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经枕下径路手术后复发、后经扩大迷路径路再次切除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例复发的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手术,在经典迷路径路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切除岩骨骨质扩大手术视野,将复发的肿瘤组织完全切除。结果:5例听神经瘤直径为2.5~4.0cm,均全部切除,无死亡病例,未发生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面神经功能与术前一致;术后CT和MRI复查均显示无肿瘤残存,小脑、脑干位置恢复正常。经0.5~2年7个月的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枕下径路手术容易残留内听道内的肿瘤,再次手术采用扩大迷路径路可直接暴露肿瘤并到达脑干,既可避免瘢痕粘连区,方便定位面神经,又能全部切除复发的肿瘤,且具有创伤小、面神经功能保存完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听神经瘤切除术均由颅后窝、迷路和颅中窝三途径进入手术。各途径均有其优缺点。经内耳道听神经瘤切除(DiTullio等),易识别面神经内耳道段。颅后窝进入,可早期定位面神经。颅后窝和经迷路联合进路(Glasscock)则能保留乙状窦,且可较好地暴露脑干,适于大听神经瘤切除。颅中窝进入用于内耳道内的小听神经瘤,术后可能保存听力。作者自1978至1980年间,取半坐位经颅后窝进路先后进行了74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无一例死亡,并发症亦少。其中脑脊液耳、鼻漏7例。脑膜炎3例和术后出血2例。术后无脑干梗塞形成。74例患者中,73例均一次手术切除肿瘤。1  相似文献   

3.
听神经瘤切除与面神经功能的保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的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2月至2003年6月,在术中面神经监测下完成的听神经瘤切除手术48例,对三种手术进路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术前接受纯音测听、声阻抗测试、听觉脑干反应(ABR)、复合动作电位(CAP)及眼震电图(ENG)检查,并进行桥小脑角CT及MRI检查.术中皆进行面神经监测,面神经功能判断标准采用House-Brackmann(简称H-B)分级法.手术采用经迷路进路、乙状窦后进路和颅中窝进路三种.结果根据MRI结果,肿瘤限于内听道内者3耳,内听道外瘤体直径在1~2cm者8耳,2~3cm者12耳,大于3~5cm者25耳.48例中肿瘤完全切除者46例(96%),解剖学上保存面神经者47例(98%),术后7天内面神经功能达到H-B Ⅰ~Ⅱ级者达83%(40/48),其中乙状窦后进路组为84%(21/25),迷路进路组为83%(15/18),经颅中窝进路组为80%(4/5),各手术进路组之间基本相近.经乙状窦后进路组中有3例采用耳窥镜辅助下切除内听道内残存肿瘤,且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仪监测有助于提高面神经功能的保存率.耳窥镜辅助下克服了传统乙状窦后进路术式的难以完全暴露内听道内肿瘤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切除术,应当完全切除肿瘤,不过多损伤神经,以及保存面神经功能及部分听力。这与肿瘤的大小,肿瘤与面神经的联系以及手术者的经验有关。本文认为手术者有能力在不重伤神经并保存完好面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完整切除听神经瘤。指出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完好取决于面神经解剖与生理的完整。方法是在切除听神经瘤时采取对面神经进行肌电图监控。其作用原理是:以音频诱发的肌电图活动可提示切除听神经瘤时有否损伤面神经的信息,以避免术中对面神经有所损伤。作者们在20个月中,对18例听神经瘤患者(肿瘤大小为1cm~4.5cm)进行了迷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术中均以面神经肌电图监控。7例以Cadwell型5200A双导诱发潜在系统监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面神经的保护和修复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137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直径≥4.0 cm的40例中(29.20%),39例采用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例耳囊径路切除;肿瘤直径2.6~4.0 cm的64例(46.72%)中,经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57例,乙状窦后径路切除肿瘤7例;肿瘤直径1~2.5 cm的30例中(21.90%),经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9例,乙状窦后径路切除肿瘤11例,肿瘤直径<1 cm的3例(2.19%)均经颅中窝径路切除肿瘤.术中均采用面神经监测.结果 听神经瘤拿切除135例(98.54%),近全切除2例(1.46%);面神经解剖保留110例(80.3%),断离27例,全部为桥小脑角段,其中15例采取面-舌下神经吻合,6例腓肠神经移植面神经桥接吻合,6例因缺损长、术中兼有后组颅神经损伤,而未能修复.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达到H-B分级Ⅰ-Ⅱ级84例(61.3%,84/137),Ⅲ-Ⅳ级38例(27.7%,38/137),Ⅴ-Ⅵ级15例(10.95%,15/137).术后6~12月面神经功能Ⅰ-Ⅱ级84例(61.3%,84/137),其中肿瘤≥4.0 cm(5/40),肿瘤2.6~4.0cm者46例(71.86%,46/64);肿瘤1~2.5 cm者30例(100%,30/30);肿瘤<1 cm者3例(100%,3/3);Ⅲ-Ⅳ级者47例(34.31%,47/137),其中,肿瘤≥4.0 cm 29例,肿瘤2.6~4.0cta18例;Ⅴ-Ⅵ级者6例(4.35%,6/137):肿瘤均≥4.0 cm.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的保护与肿瘤的大小、面神经的走行、术前放疗、手术径路及术者的操作技巧等相关,术中采用持续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继而提高面神经功能保存率.面神经的修复应视面神经断离的部位、距离及后组颅神经的损伤情况来选择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面神经颅内手术已广泛开展,虽然在显微镜下作了细致的操作,桥小脑角区某些肿瘤如听神经瘤、面神经神经鞘瘤、脑膜瘤、原发性胆脂瘤等疾病,经手术切除后引起的面瘫往往仍难避免。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以及耳鼻喉科与神经外科密切协作等原因,不仅桥小脑角肿瘤死亡率降低,而且使重建颅内段面神经已成为可能。颞骨外面神经分颅内和颅外二部分。颅内段面神经位于桥小脑角区,它起自脑桥,位于听神经前内方,至进入内耳道的全程始终与听神经保持密切关系,寻找此段面神经起始部,也可自颈静脉孔追踪舌咽神经在脑干的分出部位,面神经在舌咽神经起点上方4mm和向内2mm处。颅外段面神经全干长约7~12 mm,穿出茎乳孔后,向前、向下并稍微向外侧分布,与外耳道至下颌角连线平行,它位于茎突外侧,被腮腺覆盖,居下颌后窝深部,迂回向上、向前约105°角而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经迷路进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4例,经乙状窦后进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1例,面神经功能保留9例,术后短期并发症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依据听力情况及肿瘤大小来决定手术进路,术中面神经监测、熟悉的解剖及良好的显微手术技巧是保证肿瘤全切、减少面神经损伤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60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和经迷路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最大径6.2 cm×6.0 cm,骨窗3 cm×3 cm~5 cm×5 cm,术中注意肿瘤与蛛网膜的边界,并沿该边界分离并切除肿瘤,锐性分离面神经;磨开内听道,神经内镜辅助下切除内听道内肿瘤。注意保护重要血管、后组颅神经及脑干。结果肿瘤全切除57例,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83.3%,手术死亡1例。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Ⅳ级31例,Ⅲ级19例,Ⅱ级9例,Ⅰ级1例。随访1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切除肿瘤,大大提高了面神经保全率,具有微创特点,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用术中面神经刺激预测听神经瘤术后的面神经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年起运用面神经监测器研究了121例行听神经瘤切除手术并在术中行面神经监测的病人,其中44例病人有完整的分析资料。这44例中,29例病人行听神经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25例是经迷路径路,19例经乙状窦后径路。肿瘤大小从4mm~6.3cm。每个病例在手术中都保存了面神经的连续性。术中面神经监测使用的是Silverstein面神经监测/刺激仪S8型和Brakmann肌电图监测器(EMG)。  相似文献   

10.
经迷路过路切除听神经瘤常遇到乳突解剖变异,如脑板下垂、前置乙状窦和高位颈静脉球,单独或同时。存在,致乳突腔狭窄,影响手术暴露。Saleh等对600例连续经迷路手术患者中发现210例(3%)乳突腔狭窄,高位颈静脉球144例(24%),前置乙状窦108例(l%)。有关处理方法几乎无报道。该作者等介绍常规经迷路进路,处理脑板下垂、前置乙状窦和高位颈静脉球的方法,可确保在狭窄的乳突腔安全地切除听神经瘤。于耳后沟后方做切口约2~3cm,削薄外耳道后壁,向前到额弓根,解剖面神经垂直段仅留蛋壳样一层骨质覆盖面神经;切除迷路,轮廓化颈…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改良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方法,预防并发症,减少手术损伤。方法 对12例听神经瘤采用单侧枕下乳突后小“J”形皮肤切口,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后颅窝开颅术改咬骨窗为开骨瓣术。结果 10例肿瘤全切除,1例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9例,术后2-9个月复查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Ⅰ-Ⅱ级、Ⅲ-Ⅳ级,Ⅴ级1例。术后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改良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微创手术入路。它的优点是解剖复位、创伤小、并发症少,并有利于美容。  相似文献   

12.
扩大迷路进路切除大听神经瘤1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通过扩大的迷路进路切除大听神经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充分暴露乙状窦及其后方硬脑膜、岩上窦、颅中窝硬脑膜,暴露并下压颈静脉球,内听道周转骨质270℃以上切除。肿瘤切除从前下极处开始,以早期暴露脑干及脑干表面面神经,随后即从内侧向外侧解剖面神经。结果:18例直径在3cm以上的听神经瘤(平均直径4.2cm),均手术全切,脑组织无明显损伤。2例术后一过性脑脊液漏自愈,无颅内感染。面神经解剖及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听力保护已成为现代听神经瘤外科治疗所追求的目标,低风险完整切除听神经瘤并保存面神经已成为可能。保护听力的听神经瘤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颅中窝进路和乙状窦后/枕下进路。乙状窦后进路对内听道底暴露受限,不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颅中窝进路能良好暴薅内听道底,但当肿瘤突向后颅窝时,解剖上会受到限制。Hitselberger和Pulec于1971年开创迷路后进路用于功能性前庭神经切除术,在某些选择性听神经瘤病例中这种术式曾被采用。该文报告6年间采取经乳突迷路后进路治疗听力良好的听神经瘤患者22例,女性14例,男性8例;右侧10例,左侧12例;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尚存实用听力的听神经瘤患者比例增高,提高了对保存听力的听神经瘤手术的兴趣。中颅窝和乙状窦后八路可保存听力。但对内耳道(IAC)和桥小脑角(CPA)暴露受限,不能充分暴露延及IAC外份和蔓延至CPA且大于0.6cm的肿瘤。该作者推荐扩大乙状窦后八路后半规管切除术以达到IAC外份以及充分暴露CPA。尤适用于以上两术式不能去除且肿瘤分别侵及CPA、IAC外份者,可安全去除肿瘤并保存面神经和蜗神经。手术如下:作耳后切口,行完整的乳突切除术,使迷路可辨并使乙状窦前的后颅窝硬膜轮廓化,去除后半规管骨顶,小心保留膜迷路,然后用…  相似文献   

15.
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瘫常用手术,报道一组病例并复习文献,阐述了手术指征、时机、方法、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施术22例,男13,女9例。年龄16~69岁,平均47.3岁。听神经瘤20例,面神经瘤1例,岩尖脑膜瘤1例。肿瘤平均为3.3cm。肿瘤切除吻合术间隔12天~17月,平均6.4个月。手术方法:分离面神经的二腹肌支至茎乳孔面神经干,若茎乳孔处未见面神经干,可作乳突切除术解剖出面神经骨管。将面神经干远端与  相似文献   

16.
以往听神经瘤手术的进路选择,在便于全部切除,并保存面神经和有用听力及减少并发症。常用的三种术式各有利弊。经迷路的优点如House所述,可避免对小脑的大量操作和牵拉,颅骨切开小,可直接到达桥小脑角,显露迷路段面神经,还可避免不舒适的颈部切口,住院期短。缺点是牺牲听力,术野小,遇到大肿瘤要向后延伸切口。枕下进路的术野宽,有利听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鞘瘤(AN)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经CT或MRI证实,位于小脑脑桥角区的425例AN,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的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率88.71%(377例);次全切除率8.24%(35例),部分切除率3.09(13例);术后死亡率1.41%(6例),对382例平均随访4.3年,其中293例恢复良好,64例恢复较好,25例恢复较差,后者中有12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鞘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来,作者采用经乙状窦后方进路行听神经瘤手术共80例。患者取仰卧位。从开颅至手术结束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不用自动分开器,不用棉片覆盖小脑,始终都用冻干硬脑膜保护小脑,以免小脑受创伤发生水肿或出血,实际上起到了硬脑膜外进路的作用。手术程序如下。第一步:暴露桥小脑角。尽量使患者头部转向对侧并用胶布固定。术中输注25%甘露醇(500ml)。沿乳突后缘作一长10cm的垂直切口。在乙状窦后方行开颅术,其直径为3cm。垂直切开硬脑膜,并在此切口前加一横切口。于小脑与岩骨内面之间放入一块冻干硬脑膜,用钝器将之推至外侧池处,并打开此池的蛛网膜。第二步:切除听神经瘤。暴露听神经瘤后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105例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治疗,强调联合径路和CO_2激光的应用价值。手术方法: 1.经迷路进路:不论肿瘤大小,均可经迷路切除。患者仰卧,头转向健侧或术侧肩部稍抬高。切口在耳郭皱折后方3cm,自耳郭上方至乳突尖。完成单纯乳突凿开术。若术野暴露不充分、则从中部掀开乙状窦前、后骨板,用骨蜡充填压迫乙状窦。迷路切除是自三个半规管和前庭上方切除耳被囊显露面神经的鼓室段。以水平半规管及上半规管的壶腹和筛区为界标,显露前庭上神经管。除去与内耳道上、后、下邻接的骨板显露管的硬脑膜。除去颅后窝硬脑膜上的骨板。小心去除盖在内耳道及桥小脑角肿瘤上的全部骨质,去除内耳道最外端上方的骨质时尤须小心。于颅后窝切开硬脑膜,暴露肿瘤。切开靠近肿瘤下极的蛛网膜下脑池放出脑脊液,肿瘤乃得以减  相似文献   

20.
CT扫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扫描技术发展很快,但对1.5cm以下的听神经瘤还难于查出,这是它的一个缺陷。本文报导一例听神经瘤患者,第一次CT扫描阴性,直到6个月后肿瘤长到4cm大小时,才由另一台扫描仪检查出来。该患者后来经迷路进路切除了肿瘤并作了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