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不同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不适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50例经桡动脉穿刺组和150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行PCI术后病人的舒适程度、并发症等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桡动脉组患者局部血肿、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较股动脉组出现少,在排便困难,腰痛,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方面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在舒适程度、不适反应及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穿刺途径患者的。  相似文献   

2.
张锦春  王健 《中国医药》2010,5(9):864-865
目的 比较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采用桡动脉和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如舒适度、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介入途径分为2组,经桡动脉介入的23例患者为桡动脉组,经股动脉介入的25例患者为股动脉组.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股动脉组皮下淤血2例,神经反射性低血压1例,刺激部位血肿1例,有腰酸背疼感20例,夜眠差15例,烦躁不安5例,尿潴留3例,术侧肢体肌肉痉挛4例;桡动脉组动脉闭塞1例,夜眠差3例.股动脉组成功率为100%(25/25),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7%(22/23),其1例因桡动脉闭塞而改为股动脉后穿刺成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安全、有效,值得广泛应用.护理过程中,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人的临床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138例,根据PCI操作途径分为桡动脉组(68例)和股动脉组(70例)。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和疗效以及术后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在穿刺时间、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桡动脉组发生迷走反射及穿刺部位血肿明显少于股动脉组。但经股动脉透视时间短,不易发生血管痉挛。结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疗效相似,股动脉操作更加习惯和熟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的穿刺路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穿刺路径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对照组(36例)经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与舒适度相关各指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PCI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较经股动脉途径穿刺要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广西医科大学四附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共3518例。分为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PCI介入组,高龄组、低龄组,男性组及女性组,再根据不同穿刺途径分为股动脉途径组及桡动脉途径组。术后拔鞘过程中发生血管迷走反射52例,其中有48例发生于拔股动脉鞘时,有4例发生在拔桡动脉鞘时,比较各组的迷走反射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迷走反射总发生率为1.48%,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为3.82%,经桡动脉途径为0.18%。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明显高于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CI介入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高于单纯造影组,高龄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高于低龄组。结论股动脉穿刺途径、PCI手术治疗、高龄能增加迷走反射发生率。股动脉途径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一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4)。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2例,其中136例经桡动脉途径、136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造影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剂使用量、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和手术途径更换例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少,具有止血方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AMI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鞘管植入时间、穿刺到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70例患者中11例(15.7%)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出血3例(4.3%),假性动脉瘤4例(5.7%)、动静脉瘘2例(2.9%)、腹膜后血肿2例(2.9%)。观察组仅1例(1.4%)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两组患者因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病死率、再梗死率、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桡动脉管径较粗的情况下,经桡动脉途径行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术后并发症较少,而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06年4月我院行CAG和(或)PCI患者246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5.5%,股动脉组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2.8%,股动脉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操作时间:CAG操作时间:桡动脉组(20±5)min,股动脉组(18±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操作时间:桡动脉组(56±10)min,股动脉组(52±1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桡动脉组(2.0±1.5)d,股动脉组(3.5±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或)PCI并发症相对少,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医疗费用降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102例。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2组之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以供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桡动脉组(n=42)和股动脉组(n=50),对比分析两组的PCI成功率、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成功率为90.48%,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0.00%,且从置入支架数、手术时间等方面看,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术后并发症看,桡动脉组2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股动脉组11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罗哌卡因在治疗上肢尺桡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80例上肢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在臂丛神经阻滞前、切皮、手术后10min、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02)和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和术后10min时Ramsay评分为2~4分的总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刻MAP、HR稳定性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呼吸抑制8例,恶心、呕吐5例,头晕3例,烦躁不安2例;观察组出现头晕4例,恶心、呕吐3例,无呼吸抑制以及躁动不安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治疗上次尺桡骨骨折手术中,效果更好,并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l盘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将80例接受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和行为干预等多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术前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急性冠脉闭塞和心律失常、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尿潴留、穿刺局部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腰酸背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围术期积极的护理干预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分别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股动脉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PCI治疗能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选择的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方法筛选本院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A组78例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B组78例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观察统计两组血管复通率和术后并发症。计算治疗效果和成功率。结果A组78例经股动脉穿刺患者,成功76例,成功率为97.4%;B组经桡动脉穿刺患者78例,手术成功75例,成功率为96.2%;手术总成功153例,总成功率为96.8%,5例手术失败;A组患者各类并发症5例,B组共7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安全高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同穿刺方法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06例,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1.2±3.4)min和(10.8±3.6)min;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2.52±1.28)min和(20.34±6.11)min,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9%和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2%和10.8%。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特别对于心功能不全、支架术后复查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冠状动脉造影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术3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 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或右侧桡动脉,采用Judk ins法行多角度、多方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1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81例(57.5%)。该181例中受累部位前降支141例(77.9%),右冠状动脉82例(45.3%),左回旋支68例(37.6%),左主干3例(1.7%);累及单支血管病变104例(57.5%)、2支血管病变40例(22.1%)、3支血管病变37例(20.4%)。发现15例单发心肌桥,5例冠心病合并心肌桥,心肌桥发生率6.3%。1例(0.3%)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出现1例(0.3%)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0.3%)腹膜后大量出血,1例(0.3%)右冠状动脉近段夹层,2例(0.6%)右侧股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11例(3.5%)血管迷走反射,皆给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不良后果。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它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可靠,并指导治疗,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