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喹诺酮类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是临床最常用的人工合成抗茵药.其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结核分支杆菌对传统抗结核药耐药现象的逐步增多,新的抗结核药的研发应用显得更为重要,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治疗结核病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陈晓波  黄廷添  李平坚 《西北药学杂志》2007,22(6):352-352,F000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耐药结核病疫情十分严峻〔1〕。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在东欧、中国和伊朗高度流行〔2〕。据WHO管理抗结核药物的有关人士称,今后10年内肺结核患者将增加3000万,使用现有的抗结核药物只能减少1500万人的死亡,另一半人的生命完全取决于能否开发抗结核新药〔3〕。所以开发抗结核新药迫在眉睫。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分枝杆菌活性,使它们成为抗结核新药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动向。1作用机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Ⅱ)。通过抑制DNA旋转酶A亚单位,从而抑制…  相似文献   

3.
张廷梅  陈静  骆科文 《贵州医药》2012,36(2):148-149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耐药结核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结核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对结核病的有效治疗和控制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良好的药动学性质,1996年WHO推出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及美国消灭结核病咨询委员会明确把氟喹诺酮药物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及不能耐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患者[1],因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及分支杆菌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已成为治疗细菌性腹泻、泌尿系感染的重要药物,此外也被临床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外伤感染等疾病.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结核病与艾滋病的相互结合,使结核病疫情再度上升,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WHO于1996年推荐早期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以及对不能耐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使用。经过10余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这类药物的抗结核疗效已获得普遍肯定,但由于广泛使用以及不合理用药,结核分枝杆菌已对该类药物出现耐药性。近年上市的某些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如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其抗结核活性显著增强。研究发现,这2个8-甲氧基氟喹诺酮的体内活性堪与异烟肼(活性最强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媲美,而用莫西沙星替代标准治疗方案中的异烟肼,其疗程可缩短2个月。然而,由于伦理学等原因,这类药物同传统抗结核药物一样也无法进行单药的现代临床试验,因此其抗结核作用的基础研究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构效关系、药动学性质和临床研究(早期杀菌活性)以及单药和联合给药时的体内外活性等方面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结核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严重危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0亿例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其中5000万例感染了耐药结核分支杆菌,使耐药结核病例数明显增多,结核病患者又有发生自然耐药的危险。因此全球的结病耐药趋势严峻,目前耐药、流动人口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已经成为当今结核病控制所面临的三大难题,其中耐药性是我国结核病控制起主要限制性作用的因素。耐药性的泛滥将会使结核病控制返回无化疗时代。我国结核病耐药情况严重,抗结核治疗不规范及患者依从性差是影响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因素。耐药结核病已经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大难题,若不能有效遏制耐药结核分枝  相似文献   

6.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结核病化学治疗研究的深入,尤其是短程化疗的问世,已可使85%以上初治肺结核患者痊愈,但由于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出现,使结核病又迅速成为全球性危机,开发、研制高效的新型抗结核药物已成为迫切任务。氟喹诺酮类药物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均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可作为治疗MDR—TB的又一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一类重要的抗结核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结核病与AIDS病的相互结合,结核病疫情再度上升,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WHO于1996年推出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明确把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二线抗结核病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以及对不能耐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使用。但由于伦理学等原因,这类药物同传统抗结核药物一样也无法进行单药的现代临床试验,因此,其抗结核作用的基础研究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氟喹诺酮单独使用及其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时对细胞外和巨噬细胞内分枝杆菌的体外活性方面比较全面地评价了这类药物的抗结核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1):1488-1490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对5种抗结核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临床采集耐多药结核(MDR-TB)菌株培养,分别测定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定性判断是否存在交叉耐药,得出实验室研究数据。结果:各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出异烟肼利福平耐药株耐药率均>70%,耐药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氟喹诺酮药物之间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结论:临床医师在为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参照药敏试验结果、患者疾病史、用药史等,选择有效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MDR-TB。该体外试验可为进一步的体内试验及临床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MDR-TB中的交叉耐药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氧氟沙星(LVLX.V)是目前抗菌谱较广的氟喹诺酮类新药,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已成为结核病防治中的难题。本研究应用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OFLX.O)为主的化疗方案对90例MDR—PTB进行治疗,并对左氧氟沙星在治疗MDR—PTB中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新药并没有太多的推出市场。如何利用好现有药物是延缓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的重要举措。为了解抗结核药的临床用药特点及趋势,提高结核药用药水平,规范结核病治疗方案,特对河南省胸科医院2008-2009年抗结核药的品种、数量等情况做一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主要药物~([1])。世界卫生组织把氟喹诺酮类药物认定为第二线的抗结核药物。耐多药结核病的化疗方案有很多,在中国防痨协会提出的方案中推荐左氧氟沙星进行化疗。莫西沙星(MXFX)是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在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2])。本次研究通过观察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疾病,随着艾滋病病毒及耐药结核菌的出现及播散成为结核病控制的又一个威胁。虽然我们有结核疫苗及抗结核药物,但控制结核病仍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多重耐药结核菌的不断出现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我们必须了解结核菌的耐药机理。本文讨论了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结核菌的耐药机理。结核菌耐药机理的阐明对耐药菌的快速分子诊断及新药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不断增加 ,给医生选择抗菌治疗药物造成困难。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已有部分 (如氧氟沙星 )用于临床对肺结核的治疗 ,随着一些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开发 ,这类药物可能在临床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发挥作用。Ruiz- Serrano等评价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和新化合物 gemifloxacin(SB- 2 6 5 80 5 )对临床一线抗结核药 (异烟肼 ,利福平 ,乙胺丁醇 ,链霉素 )敏感性各异的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活性。 2 5 0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从收集的临床标本中获得 (1988~ 1999年 ) ,其中 19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住院结核病人的用药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某院2002~2004年住院结核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统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口服方便,价格低廉,使用量居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对耐药结核杆菌有效但价格较高位居金额排序前列;护肝药的使用较为合理,剂型选择对使用金额影响较大。结论抗结核治疗仍以传统抗结核药为主,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也较普遍,护肝药的使用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5.
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结核病与HIV/AIDS并发导致的结核病疫情再度上升,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然而,近40余年来几乎没有新作用机制的抗TB药物问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传统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虽然可使85%以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痊愈,但多存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疗程长、对耐多药结核病无效和对潜伏态的结核杆菌作用不强等缺点,因此研发抗结核新药,实现对结核病的有效治疗与控制迫在眉睫。本文从作用机制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对某些兼具抗结核作用的已知抗菌类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和嚼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和PNU-100480)]以及新型抗结核化合物[如二芳基喹诺酮(R207910)、硝基咪唑并吡喃(PA-824和OPC-67683)、乙胺丁醇类似物(SQ109)、浅蓝菌素、反式肉桂酸、大环内酯类、吡咯类化合物(LL3858)、长效利福霉素和吸人性丫一干扰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抗结核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70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270株结核分枝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78.15%,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有较好的抗结核菌活性,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5.88%,莫西沙星耐药率为5.88%。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初治无慢性呼吸道合并症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都有很好的活性,但对有慢性呼吸道疾患的患者,无论初治、复治,无论左氧氟沙星还是莫西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无慢性呼吸道疾患的患者。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对不能耐受一、二线抗结核药物的各类型结核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在临床使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各种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个体化合理给药。  相似文献   

17.
一、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发展 由于对结核菌耐药是导致结核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新药已成为控制结核病的当务之急,现陆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的主要药物有利福霉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  相似文献   

18.
黄艳 《中国处方药》2006,(12):25-28
由于多药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多样性和H I 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协同作用的出现,近年来结核又卷土重来。目前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潜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出现800万新感染病例并且有200万人死于结核(http:/w3.whosea.org/tb/dots.htm)但在过去的40年里并未开发出新的抗结核药物[1],所以结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2]。当前结核病治疗一般采取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联合给药6个月,如果耐药或患者不耐受就给予二线药物如卡那霉素、氟喹诺酮类等药物,但是它们药效较低并且副作用大[3],而且对于患者…  相似文献   

19.
咸丰 《沈阳部队医药》2006,19(5):351-353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迄今为止,有5000万人感染的是耐药的结核分支杆菌,而在过去30年中未开发出有效的新型抗结核药[1]。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结核分支杆菌产生了耐药性。在结核控制中,建立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耐药性结核分支杆菌的方法,可以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治疗是否失败并产生耐药性,也便于进行较大规模的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调查。近几年耐药性快速检测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如下。1改良液体培养方法培养方法检测耐药性主要包括绝对浓度法、抗性比率法和比例法。但以往使用的方法都较费时,不能准…  相似文献   

20.
张德力  李峰  陈安斌 《淮海医药》2005,23(4):282-283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G-)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罗美沙星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分离出的256株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并用标准菌株进行监控,以NCCLS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结果大肠埃希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有55%以上的耐药率。除铜绿假单胞菌外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其他3种药物,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76%~33.33%。结论G-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有交叉耐药现象,医生应不断参考本地区细菌耐药变化,最大限度发挥氟喹诺酮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