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晓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40-294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30例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表明,在窦性心律的基础上,发生频发房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心房扑动、短阵心房颤动等多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症状。房室早搏联律间期较短,往往具有多PonTP情况,各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症状与窦性心律症状交替发生。结论源自肌袖房性心律失常症状存在一定规律性,属于存在明显特征性的房性心律失常症,大部分患者不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症状,药物治疗并无效果,予以射频消融术效果显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37岁 ,临床诊断心肌炎。做 2 4 h动态心电图结果示 :房早 (3416 8次 ) ,大部分房早未下传 ,下传者伴有 P'- R延长 ,短阵房扑 (30 5次 )。在房扑中还有一特殊现象 ,可见连续 4、5个 F波连续未下传心室 ,频率 30 0次 /分 ,持续时间分别为0 .8S、1.0 S,其后出现一段 1.0 S、1.2 S的静止。在此静止期间无任何电活动 ,静止的间期与 F- F、R- R无任何关系 ,亦无逸搏出现 ,考虑为肌袖性短阵心房扑动。讨论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是指由缠绕于肺静脉或腔静脉壁上的心肌组织 (肌袖 )发放的单个或连续、有序或无序的快速电冲动 ,触发或驱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35例符合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总结其病史特点、心电图表现和临床特点。方法:总结近年来遇到的35例符合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特点的(其中15例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与肌袖有关)病例,分析其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心房增大、窦律心电图、诱因、药物效果以及与持续性房颤的关系。结果:临床特点为:(1)中老年多发,平均年龄52岁(22-70岁),男性多于女性(3:1)。(2)平时多有阵发性心悸、气短、胸闷和乏力等症状,病史平均为7.6年(0.5-25年)。(3)发作时常无明确诱因,以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发作多见,白天发作多于晚间,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变化有关(交感兴奋-副交感兴奋)。有4例呈无休止短阵发作的病例,屏住呼吸后,发作频繁。(4)合并病窦7例,其他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有高血压病史13例(37%),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增大6例。(5)平时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示P波异常16例,表现为下壁导联(尤其是Ⅱ导联)P波园钝或切迹、高大或与QRS波不相称,尤其在心律失常发作停止后明显。发作时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房性心律失常并存,最常见的频发房早伴短阵房速、房早伴短阵房扑或房颤,或紊乱性心房律。(6)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所有病例均服过2种以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中3例应用钙拮抗剂和β阻滞剂后发作减少。(7)伴有持续性房颤6例,需复律治疗(17%)。结论: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老年男性,部分病例有高血压病史和左房增大,有的与呼吸无关,提示心房或静脉压力的增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可能与肌袖电活动增多有关。具体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 通过Lorenz心电散点图定性诊断各类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AAR)患者的Lorenz心电散点图特征研究尚是空白。目的 探讨肌袖性AAR的Lorenz心电散点图特征,为快速分析此类Lorenz心电散点图奠定基础。方法 对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Lorenz心电散点图中符合肌袖性AAR特点的31例患者Lorenz心电散点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30例DCG符合频发非肌袖性AAR特点的患者Lorenz心电散点图为对照组,分析总结其Lorenz心电散点图特征及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31例肌袖性AAR患者Lorenz心电散点图总体特征是窦性心律+频发短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部分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心室)+反复发作性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不规则下传)+反复发作性短阵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构成的Lorenz心电散点图组合,且其组合镶嵌在弥散性分布的散点背景当中;30例非肌袖性AAR患者Lorenz心电散点图是窦性心律可与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部分未下传心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中的两项或多项进行Lorenz心电散点图组合,但散点分布集中,未镶嵌在弥散性分布的散点背景当中。结论 Lorenz心电散点图若符合窦性心律+反复发作的多种房性心律失常构成的Lorenz心电散点图组合镶嵌在弥散性分布的散点背景当中的特征,高度提示肌袖性AAR,此特征可用于快速识别肌袖性AA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 将18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CHF组(98例)和非CHF(85例),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类型及发生率.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主要为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CHF组房性早搏总数(810.2±107.4)、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人数(79.3±81.8)、心房扑动发生人数(24.9±6.5)、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总人数(96.6±87.1);非CHF组房性早搏总数(98.7±57.2)、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总人数(65.4±11.6)、心房扑动发生总人数(7.2±2.1)、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总人数(27.2±9.8).CHF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HF组(P<0.01).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常伴发房性心律失常,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律失常,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24h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同期检查的739例青少年、1062例中年和956例老年病人的24h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青少年组显著低于中年组,中年组显著低于老年组(P<0.001);频发的、成联律的、多源性的房性早搏及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发生率:青少年和中年组都显著低于老年组(P<0.001或0.005);一般房性早搏及成对、成阵的房性早搏的发生率:青少年组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01或0.005);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仅老年组见1例。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房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7.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方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延宗 《海南医学》2002,13(12):81-83
1 肌袖性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肌袖性心律失常是指由于缠绕于肺静脉或腔静脉壁上的心肌组织 (肌袖 )发放的单个或连续、有序或无序的快速电激动 ,触发或驱动心房肌所导致的房性心律失常。所谓触发是指由肌袖组织发出的激动传导至心房并引起心房组织的快速电活动 ,此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维持与肌袖电活动类型不同或无关 ,当肌袖电活动终止后 ,心房肌快速电活动依然存在。典型现象是肌袖性房早诱发阵发性房颤或肌袖连续电活动诱发的峡部依赖性房扑。所谓驱动是指引起房性心律失常的心房肌快速电活动 ,其发生和持续、恒定地与肌袖的快速电活…  相似文献   

8.
丁元芳  丛培鑫 《海南医学》2002,13(12):172-172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在肌袖性房颤病例的临床意义。方法 肌袖性房颤患者 40例 ,对照组 :非房颤患者 46例。动态心电图分析仪 2 4小时连续记录 ,统计单个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总数 ,房颤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 ,能够诱发房颤的房早数量和房早的联律间期 ,不能诱发房颤的房早数量和联律间期。结果 肌袖性房颤组 ,共有 962 4次阵发性房颤发生 ,平均持续时间 2 5 .6± 7.5秒 ,9例为单一联律间期房早诱发房颤 ,18例为 2种联律间期房早诱发房颤 ,13例为 3— 5种联律间期房早诱发房颤 ,其中 2 6例有同样联律间期的频发房早 (>72 0次 /2 4h) ,14例有同样联律间期的偶发房早 (<72 0次 /2 4h)。诱发房颤的房早均呈“PonT”现象 ,联律间期 0 .45± 0 .0 7秒。 18例 3 2 0 8阵房颤发生在 2 0 :0 0至 8:0 0之间 ;2 3例 64 16阵房颤发生在 8:0 0至 2 0 :0 0。对照组 :46例动态心电图记录中无房颤发生 ,房早联律间期 0 .65± 0 .14秒。肌袖性房颤组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明显短于对照组房早联律间期 (P <0 .0 1)。结论 肌袖性房颤有着一定规律和心电图特点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寻找导管射频消融合适病例 ,寻找一种可靠、高效、重复性好的诱发方案 ,并评价消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徐爱华 《新疆医学》2012,42(8):128-130
动态心电图是运用动态心电图仪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心电诊断技术于一体,进行多导联的连续、同步记录分析所收集的人体正常活动状态下大量、丰富的动态心电图资料,为临床提供更详实、系统、准确的诊断、治疗及研究的客观依据.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针对心律失常图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观察心律失常与日常活动和自觉症状之间关系,还可了解各类不同心律失常发作的特点、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1125例患者进行监测,并对其中发现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189例642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2阵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6.8%;且发生规律与生活状态有密切关系,迷走神经兴奋时发生率较高达64%;频率较慢,持续时间较短,患者多无症状。各年龄组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经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P<0.005),老年组检出率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由于AECG检测时间长,易发现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AECG检出642阵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中以迷走神经兴奋时发生率较高,是一种保护性心律失常。老年人出现的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尤其发生在迷走神经兴奋时,为一种常见现象,不需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吞咽致房性心律失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何方田 《浙江医学》2003,25(4):215-217
房性二联律系指两个形态可异、同的P波接连出现形成的联律 ,其后伴有一较长的间歇 ,即P -P间期呈短、长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临床上并不少见 ,常规心电图因无窦性基本周期作比较 ,确诊较难 ,现将我院1998年5月~2002年5月所见168例作一分析 ,以探讨房性二联律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1.1一般资料168例房性二联律患者中 ,男性92例 ,年龄17~85岁 ,平均 (59.2±13.4)岁 ;女性76例 ,年龄28~77岁 ,平均 (52.7±9.5)岁。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43例 ,肺源性心脏病3…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心律失常539例分析杨秀娟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512000)室性心律失常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心脏病病人,亦可发生各种年龄的健康人。我们现就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539例,进行分析其临床意义。1检查对象和方法1.1检查对...  相似文献   

15.
16.
房性心律失常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可为器质性病变也可为功能性,因此较为复杂。近年来(1992~1999年)我们见到了10例病人为吞咽时出现房性心律失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探讨动态心电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笔者收集了100例有心律失常者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心律失常及ST-T异常变化的检出率,井同时与常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比普通的心电图记录准确,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由小型记录仪连续24h记录受检查者动态心电图变化,可获得24h的心率、心律不齐、不正常的QRS渡群形态ST段移位等心电图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朱虹 《中国医学创新》2007,4(8Z):170-171
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较为常见,我们对66例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收治后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测定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功能。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存在42例昼夜节律正常患者,58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且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昼夜节律正常组与昼夜节律异常组在LAD、LVD、LVEF、LVFS、SV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VMI、E、A及E/A方面差异比较显著;昼夜节律正常组与昼夜节律异常组在简单房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显著。昼夜节律异常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并伴有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而左室收缩功能及左房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更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可能是由左室功能衰退引起。  相似文献   

20.
20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 《当代医学》2011,17(13):34-35
目的探讨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率较快,其检出率随年龄而增加。结论动态心电图对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