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药疗效评价的区间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结来  于莉莉  蒋红卫 《医学争鸣》2003,24(24):2209-2212
判定两组药物是否等效/非劣效/优效,传统的显性检验方法是不妥的,区间假设检验对于保证受试药品(仿制药品)与参照药品等效/非劣效/优效,保证受试药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尤其重要,本概要地介绍了区间假设检验的理论基础及一些相关的统计方面的问题,包括统计设计、检验方法、样本含量及检验效能的确定,特别介绍了有关个体等效与群体等效评价;总结了各种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并提出了一些目前区间假设检验依然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这对于新药的审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Hu LP  Bao XL  Guan X  Zhou SG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2):1307-1311
本文介绍了结果为二值变量的单因素两水平设计的3种特殊检验(即非劣效性检验、等效性检验和优效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样本含量估计方法。非劣效性试验是指主要研究目的为显示试验药的疗效在临床上不比阳性对照药差的试验;等效性试验是指主要研究目的为显示两种药物的疗效在临床上是否等效的试验;优效性试验是指主要研究目的为显示试验药的疗效优于对照药的试验。通过实例,本文介绍了所需样本含量的计算公式和SAS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Hu LP  Bao XL  Tao LX  Zhou SG  Guan X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1):1185-1189
本文介绍了3种特殊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所需样本含量估计方法,即非劣效性检验(主要目的为检验试验药的疗效在临床上不比阳性对照药差)、等效性检验(主要目的为检验两种药物的疗效在临床上是否等效)和优效性检验(主要目的为检验试验药的疗效在临床上优于对照药)。本文还通过具体的实例,详细介绍了进行前述3种特殊检验所对应的试验研究之前所需要的样本含量的计算公式和用SAS实现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75-76
概括介绍了统计学在临床试验中的主要应用。介绍了临床试验中主要统计学分析人群和临床试验中显著性检验:优效性检验、非劣性检验、等效性检验以及优效性与非劣性检验之间的转化;统计学在安全性分析的应用;统计学差异与临床意义差异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等效性检验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效性检验中一些相关统计概念和应用公式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结果:等效性检验有关概念和应用公式存在歧义和不一致。结论:等效性检验有关概念和应用公式需要学术讨论和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6.
背景 胃液pH值的监测对预防应激性溃疡、评估抗酸治疗的疗效和预测鼻胃管位置具有重要意义,但常用的监测胃液pH值工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监测pH值的新型胃管(以下简称新型胃管)是本课题组最新研发的监测工具,可同时实现pH监测和鼻饲/胃肠减压功能。目的 体外实验评价新型胃管测量胃液pH值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2022年9-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和普通外科病区留置胃管的51例患者的214个胃液样本。分别使用新型胃管与实验室pH计对胃液样本进行测量。以实验室pH计测量的pH值作为基准,将胃液样本分为pH≤4、40.05)。等效/非劣效检验结果:取等效界值为0.1(pH≤4区间)或0.2(其他区间或整个区间),经单侧检验,新型胃管测试结果 (pH值)均非劣...  相似文献   

7.
几种简单设计的等效性检验的样本量与检验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莉莉  夏结来  蒋红卫 《医学争鸣》2004,25(11):1045-1049
目的:探讨一种用于单样本、配对以及两独立样本等简单设计等效性检验的样本量与检验效能的估算方法.方法:在介绍Phillips法所依据的原理公式的基础上.利用统计软件SAS作实例探讨,并与传统的计算等效性检验样本量的公式相比较.结果:传统估算等效性检验的样本量的公式必须将两药物的实际差别考虑在内,否则将会低估所需要的样本量,而Phillips法特别注意了这一点.不会出现类似错误.结论:利用Phillips法计算几种简单设计的等效性检验的样本量与检验效能,与传统公式调整后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氯诺昔康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及其与芬太尼相比较的非劣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全身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且术后出现中度以上疼痛[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者117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65例)和芬太尼组(52例),分别予负荷量氯诺昔康4 mg或芬太尼50 μg静脉注射用于镇痛。患者自控镇痛药液配置:氯诺昔康0.4 g/L或芬太尼5 mg/L,单次给药剂量为2.5 mL,锁定时间10 min,持续观察至术后24 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即刻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的差值(即疼痛程度差值,pain intensity difference,PID)以及24 h疼痛程度差值总和(sum of PID,SPID-24,即术后6、12、24 h PID之和)。如果两组SPID-24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下限高于预先设定的SPID-24非劣效性界值-3,则可以认为两种药物用于中至重度疼痛的治疗具有非劣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诺昔康组与芬太尼组SPID-24分别为12.0±6.1和10.2±5.4(P>0.05),两组间SPID-24差值为0.66,95%置信区间为(-1.24,2.56),其下限高于非劣效性界值-3,因此在全子宫切除术后氯诺昔康具有相对于芬太尼的镇痛非劣效性。氯诺昔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芬太尼组。结论:氯诺昔康在全子宫切除术后中到重度疼痛的治疗中具有与芬太尼相比较的非劣效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索MEC-CINV治疗中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或福沙匹坦)联合托烷司琼的二联止吐方案非劣效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的标准阳性二联止吐方案,为MEC-CINV治疗去糖皮质激素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接受MEC-CINV治疗的患者,随机分配进入A组(NK-1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和B组(托烷司琼+地塞米松)并给予对应的止吐方案。主要评价指标:两组患者总体期(0-120h)恶心呕吐完全缓解(CR)率、两组患者延迟期(24-120h)、急性期(0-24h)的CR率。次要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各期恶心完全控制(CC)率及总缓解(TR)率。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或福沙匹坦)联合托烷司琼止吐的安全性。结果 主要评价指标:总体期CR率:58.8% vs 56.0%,P非劣效=0.035>0.025,RD[95%CI]=2.80[-16.5 to 22.1],非劣效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延迟期CR率:62.7% vs 58.0%,P非劣效=0.021<0.025,RD[95%CI]=4.70[-14.4 to 23.8]、急性期CR率:80.4% vs 78.0%,P非劣效=0.016<0.025,RD[95%CI]=2.40[-13.4 to 18.2]延迟、急性期非劣效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差异性卡方检验,两组间各期有效率P卡方>0.05,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次要评价指标:对恶心症状的控制,A组各期略优于B组,P非劣效<0.025。各安全性指标在两组间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MEC-CINV中,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或福沙匹坦)联合托烷司琼的止吐方案对恶心呕吐的控制疗效良好,在急性期和延迟期非劣效于含地塞米松标准二联治疗,安全性也与标准治疗组相似。  相似文献   

10.
生物利用度试验中有关统计分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利用度试验是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评价的方法之一,广泛用于评价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相关的药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间是否生物等效,包括同一药物的不同处方或工艺间、不同制造商的同一规格产品间、仿制药与专利药间是否生物等效,也适用于评价具有同一活性物质不同的血管外给药制剂间(例如片剂和胶囊剂)是否生物等效。尽管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的方法基本趋于成熟,但是目前仍有研究文章或新药研究报批资料存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处理的缺陷,同时现有的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统计检验的功效 目前关于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是基于以下假设:两药物制剂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  相似文献   

11.
冯格  宋锦璘  陈梦苇  王涛  邓锋 《重庆医学》2007,36(23):2401-2403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的等效性和可重复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头颅定位侧位片40张,分别做Delaire计算机辅助测量和传统硫酸纸描图测量,测量结果做配对t检验和等效性检验。再从40张X片中随机抽取1张,用以上两种测量方法各测量15次,对其离散性趋势做统计学描述。结果除Me-Met(s)、Me-Met(v)、NpF1、Me-F14个项目外,其余10个项目均具有等效性,且Delaire计算机辅助测量较传统硫酸纸描图测量其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明显偏小。结论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适合在口腔正畸和正颌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两组平均水平差异的差异性检验得出不拒绝零假设的结论时,此结果常常被误解为两治疗方案疗效等价。本文从等效性检验的方法实现、样本量要求、等效界限的选择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两组疗效比较的临床试验应如何判定疗效等价,以期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治疗用药物研制者的注意,正确地给出对试验结果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临沂市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及溶血三项试验的重要性,为临床提供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收集的780份临床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样进行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在780例新生儿标本中总阳性率为40.26%(314/780),其中A型139例,阳性率为44.27%(139/314),B型150例,阳性率为47.77%(150/31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阳性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17.20%(54/314),血清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73.89%(232/314),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93.31%(293/314)。日龄不超过6d者阳性率是41.26%,日龄超过6d者阳性率是19.44%,日龄不超过6d者各项试验阳性率均高于超过6d( P <0.05)。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学三项试验是诊断ABO新生溶血病的准确方法,其中抗体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力的证据。对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评估疾病程度、选择治疗方案等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皮肤点刺试验与皮肤压痕试验的耐受情况与阳性反应。方法:选择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共40例,同时进行特异性变应原皮肤点刺与皮肤压痕试验。了解患者对2种方法的不适感及恐惧程度,并比较2种方法对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2种方法对特异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皮肤点刺试验不适感37例(93%),痛感39例(97.5%),恐惧感33例(82.5%);对皮肤压痕试验不适感31例(77.5%),痛感35例(87.5%),恐惧感24例(60.0%),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更愿意接受皮肤压痕试验,10例患者愿意选择点刺法,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对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压痕法患者痛苦少,恐惧感小,更易接受,临床上可以用皮肤压痕试验代替皮肤点刺试验。  相似文献   

15.
前庭功能检查中冷热与旋转试验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冷热与旋转试验的相关性。方法:总结1990年4月至996年12月间因耳聋,眩晕就诊经冷热刺激前庭无反应之100名患者(单侧91例,双侧9例)进行旋转试验,采用正弦摆动和旋转骤停两刺激方式。结果:(1)除1则听神经瘤外,其余的99人旋转试验均诱发出眼震;(2)91例单侧无冷热反应者,向患侧之眼震慢相色速度(SPV)均小于健侧;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3)正弦,骤停两种旋转方式健/患侧SPV比  相似文献   

16.
以文献数据为例,介绍如何正确应用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两组有序分类资料疗效差异的统计学假设检验。  相似文献   

17.
对等效检验进行了简要介绍。利用实例和Equiv TestTM 2.0软件上的等效检验过程进行了等效检验,并对主要输出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