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彦 《现代养生》2014,(6):116-116
目的:对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接诊的100例产妇的分娩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充分试产后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为观察组,50例分娩枕前位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枕位异常因素、产程相关异常发生率、患者分娩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对照组在产程相关异常发生率、患者分娩以及新生儿结局等方面均显著由于观察组。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增加了母婴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选择合理分娩方式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 对 196例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均有产程异常表现, 根据产程异常特点设计分类, 其中第一产程无异常, 仅表现第二产程异常的为单纯I型; 第一、第二产程均表现异常为复合II型, 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 Ⅰ型组主要分娩方式为阴道助产分娩, 达 64. 56%, 胎儿体重较小, 多分布于 3 000~3 500g; Ⅱ型组主要分娩方式为剖宫产, 达 77.78%, 无阴道自然分娩, 胎儿体重较大, 多分布于 3 500~4 000g。Ⅱ型组母儿不良预后即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率、产伤及产褥病率明显高于I型组, 且II型组中经阴道助产分娩者母儿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 在I型组中这两者则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进入第二产程的持续性枕后位, 临床产程的观察有助于正确分娩方式的选择, 从而减少母儿不良预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种体位在矫正持续性枕后位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陕西旬阳县妇女儿童医院经B超等检查明确诊断为持续性枕后位的1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在分娩过程中采用的不同体位分为侧卧组(54例)和仰卧组(56例),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状况、产程异常情况以及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等。结果侧卧组阴道自然分娩构成比(66.67%)明显高于仰卧组(30.36%);阴道撕裂构成比(3.70%)显著低于仰卧组(21.43%);侧卧组产妇的活跃期以及其他产程明显缩短,总产程时间[(10.98±2.61)h]明显低于仰卧组[(16.38±3.01)h];侧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较高,为(9.16±0.33)分,胎儿出生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12.96%)明显少于仰卧组(75.00%);产后出血的概率也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采用先同侧后对侧侧卧位或先对侧后同侧侧卧位,可明显改善胎位,提高自然分娩的概率,减少胎儿和产妇的损伤,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4.
周志强  顾红 《工企医刊》1999,12(4):71-72
1 临床资料本院自1990年7月到1993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4271例,持续性枕后位51例,占同期分娩人数的11.95%。其中经产妇1例,初产妇50例,年龄23岁~35岁。阴道分娩26例(自然分娩8例,胎头吸引器助产15例,产钳助产3例),剖腹产25例。2 讨论2.1 持续性枕后位的识别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351-1352
目的:探讨胎儿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试产过程中及时发现胎儿持续性枕后(横)位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确保母婴平安。方法:将单胎头位初产妇,发生持续性枕后(横)位的46例(观察组)和头位正常92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胎儿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胎儿持续性枕后(横)位常导致活跃期时间长、第二产程延长、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增加,产后出血量增多。  相似文献   

6.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大多数以枕横、枕后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强大的宫缩使多数胎儿头枕部向骨盆前方旋转90°或135°至枕前位而自然分娩。如果产程中活跃晚期(宫口开≥8 cm)胎头枕骨仍位于母体骨盆侧方、后方,称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均为5%。1病因和发病机制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与产力、产道及胎儿三者关系密切,常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1·1骨盆异常骨盆异常(如均小骨盆、佝偻病性扁平骨盆、男型骨盆等),使入口或出口狭窄,影响胎径和胎先露部分在分娩过程中的下降和内旋转,且影…  相似文献   

7.
钱红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04-4405
目的:观察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阴道分娩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产程进展,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适时进行经阴道徒手转胎位,使胎位转成枕前位,提高阴道分娩率。结果:产程中及时发现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适时进行经阴道徒手转胎位,使胎位转成枕前位并顺利经阴道分娩,提高阴道分娩率。结论:正确处理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是降低头位难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131例持续性枕后位产程进展情况与分娩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持续性枕后位易导致难产,如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健康。在对胎儿持续监护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及时纠正胎位,加强宫缩,可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131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的临床资料,与枕前位比较,探讨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程分阶段针对性体位干预对矫正枕后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枕后位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两组产妇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85.7%)高于对照组(61.4%),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产程分阶段针对性体位干预,可有效矫正枕后位,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论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86例枕后位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31例,阴道分娩55例.结论密切观察产程度进展与胎头下降情况是发现枕后位的重要手段.及时发现枕后位并予以纠正,能增加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79-1480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围绝经期症状及性生活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所采用的手术类型分为A组(行子宫肌瘤剥除术)34例、B组(行次全子宫切除术)42例和C组(行子宫全切除术)3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手术后半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判断患者的围绝经期和性生活障碍的情况。结果手术后A组、B组和C组都表现为E2水平下降,LH、FSH水平升高,A组手术前后的E2、LH和FSH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术后8周和24周的E2、LH、FSH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24周,C组与A组、B组的表达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半年,B组、C组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性高潮障碍、性欲缺乏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性交痛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围绝经期症状和性生活的影响不同,必须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力求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2 406例产检正常并选择阴道试产的单胎初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硬膜外镇痛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产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平均用时较对照组长,产后2 h平均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分别为70.36%、29.18%,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7发生率为1.37%、0.61%,羊水胎粪污染Ⅱ度、Ⅲ度发生率为0.30%、0.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会延长产程时间,但对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19-72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分析MRI在多系统萎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多系统萎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类型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症状和核磁共振成像特征。结果帕金森型与小脑萎缩型多系统萎缩患者在小脑体征和椎体外系体征方面除静止性震颤外其他表现均有显著差异(P <0.05),在自主神经症状体征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MRI影像学特征显示,除脚间池及环池、小脑中脚对称高信号以及大脑皮质广泛低信号外,在脑室系统扩大、脑实质萎缩及T_2WI信号改变影像学表现方面,两种类型的多系统萎缩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帕金森型和小脑萎缩型多系统萎缩在临床表现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核磁共振技术可进一步鉴别和诊断其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梗阻性黄疸胆汁细菌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内细菌生长和抗菌药物敏感情况,旨在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前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达预防和控制ERCP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ERCP引流者,在内镜下将无菌导管插入胆管,抽取淤滞的胆汁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检测;分析细菌谱及与良恶性胆管梗阻、梗阻部位和程度的关系.结果 全组40例患者共检出细菌28例、32株,占70.00%,其中恶性梗阻细菌检出率84.38%,良性梗阻细菌检出率为12.5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位梗阻细菌检出率为82.14%,高位梗阻细菌检出率41.67%;胆红素水平越高细菌检出率越高,不同梗阻部位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水平细菌检出率分别为,低水平(20.2~171)μmol/L细菌检出率54.17%、中水平(172~342.1)μmol/L细菌检出率88.89%、高水平≥342.1 μmol/L细菌检出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梗阻性黄疸细菌检出率不同,其中恶性梗阻、中低位梗阻和高胆红素梗阻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国境口岸3种不同类型输入性核辐射超标案的案例处置、过程解析与延升阅读,指出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测敏感性较强,对保障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思想上要坚持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存有任何侥幸心理;成效上要坚持一点一滴、细节为先的理念,不漏过任何蛛丝马迹;监测上要坚持风险分析、联防联控的方法,不忽视任何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时间的附子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乙腈—四氢呋喃(25:15),流动相B:0.1 mol/L醋酸铵溶液,检测波长:λ=235 nm,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不同采收时期附子中3种乌头碱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时间(7~9月份)的推移,新乌头碱的含量呈下降趋势,次乌头碱、乌头碱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方法简单、易行,可为附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娩过程采取直立性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手术产率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孕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分娩过程中采用直立性体位,对照组采用平卧位。观察2组产程时间,手术产率等指标。结果2组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手术产率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过程采用直立性体位对缩短产程、降低手术产率等有显著效果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抽吸术和手淫取精两种方法获得的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CSI治疗的30例3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1例15个周期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PESA)或睾丸穿刺抽吸术(TESA)为A组;19例21个周期严重少、弱、畸精子或受精障碍患者采用手淫获得精子为B组,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1.6%vs79.0%、87.9%vs96.9%、57.8%vs39.0%、15.2vs19.2%和26.7%vs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取得相似的临床结局,经皮附睾穿刺获得的精子不影响ICSI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51-1252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分娩镇痛过程中采取体位配合同时应用人性化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异常胎体位护理的产妇1 0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00例。常规组实施一般产后护理,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并发症及镇痛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8.2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7.00%(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6.60%(P<0.05);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5.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80%(P<0.05)。结论对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的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向初产妇进行分娩相关知识宣教,鼓励其与有生产经验产妇进行良好沟通,可帮助其树立生产信心,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93-994
目的研究侧卧位体位指导应用于枕后位胎位不正产妇对胎位纠正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300例枕后位胎位不正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治疗组在分娩过程给予侧卧位胎位指导,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不进行特殊体位指导。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程时间及分娩后的母婴情况。结果治疗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宫缩乏力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同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宫内窒息率、产伤率较低,产中及产后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侧卧位体位指导能纠正枕后位胎位不正,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