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邵蕊 《现代护理》2008,14(3):329-330
重症颅脑损伤是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病人的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肠道缺血性损害严重影响肠蠕动及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肠内营养对于胃肠道一般无器质性病变,胃肠功能完整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病人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就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病人的作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干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营养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干预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14 d后干预组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重症颅脑损伤是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病人的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肠道缺血性损害严重影响肠蠕动及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肠内营养对于胃肠道一般无器质性病变,胃肠功能完整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病人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就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病人的作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许敏迪 《天津护理》2004,12(4):190-190
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6%~47%,出血后死亡率可达50%。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传统的方法是先行全胃肠外营养(以下简称TPN),1周后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我科将收治的4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4~48h实施肠内营养,并每天进行胃液和大便的潜血情况监测,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316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6例患者中,除14例因严重并发症停止或暂时停止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便、经济、并发症少,不仅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把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组于入院后48h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液,并观察两组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院内感染及血糖等。结果治疗组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少(P〈0.05,P〈0.01)。提示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对41例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氮平衡(N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N)、IgA、IgG、IgM以及肝、肾功能、血糖(GLU)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营养支持后NB、PA、TFN、IgA、IgG、IgM水平明显改善,而ALB、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NB、PA、IgA、IgM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几乎都会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主进食,可引起新陈代谢亢进,高血糖症,免疫功能改变等全身性的代谢反应及营养不良,影响治疗和预后。近年来,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已成为共识。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治疗效果。作者曾对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营养支持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延迟性肠内营养(术后48 h后),研究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术后24 h内)。观察不同时机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腹胀、创口感染、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呕吐、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相关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在体液中的微观改变,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保护肠道黏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30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5例.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15例.入院48 h内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分别测定入院后3 h及伤后或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EEN组与PN组两组CRP含量在伤后3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变化两组CRP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明显.EEN组与PN组CRP含量在伤后第1天分别为(60.50±6.31)mg/L、(60.82±5.82)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EEN组CRP含量分别为(50.22±5.02)mg/L、(34.49±4.17)mg/L、(13.68±1.76)mg/L,PN组CRP分别为(53.88±0.04)mg/L、(42.08±3.20)mg/L、(19.11±3.17)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EEN组伤后第14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23-5525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提供肠外营养;研究组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糖、淀粉酶、天冬氨酸转化酶等生化指标,以及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糖、淀粉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更好的改善天冬氨酸转化酶水平,加速患者恢复,减少治疗费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于伤后24~48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伤后24~48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前14d开始使用了合生元(金双歧)。在肠内营养支持0、4、8、15d分别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表达,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营养支持8、15d外周血CD3+、CD4+、CD4+/CD8+的表达比对照组高(P0.01或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35.0%vs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更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患者的瑞素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瑞素肠内营养支持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瑞素肠内营养(50例)和肠外营养(40例)两组,观察营养支持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瑞素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及累计氮平衡均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糖、电解质紊乱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给予瑞素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的200例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50例。A组患者应用早期的气管切开与早期的肠内营养进行支持治疗,B组患者行单纯的气管切开,C组患者行单纯的肠内营养,D组患者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4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其血清的K+与Na+以及白蛋白等各项指标,对比PaO2与PaCO2以及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经治疗后,其好转率远高于其他组;其中A、B两组的PaO2与PaCO2以及肺部感染率较C、D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A、C两组的血清K+与Na+以及白蛋白和消化道的出血率较B、D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输注泵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彭苹  周佳  唐艳平 《护理学报》2006,13(8):15-16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6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进入ICU时间顺序轮流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以总量25%开始喂养,以总量25%逐日递增,24h持续均匀滴注,不足部分静脉补充,喂养时头高位30°~45°;对照组33例按传统的注射器定时推注法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研究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反流、高血糖症、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占胰腺炎发病率的20%~30%,可引起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和局部并发症,病程冗长,病情笃重,常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SAP患者处于高代谢、高消耗状态,蛋白质分解率高,营养储备迅速消耗,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营养支持是目前公认的治疗SAP的重要手段。长期的完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医疗费用大,且有并发症的发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则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减低细菌和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EN组(22例)和TPN组(全胃肠外营养,23例).EN组患者采取早期EN+TPN治疗,并逐渐减少PN的用量,直至停止TPN; TPN组患者采取TPN治疗.观察2组患者全身炎性介质反应指标、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的变化,感染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2组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逐渐上升,治疗后10d上升幅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4天EN组的上升幅度较TPN组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CRP、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及病死率均低于TPN组,血小板计数高于TPN组(均P<0.05).结论 早期EN治疗可显著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对两组的影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除血清淀粉酶外,其他临床指标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源性感染的情况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临床指标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减轻痛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