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摘要目的研究臂丛靶向MR神经成像(MRN)能否显示纤维带压迫臂丛并直接检出丛状神经束膜的损伤。方法30例临床拟诊为真神经性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或非特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飞行人员的健康鉴定原则. 方法 分析1例飞行员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16篇. 结果 患者以间歇性跛行为首发症状,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右侧腘动脉闭塞,下肢血管及腘窝核磁检查提示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起始位置升高,使腘动脉位于股骨内上髁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的狭窄缝隙内. 结论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动脉造影、血管超声、CT及MRI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及早诊断有利于指导手术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飞行人员患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应个别评定飞行结论 .  相似文献   

3.
<正>腹部血管压迫综合征在临床中并不常见,表现为邻近解剖结构对血管的外源性压迫[如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 MALS)、“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 NCS)、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May-Thurner syndrome, MTS)]或血管压迫邻近中空脏器[如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  相似文献   

4.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outletsyndrome,TOS)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TOS临床诊断有时较为困难,如诊断不明确可造成错误的手术干预,或延误手术治疗的时机。2001-01—2003-12我们对13例临床疑似TOS的患者进行动脉造影检查,其中9例造影显示了阳性结果,阳性率为69.23%。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疑似TOS患者13例,男3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3.3;年龄26~51岁,平均38.5岁。患肢外展后发凉、麻木、乏力11例(左侧5例,右侧6例);作上肢过度外展时,患肢疼痛、桡动脉搏动减弱2例。1.2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5.
膈肌中脚压迫综合征 (medianarcuateligamentsyn drome,MALS)是一少见临床症候群 ,又称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 (celiacarterycompressionsyndrome ,CACS)、腹腔动脉索带综合征 (celiacbandsyndrome)、Dunbar’s综合征等 ,由美国学者Harjola于 196 3年首先报道[1~ 3] 。由于腹腔动脉 (celiacartery ,CA)及其相邻的神经结构受膈肌中脚 (medianarcuateligament,MAL)压迫 ,患者可有慢性腹痛、体重下降、腹部血管杂音等表现 ,常与其他造成慢性腹痛的疾病相混淆。临床经验表明 ,确诊为MALS患者 ,经手术松解 /血管重建 (包括介入血管成型 )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肘、足静脉注射对比剂M SC T血管造影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iCT 64层螺旋CT对85例疑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患者均行MSCT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方案为同时从右肘静脉和左足背浅静脉注射对比剂,手动触发扫描,通过Philip EBW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 V R、M IP及MPR重建。分析髂动、静脉的成像质量以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MSCT血管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结果:优76.5%(65/85),良21%(18/85),差2.5%(2/85),总体优良率97.5%,IVCS阳性患者CT诊断结果均与 DSA相符合。结论经肘、足静脉注射对比剂MSCT血管造影可直观显示髂静脉受压部位、范围、管腔狭窄程度及血管走行,对血管外科术前准备、术后疗效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与CT静脉造影(CTV)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79例左侧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下肢静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分为左IVCS组27例、无IVCS组52例.所有患者均经CDUS或CTV检查,通过比较2组CDUS和CTV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上肢范围的静脉血栓或阻塞是肩胛带压迫综合征和许柏二氏综合征(即腋窝静脉阻塞)纵隔肿瘤,血管手术和导管术等引起。尚有体质结构引起的如胸腔入口及出口综合征,过份外展综合征,三角肌综合征,肋骨锁骨综合征。作者报道了6例局部溶解静脉血栓术及静脉狭窄扩张术。女4例、男2例。年龄20~57岁。有急性及慢性的臂部肿胀、皮肤青紫、皮肤表面静脉增多。先作静脉造影或IVDSA观察血栓或狭窄部位。4例有静脉血栓,经皮静脉穿刺用3.0~6.5F的末端开口导管对准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病理确诊为癌性SVCS的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原发病变:肺癌位于右上肺叶8例,右上纵隔型7例,淋巴瘤2例,侵袭性胸腺瘤1例.(2)上腔静脉梗阻征:单侧压迫(5例)、半环状包埋(8例)、环状包埋(4例)、夹心状包埋(1例).(3)继发侧枝循环:侧枝循环开放10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全面、准确地诊断SVCS,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胸廓出口综合征(TO S)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TOS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如诊断不明确可造成错误的手术干预,或延误手术治疗时机。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16例临床疑似TO S患者进行动脉造影检查,其中11例造影显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6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人工血管移植术后随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人工血管移植术后的患者定期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利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血管探针等技术方法分析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5例上腔静脉综合征、4例主动脉瘤及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移植血管在观察期内均通畅;13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移植血管在观察期内3例通畅,5例轻度狭窄,2例中重度狭窄,3例闭塞.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于人工血管移植术后的随访复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12例布—卡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血管造影结果,并结合文献对该12例下腔静脉型布—卡氏综合征予以分型、讨论。12例布—卡氏综合征可分为膈膜狭窄型、膈膜闭锁型、节段狭窄或闭锁型及血栓形成闭塞型4种类型,这种分型对于手术或PTA有着重要意义,作者认为血管造影对于布—卡氏综合征是必不可少的,尤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佳。在造影时可根据需要行右心房、下腔静脉双向同时造影,亦可补充右前斜位投照,以便使梗阻形态显示更清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MR可变反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与三维时间飞跃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TOF)序列的融合图像在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典型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患者行3D-SPACE 序列与3D-TOF序列检查,利用2种序列图像进行不同比例融合,分别就2种序列原始图像、融合图像的影像质量及神经、血管位置关系的评价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次3D-SPACE+1次3D-TOF序列融合图像显示阳性正确例数最高(21例),对责任血管与神经关系判断与手术结果符合例数最多(P<0.05)。结论3D-SPACE序列和3D-TOF序列融合图像可以提高在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能力,并且适当比例融合图像显示神经血管关系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T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评判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压迫,并与术中观察结果对照.结果:症状侧血管压迫者52例,非症状侧血管压迫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TA显示的神经血管接触52例中,术中49例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MRTA显示无接触的8例中有4例发现血管压迫或接触.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TA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57.1%、88.3%、94.2%和50%.结论:MRTA可以准确显示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诊断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MRTA)以及MRTA评分诊断法对于偏侧面肌痉挛(HFS)的病因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HFS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MRTA评分法诊断结果显示78例HFS患者中患侧面神经出脑干段受压迫69例,其中面神经受血管压迫或与之关系密切者61例,血管对面神经有可疑压迫者7例,1例为小脑扁桃体疝压迫面神经。9例未见异常。手术结果显示面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75例,1例为小脑扁桃体疝压迫面神经,另有2例手术未见异常。与MRTA评分法诊断结论基本一致。压迫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A)、椎动脉(VA)、不知名血管。结论 多平面MRTA成像可清楚显示VA、AICA、PICA、面神经出脑干段。同时采用MRTA评分法对诊断HFS病因及制定手术方案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3D-CISS序列MR成像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方法 应用 3D -CISS序列并结合 3D -TOF血管造影及MPR重建技术对 4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MR检查并部分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 13例手术患者中 ,10例 3D -CISS和 3D -TOF序列均显示血管压迫的患者经手术证实为动脉压迫 ,另 3例仅在 3D -CISS序列显示的压迫血管 ,手术证实为静脉压迫。 (2 ) 2 0例伴有上颌神经症状的病人有 18例 (90 % )在三叉神经根部内侧有压迫点 ;19例伴有下颌神经症状的病人有 15例 (79% )在三叉神经外侧有压迫点 (经 χ2 检验 ,P <0 .0 0 1)。结论  3D -CISS序列对显示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神经血管关系、三叉神经的压迫部位与三叉神经痛区域相关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SIEMENS R200多功能X线机进行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并分析其表现.结果: 62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髂静脉均良好显示,髂静脉受压段管径增宽、局部密度减低、充盈缺损、管腔闭塞及侧枝循环形成、造影剂排空延迟.结论: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189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的CT血管造影表现,探讨肿胀手综合征的中心静脉CTA特点。方法本组189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男性84例,女性105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63.78±12.86)岁。本组病例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透析通路建立时间5~184个月,平均(37.35±25.59)个月。CT血管造影图像经AW4.4工作站,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和曲面重建技术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三维重建。结果 189例CT血管造影检查均获得了满意图像,血管狭窄病变73例,占38.6%(73/189),血管狭窄程度≥80%;血管闭塞病变116例,占61.4%(116/189)。104例在介入诊疗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论肿胀手综合征是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所致。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程度及部位,为临床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形成机理及X线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69例经宫底穿刺作静脉血管造影 ,对正常和异常的盆腔静脉造影表现作了对比分析。结果 :48例 ( 69 6% )诊断为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 ,轻型 18例 ( 3 7 5 % ) ,中型 2 4例 ( 5 0 0 % ) ,重型 6例 ( 12 5 % ) ,2 1例 ( 3 0 4% )正常。结论 :盆腔静脉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的诊断方法 ,可以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三种止血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Pem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术后止血方式,47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Perclose组(164例)、Angio-Seal组(143例)和手工压迫组(163例).冠脉诊疗术后Perclose组、Angio-Seal组经股动脉造影后,分别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手T压迫组行单纯CAG后立即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PCI术后4~6h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Perc|ose组、Anglo-Seal组术前1~3d、术后3d用B超测量穿刺部位及附近3cm内股动脉或股浅动脉或股深动脉最小内径、收缩期血流峰速度、股动脉有无血栓.术后3~8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Perclose组160例(97.6%)、Anglo-Seal组139例(97.2%)、手工压迫组163例(100%)止血成功,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erclose组、Angio-Seal组各有4例血管封闭失败.Perclose组、Angio-Seal组止血、下肢制动时间显著短于手工压迫组(P<0.001),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工压迫组(P<0.05).Perclose组、AngioSeal组止血、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术后穿刺动脉最小内径及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均未见血栓,且术后3~8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可能会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