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突变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检测国人RB患者体细胞中RB1基因突变,分析我国RB1基因突变的特性,探讨RB1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筛查28例RB患者及亲属的白细胞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共确定7例RB1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结论:本组RB1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的方式为点突变和小缺失,这些突变改变了RB1基因的遗传信息,致使异常的RB1基因蛋白产生,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中国RB1基因突变方式主要是以微小突变为主,但复杂突变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患RBl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筛奄RB患白细胞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在RB患10例中,确定双眼RB患1例第8外显子37位核苷酸A-T突变,引起12位谷氨酸变为天门冬酰氨酸(G12A)。其母亲同样为第8外显子36位核苷酸A-T突变,引起12位谷氨酸变为天门冬酰氨酸(G12A)。结论:本组双眼RB患1例为遗传性,其RB1基因突变为微小突变,其母亲为突变基因携带,本研究为遗传咨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非缺失性RB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PCR-SSCP联合序列分析法,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1基因的存在状态进行检测。分析发现RB1基因第6外显子T至G杂合突变,第10外显子上游1bp处G至C杂合突变,第16外显子中AT插入改变,第23外是业子中G至T杂合突变。这些非缺失性RB1基因的突变似乎是随机分布基因组内,改变了RB1基因的遗传信息,致使异常的RB1的蛋白产生,弱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Rb1基因第16内含子内21个碱基缺失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地研究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PCR—SSCP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白细胞DNA中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结果50例证实有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病例中有1例发生于第16内含子中可以用3种定位方法解释、具有相同序列的21个碱基缺失。结论这种极为少见的Rb1基因突变方式可能是由于破坏了正常拼接位点的结构而激活了“隐蔽拼接位点”,导致异常的Rb1基因mRNA产生或由此影响整个拼接过程。  相似文献   

5.
简便基因诊断在视网膜母细胞瘤风险预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了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筛查的基础上,了解一种简便实用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在RB临床基因诊断的应用情况。根据家族中RB患者生殖细胞性突变的位置,用PCR方法选择性扩增待检个体RB基因特定外显子,然后应用异源双链(heterodu-plex)—单链构象多态(SSCP)法分析PCR产物,检测有无相突变。结果:对4个遗传性RB家系的同胞或子女作出症状前基因诊断。经15—33个月的随访确认了基因诊断的可靠性。结论:RB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检测是大多数视网膜母细胞瘤产前与症状前基因诊断的前提。在一个家系中一旦确定RB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则很容易对患者同胞及子女作出明确基因诊断与风险预测。异源双链—SSCP法是简便实用的RB基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早霞  宋跃 《眼科新进展》1997,17(4):215-217
目的 研究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PCR-SSCP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白细胞DNA中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结果50例证实用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病例中有1例发生于第16内含子可以用3种定位方法解释,具有相同序列的21个碱基缺失。结论 这种极为少见的Rb1基因突变方式可能是由于破坏了正常拼接位点的结构而激活了“隐蔽拼接位点”导致异常的R  相似文献   

7.
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联合序列分析,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RB1基因存在状态进行检测。对RB1基因全部27个外显子分别进行PCR扩增后,选用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扩增产物切割成200bp左右的片段,加热至双链解离后,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后对有异常电泳迁移率条带所属标本的同一外显子行PCR扩增、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突变的位置和类型。本研究发现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等RBl基因改变,显示PCR-SSCP联合序列分析在已知序列基因突变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7-20)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基因筛查,确定该家系的基因缺陷。方法收集一个中国人Reis-Bucklers地图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共4代30人,其中患者12人。对所有家系患病成员及正常同胞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TGFBI基因编码序列分析,包括TGFBI基因的全部17个外显子,5'及3'端与外显子拼接的内含子序列。结果对TGFBI基因直接测序显示家系中所有患者在TGFBI基因的第4外显子存在杂合性突变,mRNA第371位碱基出现G→T的杂合性碱基改变,导致了野生型基因编码的Arg被Leu替代,使第124编码子发生了R124L的突变,并且该突变与疾病表型共分离。结论经序列分析确定该家系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均存在TGFBI基因第4外显子的R124L突变。  相似文献   

9.
罗红  彭涛 《眼科新进展》2003,23(4):269-270
目的 探讨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finoblastoma,RB)中是否存在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及其是否与RB的临床分期有关。方法 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法(single strand confoml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对30例RB石蜡标本进行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的检测。结果 30例RB中有4例存在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13.33%),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与RB的临床分期无显著性联系。结论 在RB中存在p73基因的杂合性丢失现象,与其他人类肿瘤中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频率相近。p73基因杂合性丢失现象与RB的临床分期无显著性联系。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眼皮肤白化病(OCA)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缺乏导致的眼、皮肤、毛发部分或全部色素缺失的一组遗传性疾病,可分为OCA1~7型,其中TYR基因(TYR)突变可引起OCA1型.OCA具有明显的遗传和表型异质性,突变基因的分子诊断有助于对OCA患者进行分型并进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 对OCA患者进行TYR基因突变筛查,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纳入10例OCA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采集所有患者及1例患者直系亲属的外周静脉血各3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进行扩增,然后行TYR全基因序列分析,包括TYR基因的全部5个外显子编码序列及外显子5'端和3'端与内含子拼接部非编码区序列.结果 10例OCA患者的毛发呈白色或红棕色,皮肤呈白色,虹膜不同程度的色素缺少.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05~0.2,部分患者合并眼球震颤.直接检眼镜下眼底呈晚霞样改变,黄斑结构缺失.全TYR基因测序发现,例1患者携带复合性杂合突变体c.832C>T(p.R278X)和c.1217C>T(p.P406L),其父母分别为第4外显子P406L杂合突变和第2外显子R278X杂合突变,患者为OCA1A亚型,其表型为白发和白色虹膜;例3患者携带c.1265G>A(p.R422Q)和c.1217C>T(p.P406L)复合杂合性突变,表现为OCA1B亚型,表型为头发红棕色,虹膜为灰黄色.其他8例患者未携带TYR基因突变体. 结论 TYR基因突变是导致OCA1型的主要诱因,OCA1A亚型表型的患者毛发和眼部全部色素丧失,OCA1B亚型为部分色素缺失.OCA的突变基因不同,可能是遗传和表型异质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0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Rb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例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Rb基因突变分析张清炯箕田健生曾瑞萍吴中耀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retnoblastoma,RB)是由Rb基因两次突变而失活所致,第一次突变为生殖细胞性突变,第二次突变为体细胞性突变。生殖细胞性突变决定携带者患RB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一国人家族遗传性完全型X连锁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的诊断,并检定致病基因突变。 方法 对一CSNB家系进行临床研究和系谱分析。采集家族中5位患者和16位正常人的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连锁分析确定该病致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点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候选基因外显子及其侧翼,直接测序确定致病的基因突变。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群体分析。对照组包括正常人群对照和家族内正常对照,按照一定标准入选。 结果 该CSNB家系家族中所有患者NYX基因外显子2发生了错义突变,核苷酸772位的腺嘌呤被胞嘧啶取代(A772C);对应的苏氨酸改变为脯氨酸 (T258P),女性携带者均为杂合。家族中正常人及110名正常人群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 结论NYX新突变A772C (T258P )和该家系X连锁CSNB相关。(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84-18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激酶2A亚基(PPP2R3A)基因外显子序列突变与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的关系.方法:选择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15例(病例组)及正常的对照30例(对照组),以病理蜡块组织和外周血基因组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PPP2R3A基因的外显子,并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PPP2R3A基因正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病例组在PPP2R3A基因的1001bp外显子序列中发现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即rs34629706和rs144802055.rs34629706亦在对照组中出现.rs144802055仅出现于病例组中.结论:PPP2R3A基因SNPs位点rs34629706与RB的发病无关.rs144802055位点与RB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国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XLRS)患者的基因突变,为患者及亲属提供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2个XLRS家系29位男性患者及女性携带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的XLRS1基因的6个外显子各片段进行扩增,应用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 对PCR产物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对发现异常泳动带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 以明确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 结果 12个XLRS家系检出11种不同的XLRS1致病基因突变,其中,第一外显子碱基缺失致移码突变1种: c.22delT(L9CfsX20);1种碱基缺失致无义突变(Trp163X);1种剪接位点突变(c.52+2 T→C; IVS1+2T to C); 8种碱基替换导致错义突变(Ser73Pro、Arg102Gln、Asp145His、Arg156Gly、Arg200Cys、Arg209His、Arg213Gln、Cys223Arg)。对照者未检测到基因突变。新发现4种基因突变,即:移码突变(L9CfsX20),位于外显子5的Asp145His、Arg156Gly、Trp163X突变;一种新发现的非疾病相关多态性(NSP):即位于第6外显子的 c.576C→T (Pro192Pro)改变。 结论 12个家系发现11种不同的XLRS1致病基因突变,XLRS1基因突变是导致中国XLRS症的原因。基因突变检测可以为患者及亲属提供基因诊断及家系遗传指导。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77-8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型Usher综合征(USH2)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基因突变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USH2和RP 3个家系的4例患者和11名正常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病史并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OCT、视野、全视野ERG检查。3个家系中,家系1为USH2;家系2、3为RP。采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基于靶向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测序,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进行验证,并在家系成员中进行共分离。结果家系1先证者除眼底有RP表现外,同时合并神经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USH2A基因第64、5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13877-13880 del AGAC(p.Q4626P)(M1)、c.798 del T(p.F266L)(M2)2个杂合性移码突变。家系2、3先证者仅有眼底典型RP表现。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2先证者USH2A基因第70、37、29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15178T>c(p.S5060P)(M3)、c.6986C>A(p.P2329H)(M4)2个杂合性错义突变和c.5836C>T(p.R1946X)(M5)终止突变。家系3先证者USH2A基因第67、57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14951C>T(p.P4984L)(M6)、c.11156G>A(p.R3719H)(M7)2个杂合性错义突变。保守性分析结果显示,USH2A p.Q4626P、p.F266L、p.S5060P、p.P2329H、p.P4984L所对应的氨基酸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检测出的7个致病突变中,M1~M4、M6为新发现突变位点。结论USH2A基因突变是导致USH2和非综合征性RP的主要原因;不同突变位点影响蛋白质翻译和合成,导致不同临床表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一个近亲婚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RRP)家系中视紫红质基因(RHO)的突变特征,并探讨其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发病机制。 方法 抽取8例该ARRP家系成员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5~8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RHO基因第1~5外显子和第1内含子基因 片段 ,用直接DNA测序法筛查RHO基因突变。 结果 来自同一家系3例患者RHO 基因的第5外显子第344密码子发生了A→G碱基的错义突变,导致了谷氨酰胺变成了精氨酸(G ln344Arg),3例患者为该突变的纯合子。患者近亲婚配父母及1例未患病家庭成员为该突变 的杂合子。2例未患病家庭成员及10例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RHO基因突变。 结论 Gln344Arg突变可能是该ARRP家系的致病原因;在近亲婚配ARRP家系中RHO基因突变频率可能增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45-1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查视网膜特异性表达簇样蛋白1(clusterin—1ike proteinl,CLULl)基因编码区域变异与中国高度近视人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SCP检测204例中国人高度近视先证者CLULl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两侧序列有无突变;对有突变的外显子区域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仅发现1例患者在CLULl基因外显子2的密码子10第3个核苷酸GT G→GT T杂合同义突变,没有氨基酸的改变(Vall0Val)。CLULl基因其余外显子无突变和多态现象。结论 初步排除位于18p11.3D18S63--D18S52 0.8cM范围内视网膜特异表达的CLULl基因与中国高度近视人群的相关性;CLULl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突变罕见。  相似文献   

18.
Qi YH  He HD  Li Y  Wang L  Lin H  Su H  Gu JZ  Huang SZ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8):718-721
目的探讨我国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中TGFBI基因突变的类型,了解5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成员中10例患者和2名正常人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抽取5ml外周血,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TGFBI基因第4、7、8、11、12外显子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测序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对TGFBI第4、7、8、11、12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直接双向测序,在TGFBI基因第12外显子发现G→A的改变,此改变位于基因第12外显子,导致编码蛋白质第555位精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R555Q)。这一序列的改变见于家系所有受累成员,而家系其他正常个体均无此改变。结论本研究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患者的角膜病变由TGFBI基因R555Q突变引起,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TA克隆PCR产物DNA测序技术,检测喉鳞状细胞癌新鲜或冰冻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第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使用SSCP检测发现7例显示电泳迁移率的改变.对这7例阳性样本的PCR产物进行TA克隆后测序,2例第5外显子第474位碱基发生A→T的颠换.2例第5外显子第397、407位碱基发生G→A的转换,导致错义突变;1例第5外显子第405位碱基发生A→T的颠换.1例第8外显子第830位碱基发生C→T的转换,导致错义突变;1例第8外显子第831位碱基发生A→C颠换.结论PTEN基因的外显子5突变可能与喉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Rb1基因外显子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25例RB患者的肿瘤组织和3例健康者的外周血。提取其基因组,扩增Rb1基因的第3、7、9、12和26个外显子片段,再以DHPLC和DNA直接测序法分别检测其突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模板均扩增出5个外显子片段。DHPLC分析得第3、7、9、12和26个外显子的最优化检测柱温分别为54.4、55.2、53.4、53.4和55.2℃;第3、7、9和12个外显子中,25例患者和3例健康者均呈现同样峰形;而第26个外显子中,有2例患者呈现不同峰形。对所有片段进行测序,第3、7、9和12外显子的扩增片段中未发现突变。而外显子26的扩增片段中,DHPLC峰形和其他片段不同的2个样品也未出现突变。DHPLC和直接测序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PLC能快速检测出Rb1基因外显子片段的突变位点,可以用于RB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