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火针疗法治疗皮肤科疾病,能激发人体阳气,起到驱寒除湿、消瘀散结、祛邪引热的功效。通过对近年来火针治疗多种皮肤病临床现状的总结,以期更深入地探讨火针在皮肤科的应用范围和施术对象。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2.
田赞 《山西中医》2011,27(11):10-12
张池金主任医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天津分会委员等,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师从事皮肤病临床工作近30载,学验俱丰,注重实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皮肤病治疗方法,对多种疑难性皮肤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主张立足整体,内外兼调。其辨证细心,制方严谨,用药精当,尤擅长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甚多。现将张师采用自拟方凉血消风汤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的升麻鳖甲汤,由于传统观点认为阴阳毒属于杂病范畴,故在皮肤病中运用较少,笔者查阅近年有关报道,发现该方在治疗荨麻疹、红斑狼疮、皮肌炎、丹毒等一些疑难疾病方面有应用,也许会对张仲景原文的学习有所裨益,为皮肤科一些难治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皮肤科患者HIV感染率明显上升,且感染后出现皮肤病症状相当普遍。笔者通过近年来在皮肤科门诊中诊断的HIV患者的表现和国内外文献,探讨HIV感染与皮肤病的表现,建议对可疑的皮肤病和高危人群尽可能作HIV抗体初筛试验,从而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过食辛辣油腻食品导致湿热型皮肤病的患者增多。且人们对皮肤病的治疗多局限于皮肤科,不十分了解针灸治疗皮肤病的疗效。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针灸治疗湿热型皮肤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皮肤病包括细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真菌病、过敏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疾病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等。腧穴热敏灸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的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以使气至病所的治疗方法。因其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副作用少、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等诸多优势,不断在皮肤科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腧穴热敏灸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提出腧穴热敏灸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对策,以期为腧穴热敏灸在皮肤科推广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闵仲生教授治疗白癜风临床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新中医》2011,(8):175-177
闵仲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主任委员。闵教授早年跟随著名皮肤病专家管汾先生学习,从事皮肤科工作近30年,对中医皮肤科疾病研究有很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治学严谨,临床上注重实效,强调立足整体,内外兼治,擅长治疗白癜风、黄褐斑、银屑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等,尤其擅长治疗白癜风。  相似文献   

8.
李德龙  耿春梅 《山西中医》2012,(3):35-35,38
笔者有幸师从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映琳老师。学习期间,目睹了老师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皮肤病,疗效颇佳。现将老师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皮肤病的临床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黛矾散外用治疗皮肤病97例小结吴宏斌(江苏省泰县中医院皮肤科225500)关键词皮肤病,中医药治疗回顾我院皮肤科近两年多来,运用自拟“黛矾散”及复方洗剂外用,治疗以糜烂、渗出、脓水疱为主要改变的常见皮肤病,收效迅速、满意。现将有资料记载的97例总结如...  相似文献   

10.
朱其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载,擅长应用经方治疗皮肤科疑难病,尤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显著。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疾病,现代西医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尚无特效疗法,而中医在治疗病毒性皮肤病方面,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但由于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大多没有耐心和时间煲中药治疗。为  相似文献   

12.
正禤国维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二届国医大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三、五批师承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顾问,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禤国维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50余年,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经验丰富。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理念及优势中医皮肤病学术体系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发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7-8日,由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主办、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等单位协办的“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第四届皮肤性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天津、陕西、山西、福建、黑龙江等地的几百名国内外著名皮肤医学专家、学者、医师齐聚一堂,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针对皮肤诊疗热点、诊疗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会议特别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原所长叶干运教授,中国疾病防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吴尊友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建中,北京协和医院原皮肤科主任王家璧,北京安贞医院原皮肤科主任殷致宇、北京朝阳医院原皮肤科主任蔡有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皮肤科主任陈学荣、北京协和医院马东来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原皮肤科主任庄逢康教授及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洪绍霖博士等十多位著名皮肤性病专家。会上,主讲专家们围绕皮肤性病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及新技术、新进展进行了探讨。(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整理)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是皮肤黑色素增加而形成的一种面部呈褐色或黑色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皮肤病,是皮肤科疑难病症之一。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大进展,兹将目前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现状作一概述,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张贯高  赵丽 《河南中医》2005,25(12):78-78
银屑病是皮肤科一种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我院皮肤科近几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炳南皮肤科学术渊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乃光 《北京中医药》2009,28(6):422-424
赵炳南是现代中医皮外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中医皮肤科理论和临床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术体系,是赵炳南皮肤科学的知识源泉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赵老对带状疱疹、丹毒、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数十种皮肤病的古今病名、证候特点、治疗用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澄清和最终确定了一些皮肤病的病名,规范了皮肤病证候,在中医皮肤科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一定的权威性.赵炳南皮肤科还广泛吸纳明清皮外科学和温病学成就,将<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疡科心得集>等著名皮外科著作中有关阴阳辨证、走黄及许多皮外科疾病的诊疗方法 用于皮肤科临床,推动了现代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赵老并将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三焦湿热证按湿与热的多少分类而治的方法 率先用于皮肤科中,是温病学说成功用于皮肤病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李建设  刘爱民 《新中医》2009,(10):10-12
刘爱民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教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近30年,辨证治疗皮肤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辨证灵活而精细,不受教科书的约束,用药心至药至,不落窠臼。现将刘教授治疗顽固性银屑病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探讨皮肤科心身疾病 ,对许多皮肤病的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定书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病的中医治疗近30a,在皮肤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扁平疣,用方考究,选药精当,临床疗效较好。笔者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唐师治疗扁平疣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舒友廉  赵志付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34-1935
深入研究探讨皮肤科心身疾病,对许多皮肤病的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