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于1984-85年和1988-89年在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区分别随机抽取年龄在25-64岁者1,673人和1,557人进行两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第一次调查城市居民1,302人,农民371人;第二次调查城市居民1,127人,农村430人。北京市和郊区农村的几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其中城区和郊区农村的平均血总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旦白胆固醇和 BMI 均上升,城市男性吸烟率仍在上升,女性吸烟率和农村居民的吸烟率都有下降的趋势。城市居民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平均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下降而郊区居民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有所上升。北京70万人群心血管病五年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郊区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城市,而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低于城市,结合危险因素分析,郊区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胆固醇水平低于城市居民可能是郊区和城区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发病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析了1984-1999年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开展的5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比较北京市人群15年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化特点,为人群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动态观察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变化趋势,按照WHO-Monica方案要求,我们对江苏省农村海门县地区人群的有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该人群的血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水平以及人群的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的状况。其结果显示:男性血压、Tc、BMI及高血压患病率较前明显上升(p<0.01),吸烟率则下降。女性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BMI同样较前明显升高。鉴于此,我们认为该地区五年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总趋势是上升了,提出应重视开展人群防治工作,控制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增长,以最终达到有效降低心血管病发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1984—1999年北京城乡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对比并评价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84—1985年,1988—1989年,1993年,1996年和1999年采用相同的方法,在北京市25~64岁人群中进行了5次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按性别、城乡分组,比较各种危险因素在城乡人群中的不同变化趋势。结果:从1984—1999年,北京市城乡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1.城市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城市男性的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而农村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则均呈上升趋势。2·各组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5年间,城乡男性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每年分别增加0·06mmol/L(2·3mg/dL)和0·08mmol/L(3·1mg/dL)。3·除城市女性外,其他各组人群的体重指数(BMI)水平、腰围、超重+肥胖率(BMI≥24)、肥胖率(BMI≥28)和腹型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4·吸烟支数和吸烟率在农村男性中呈上升趋势,在其他各组人群中则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女性中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北京城乡人群的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农村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普遍高于城市人群,均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对农村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984—1985年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1985年秋,我们在北京市六个区、一个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25—64岁1673人。按WHO统一标准,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吸烟、血压、血脂等项调查。本次调查结果男性血清胆固醇均值160.5mg/dl,女性为162.8mg/dl。男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45.4mg/dl,女性48.0mg/dl。男性确诊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0.6%,女性为15.3%。高血压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占25.6%,女性占48.9%。男性平均吸烟率为59%,女性吸烟率为14%。男性平均体重/身高~2指数为23.2,女性平均为23.9。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增加。其原因并不十分清楚,推测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血管病发病趋势变化的原因,我们在北京市70万人群中开展了为期十年的前瞻性研究—Sino—Monica—Beijing(中国-莫尼卡—北京)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是监测心血管病的死亡趋势;脑卒中、心肌梗塞的发病趋势;同时监测已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肥胖),社会经济、医疗保健的变化趋势。并评估这些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取十年之开始、中间和终末三个时点,在北京市心血管监测区内分别随机抽取年龄25—64岁者1600人,进行三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继1983年的预实验后,开始时点的调查于1984年秋季和1985年秋季完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1年第22卷第2期1 5720010904 1984一1993年北京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比较/刘静…刀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一2000,28(4)一308一309 观察表明,10年中北京城乡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不同,城市男性血压下降,高血压患病率下降,而农村男性上升(收缩压上升4.3 mmHg,患病率升高3.1个百分点。农村男女性的总胆固醇分别升高0.37和。.40 mmol几。城市女性的收缩压和患病率升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下降。农村女性除吸烟率下降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呈不良发展趋势。提示北京城乡人群的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上海地区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1992、1995、1996和1999年共4次对上海市某工厂人群进行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调查,共1118人,对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高血压的患病率和吸烟情况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1)1992年人群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血压、吸烟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胆固醇、腰臀比、体重指数结果与MONICA北京的地区监测结果相近。(2)无论男性或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男性收缩压平均升高12.3mmHg, 舒张压平衡升高6.4mmHg;女性依次为11.5mmHg和4.9mmHg;(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变化趋势不明显。(4)男性与女性体重指数各年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逐渐肥胖的倾向。(5)男性吸烟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1996年较1992年有明显下降,1996至1999年下降趋势不明显;女性吸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趋势平稳。结论:上海地区应重视吸烟和高血压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对11省市自然人群(35~64岁)共27527人于1992年进行在线危险因素调查后每年年张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共3年,对在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进行登记并在个体水平上对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心血管病发病率与危险因素水平相关,其中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相关重最显;(2  相似文献   

9.
该文探讨了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关系。方法:1992年和200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1323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于2002年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和粥样斑块形成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随着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监测协作研究开展对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趋势的监测,主要结果如下:1.北方地区平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而南方地区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男性吸烟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且无明显地区差异,女性吸烟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北方高于南方。(2)部分人群10年趋势分析显示人群血压水平无明显升降趋势;多数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牡丹江市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十万监测人群3年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监测资料与1017人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3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危险因素各指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宣传教育,提高人群自我防病意识,使危险因素指标下降,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0年 (1992年至 2 0 0 2年 )变化趋势。方法 :1992年在北京大学和首钢地区建立了年龄为 35~ 6 4岁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 ,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 ,在 2 0 0 2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该研究对 1992年参加调查的 35~ 4 4岁人群 ,同时参加了 2 0 0 2年调查且资料完整的 12 0 3人的 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1992年至 2 0 0 2年北京地区 35~ 4 4岁青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甘油三酯 (TG)变化幅度最大 ,10年间上升了 5 0 . 3%。其次为总胆固醇 (TC) ,增加了 16 . 6 %。2 10年间男女两性危险因素水平均呈增加变化 ,但女性多个危险因素增加的幅度大于男性。 3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由 1992年的 4 1 9%上升到 2 0 0 2年的6 9. 8%。青年人群超重肥胖率由 4 7. 4 %上升到 6 8. 3%。结论 :北京地区 35~ 4 4岁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10年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均呈上升变化 ,其中血脂水平增加的幅度最大。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平均水平上升的幅度大于男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北京地区的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应该更加重视控制青年人?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Cheng J  Zhao D  Wang W  Li ZA  Yong Q  Sun JY  Zhao LY  Wu ZS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3):206-209
目的探讨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关系。方法1992年和200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1323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于2002年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和粥样斑块形成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随着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持续上升;年龄、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2)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着基线危险因素聚集个数的增加而升高(P〈0.001);(3)1992年和2002年均有危险因素者的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斑块患病率分别为67.1%和42.6%,其患病危险分别是2次调查均无危险因素者的1.7倍和3.1倍。结论传统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均产生影响,但强度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危险的早期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 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心血管病(包括脑卒中 )是我国人民死亡的首要疾病 (城市37.1 6% ,农村 2 6.33% )。而与此同时 ,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增长 ,原发性高血压 (EH)、糖尿病患病率增长很快 ,吸烟率居高不下 ,血清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在全国多数地区呈现增长。可以预计 :在未来的 1 0~ 2 0年中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还将上升。积极防治刻不容缓。EH :据估计目前全国EH患者约有 1亿。而人群对EH的知晓率 ( 2 6.3% )、治疗率 ( 1 2 .1 % )、控制率 ( 2 .8% )均很低 ,致使高血压的危害远远得不到控制。对EH危险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第六届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于2000年11月25~29日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将过去每5年召开1次改为每2年召开1次后的第一次会议,也是20世纪的最后一次盛会。尽管这次会议距上次会议仅有2年的时间,但会议报道所反映出的我国在心血管病方面的进展却是令人可喜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流行病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势态,了解我国心血管病的发展趋势及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研究的重要方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所组织的“九·五”…  相似文献   

16.
1984~1993年北京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比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评价并对比北京城乡人群1984-1993年10年中,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于1984-1985年,1988-1989年和1993年分别在北京70万MONICA监测人群中进行了3次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5-64岁,男女两性的独立样本。对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顺德容桂地区农业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1997-1999年对本地区小黄圃等6个村委会35-39岁有农业户口的常住人群共4083名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以及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4.8%(标化率),血脂异常率41.3%,超重率20.8%,饮酒率36.7%;现在吸烟率男性58.4%,女性4.7%。结论:本地区中年农业人群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特别要注意腰臀比、体重指数,血脂、血糖指标测定,应予重视并进行干预,以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分析了106例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和32例正常人的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显示:(1)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为-1.48±0.09,随着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增加,轻度聚集(2项危险因素)时为-1.95±0.17,重度聚集(≥3项危险因素)达-2.14±0.21。与正常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随着危险因素逐渐聚集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2)女性病人胰岛素抵抗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378,P<0.05),男性病人无明显相关(r=0.34,P=0.145);(3)绝经前后妇女相比,敏感性指数分别为-1.73±0.13和-2.23±0.29(P<0.05)。绝经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西安市郊区农村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分析无心血管病史的人群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的发病风险。方法对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及生化检查,统计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并对无心血管病史的人群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进行评估未来10年ICVD的发病风险。结果卒中和冠心病的标化患病率为0.72%、2.3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14.7%、5.98%、15.9%、10.2%、3.82%、9.81%;40~59岁无心血管病史的人群未来10年ICVD的发病风险≥10%的检出率为15.8%。结论西安市郊区人群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的患病率明显增高,未来10年ICVD的发病风险大;建议早期加强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1992-2002年北京一组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队列人群1992--2002年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方法于1992年和2002年分别对同一组个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糖、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1992-2002年相同年龄组(45~54岁和55~64岁)比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显著升高的趋势。(2)1992年理想血压者,2002年有19.0%的人成为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者,45.3%的人成为高血压患者。(3)1992年血脂正常者,2002年有43.8%的人成为血脂异常者。(4)1992年体重指数正常者,2002年有37.0%的人成为超重者;腰围正常者,有43.7%的人成为高腰围者。(5)1992年无代谢综合征者,2002年有14.6%的人成为有代谢综合征者。结论本队列人群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明显上升,其主要危险因素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控制和减慢主要危险因素上升的速度和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