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溶血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晓雪 《心脏杂志》2009,21(1):72-72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溶血的发生率很低,仅为4%.本院收治女性患儿,术后并发溶血,经过药物治疗后溶血被纠正.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职工。2017年10月16日,主因"发现心脏畸形49年"之主诉入院。患者日常活动量可,无肺炎史,无心力衰竭史,无其他不适主诉。入院查体:四肢经皮血氧饱和度:100%,心率:72次/min,心律齐,可闻及胸骨左缘2~3肋间3/6级连续性杂音及3~4肋间3/6级收缩期杂音,无柱状指趾,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我科心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2年"人院.体检: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不伴震颤.心脏超声显示:室间隔近心尖处连续中断,缺损彩束宽4.4 mm,距心尖约8.5 mm.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溶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4岁,既往无手术史、麻醉史、药物过敏史。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VSD)。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07年2月9日下午3时在我院心内科导管室行VSD介入封堵术。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股静脉内置6F鞘行右心导管术,股动脉内置6F鞘,送6F猪尾巴导管逆行入左心室行左心室造影,观察VSD大小及位置,建立股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右心房→上腔静脉轨道。沿轨道送输送鞘到左心室。  相似文献   

5.
将105例接受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4例(实验组)术后静脉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d),连用5 d.51例(对照组)术后不用地塞米松.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心电监护,并每日行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者8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者9例;严重心律失常(Ⅱ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对照组(7.84%)高于实验组(0%)(P<0.05).认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可减少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12岁。出生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随后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VSD)。随着年龄增长,凡剧烈活动后有气短、乏力症状,休息后减轻。于2010-07-12就诊,心脏彩超示:①VSD(膜周部),缺损直径为11 mm,左向右分流;②二尖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0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2年”入院。查体:血压95/62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02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2音亢进、分裂,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无重大病史;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  相似文献   

8.
目前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1E)罕见,现报道介入治疗术后迟发性IE一例。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共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157例,术后发生传导阻滞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刚  李世杰  刘茹  付强 《山东医药》2008,48(42):65-66
选择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22例,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动静脉输送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于术后1、3、6、12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封堵治疗的效果及有无传导阻滞发生。结果封堵成功15例,失败7例,成功率68.2%。缺损大小3-9mm,距肺动脉瓣〉2mm,距主动脉瓣〉1mm,合并主动脉瓣返流微量或少量10例,彩色多普勒呈火苗、柱状分流17例,呈五彩花样分流5例。其中6例合并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脱垂。封堵成功者随访8个月-4a,效果满意。认为超声心动图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直径7mm以内且无病理性主动脉返流的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VSD介入治疗的300例(男152,女148)患者,年龄2~44(10.8±7.8)岁,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8%(294/300)。严重并发症8例(2.7%),无死亡病例。其中5例(1.7%)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异丙肾上腺素、临时起搏器等治疗后,4例恢复,1例治疗50天后仍有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另2例(0.7%)术后发生溶血,激素等治疗后,溶血均消失。1例(0.3%)患者术后4天发现封堵器移位,急诊转心脏外科手术处理。术后一过性及短期并发症有:1例(0.3%)患者术后发现少量心包积液,经静脉推注鱼精蛋白对抗肝素,止血药处理后控制;91例(30.3%)患者封堵术后即刻心脏彩色B超室间隔有微~少量残余分流,其中3例(1%)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仍有微量残余分流。8例(2.7%)患者术后新出现主动脉瓣微量反流,4例(1.3%)术后新出现三尖瓣少量反流。84例(28%)术后心电图(ECG)出现间歇性加速性交界性心律或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伴干扰性房室脱节,给予激素等治疗3~7天后均恢复正常。53例(17.7%)术后ECG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0.7%)术后ECG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7例(9%)术后ECG有室内传导阻滞。结论:采用Amplatzer偏心性膜部VSD和国产双盘状VSD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安色、疗效可靠、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7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9年于2007年3月5日入院。体检:T36.0℃,P82次/min,R19次/min,BP104/80mmHg(1mmHg=0.133kPa),体重43kg。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及四肢体检正常。术前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心脏超声示:各房室内径正常,室间隔膜周部可见直径5mm回声缺损。X线胸片示:心影形态大小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血气分析示:PaO212.13kPa、PaCO25.17kPa、pH7.425、SaO297.0%。于3月7日行室间隔介入封堵术,置入国产VSD Occluder(直径=8mm)。封堵器释放前后均行…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5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约10年余”于2005年2月25日入院。平静时无明显症状,活动稍剧烈后,即出现胸闷、心慌。体检,BP140/7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7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5/6全收缩期响亮杂音,杂音弥散,腹(-)。辅助检查:心脏多普勒示:主动脉内径29mm,左心房前后径22mm,左心室内径53mm,房间隔连续性正常,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左室后壁厚度8mm,室壁厚度正常,右房内径32mm,右室内径28mm。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正常。SV82mm,EF0.63,FS0.35,左室内径增大,室间隔连续性中断,中断…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TCO)后发生传导阻滞的特点及转归。方法选择在我院施行VSD者TCO患者45例,术中2例、术后11例出现传导阻滞,动态观察患者术前心电图及术后出现传导阻滞的时间、类型及转归,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传导阻滞手术前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的发生率与术前无差异(P〉0.05)。其中2例术中反复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被迫中止手术;术后11例发生传导阻滞,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例、CRBBB并左前分支阻滞(CLAFB)2例、不完全性RBBB及LAFB各1例。除1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及1例CRBBB未恢复外,其余均在14d内恢复,结论传导阻滞是VSD者TCO常见并发症,多数可恢复正常。故VSD者TC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肯定,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20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2年”入院。查体:血压95/62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02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2音亢进、分裂,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无重大病史;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于2004年10月11日入院。平时无不适症状,发育正常。入院时体检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余均为阴性。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不齐;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多,心外形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先心病室间隔膨出瘤并室间隔缺损(VSD),嵴下型,缺损有多个出口,左隔面宽12mm,右隔面宽7mm,距主动脉右冠瓣2.0~2.5mm。于2004年10月15日在全麻下行VSD封堵术。麻醉科予以患儿全麻过程中出现呛咳、口唇发绀,SaO2为85%~95%,经麻醉科调整稳定后开始手术。左室造影示VSD呈瘤型,出口有3股分流,测得左隔…  相似文献   

17.
张华清 《山东医药》2007,47(22):31-31
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不需体外循环、术后不留疤痕、疗效可靠等优点,目前已逐渐为患者所接受。但是,介入封堵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现将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使用国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封堵合并膜部瘤的室间隔缺损,总结及探讨如何安全有效地对该类患者进行内科介入封堵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7例心内科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术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膜部瘤型VSD,同时分析缺损位置、VSD两端内外口径大小、膜部瘤破口数目等。47例患者VSD左心室面口内径为(8.8±3.1)mm,右心室面口内径为(6.9±2.9)mm。所有患者均采用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膜部VSD封堵器。结果44例患者介入封堵成功,成功率93.6%,介入手术时间(53.5±8.3)min,X线曝光时间(22.2±8.3)min,住院时间7~14d,随访3~6个月均无一例出现残余漏或超过轻度的瓣膜反流、传导阻滞等现象。3例因合并多处破口未封堵成功,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应用VSD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型VSD疗效可靠、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42例VSD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水平。其中5例患者由于缺损口<1mm,仅行左心室造影未行封堵治疗,为诊断性导管介入组;另37例患者为VSD封堵组。结果:42例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均处于正常值(<0.15 ng/ml)范围内。术后即刻、4h、24h及72h,诊断性导管介入组血清cTnI水平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VSD封堵组术后即刻、4h及24h血清cTn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1);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术后72h较24 hVSD封堵组降低但仍高于术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可以预测心肌微损伤,介入治疗(VSD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迟发Ⅲ度房室阻滞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岁女性室间隔膜部缺损患者 ,行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手术顺利 ,封堵完全 ,术后恢复好。术后第 5天出现Ⅲ度房室阻滞 ,予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 6天 ,症状消失 ,心电图恢复正常 ,随访至今无不适。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可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 ,原因可能为局部炎症水肿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