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检测老年人真性腹主动脉瘤附壁血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检测老年人腹主动脉瘤(AAA)附壁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1例AAA患者,观察有无附壁血栓及其分布,分析血栓与AAA瘤径大小及其内血流变化的关系。结果51例AAA患者中,37例(72.55%)伴附壁血栓形成,多为弧形、环形或新月形和不规则形。AAA瘤腔增大,层流范围缩小,湍流范围加大,附壁血栓发生率及厚度增加(P〈0.05)。结论超声检测附壁血栓对判断病情发展、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血栓形成及其厚度与AAA瘤径相关,瘤体内血流变化是附壁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微缺血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栓塞(SAE)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后发生颅内微缺血(IM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接受SAE治疗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后3天内头部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发生IM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MI危险因素。结果 236例中,97例(97/236, 41.10%)发生IMI(IMI组),139例未发生IMI(非IMI组,n=139)。2组间合并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病史、血小板抑制不足、前交通动脉瘤、伴瘤内附壁血栓、支架贴壁不良及微弹簧圈襻疝出瘤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抑制不足、前交通动脉瘤、伴瘤内附壁血栓、支架贴壁不良及微弹簧圈襻疝出瘤囊是IM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SAE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后可发生IMI;血小板抑制不足、前交通动脉瘤、伴瘤内附壁血栓、支架贴壁不良及微弹簧圈襻疝出瘤囊促进IMI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TIPS)支架血栓的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收集行TIPS治疗后肝硬变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三维CT血管成像。记录TIPS术后支架血栓的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可能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评价内容:是否存在血栓、血栓位置、血栓量以及支架出口血管是否存在狭窄。结果本组TIPS术后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9.0%(27/142)。支架血栓可见于支架上端周围(7.4%)、下端周围(18.6%)以及支架腔内(74.0%),不同位置支架血栓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血栓可表现为支架腔内少量附壁血栓,伴管腔轻度狭窄(12/27,44.4%)、大量血栓致管腔中~重度狭窄(3/27,11.1%)以及支架腔内完全充满血栓致管腔闭塞(12/27,44.4%),不同血栓量支架血栓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栓和无血栓病例支架上端多位于肝右静脉,有血栓病例组出口血管大多数明显细小或狭窄(88.9%)。结论 TIPS术后支架血栓较常见,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明确TIPS支架血栓特征。支架上端出口血管狭窄可能与支架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原发性血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血管科/介入中心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下肢疼痛11例, 腹痛2例, 同时伴有腹痛及下肢疼痛1例;Ⅱa+Ⅱb 型1例, Ⅱb型2例, Ⅲ+Ⅳ型3例, Ⅳ型8例。主动脉血栓广基底附壁患者采取单纯抗凝治疗, 窄基底附壁或漂浮患者采取抗凝+取栓或支架植入。术中应用Fogarty球囊或Wallstent支架半释放技术预防远端动脉栓塞。下肢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累及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 余部位抗凝治疗。遗传性高危因素患者术后终身抗凝;可控高危因素患者基础病治疗后抗凝治疗1年, 余患者抗凝治疗半年。术后1、3、6、12月复查主动脉CTA和下肢动脉彩超。结果对于主动脉血栓的治疗, 14例患者中, 单纯抗凝6例;手术治疗8例, 其中取栓3例, 裸支架治疗2例, 直接覆膜支架治疗3例。对于周围血管栓塞的治疗, 2例抗凝治疗, 余12例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8.5个月。随访期间, 6例主动脉血栓抗凝治疗患者血栓消失1例, 血栓明显减少5例。3例主动脉取栓患者, 2例血栓消失, 1例2个月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颅外段颈动脉瘤和颈动脉扩张症29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临床资料 1986~1997年期间,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瘤和颈动脉扩张症2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6~72岁,平均47.6岁。本组包括假性动脉瘤5例(2例为双侧,均有附壁血栓),颈动脉恶性血管内皮肉瘤1例,颈总动脉瘤2例(1例伴附壁血栓),颈外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3例,颈动脉分叉部扩张症16例(2例为双侧,伴附壁血栓者1例)。术前伴脑神  相似文献   

6.
周光文 《器官移植》2013,(6):335-338
目的 总结并评估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门静脉并发症的处理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2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患者.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并发症的发生时间、病变性质、术前病史、术后诊断经过、处理经过及远期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门静脉并发症发生时间为肝移植术后3~54个月.其中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门静脉系广泛血栓4例,门静脉主干血栓2例,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附壁血栓3例.3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患者成功放置血管内支架;3例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附壁血栓患者经溶栓和抗凝治疗无病情进展;余6例患者行套扎术或硬化剂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3年,12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取决于门静脉病变性质和程度.对于早期门静脉血栓或局部附壁血栓,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晚期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对单纯性门静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超声影像与CT血管造影(CTA)的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I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的IIAA患者19例,患者均同时进行CTA检查,对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附壁血栓及最大直径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髂总动脉瘤25个,其中伴后壁溃疡2个,伴附壁血栓11个,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其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100%;对于累及髂内动脉的IIAA,超声检查发现髂内动脉瘤为6个,CTA检查为7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超声发现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4个,CTA检查为5个,超声诊断髂内动脉瘤附壁血栓的准确率、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100%。对超声检查发现的25个髂总动脉瘤及6个髂内动脉瘤最大径及附壁血栓厚度与CTA测量数值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对IIAA尤其对于诊断孤立性髂总动脉瘤进行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超声对于IIAA患者的术前检查及筛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柳栎浸膏胶囊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单侧肾结石接受PCNL的患者186例, 术中均留置6 F输尿管支架管, 经术后复查泌尿系平片, 确认术后残留结石为临床无意义结石(最大径≤4 mm), 根据术后服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组(n=62)和对照组(n=124), 药物组患者口服柳栎浸膏胶囊, 对照组患者未服药, 两组患者术后接受同样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 观察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 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情况, 并随访记录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PCNL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 药物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34.20±26.65) mg, 女性(336.00±25.64) mg;对照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74.11±42.28) mg, 女性(374.42±42.44) mg, 药物组患者输尿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 方法 38例DVT均行深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12例联合血管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按我院疗效观察标准:治愈,造影检查示血栓完全溶解,静脉壁光滑;显效,静脉回流通畅,静脉内有附壁血栓,管腔内径≥2/3;有效,静脉内仍有血栓残留,管腔内径<2/3;无效,造影检查示静脉回流不通畅. 结果 治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治疗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4例随访3~24个月,其中3~6个月7例,7~12个月12例,13~24个月15例,血栓复发2例,经再次深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部分再通. 结论 介入治疗DVT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平肾腹主动脉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4例平肾腹主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42~71岁。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8例,静息痛5例,足趾坏疽1例(7.2%);病程1~7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多侧孔溶栓导管溶栓后覆膜支架植入治疗。结果:均成功所有患者完成操作。置管溶栓后仅2例肾动脉附近腹主动脉仍可见少量附壁血栓,其余患者腹主动脉内血栓均明显消失。患者均行Kissing技术覆膜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7.1%,仅1例溶栓后出现后腹膜血肿。随访1~26个月,平均14.8个月,通畅率78.6%。结论:置管溶栓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平肾腹主动脉闭塞腔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布加综合征继发下腔静脉血栓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继发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方法:本组31例,均做术前造影,彩超检查28例,28例行根治术并取栓。结果:造影发现血栓24例,彩超发现25例,手术无死亡及急性肺动脉栓塞,随访6个月-80个月,复发3例。结果:造影对附着于侧壁或大块的血栓诊断确切,对前后壁或漂浮的血栓易漏诊。在治疗中,新鲜或漂浮的血栓在切开IVC后多被血流冲出,附壁血栓可采用球囊导管拖栓或手法取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效果。方法 对肝移植后3例门静脉狭窄及2例闭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3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示狭窄消失,血流通畅;对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并置管溶栓术,术后3天造影示门静脉通畅,血栓减少。1例术中发生肋间动脉出血,未见门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4例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逐步恢复,随访期间门静脉通畅,1例支架内见少许附壁血栓;1例术后胆总管狭窄,植入胆道支架后,因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死亡。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效果良好;对移植后急性血栓形成可行球囊扩张术联合置管溶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并闭塞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6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肝移植术后3例门静脉血栓导致门静脉闭塞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及其疗效。结果 3例患者术前发现门静脉轻微附壁血栓,Yerdel分级均为1级,移植术中未行血栓切除术,直接供/受体门静脉端-端吻合,术后8个月以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并闭塞,均采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及自膨式支架植入治疗,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28~38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移植物功能及患者生存情况均良好。结论经皮血管内介入技术是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并闭塞并发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主动脉附壁血栓(primary aortic mural thrombus, PAMT)致腹主动脉骑跨栓是指在主动脉内无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因素情况下, 附着于主动脉壁上的血栓, 其破裂碎片骑跨在腹主动脉末端分叉处, 导致两侧髂总动脉的血流阻断, 引起双下肢急性缺血综合征。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于2022年收治了1例PAMT致腹主动脉骑跨栓, 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及评估后进行了全身抗凝、升主动脉开放手术、股动脉切开取栓和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 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现就本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总结, 以期为PAMT致急性下肢缺血甚至腹主动脉骑跨栓的诊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引言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主要包括动脉栓塞(arterial embolism,AE)和动脉血栓形成(arterial thrombosis,AT)。两种病理过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临床均表现为远端组织和器官缺血。栓子通常来源于心脏和主动脉附壁血栓的脱  相似文献   

16.
上期临床病例讨论结果患者死亡后于1994年12月3日尸检,其病理检查结果如下:病理诊断(l)右心房附壁血栓,导致双肺肺小动脉广泛性血栓栓塞伴血栓形成,引起急性肺水肿、出血及左胸积液(250ml);()心肌纤维变性、点状坏死伴微血栓形成;()胰头部导管...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特殊近端锚定区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中特殊近端锚定区的处理方法。方法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对41例特殊类型腹主动脉瘤(瘤颈过短、严重成角、严重钙化、附壁血栓、形态不规则等)的腔内修复术中,根据情况分别采用近端裸支架跨肾动脉技术、覆盖部分肾动脉并肾动脉支架成形技术、针对成角选择合理产品、近端裸支架内支撑技术、近端延长支架型血管内支撑技术、“凹口”状支架型血管保留肾动脉技术来处理特殊近端锚定区的病变。结果41例EVAR中原发性近端Ⅰ型内漏发生率17.1%(7/41),随诊发现原发性内漏4例自愈,3例转化为持续性内漏,另发现4例继发性内漏。术后30d近端Ⅰ型内漏发生率17.1%(7/41)。无中转开腹手术及术中瘤体破裂、肾梗死等情况发生。结论对特殊近端锚定区的病例,通过相关技术处理可以使之适合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8.
患者为男性,53岁,因"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于2009年10月22日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术前CT血管造影显示门静脉主干陈旧性附壁血栓.术中实施取栓术,见门静脉内膜毛糙,开放血流后门静脉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19.
49岁女性患者,胸闷、气促、头晕2年,胸部CTA提示肺动脉高压,双侧肺动脉夹层合并附壁血栓。超声心动图提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明显扩张,右肺动脉夹层,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肺部感染,无行手术条件,现保守治疗,病情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在颅内动脉瘤瘤壁内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方法 对2例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和11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瘤壁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在瘤壁内表达的位置;1例正常脑动脉壁组织做对照。结果 2例未破裂和10例破裂动脉瘤壁组织HE染色,显示瘤壁仅由增厚的内膜和结缔组织外膜组成。纤维增厚的内膜有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不规则排列。瘤壁全层有单核细胞浸润。1例破裂动脉瘤瘤壁仅存玻璃样变纤维结构,几乎不存在细胞成分。1例未破裂动脉瘤和8例破裂动脉瘤瘤壁有附属血栓,血栓呈机化表现。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正常动脉未见杂交信号。2例未破裂和10例破裂动脉瘤瘤壁内有杂交阳性细胞,多为成纤维细胞,颗粒沉积于细胞质。单核细胞胞质少,阳性颗粒不明显。杂交阳性信号间断分布在动脉瘤瘤壁内膜,多出现于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聚集处。1例破裂动脉瘤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几乎不存在细胞,未见杂交信号。动脉瘤附壁血栓内MCP-1 mRNA表达细胞有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微血管的内皮细胞,表达部位在细胞质。结论 未破裂的和破裂的动脉瘤瘤壁的病理表现和MCP-1 mRNA的高表达,提示脑动脉瘤的发展是单核细胞为主的不断加强的慢性炎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