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结核病患者,抗结核病过程中出现肝损伤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门冬氨酸钾镁、葡醛内酯和维生素C,保肝治疗。对照组:葡醛内酯和维生素C,保肝治疗。治疗前及用药2周、4周时,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评价及肝功能检查。结果:肝功指标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功指标复常率比较治疗2周时2组比较:谷丙转氨酶(ALT)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时2组比较:ALT无显著性差异(P〈0.05);TBIL、GGT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门冬氨酸钾镁在改善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具有退黄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艺波 《华夏医学》2007,20(1):72-7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见心衰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入院即予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另一组常规治疗。结果:两组心律失常和心衰治疗效果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对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能显著减少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能减少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欧秀成 《吉林医学》2015,(7):1363-1364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血清钾、血清镁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全部病人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不加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 2 6例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连用 10d并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地防治心律失常 ,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且安全可靠 ,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钾、镁含量.结果 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51±0.29)(3.85±0.51)(1.16±0.21)(0.88±0.17)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钾和血清镁均高于对照组患者[mmol/L比mmol/L,mmol/L比mmol/L,均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门冬氨酸钾镁对心律失常疗效明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门冬氨酸钾镁120例心律失常,结果: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每天30ml,治疗两周后,总有效率为80%,在两周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门冬氨酸钾镁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德冰  吴宗波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52-85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1),所有病例都给予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给予极化液。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AMI溶栓治疗中心律失常和心脏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溶栓再灌注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和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冬氨钾镁用于AMI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及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盐 (潘南金 )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6例 ,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 36例和对照组 4 0例 ,前者在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加入潘南金 5 0ml静点 ,每日 1次 ,10天为 1疗程。全部患者均持续心电监护 1周 ,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死率。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低于对照组 ( 2 8.9%与 6 0 .0 % ,P <0 .0 5 ) ;Lown分级VIb级及其以上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门冬氨酸钾镁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5 .6 %与 2 5 % ,P <0 .0 5 ) ;门冬氨酸钾镁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治疗中 ,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且未见任何副作用 ,是一安全、有效的心血管药物 ,可列为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0.
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道医学》2001,29(5):323-3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治疗组 (n =2 1 )给予静脉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对照组(n=2 3 )不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取入院时、入院后 2 4h及 1周的心电图 ,测量QT离散度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QT离散度在入院后 2 4h分别为 61 .62±7.3 5ms和 71 .0 6±1 4.0 1ms(P <0 .0 5 ) ,1周时分别为 5 3 .0 7± 5 .64ms和 66.0 0± 1 0 .5 1ms(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 2 3 .8%和 5 6.5 % (P <0 .0 5 )。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减少QT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蜀滨  范蜀琦 《吉林医学》2011,(29):6112-6112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方法:将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2例.分别比较用药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STB)、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降低,但熊去氧胆酸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环醇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黄骅安定医院收治的120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双环醇片治疗(每次25mg,tid),对照组60例则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每次150mg,tid),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临床症状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7一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LT、AST和7一GT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疗效确切、安全,能有效减少肝损害,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 (HF)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 12 8例HF患者分为治疗组(6 2例 )和对照组 (6 6例 )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行门冬氨酸钾镁静滴 ,观察住院期间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 1年内的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 .5 %和 19.7% (P <0 .0 5 ) ,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 16 .1%和 37.9% (P <0 .0 5 )。结论 在治疗HF时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有效降低恶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陶宁  田雨 《四川医学》2011,32(11):1788-1790
目的探讨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中加用注射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护肝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功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治疗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其效果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护肝药对抗结核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组(n=30)、异甘草酸镁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20).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异甘草酸镁组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异甘草酸...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07-10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抗结核药物使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结果 不同性别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男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8.82%(3/34),女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1.54%(3/26)。男女性别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中,60岁以下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5.56%(2/36),60岁或以上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6.67%(4/24)。不同年龄段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年龄患者ALT、AST、T-BIL、γ-GT、ALB等指标优于60岁或以上年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较高,老年人高发,密切定期检测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my,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情况、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分型、相关生物化学指标和病理学特点加以分析。两组比较非参数统计采用秩和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对1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7例,女102例;年龄18~82岁,平均50.8岁;用药种类以中草药为主(66.0%),其次为抗生素(8.8%)、化疗药物(4.4%)。临床分型:肝细胞型104例(65.4%),胆汁淤积型21例(13.2%),混合型34例(21.4%)。【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以女性、中老年人多见。引起成人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中草药、抗菌药、化疗药。肝细胞型为主要临床类型。大多数成人患者预后良好,肝衰竭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氯化镁对家兔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氯化镁对家兔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作颈动脉插管 ,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及心音的变化情况 .结果  10 min内恒速静脉注射门冬氨酸钾镁 (0 .5 75 m L· kg- 1 )和 186 g· L- 1 氯化镁 (1m L· kg- 1 ) ,给药即刻机械收缩时间 (EMT) ,排血前时间 (PEP)、及等容收缩时间 (ICT)有所变化 ,呈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 ,EMT由 (12 5 .4± 2 5 .6 ) ms先缩短为 (5 7.1± 2 0 .1)ms,再延长为 (140 .2± 2 8.5 ) ms;PEP由 (2 8.5± 1.4) ms先缩短为 (11. 5± 1.5 ) ms,再延长为 2 6 . 7± 1. 6 ;ICT由(2 2 .8± 2 .2 ) ms先缩短为 (9.8± 0 .9) m s,再延长为 (14.5±1. 9) m s.左室排血时间 (L EVT)在 30 min后明显增加 ,由(96 .9± 2 .4) ms增加到 (118.6± 2 .4) ms.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氯化镁能使家兔的心功能有所增强 ,且对收缩力的作用受药物浓度的影响较大 ,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用氯化镁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