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培红 《临床医学》2005,25(11):71-7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不同病因导致肝纤维化共同途径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ECM分泌增加,降解减少,以致其在肝内大量沉积,肝纤维化逐渐形成.故肝星状细胞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金荣 《临床荟萃》2006,21(4):298-302
慢性肝脏疾患是一类世界性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肝纤维化(HF)是这个过程的中间及关键环节。肝景状细胞(HSC)是启动整个事件的开端,在HF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进展期的HF中,活化HSC在肝损伤部位移行、增殖,表达各种细胞外信号转导通路蛋白,产生大量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和细胞因子(CK),是HF形成的中心环节;但在HF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4.
早在1876年德国学者Kupffer即报道肝窦的内皮细胞近血流侧存在枯否细胞,而在肝窦的内皮细胞近肝细胞的一侧即狄氏(Disse)腔有星状或纺锤状细胞,其功能不明,当时命名为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 cell,HSC),又称贮脂细胞(fat-storing cell,FSC),lipocyte或Ito细胞,是在肝纤维化时及正常情况下肝脏中细胞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来源细胞,HSC的活化、增殖及胶原产生的增加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就HSC的分离、生物学特性、以及与肝纤维化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指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肝细胞被反复破坏再生,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过度沉积的结局。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是损伤肝脏的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主要的细胞类型,且有部分细胞因子参与。目前,临床中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抑制HSC的增殖、激活,促进HSC凋亡。本文就以HSC作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案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肌纤维母细胞和肝星状细胞在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69例肝穿刺活检组织标本行HE、Masson三色及Sweet网织纤维的染色,按照2000年新的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标准,进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结蛋白(desmin)在肝星状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α-SMA阳性细胞不仅仅是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结论:在人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并不排除肝星状细胞所起的作用,但随着肝组织炎症损伤的修复,以肌纤维母细胞为代表的间叶细胞在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夏金荣  侯军良  曹树旺 《临床荟萃》2006,21(20):1514-1517
众所周知,肝纤维化(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至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在HF的形成、发展和恢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以HSC为靶点的实验性干预和治疗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现就靶向HSC的抗H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铁调素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特点,评估铁调素对肝星状细胞(HS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四氯化碳与橄榄油混合物诱发肝纤维化,于第0、4、8、12周后处死大鼠,动态观察铁调素在血清和肝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用不同浓度的铁调素-25多肽刺激大鼠星状细胞系(HSC-T6) 48 h,检测纤维化相关指标如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I型胶原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ukey检验。结果 成功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对铁调素的检测发现,随着纤维化进展,肝组织中铁调素的基因水平在四氯化碳注射后逐渐降低(P 0. 05);四氯化碳混合物注射后第4、8、12周铁调素的相对表达分别为0. 75±0. 12、0. 52±0. 20、0. 20±0. 10。血清中铁调素在四氯化碳混合物注射0、4、8、12周分别为(351. 45±51. 12) pg/ml、(254. 24±49. 41) pg/ml、(211. 45±42. 28) pg/ml、(189. 23±30. 24) pg/ml。体外实验表明,外源性补充铁调素(10 ng/ml、100 ng/ml)可以直接抑制HSC中纤维化相关基因(α-SMA,TIMP-1和I型胶原)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进一步我们发现铁调素可以通过抑制TGFβ1信号中SMAD4的表达阻断TGFβ1诱导的星状细胞活化和I型胶原的分泌。结论 铁调素水平与纤维化进展负相关,体外补充铁调素能够抑制HSC的活化并减少I型胶原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以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Ⅰ型胶原的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不同程度抑制Ⅰ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分泌。结论:丹参酮ⅡA可显著抑制HSC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降解失衡,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到肝硬化必经的阶段,早期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肝病治疗中至关重要。而血小板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肝实质再生的同时激活肝星状细胞与内皮细胞、诱导白细胞招募、加重微血管功能障碍,参与肝纤维化的进程。本文介绍了当前抗血小板药物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进展,以期为肝纤维化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爹漫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且为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必经阶段。近年来,大量实验业已证实,肝星状细胞(HSCs)是致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2.
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金荣  林春生 《临床荟萃》2006,21(12):907-908
众所周知,肝纤维化(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在HF的形成、发展和恢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王琼  刘小菁  王一平 《华西医学》2002,17(1):147-148
肝纤维化 (liverfibrosis)是继发于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的代偿反应 ,表现为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在肝内过量沉积〔1〕。肝星状细胞 (又称贮脂细胞 ,Ito细胞或窦周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s,HSC)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myofibroblastic likecell,MFLC)和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cell,F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2〕。酪氨酸蛋白激酶 (tyrosineproteinkinase ,TP…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平  蒋明德 《新医学》2008,39(12):829-831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其中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该文综述了肝纤维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等,重点介绍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抗氧化应激,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活性,干扰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诱导凋亡,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 ,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 ,大多数患者会发展成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 ,特征之一是细胞外基质产生与降解的失衡而导致的肝纤维的过度沉积。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肝星状细胞产生 ,同时多种细胞因子如TGF β1、PDGF、TNF α等也参与了这一过程。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 ,尤其在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Ⅱ与肝星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雪辉  杨冬华 《临床荟萃》2006,21(5):379-380,F0003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ln system,RAS)是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之一,包括肾京、血管紧张素原(Ang)、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等,具有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和刺激醛固酮分泌作用,主要参与血压、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的内分泌调控。RAS除存在于循环系统外,也广泛存在于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和胰腺等多种组织中。研究证明,慢性肝病患者RAS易被激活,导致其最重要的活性产物Ang Ⅱ水平异常升高,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ECM)过多产生和沉积的主要细胞来源。我们就Ang Ⅱ与HSC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在最近几十年对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肝癌的5年生存率仍只有5%左右。肝癌是在环境序贯作用下由一群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遗传不均一的细胞群,肝癌细胞和间质成分构成的微环境在肝癌研究中日益被重视。正确认识肝癌微环境并把握肝癌细胞与间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于认识肝癌起始、演进和转移的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8.
范建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47-148,150
目的 研究肝损伤后细胞基质的沉积及纤维化形成机制,建立一种经济、简便、可靠的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方法.方法 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灌流大鼠肝脏,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SC,并进行体外培养.结果 细胞得率为5.0×107/鼠,活率和纯度分别为98%、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实用、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HSC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尤其是细胞水平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4种莪术有效成分对肝星状细胞-T6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莪术4种有效成分(莪术油、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T6(HSC—T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基因库中查询50种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RNA序列,用寡核苷酸探针设计软件设计探针,在PE8909DNA合成仪上合成寡核苷酸,用OGR-04点样仪及醛基化玻片制备成基因芯片。以秋水仙碱、莪术油、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不同浓度含药培养液培养HSC—T6细胞。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确定细胞存活率在50%以上的药物浓度作为实验所用浓度,每组设空白对照组,分别按1、6、12和24h4个时间段收集细胞。按操作步骤提取细胞总RNA,经逆转录荧光标记、杂交和洗涤,用Genepix4000B扫描仪扫描芯片和Ima Gene4.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归一化处理,使用看家基因和阳性对照对Cy3和Cy5扫描结果进行校正。结果:秋水仙碱6.25μg/ml作用HSC—T6细胞12h,可使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l)表达下调220%;莪术油78.125μg/ml作用HSC—T6细胞24h,可使基因TIMP2、白细胞介素-6表达分别下调230%和220%;莪术醇1.5625μg/ml作用HSC—T6细胞12h,可使转化生长因子-β1、P450a基因表达下调230%和210%。结论:本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莪术有效成分莪术油、莪术醇的抗肝纤维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β-arrestin1(ARRB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阐明ARRB1和p38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选取C57BJ/6L背景的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小鼠,采用浓度为20%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并于临床收集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及健康对照志愿者的肝组织样本。采用HE和天狼星红染色来评估肝纤维化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RRB1、p38、磷酸化p38(pp38)及纤维化相关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人肝星状细胞LX2中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因子诱导其活化,并分析ARRB1的表达水平;进而利用小干扰RNA和质粒沉默或者过表达ARRB1,同时配合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揭示两者的调控关系。结果 在肝纤维化组织中ARRB1表达升高,p38信号活化增强(P均<0.05)。在肝星状细胞LX2中,TGF-β可以激活肝星状细胞并表达ARRB1和增强p38信号。ARRB1表达的升高或抑制可以相应地影响p38信号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