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滨州市体检居民胃部病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滨州市体检高危人群2 929例,进行胃镜检查、C14尿素呼气试验及胃组织病理检查,筛查Hp感染情况。结果 在体检人群中,男性1 604人,Hp感染728人;女性1 325人,Hp感染469人,感染率分别为45.39%和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胃部疾病患者中Hp感染人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胃部息肉、非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女性胃部疾病患者中Hp感染人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萎缩性胃炎、胃部息肉、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非萎缩性胃炎。男、女性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者HP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p感染高发年龄段45~60岁,感染率40.92%~45.81%,不同年龄组间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滨州市体检人群Hp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45~60岁为高感染人群,且多种胃部疾病与Hp感染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1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利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180例受检患者中,Hp感染139例,感染率为77.22%。浅表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6.67%(10/15)、76.19%(16/21)和82.64%(119/144)。Hp感染率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1);Hp感染率20~29岁人群为66.67%,≥60岁年龄人群为82.25%,不同年龄人群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结论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不同胃病、胃黏膜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31例50岁以上的慢性胃病患者行胃镜、病理活检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观察不同年龄组、不同胃病组Hp感染情况,观察胃黏膜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中老年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率为61.17%。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组Hp感染率分别为64.26%、64.44%、58.42%、48.28%;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GC)Hp感染率分别为41.38%、60.08%、72.19%、74.23%和36.84%,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最高;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GC的Hp感染率分别为52.43%、76.62%、55.04%、47.62%、36.84%,肠上皮化生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随着病变程度加深Hp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中老年慢性胃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HP感染率呈下降趋势。HP感染在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GC病理学改变、进展中起促进作用,应早期根除Hp。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恩施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就诊的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明确恩施地区Hp感染现状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行胃镜检查的1 0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感染Hp者696例,感染率为69.6%;不同年龄组Hp感染率不同;Hp阳性率:慢性浅表性胃炎为69%,慢性萎缩性胃炎为61%,胃溃疡为77%,十二指肠溃疡为87%,胃食管反流病为58%,胃癌为66%。[结论]恩施地区Hp感染率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胃底腺息肉(FGPs)临床内镜特征,并探讨其与质子泵抑制剂(PPI)、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胆汁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肿瘤等合并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2018年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初诊为胃息肉的患者1249例,其中FGPs组981例,对照组(非FGPs患者)268例,回顾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内镜特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超4周PPI使用率、Hp感染率,胆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异性增生及结直肠肿瘤发病率差异。结果 FGP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3,平均年龄56.02±10.38(24~79)岁,病变多位于胃体和胃底,单发息肉占43.4%,直径多在0.2~0.5 cm,山田Ⅱ型为主;FGPs组Hp感染率为22.8%,明显低于非FGPs组5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2例(48.1%)FGPs患者有超过4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史,非FGPs组为99例(3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FGPs组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胃异性增生及胃癌发生率较非FGPs组低(P0.01);FGPs组中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更高(P0.05);FGPs组与非FGPs组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分别为32.7%和22.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Ps的发生与PPI使用存在关联,且和Hp感染呈负相关,FGPs患者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发生率较低,但可能更易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FGPs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胃黏膜炎症在有消化道症状但内镜诊断大致正常人群胃内的分布部位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以20岁~25岁、40岁~50岁及>60岁3个年龄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选20例有症状但胃镜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在胃窦大弯、胃窦小弯、胃角、胃体大弯和胃体小弯5个部位取材,用于Hp感染严重程度的诊断和胃黏膜炎症严重程度的鉴定.结果在胃窦胃角处,3个年龄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胃体Hp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01);Hp感染积分在胃窦处没有明显差别(评分随年龄增加分别为1.3、1.5和1.6,P>0.05),胃角处有显著差异(评分分别为1.0、1.2和1.6,P<0.05),而在胃体则有极显著差异(评分分别为0.6、1.0和1.5,P<0.001);同一年龄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部位不同年龄组胃黏膜炎症的严重程度均没有显著差异.胃黏膜炎症出现和Hp感染胃内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χ^2=30.016,P<0.01).结论在有症状但胃镜检查结果阴性的人群中,Hp感染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且感染部位上移,胃黏膜的炎症发生不具有这样的趋势,但依然和Hp感染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残胃病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测,探讨残胃病变与Hp的关系.方法将残胃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的Hp感染率进行比较,并对不同手术方式、有否胆汁反流及不同手术年限的残胃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残胃组与对照组Hp检出率分别25.35%,57.7%(P<0.01).Billroth-Ⅰ式和Billroth-Ⅱ式残胃胆汁反流发生率分别为4.34%,60%(P<0.01),术后4mo~5a,6a~10a,>10a者Hp检出率分别为29.2%,23.5%,0,前二个年龄段与后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另有吻合口线结残留5例,胃息肉3例,残胃再生癌3例、后二者的Hp阳性均为0.结论残胃的Hp感染有其自身的特点,Hp感染是残胃炎发生的重要病因.Billroth-Ⅱ式较Billroth-Ⅰ式的胆汁反流率为高(P<0.01).而伴有胆汁反流者的Hp感染率却较低.另外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年限越长,其Hp的感染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官能症患者系统性抗神经症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对257例临床确诊的神经官能症患者于系统性抗神经症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发现有胃部病变的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症治疗后行胃镜复诊。结果首检发现浅表性胃炎51例,占19.8%,未见其他严重胃、十二指肠病变;在浅表性胃炎中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癔症依次为41.18%、27.45%、23.53%、3.92%、3.92%;51例病理组织切片查Hp仅发现2例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症药物及心理治疗,但未给予胃炎对症治疗,疗后有49例复查胃镜显示41例胃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神经官能症患者胃镜检查仅显示浅表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抑郁及焦虑性神经症,Hp感染率极低;神经症经系统性抗神经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而无需胃炎对症治疗,大部分胃部病变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河西走廊中段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粘膜石蜡标本及病理资料,采用W-S银染和革兰染色检查患者组织中Hp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与性别、年龄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标本Hp阳性率为81.3%(178/219)。浅表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阳性率依次为60.7%、77.4%和85.6%。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岁以上组Hp感染率与60岁以下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Hp感染率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在不同性别、不同胃癌组织病理类型、癌组织大小及浸润深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河西走廊中段地区胃癌的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率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新疆库尔勒(南疆)不同地区、性别、民族其成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反流性食管炎(RE)的检出率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00年7至12月,对北京、库尔勒两地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778例,进行胃镜、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部分患者还进行了24h食管pH动态监测和13C呼气试验。结果(1)北京地区汉族、库尔勒地区汉族和维族GERD检出率分别为6.4%、13.7%和25.5%(P<0.01);RE检出率分别为3.1%、6.6%和15.7%(P<0.01)。(2)北京地区汉族、库尔勒地区汉族和维族男性GERD检出率分别为6.5%、12.9%和25.0%(P<0.01),RE检出率分别为4.5%、9.7%和25.0%(P<0.01);女性GERD检出率分别为6.4%、14.4%和26.3%(P<0.05),RE检出率分别为1.3%、3.3%和0%(P>0.05)。(3)北京地区汉族、库尔勒地区汉族、维族GERD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20.0%、24.0%和23.1%(P>0.05);RE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23.5%、25.0%和25.0%(P>0.05)。结论北京和库尔勒地区不同民族、性别的GERD、RE的检出率均有差异,以后者为高,而其GERD、RE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