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拉祜族药“密都那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来的调查采集研究结果表明:拉祜族药鹿仙草又名“密都那此”,为蛇菰属(Balanophora)植物,思茅、西双版纳州共有6个种,它们是:(1)杯茎蛇菰(B.subcupularis.)(2)滇南蛇菰(B.kainantonsis.)(3)疏花蛇菰(B.laxiflara.)(4)宜昌蛇菰(B. henryi.)(5)思茅蛇菰(B.simaoensis.)(6)隐轴蛇菰(B. cryptocaudex.).  相似文献   

2.
拉祜药鹿仙草的生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祜药鹿仙草来源为隐轴蛇菰,从鹿仙草的性状、理化、显微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拉祜药鹿仙草的鉴定和质量标准的起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思茅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戴忠  王钢力  刘燕  张继  林瑞超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4):1131-1132
<正>思茅蛇菰Balanophora simaoensis为蛇菰科蛇菰属植物,寄生,别名鹿仙草,为云南思茅地区传统的民族用药。收载于《中华本草》中,具有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肺热咳嗽、吐血、疔疮肿毒等。民间也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肿瘤等疾病。蛇菰属植物主要含有三萜类和酚酸类化合物。本研究从其水溶性部分分离得到7个极性较强的化合  相似文献   

4.
拉祜药鹿仙草来源为隐轴蛇菰,从鹿仙草的性状,理化,显微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拉祜药鹿仙草的鉴定和质量标准的起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寄生植物鹿仙草(亦称日本蛇菰,Balanophora japonica)中含有三萜、苯丙素、木脂素、桔酸甲酯和棕榈酸。经初步TLC分析,鹿仙草中含有大量的多酚化合物,本次又从中分离出34种酰基葡萄糖(1~34),其中包括18种新成分(4~9,12~19,28~31)和16种已知成分,均具有乙酰基、香豆酰基、棓酰基和(或)六  相似文献   

6.
戴忠  王峰  王钢力  林瑞超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798-1800
目的:研究穗花蛇菰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IR,NMR,MS等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穗花蛇菰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菰素A(1),蛇菰素B(2),β-香树脂醇乙酸酯(3),Monogynol A(4),羽扇豆酮(5),咖啡酸乙酯(6),儿茶素(7),1-O-(E)-caffeoyl-3-O-galloyl-β-D-glucopyranose(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孟芹  马克坚 《中药材》1998,21(5):226-227
本文对简鞘蛇菰和蛇菰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和薄层层析鉴别,为鹿仙草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8.
筒鞘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剑宇  周媛  邹坤  吴军  李庆欣  张偲 《中草药》2008,39(3):327-331
目的 研究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uolucrata 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NMR、ESl-MS、EI-MS和圆二色光谱等各种波谱和光谱方法对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异香豆素、2个苯丙烯酸葡萄糖苷和7个黄酮化合物.分别是(2R)-圣草酚-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S)-圣草酚-5-0-β-D-吡喃葡萄糖苷(Ⅰ)、根皮苷(Ⅱ)、3一羟基根皮苷(Ⅳ)、三叶苷(Ⅴ)、(反式)-3,4,2',4',6'-五羟基查尔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金鱼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反式)-1-O-对香豆酰基-β-吡喃葡萄糖苷(Ⅶ)、(反式)-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短叶苏木酚酸甲酯(X).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筒鞘蛇菰苷(baIaninvolin).  相似文献   

9.
鹿仙草临床运用辑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鹿仙草为蛇菰科植物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f.的全株.笔者临证,常以鹿仙草为主配伍运用,屡起沉疴,验效甚广,兹辑五则,供同仁参考.方1:鹿仙草309,淫羊藿20g,韭籽15g,蜈蚣2条.功效:益肾助阳,强筋壮骨.主治:肾虚不固,阳痿早泄,男女性功能减退.用法:全方共为细末,与羊肉炖服为佳,亦可服用散剂,每次2~5g,日服3次.  相似文献   

10.
戴忠  王钢力  林瑞超 《中草药》2006,37(11):1608-1610
目的对蛇菰科植物思茅蛇菰的极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以波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思茅蛇菰乙醇提取物的极性部分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甲基松柏苷(Ⅰ)、丁基松柏苷(Ⅱ)、4-O-β-D-glucopyranosyl coniferyl aldehyde(Ⅲ)、短叶苏木酚(Ⅳ)。结论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复方鹿仙草糖浆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的鹿仙草亦为蛇菰葛蕈、葛乳等,拉祜族称之为“人头七”,是民间拉祜族医生的一种常用药材。复方鹿仙草糖浆的配制,使鹿仙草对神经衰弱和肝功受损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剂型的改变使患者更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正>间鞘蛇菰为蛇菇科植物间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F.的全草,别名鸡心七、借母怀胎、寄生黄、笔包七、鹿仙草、文王一支笔(湘西土家族药名:席科巴地xi1ke1ba2de1),是湘西土家族传统的"四大名药"之一。其性平,味微甜、微辣、微涩,具有润肺止咳、止血调经、补肾涩精等功效[1-4]。本文对间鞘蛇菰的生药学进行研究,旨在为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筒鞘蛇菰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菰科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icrata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制备型薄层层析(PTLC)等技术手段分离纯化单体,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筒鞘蛇菰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得8个化合物,即松柏苷(coniferin,Ⅰ),甲基松柏苷(methylconiferin,Ⅱ),4-O-β-D-葡萄糖吡喃型-松柏醛(4-O-β-D-glucopyranosyl coniferyl aldehyde,Ⅲ),羽扇豆醇(lupeol,Ⅳ),乙酸羽扇豆醇酯(lupeol ac-etate,Ⅴ),β-香树脂醇(β-amyrin,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胡萝卜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Ⅷ)。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思茅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忠  王钢力  王峰  马双成  林瑞超 《中草药》2005,36(6):830-831
思茅蛇菰B a lanophora sim aoensis S. Y. Changet T am.为蛇菰科蛇菰属植物,别名鹿仙草,为云南思茅地区传统民族用药,资源丰富。收载于《中华本草[》1]中。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肺热咳嗽、吐血、肠风下血、风热癍疹、腰痛、疔疮肿毒等。民间也用于治疗肝炎、肿  相似文献   

15.
陈洁  王瑞  师彦平 《中草药》2013,44(13):1717-1720
目的 对苍耳子Xanthii Fruct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苍耳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百合内酯(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e-9-one (2)、7α-羟基-β-谷甾醇(3)、豆甾-4-烯-3β,6α-二醇(4)、6'-棕榈酰基-β-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β-胡萝卜苷(7)、蛇菰宁(8)、松脂醇(9)、苍耳亭(10)、苍耳皂素(11)、苍耳烯吡喃(12)、对羟基苯甲醛(13)、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醛(14)、槲皮素(15).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苍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筒鞘蛇菰的三萜及甾醇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蛇菰科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icrata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变分析鉴定基化学结构,结果,从筒鞘蛇菰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得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6个,即:熊果烷-12烯-11-羰基-3-醇正二十八酸酯 (ursa-12-ene-11-one-3-ol octocosate,I),β-香树酯醇正十六酸酯(β-amyrin hexadecatnte,II),β-香树脂醇(β-amyrin,III),羽扇豆醇(lupeol,IV),β-谷甾醇(β-sitosterol,V)和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VI)结论:除V外,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吩得,其中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蕊蛇菰(Balaophora polyandraGriff.)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制备薄层和凝胶Toyopearl HW-40C进行反复色谱分离;采用谱学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多蕊蛇菰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鞣花酸(2)、阿魏酸(3)、咖啡酸(4)、对羟基桂皮酸(5)、1,3-二-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β-D-吡喃葡萄糖(6)、1-O-(E)-咖啡酰基-3-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7)、2-O-(E)-咖啡酰基-1-O-对-(E)-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红茴香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八角科Illiciaceae植物红茴香Illicium henryi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Rp-8,Rp-18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茴香根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蛇菰脂醛素(1),aviculin(2),rubriflosides A(3),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4),jasopyran(5),山柰酚(6),槲皮素(7),(2R,3R)-3,5,7,3′,5′-五羟基黄烷(8),3,4,5-trimethoxy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9),3,4-dimethoxy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10),松柏醛(11),芥子醛(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霉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华  张宝徽  许洁 《中药材》2006,29(12):1310-1311
目的:研究霉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葡萄素(Ⅰ),杨梅素(Ⅱ),杨梅苷(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王岩  周莉玲  李锐  王婴 《中药材》2002,25(4):254-256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葡萄素(Ⅰ),杨梅素(Ⅱ);杨梅甙(Ⅲ),没食子酸(Ⅳ),β-谷甾醇(Ⅴ),豆甾醇(Ⅵ),二氢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Ⅳ、Ⅴ、Ⅵ、Ⅶ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蛇葡萄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