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毅  金小洁  陶勇  陆俊国 《海南医学》2014,(24):3606-3609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50例入住我院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回顾性分析进入ICU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并作组间比较;分别将APACHEⅡ评分、A-aO2值、PaO2/FiO2值与时间点作线性回归分析,运用ROC曲线分析检测各项观察指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和A-aO2值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ICU 24 h、48 h和72 h死亡组患者PaO2/FiO2值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在24 h和48 h分别为0.92和0.96;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2、0.91、0.99。结论 APACHEⅡ评分联合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可靠的指标评估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观察外科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符合重症脓毒症标准的患者,比较8、16、24、48、72和168 h的血乳酸变化和24、72、168 h的D-二聚体变化.结果 其中34例存活,21例死亡,死亡率为38.2%,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4例存活组血乳酸48 h内均达到正常,而21例死亡组直至第168 h仍明显高于存活组和正常值(P<0.05).死亡组24 h D-二聚体水平比存活组明显升高(为正常值的5倍)(P<0.05),在72和168 h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D-二聚体仍明显升高(为正常值的2.5倍).若以24 h血乳酸和24 hD-二聚体预测死亡能力作ROC曲线,24 h血乳酸和D-二聚体的预测死亡能力相当.结论 动态监测1周内血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血乳酸48 h内降至正常,预后良好;随后的血乳酸仍高于正常,预后差.24 h血乳酸水平与24 h D-二聚体水平预测死亡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预后中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8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7日内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73例和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观察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梗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其对心梗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休克指数、CTnI、CK、CK-MB、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梗患者早期表现为休克指数升高者预后较差。休克指数对心梗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重症外科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42例,依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1例)和死亡组(11例)。收集两组患者早期复苏阶段不同时间点的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计算组间差异,探讨乳酸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描绘各乳酸指标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获得与预后相关性最好的乳酸指标。结果复苏开始以后0,6,12 h的乳酸值以及6,12 h乳酸清除率存活组与死亡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的乳酸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可用于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相比较其他时间点的乳酸指标,复苏12 h后的乳酸值与预后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人院72 h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 h组和存活>72 h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6h血乳酸值、6h血乳酸清除率、6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Ⅲ评分、休克指数等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 存活≤72 h和存活>72 h组在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复苏6h内的APACHEⅢ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72 h组的6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存活≤72 h组[(32.72±15.56)% vs (21.47±18.0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中存活>72 h的比率明显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3.24%vs 28.0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h血乳酸清除率、6 h ScvO2是影响PCA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6h血乳酸清除率判断PC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0)较6 h ScvO2曲线下面积(AUC=0.729)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重要且简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肺部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因肺部感染导致脓毒症者123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的0、24、48、72 h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标本PCT,根据统计数据结果计算入院后第24、48、72 h的PCT清除率。根据患者出ICU时状态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分析PCT和PCT清除率之间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分析PCT清除率对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74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生存组),占60.2%,49例死亡(死亡组),占39.8 %。两组之间0、24 h PCT无统计学差异(P>0.05),48、72 h生存组低于死亡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 PCT清除率24、48、72 h PCT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72 h PCT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0.688~0.87),可以作为预后判断指标。结论:在肺部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死亡率与PCT水平升高有关,且72 h PCT清除率对预后评估有明显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早期血浆白蛋白变异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纳入对象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131)及死亡组(n=108),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ICU基本情况、预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变异等,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入ICU 24 h内血浆白蛋白下降值及其变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入ICU 24 h内血浆白蛋白水平、发病到入院时间、发病到入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入ICU 24 h内血浆白蛋白下降值及变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和0.742,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25 g/L(敏感度61.45%,特异度81.67%)和13.5%(敏感度62.65%,特异度78.3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ICU 24 h内血浆白蛋白下降值及变异度与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相关,而且,随着下降值及变异度的增大,死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入ICU 24 h内血浆白蛋白下降值及其变异度是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早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陈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502-1503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血压变化与急性期生命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发病时收缩压较发病前均明显升高,死亡组治疗后24、36和48 h的收缩压再度升高,并接近于发病时血压,而存活组的收缩压不再升高。结论:治疗后24~48 h收缩压是否持续升高是判断其急性期生命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魏桂芳  常银江  杨宵曼  杜玉明 《重庆医学》2018,(11):1475-1479,1484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压动态变化(△CVP)结合脉冲多普勒法记录的二尖瓣扩张早期的血流速度与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比值(E/A)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所有患者均于入ICU时计算同期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观察两组患者△CVP与E/A变化,记录入科时,6、24 h后相关的E/A、CVP值,计算6、24 h后的动态变化的绝对值,对相关节点的记录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预后的价值.结果 共入选233例脓毒症患者,28d存活122例,生存率为52.4%;死亡111例,病死率为47.6%.死亡组除入ICU时血乳酸、APACHEⅡ、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存活组(P<0.05)外,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入ICU 0、6 h E/A值,分别为0.54±0.17、0.69±0.24;0.57±0.28、0.85±0.25 (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818.6h后的CVP变化值△h1与24 h后的CVP变化值△h2分别为5.67±4.16、7.82±4.81;6.58±3.89、8.82±2.40(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05.其中6h时,E/A的截断值取0.75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为单指标最高,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16%、95.45%;其入ICU 6 h E/A与△CV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44,其截断点取0.471时,预后评价的灵敏度为88.32%,特异度为90.71%.结论 早期的E/A可作为脓毒症的预后评价指标,结合早期△CVP能早期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并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将44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预后情况分为A组(复苏成功后存活> 72h,但最终1周内死亡,29例)、B组(复苏成功后存活>1周,15例).检测入院后12、24、48、72h的PCT值.观察不同时间段PCT变化趋势,分析PCT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入院后12h的PCT值均高于24、48、72h的PCT数值;两组随着时间的推移,PCT值总体均有下降,但A组下降缓慢;两组48、72h的P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患者PCT值存在明显升高的现象,通过动态观察PCT值变化,可能对判断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暑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中暑组,每组各10只,分别置于室温和高温环境(43℃)中70 min。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SUN)、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中暑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CR、SUN、AST及ALT水平升高。结论中暑损伤大鼠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针对中风之成因提出"凡中风多由热起",开创了中风病"火热中风"学说的先河.通过分析孙思邈对中风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旨在探求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学说的认识脉络,理清其发展规律,以期开拓防治中风病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实验指标对于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本院急诊监护病房的53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32)及死亡组(n=21),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肌红蛋白 (myoglobin , MYO)、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isoenzyme-MB, CK-MB)、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乳酸(lactate, Lac)、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及一般情况,如:体温(temperature, T)、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 APACHEⅡ score)、年龄的差异,并比较患者入院0、12、24、36、48、60、72 h的血MYO、CK、CK-MB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分布特点,同时分析各指标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体温、APACHEⅡ评分、GCS、PCT、Lac、CHE、PT、APTT、ATⅢ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死亡组各时间点实验指标MYO、CK、CK-MB持续升高,存活组各实验指标在升高后48h后保持稳定并逐渐下降,两组MYO、CK、CK-MB在48、60、72 h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T、MYO、CK、CK-MB、Lac及CHE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其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651、0.344、0.743、0.735、0.725、0.531、-0.403,GCS和CHE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T、MYO、CK、CK-MB和Lac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APACHEⅡ评分的变异有67.7%可由CK-MB、GCS来解释。结论 存活组与死亡组两组MYO、CK及CK-MB变化趋势显著不同,GCS、T、MYO、CK、CK-MB、Lac及CHE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抗中暑速效喷雾剂在高温环境下对大鼠肛温和死亡率的影响,以确定抗中暑速效喷雾剂能否增强大鼠的热耐受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给抗中暑速效喷雾剂,B组给氯丙嗪作为阳性对照,C组给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3组同时放入温度为41 ℃,相对湿度为70%的人工热室中受热至死。热暴露前测1次各鼠肛温,热暴露1 h后再测1次肛温,并记录各鼠死亡时间。结果A组和B组能降低大鼠肛温和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结论抗中暑速效喷雾剂能增强大鼠高热环境的耐受能力,具有抗中暑作用。  相似文献   

15.
Both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heat stress-related health problems have been increasing globally, probably due to global warming.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published a landmark climate report, the 6th Assessment Report, which shocked the world. It emphasized that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such as the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s, oil, gas, and coal, were responsible for climate change. The combin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increased temperatures has meant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requiring emergency transport for heatstroke has been increasing in Japan from 2008 to 2020. The increase in ambi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requiring emergency transport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0.669 and P=0.008). Like many human activities, medical care is resource intensive and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water, as well as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A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e need to be cognizant of how our eco-friendly activities both on and off the job can contribute to saving both the patients and us.  相似文献   

16.
17.
王珊珊  杨晓明  王涛 《重庆医学》2016,(15):2058-2060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热射病大鼠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H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育亨宾组(Y组).麻醉后将大鼠置于(40.0±0.5)℃环境,直至体温达到42℃,建立热射病模型.于热应激终点后1h采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HMGB1浓度,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PMBCs,Western blot法测定PBMCs中HMGB1的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H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明显增加,而PBMCs中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H组相比,D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降低,而PBMCs中HMGB1水平增加(P<0.05);与D组相比,Y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增加,而PBMCs中HMGB1水平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降低热射病大鼠血清HMGB1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PBMCs表面α2受体,减少其HMGB1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热习服对热射病小鼠中枢神经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48只C57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CON)组、热习服(HA)组、热射病(HS)组、热习服+热射病(HA+ HS)组,分别建立热习服和热射病模型.观察比较各组动物脑组织含水量,脑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FJB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变性情况,TUNEL染色标记凋亡神经细胞,免疫荧光标记自噬神经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 3及LC3蛋白表达.结果 在43℃环境中暴露120 min后,HA +HS组脑组织含水量为(78.54±0.25)%,显著低于HS组的(79.64 ±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病理学显示HS组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染色质边集,核明显固缩、破裂、溶解,细胞空泡化明显,神经元变性和凋亡加剧,HA+ HS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神经元变性和凋亡减轻,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HA、HA+ HS和HS组神经细胞自噬均明显增强,但与HS组相比,HA+ HS组自噬程度下降,且L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热习服对热射病小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减轻热射病导致的中枢神经细胞自噬及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素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 大鼠模型早期干预的作用。 方法 雄性SD 大鼠60 只随机分为3 组:空白对照组(A 组,n=8)、劳力性热射病组(B 组,n=26)、劳力性热射病+ 肝素组(C 组,n=26)。B 组及C 组应用热应激+ 运动建立劳力性热射病大鼠模型。成模后B 组、C 组随机取10 只做生存率分析(B1 组、C1 组),B 组和C 组其余大鼠按发病后0 h、2 h 随机分为两个亚组(B2 组、B3 组、C2 组、C3 组,各8 只)。取血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应用ELISA 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含量。 结果 C1 组8 h 生存率高于B1 组(P < 0.05)。与A 组相比,B2 组、B3 组、C2 组、C3 组PLT 均显著降低(P < 0.01),APTT 显著延长(P < 0.01)。但与同时间点B 组相比,C2 组、C3 组血小板数量升高(P < 0.01),APTT 短于B 组(P < 0.01)。与A 组相比,B2 组、B3 组、C3 组TNF-α 显著升高(P < 0.01) ;但C2 组、C3 组TNF-α 明显低于同时间点B 组(P < 0.01)。 结论 肝素预处理可提高EHS 模型大鼠生存率,改善其凝血功能异常及降低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EHS 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结肠途径治疗(肠疗)对中暑犬血清酶、炎症因子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温中暑犬的动物模型,将犬随机分为两组(肠疗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降温时间。测定中暑前、中暑后6、24、48h的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K),测定上述时点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毒素(ET)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肠疗组降温时间明显缩短(P〈0.01),ALT、AST、CK明显降低(P〈0.05),IL-1β、IL-6、TNF—α和ET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肠疗可加快高温中暑犬降温速度,促进血清酶恢复,清除血清炎症因子,减轻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