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1 400多万人,同时约有820万人因癌症死亡,其中90%是因肿瘤的复发转移导致。恶性肿瘤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关键就在于它能够转移,因此肿瘤转移始终是肿瘤防治的重大课题及研究难点。如果能够精准了解并掌握肿瘤转移的规律和机制,控制转移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肿瘤问题就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 我们团队在过去近20年的研究工作中发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具有明显促进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针对ATP的促侵袭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肿瘤微环境中的ATP是一种重要的促侵袭因子的观点,为肿瘤侵袭发生的机制及调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本文将结合我们的工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2.
每一年全球新发肺癌患者160万人,因肺癌死亡患者140万人[1].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常伴发有一个甚至多个器官的转移.90%肺癌患者并非死于原发肿瘤,而是因转移灶引起器官衰竭而死亡[2].当前,无论是影像学还是血清肿瘤标志物都难以及时而精准地预测肿瘤转移的发生、发展.因此,建立一种精准、便捷、能动态监测肿瘤发生、发展的诊断方法,成为全球肺癌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预防--21世纪肿瘤防治研究的焦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的50年,医学的发展令人瞩目.多数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根据统计推测,全球1990年全部肿瘤新发病例810万,死亡病例520万;2000年新发病例1 010万,死亡病例620万.预计到2020年全球肿瘤新发病例将达2 000万,死亡病例将达1 2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1],2002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为1 010万,死亡病例为620万.我国卫生部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为22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60万;近20年来,中国每5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癌症居死亡原因之首.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肿瘤发病趋势表明,肿瘤将成为所有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对21世纪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1]。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发布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肿瘤负担上升至1 930万新发病例和1 000万死亡病例。2020年,中国约有457万新发肿瘤病例,300万人死于肿瘤,其中肺癌新发病和死亡人数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2月4日,CA期刊在线发布了《2012全球癌症统计》的全文。基于GLOBOCAN估计,2012年全球有1.41千万新发癌症病例,820万患者死于癌症。其中57%的癌症患者以及65%的癌症死亡患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根据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5年报发布我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337.2万,癌症死亡病例221.3  相似文献   

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2):152-154
<正>国际肿瘤研究机构编制的《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中报道,2018年全球有1 81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是最常见的诊断癌症(占总病例的11.6%),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总癌症死亡的18.4%).在男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在首位的肿瘤是肺癌,其次是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在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其次是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1].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展迅速,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大约有160万肺癌新发病例和140万人死于肺癌[1].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转移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而血管生成又是肺癌转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了解肺癌转移的血管生成的具体机制,并应用相关技术和分析方法,对找到抑制肿瘤血管的合适靶点,从而开发出有效的肺癌治疗方法和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包括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调控、多阶段、多步骤发生的复杂过程[1].转移相关基因的激活和(或)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均可诱导肿瘤转移表型的产生.导致肿瘤的侵袭转移.nm23-H1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已经成为当今肿瘤转移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nm23-H1基因调控肿瘤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卵巢癌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三,根据最新流行病学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卵巢癌313959例,其中死亡207252例[1],死亡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因缺乏有效、特定的筛查方法和能够早期诊断的方法,绝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存在局部或远处转移,其5年生存率约为46%[2]。在治疗过程中,卵巢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肿瘤复发和瘤体转移[3]。目前,对于卵巢癌的发病和转移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1.
目前,恶性肿瘤是引起患者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预计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恶性肿瘤正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90%以上的肿瘤患者均与精神、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对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探讨其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邓文斌 《重庆医学》2012,41(11):1085-1088
骨肉瘤是一种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在骨肉瘤患者中肿瘤局限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0%,而发生了肿瘤转移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却只有20%~30%[1]。超过90%的肿瘤患者的死亡都归因于肿瘤转移[2]。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每一个过程都可以成为一个治疗的靶点。在过去的10年间,对于骨肉瘤的转移机制已经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而近来发现Ezrin与骨肉瘤转移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深入研究Ezrin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机制对骨肉瘤的防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全国每年死亡肿瘤患者270万。目前,晚期恶性肿瘤的生存率仍不理想,加大对肿瘤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其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机理,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近年来,对于孤儿核受体及其家族成员与肿瘤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作用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14.
苏立  李炯 《重庆医学》2018,(6):842-846
肿瘤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成为当前肿瘤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难点和挑战.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的肿瘤在转移过程中其驱动基因、微环境信号、遵循的解剖路径各不相同,转移机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给防控肿瘤转移带来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120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控制肿瘤转移是乳腺癌研究的重点之一。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抑制肿瘤转移和扩散的基因。本研究拟通过检测BRMS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告1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代膀胱术.结果 术后病例理告为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术后5个月肿瘤腹腔广泛转移死亡.结论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且组织类型少见的膀胱肿瘤,进展快,局部浸润性生长,有早期扩散转移倾向,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肿瘤转移metastasis是恶性肿瘤细胞向原发肿瘤以外部位的生长过程,是肿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肿瘤转移机制并研究如何阻断转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肿瘤转移的过程大致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脱落,浸润至周围组织及血管: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占男性第3位、女性第2位的常见肿瘤,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新发病例和超过60万死亡病例[1].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是指TNM分期4期的肿瘤.尽管筛查手段有了明显进步,但仍有大约20%的患者在诊断之初已是4期结直肠癌,而这其中,仅有20% ~ 30%患者可以耐受根治性切除,而绝大多数患者仅能选择化疗,且最终将有50%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2].目前为止,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基于外科手术,放疗与化疗作为辅助治疗以减少转移与复发风险.因此,首先应决定是否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切除.如果患者有原发灶引起严重的出血、梗阻、穿孔和疼痛等伴随症状,则原发灶必须被切除.  相似文献   

19.
KAI1基因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又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基础有了明确的认识.目前已知,肿瘤转移与肿瘤发生一样,不仅有促进基因的激活,还有抑制基因的失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存在是在细胞融合实验中证实的.1995年,Dong等自转移到AT6.1细胞系中的人第11号染色体中分离到特异性抑制肿瘤转移的基因命名为KAI1[1].  相似文献   

20.
袁理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06-1308
<正>据统计资料显示,宫颈癌仍是继乳腺癌后全球女性患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49万,死亡人数27万[1,2]。宫颈癌过去被认为是化疗低敏感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中晚期和复发的宫颈癌患者单纯手术治疗难以达到根治和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现代肿瘤治疗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