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109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检测,并作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Ⅱ期高血压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普遍高于Ⅰ期病人,其中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趋向于血液粘度增高,而且这种异常变化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高血压病同时伴有高脂血症组,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比单纯高血压病组明显增高,除低变率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45例老年人糖耐量(IGT)者的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并与79例老年人Ⅱ型糖尿病(DM)及正常组比较,IGT组及DM组大部分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和<0.01,两组全血还原粘度增高更明显,与正常组比P<0.01及<0.001。DM组各项均比IGT组高,但仅部分指标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全血还原粘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IGT及DM组中主要指标增高的例数随空腹血糖增高而增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浆球蛋白增高者也分别各有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增高。有并发症者,IGT及DM组的各项指标增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144例冠心,肺心病心气虚分级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144例冠心、肺心病心气虚分级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61例正常人比较:心气虚Ⅰ级、Ⅱ级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心气虚Ⅱ级男病人的全血还原比粘度与Ⅰ级男性比较,P<0.05。红细胞电泳与Ⅰ级男性比较,P<0.01,女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Ⅰ级女性比较,P<0.05。全血还原比粘度、红细胞电泳与Ⅰ级女性比较,P<0.01。提示冠心、肺心病心气虚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并随心气虚损的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4.
检测261例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胃癌、原发性肝癌、恶性淋巴瘤、食管癌及结直肠癌等)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沉均有明显升高(P<0.05和0.01);而血细胞压积(除乳腺癌外)均低于健康人(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除恶性淋巴瘤及肠癌外均有明显增高(P<0.05和0.01)。肿瘤复发转移患者仅血浆粘度高于无复发转移者(P<0.01)。作者还对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病人、胃癌和慢性胃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做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某些指标有明显差异,以血浆粘度变化尤为明显。因此认为血浆粘度对良、恶性的肝、胃疾患可能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时104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恶性肿瘤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②红细胞比积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③血沉和血沉K 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快(P<0.01),以上结果提示恶性肿瘤病人血液流变学呈“高粘血症”改变。  相似文献   

6.
对30例中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血液流变学进行对照研究,共5项指标。结果表明:全组病人及病因不明组有多项指标异常增高,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是中青年人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对病因不明的中青年人卒中,血流变紊乱可能是其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104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恶性肿瘤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比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恶性肿瘤病人血沉和血沉K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快(P<0.011)。以上结果提示,恶性肿瘤病人——尤其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呈“高粘血症”改变,故血液流变学各项检验结果可作为发现恶性肿瘤病人的参考指标,且有助于对恶性肿瘤疾病程度和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总数在鼻咽癌中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各期鼻咽癌患者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结果各期鼻咽癌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Ⅲ期~Ⅳ期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Ⅲ期~Ⅳ期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血沉高于Ⅰ~Ⅱ期(P<0.05,P<0.01),血小板总数多于Ⅰ~Ⅱ期(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液呈高凝高粘状态,并且此状态在晚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各证型的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与中医分型联系.方法 :对40例肿瘤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凝组、血瘀组、热毒组、正虚组4组.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 :正虚组患者M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ηb)包括全血高切粘度(ηh)、全血低切粘度(ηl)、血浆粘度(η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明显降低,血沉(ESR)明显增快(P均<0.01).血瘀组患者MAR增高,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有改变.痰凝组与热毒组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MA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中医证型病理实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癫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探讨血液流变学在癫痫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3例癫痫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癫痫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患者的Hct、全血粘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健康人(P<0.01或P<0.05),而脑血流量则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结论:癫痫病人血液具有较高的黏滞性。  相似文献   

11.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4.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