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锐 《当代医学》2008,14(24):158-159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ACEI硝酸酯类,a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外,加用丹红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ACEI硝酸酯类,a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外,加用丹红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棓丙酯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外,加用棓丙酯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棓丙酯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辛伐他汀,并常规应用治疗心绞痛药 物;对照组采用消心痛、阿司匹林、川芎嗪等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 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使抗凝、溶栓及降脂达到较好的统一,为一种 疗效迅速、可靠且临床缓解期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肝素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5 d.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联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含服,每日3次,连用14 d,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4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5 d.以临床症状、体表心电图等为观察项目.结果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9.1%,肝素组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肝素组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5 000 U脐周皮下注射,1次/12 h,疗程1周。治疗前后查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量、心电图,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改变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栓通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观察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血栓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钠组)40例,对照组(复方丹参与低分子肝素钠组)40例,分别治疗7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所观察的88例患者分两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U,Q12h,共2周;对照组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及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晋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29-23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1例(3%)。治疗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的控制UAP发作,减少心肌梗塞发生。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0例UAP患者随机平分 2组 ,葛根素组和对照组。前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 1个疗程。分别观察 2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态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葛根素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 88% ,改善异常心电图总有效84% ,心肌耗氧量显著下降 ,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 ,P均 <0 .0 5。结论 :葛根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魏酸纳、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肠溶阿斯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36例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两组有显著差异(uc=2.64,P<0.05)。结论阿魏酸纳、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CRP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与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状态,下调外周血CRP,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给予地尔硫卓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0月一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研究组还加用地尔硫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好转率为95.3%,比较于对照组的74.4%显著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P<0.05),而研究组的改善更为确切(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给予地尔硫卓疗效确切,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症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UA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mL,每日2次。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段变化,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P<0.05),但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心绞痛的发作(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分别为85.7%、80.0%,而对照组分别为60.6%、4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小板、PT、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UA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单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疗程,应用2疗程。结果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88.1%,对照组54.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心电图ST-T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61.90%,对照组40.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显著提高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并对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1%, 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2.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P<0.01);2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与13.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 观察组心绞痛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瑞舒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好,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仅给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红花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显效和有效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是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氯吡格雷治疗U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以后75mg1次/d,连续14d。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主要的副作用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氯吡格雷治疗UA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