侧位测量与CT二维重建测量无明显差异;齿状突后倾角变异较大(12.4~34.5°),腰部内径(纵径横径)9mm者占38.3%;齿状突理想钉道的后倾角度约为(28.2±3.2)°;齿突螺钉置入枚数应由术前CT检测决定。结论对上颈椎影像学的多角度测量,能够较全面的观察到其立体结构,为区域内内固定的置入提供了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枢椎椎弓根的解剖部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枢椎椎弓根的解剖部位。方法:观测干燥成人枢椎标本,对新鲜枢椎行CT薄层扫描,寻找残存的枢椎上终板痕迹,以明确枢椎椎弓根的部位。结果:枢椎前结构的前下方为一三角形突起部位,皮质较厚,同典型颈椎椎体相似;三角形突起与上关节突锥形跨越约1.8~2.4mm。侧方椎弓上下关节突间部分,以横突孔后结节为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者内倾角大,后者内倾角小。结论:枢椎的椎体为位于前结构下方的三角形突起部分,椎弓根位于上关节突与椎体之间,侧方椎弓上下关节突问的连接部分,被横突孔后结节分为横突孔内界及峡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提供青少年关节突及椎管相关的解剖学测量数据.方法:年龄在14~19岁(平均16.5岁)25例原配完整的胸腰椎(T1~L5)标本,分别测量卜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下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下关节突根部外缘宽度、椎弓根内缘间距和椎管前后径,并与成人数据比较.结果:上、下关节突间距、椎弓根内缘间距和上关节突内缘间距/椎弓根内缘间距由上到下都旱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变化趋势而椎孔前后径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上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与下关节突内缘间距相关系数为0.92,下关节突内缘间距与下关节突根部外缘间宽度相关系数为0.83.结论:14~19岁青少年以上测量数据与成人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并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青少年脊柱椎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上关节突内缘中点间距总是小于椎弓根内缘间距,中、下胸段椎弓根螺钉间距要小于上胸段和腰段.  相似文献   

8.
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枢椎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枢椎标本上,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96.5%的标本椎弓根宽度大于4.5 mm,11.5%标本侧块内侧高度小于2.1 mm,20.6%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 mm, 右侧占8.1%,左侧占12.5%,其中男性15.7%,女性40%的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 mm. 螺钉固定的上倾角和内倾角分别为39.2°±5.04°和5.79°±2.45°.结论[ HTSS〗21.5%的国人不适合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枢椎椎弓根变异较大,术前应进行旁矢状位的薄层CT扫描.  相似文献   

9.
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为椎弓根进钉点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胸椎椎弓根穿钉提供一种新的定位方法。方法:选取45具成人干燥骨标本(男25具,女20具),测量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至相应椎弓根上缘、下缘、中轴线垂直距离,至内缘、外缘、中轴线水平距离,最适内倾角度、最适尾倾角度、最大内倾角度、最大尾倾角度。据测量结果设置穿钉参数,在5具尸体上模拟穿钉,CT评价螺钉位置。结果:各组长度、角度之性差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在椎弓根上缘、下缘、内缘、外缘所成框内,与椎弓根中轴线接近;最适内倾角度T1 ̄T3为25°,T4 ̄T10为15°,最适尾倾角度10°,据此参数在5具尸体上模拟穿钉均获成功。结论:胸椎上关节突基底外1/3点作胸椎椎弓根穿钉定位点,具有准确、可靠、简单实用等优点,是一良好的解剖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的定位标志及其X线透视中相关量化参数值.方法:在40例国人的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确定新的定位标志并测量与X线透视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新定位标志在枢椎椎弓根的轴向平分线外侧或恰在其上,枢椎上关节面出钉点透视参数:到外缘距左(7.1±0.9)mm,右(6.8±0.9)mm;到后缘距左(6.3±0.7)mm,右(6.5±0.7)mm;到内缘距左(15.2±1.2)mm,右(15.5±1.1)mm;骨性钉道总长左(36.7±2.8)mm,右(36.2±2.9)mm.结论:新定位标志为枢椎下关节突下缘正中点,解剖标志容易明确,螺钉固定术中透视参数容易把握,钉道长,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引导下经后路上颈椎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为临床经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干骨28套(C1-7),对其滋养孔的位置、椎弓根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C2/3的滋养孔距后正中线分别为(17.26±7.36)和(16.05±7.95)mm;椎弓根的长、高、宽(mm)分别为6.18±1.36、8.87±2.22、11.54±3.21和4.95±3.5、7.00±0.97、10.50±4.11;椎弓根的中轴线与正中矢状切面所构成的夹角分别为(43.83±3.09)°和(41.53±3.29)°。结论临床经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螺点可选定在C2/3侧块距其外侧缘5mm、距下关节突下缘8mm处,螺钉进入的延长线与正中矢状切面的夹角应为40°~45°,并向头侧倾斜10°为宜,螺钉的长度为24~30mm,覬为5mm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前方大血管与腰椎椎弓根螺钉预出钉部位的位置关系,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椎前大血管损伤的预警提供形态依据。方法:对33套成人腰椎标本进行放射解剖学测量,得出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角度与预出钉点位置关系;通过成人120例CT片的相关测量,得出椎前大血管与椎体周缘的位置关系。结果:(1)X线解剖学观测,当进钉角度在0—5°时,出钉点多在椎体侧方0—60°;当进钉角度为5~10°时,出钉点在椎体前外侧方60~70°;当进钉角度为10~20°时,出钉点在椎体前方70~90°。(2)CT观测,在L1~L4椎体水平,腹主动脉大多位于椎体左侧前方70-90°,下腔静脉位于椎体右侧前外侧方50—80°。L5椎体水平,髂部血管位于左、右侧方45~70°。结论:以人字嵴顶点为进钉点行腰椎椎弓根螺钉手术时,在L1~L4进钉角度为0~5°时,预出钉点在椎体前外侧方60~70°可避开椎前大血管,相对安全。左侧较右侧相对安全。在L5进钉角度为10~20°可避开椎前大血管,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双侧的胸椎及腰椎椎体解剖学参数,为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纳入200例健康志愿者,在仰卧位CT片上测量胸椎T1~12及腰椎L1~5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的分段长度(椎体段、椎弓根段和椎板段)、进钉外展角及椎弓根峡部宽度和高度。计算各解剖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 纳入胸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21岁,腰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05岁。胸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19.09±2.36)mm,右侧(19.77±2.54)mm;螺钉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7.67±1.19)mm,右侧(8.17±1.16)mm;螺钉椎板段长度为左侧(9.94±2.02)mm,右侧(9.06±1.71)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8.61± 2.57)°,右侧(8.44±2.71)°;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8.44 ± 2.71)mm,右侧(5.95 ± 1.16)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1.76±1.86)mm,右侧(11.79±2.24)mm。腰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26.99 ± 3.37)mm,右侧(27.06±3.24)mm;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10.00±1.58)mm,右侧(10.37 ± 1.53)mm;椎板段长度为左侧(12.74±2.16)mm,右侧(13.96±2.46)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16.16±2.93)°,右侧(16.31±3.05)°;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9.72±1.59)mm,右侧(9.45±1.84)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4.50±2.83)mm,右侧(14.05±2.39)mm,胸椎与腰椎螺钉椎体段长度、椎弓根段长度、椎板段长度、进钉外展角各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L5椎弓根峡部高度分别与椎弓根峡部宽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通过对正常人群胸椎及腰椎椎骨较为细致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可获得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较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4.
Anatomical measurements were studied on 40 dry axis vertebrae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groove for the vertebral artery for atlanto-axial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technique. We measured 13 parameters including three angular and 10 linear dimensions related to the groove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pedicle, and pars interarticularis and evaluated 80 measurements for each parameter. All measurements were done after placing a Kischner guide wire through the pedicle. We found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measurement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each vertebra were nonsignificant. In spite of the variability in measurements such as height, width, and median angle of the pedicle, the decline angle for instrumentation, the depth of the groove for the vertebral artery, and the internal height of the pars interarticularis, all of these had good symmetry. Howev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des in measurements for both the width (P=0.05) and the angle (P<0.02) of the pedicle allowing instrumentation and they did not show good symmetry. The risk of vertebral artery injury was found to be 22.5% per specimen, or 16.25% per screw inserted because the internal height of the pars interarticularis at point of fixation was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上胸椎周围结构复杂,椎弓根横径相对较小,椎体前方存在重要组织脏器,螺钉偏离轴线或螺钉过长,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有必要对其周围重要结构做一了解。 目的:分析上胸椎椎弓根螺钉轴线与椎体前重要毗邻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 方法:对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T1-T4平行椎弓根轴线CT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沿椎弓根轴线置入时椎体前方食管、气管、主动脉弓、颈动脉、椎动脉等结构的位置,测量每一椎体两侧椎弓根轴线与这些结构的最短距离。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240个测量参数被分析,T 1-3左侧椎弓根轴线与食管距离小,T2左侧椎弓根最小;T 2-4右侧椎弓根轴线与气管距离小;T3,T4右侧椎弓根轴线与右主支气管距离小;颈动脉和椎动脉无损伤的危险性。62%的患者主动脉弓在T4平面,且无损伤危险性。提示左侧椎弓根螺钉易损伤食管,右侧椎弓根易损伤气管,颈动脉、椎动脉和主动脉弓不易损伤。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仔细分析CT数据可以确定易损伤结构的解剖位置。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寰椎因素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及手术切开横突孔减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5 0例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上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寰椎横突孔与椎动脉沟的成角左侧为(6 7 87± 5 39)°,右侧为 (6 9 84± 4 5 5 )° ;椎动脉沟绕寰椎侧块成角 :左侧为 (6 2 4 6± 4 6 6 )°,右侧为 (6 3 6 1± 2 31)°。寰椎横突孔前壁厚度 :左侧为 (2 96± 0 5 4 )mm ,右侧为 (3 2 1± 0 4 0 )mm。横突孔后壁厚度 :左侧为 (2 2 8± 0 5 7)mm ,右侧为 (2 0 2± 0 2 6 )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椎动脉行经在寰椎横突孔与椎动脉沟内时 ,在骨性结构上有明显的两个成角 ,即横突孔与椎动脉沟的成角和椎动脉沟绕过侧块的成角 ,椎动脉的这两个成角增加了血液循环的阻力 ,同时在头颈部旋转运动时 ,椎动脉与骨性成角间更加贴近 ,这两个成角与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有关。寰椎横突孔后壁较前壁薄 ,此数据可作炒寰椎横突孔后壁切开减压时手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造影及CT扫描对腰椎椎前大血管行三维重建及测量,探讨实施腰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灌注的新鲜成人标本10例,CT扫描后三维重建,测量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缘交点与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关系。L/RAD(L/RVD): 左右侧腰椎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缘的交点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动静脉)之间的距离。 结果 L3(RAD)与L5(LAD)分别为(0.51±0.12) cm和(0.16±0.11) cm, L1(LVD)与L4(RVD)分别为(1.03±0.08) cm和(0.10±0.16)  cm。L1~3 L/RAD及L3,L5 L/RVD对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L1~L3腹主动脉逐渐靠近椎体前缘(0.38~0.46 cm),L3~5则反之(0.46~0.16 cm)。L1~4下腔静脉逐渐远离椎体前缘(1.00~0.11 cm)。腹主动脉位于L1~4椎体左侧-6°~30°区域; 下腔静脉位于 L1~3椎体前面右侧-15°~57°,L4椎体前面-10°~60°。髂血管在L5椎体前面左内外、右内外分别为4°~10°,-20°~60°,-18°~35°,-50°~70°。 结论 L1~5左侧双皮质椎弓根螺钉置钉过深容易损伤腹主动脉及髂血管,L1~3椎右侧椎弓根螺钉易操作,L4~5双侧损伤下腔静脉及髂血管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14 岁青少年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螺钉固定、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学上置钉 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14 岁青少年胸椎行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观测经肋椎单元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 形态结构,测量其横径、长度、内倾角、置钉安全角度范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椎经“椎弓根固定”相 关指标如下:横径随椎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螺钉钉道长度随椎序的增加呈逐 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螺钉内倾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 置钉最小和最大内倾角得出安全角度范围为17°~42°,其中置钉安全范围最大位于第1 胸椎,左右两侧无显著性 差异。胸椎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固定”相关指标如下:横径随椎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左右两侧无显 著性差异;钉道长度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内倾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 的趋势,左右无显著差异;最小和最大内倾角得出安全角度范围为28°~50°,其中置钉安全范围最大位于第1 胸椎, 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胸椎经“椎弓根固定”和胸椎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固定”2 种方式测量的各项数据均 有显著性差异,且胸椎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固定”的各项测量数据明显宽于胸椎经“椎弓根固定”的各项测量 数据。结论:在手术前置钉时,应根据患者术前CT结果,优先选择胸椎经“椎弓根- 肋椎单元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枢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APS)置钉优势,并测量AAPS、椎弓根螺钉及椎体螺钉(VBS)的最大拔出力,为临床手术操作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 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集人体实体颈椎防腐标本16例,除去畸形标本1例。剩余标本,包括男10例,女5例,行CT扫描后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形成三维重建图并观察。参考Kolle法,在每节枢椎上分别采用前路椎弓根螺钉、后路椎弓根螺钉、前路椎体螺钉三种形式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试每种固定方式的最大拔出力。结果 Mimics软件中的三维重建图,可以从任意视角直接观察并了解结构状况。前路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平均为(635.95±220.35)N,后路椎弓根螺钉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平均为(772.95±230.55)N,VBS组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平均为(451.45±181.13)N。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两比较AAPS组与后路椎弓根钉组,以及AAPS组与VBS组测值。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显示在单皮质固定的条件下,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拔出力大于前路椎弓根螺钉(AAPS),AAPS置钉拔出力大于VBS置钉法。结论 计算机辅助有利于了解枢椎结构特点,便于个体化的AAPS置钉操作,AAPS钉道固定性能良好,有较明显生物力学优势,可作为手术内固定选择的较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测家猪房室交点区解剖学特征,为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 采用30例长白猪心脏在新鲜状态下测量房室交点区相关数据,建立几何模型处理数据.10%甲醛固定48 h后,用过氯乙烯—丙酮填充剂灌注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心大静脉及其属支.解剖并观测房室交点区结构.结果 左、右后房室沟和后室间沟呈“Y”型相交.后房间沟呈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