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粪便中日本血吸虫卵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5例阳性病人3d全粪的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卵在粪便中的分布具有聚集性,虫卵主要分布在粪便的表层及头端,从表面至内部及从头至尾部虫卵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随着时间的不同粪便中的虫卵计数亦有变化;又通过对44例阳性病人的同一粪样同时制Kato片10张,结果显示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几何均数的变化并不明显,可认为虫卵在粪便的局部是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Kato-Katz法,首次对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粪便的内、外层及混匀样本各作50张涂片定量检查。结果各感染度患者粪便虫卵平均数均以外层显著高于内层,混匀后虫卵数居两者之间;每视野虫卵平均数亦均以外层高于内层,混匀后居中。各感染度粪便的内、外层均以前段粪便虫卵平均数多,中段次之,尾段明显减少。虫卵在低感染度粪便内、外层的分布一般为poisson分布。这一特点为Kato-Katz法的取样和准确定量感染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粪便日本血吸虫虫卵DNA提取法及PCR优化体系。方法利用蛋白酶K和苯酚法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家兔粪便中提取DNA,根据日本血吸虫基因(AF00369)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粪便中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对PCR方法的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有限稀释法推测PCR检测法可检测到的最低虫卵数。结果以感染家兔的粪便中提取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可扩增到分子量大小约为400bp的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经BLAST工具进行分析.与日本血吸虫基因(AF00369)比对的同源性为96%;25μl PCR反应体系的最优化反应条件:MgCl2 1.5μl;dNTP0.5μl;引物1.0μl;DNA模板5.0μl;TaqDNA聚合酶0.5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3℃退火30s、72℃延伸30s,30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PCR检测法可检测到的最低虫卵数为0.015个。结论成功建立感染家兔粪便中虫卵DNA的提取方法及PCR血吸虫基因片段检测方法,同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为从分子角度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DNA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用体视学方法对实验性家兔肝内日本血吸虫卵性肉芽肿及其各组分进行形态计量研究,并用该方法对吡喹酮抗血吸虫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体视学方法用于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态计量研究肯有原理简单、测量方便、运算简捷、可获得大量三维结构信息等特点,并可为今后抗血吸虫药物疗效考核及新药筛选提供新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观察体外日本血吸虫卵肉芽肿反应模型的形态变化及反应强度与脾细胞供鼠感染阶段的关系。方法 取日本血吸虫感染后不同阶段的小鼠脾细胞在体外培养,在培养系统中定量加入日本血吸虫干卵后,对围绕虫卵的脾细胞反应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计数。结果 感染鼠脾细胞出现显著的围绕虫卵的黏附反应,黏附细胞最初以粒细胞为主,很快被巨噬细胞所替代,周围有淋巴细胞的增生反应,以后出现成纤维细胞;加卵培养后感染鼠脾细胞的肉芽肿反应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感染后7—20周的感染组小鼠脾细胞对虫卵的反应指数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体外肉芽肿反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作为研究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发生机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用体视学方法对实验性家兔肝内日本血吸虫卵性肉芽肿及其各组分进行形态计量研究,并用该方法对吡喹酮抗血吸虫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体视学方法用于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态计量研究具有原理简单、测量方便、运算简捷、可获得大量三维结构信息等特点,并可为今后抗血吸虫药物疗效考核及新药筛选提供新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虫卵的二维数据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设计人门静脉内日本血吸虫虫卵过滤器孔眼的大小。方法 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虫卵的周长、面积、长径、短径、等效直径、圆球度。依据长径、短径数据算出虫卵的体积和均值。结果 长径最大值84.55μm,最小值39.19μm;短径最大值57.22μm,最小值23.2μm。体积最大值131
039μm 相似文献
9.
10.
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经7.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可分为23—28条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带.应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技术,显示感染血吸虫的兔血清可识别其中18条组分带.经吡喹酮治愈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识别这些组分时,发现针对分子量为107kD和121kD2个组分的抗体消失较其他组分为早(治愈后7wk反应明显减弱,11wk时则消失).应用电洗提技术可把这2个组分抗原提纯,并用于ELISA检测相应抗体,显示治愈后兔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明显下降,提示该2种组分抗原具有潜在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虫卵文库中筛选并鉴定出与免疫诊断及免疫预防有关的基因克隆。方法:采用S.jSEA超免疫兔血清对日本血吸虫卵文库进行筛选。先去除抗大肠杆菌抗体,经三轮筛选得到12个阳性克隆,然后,用辅助噬菌体进行体内剪切,经抗菌素平板筛选含重组质粒的阳性菌落,每个菌落分为2份,一份进行PCR扩增以测定插入片段的大小。另一份用于制备纯质粒DNA模板,进行DNA序列测定,通过GCG软件对所得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共筛得12个阳性克隆,PCR后测得其长度大多为1.2kb,其中8个与S.j热休克蛋白70的基因同源,2个与S.j钙网蛋白同源,1个与S.mimmunophilin同源,1个与S.j23kDa蛋白同源。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用抗SEA血清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文库的筛选结果,所得的12个阳性克隆均为编码日本血吸虫免疫诊断及预防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虫卵肉芽肿形成的致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腹腔注射致敏C57BL/6小鼠,继之经脾脏注射虫卵形成的肝虫卵肉芽肿模型。用SEA致敏组作阳性对照,SP2/0腹水组作阴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虫卵攻击后第4d,NP30致敏组肝虫卵肉芽肿面积、体积即开始明显增加,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肉芽肿面积在第8d、体积在第15d达高峰值,与SEA致敏组的高峰值相近(P>0.05)。而SP2/0腹水组肉芽肿的面积、体积至第32d才达高峰值,其高峰值低于NP30致敏组(面积P<0.05,体积P<0.01)。本文提示NP30对肝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具有致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未成熟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对宿主肝内肉芽肿病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wk-SEA、5wk-SEA和6wk-SEA加福氏佐剂,背部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攻击感染后短期动态观察结果显示,4wk-SEA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4~6wk时,小鼠肝组织内的减卵率(40.74%~52.59%)显著高于感染组和佐剂对照组(P<0.01),且在攻击感染后6wk时,免疫鼠肝组织内未见成熟虫卵,同期肝组织内肉芽肿平均直径(81.54±20.70μm~115.28±20.52μm)明显小于对照鼠者(152.22±60.69μm~349.11±48.40μm),而用5wk-SEA和6wk-SEA免疫小鼠均未获得类似4wk-SEA的免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能诱导出显著的抗病免疫力(明显的减卵率和成熟卵减少率及感染鼠肝内肉芽肿的显著缩小),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内抗原和抗体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日本血吸虫虫卵注入肺内同步产生肉芽肿的小鼠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新鲜虫卵注入未致敏小鼠肺内,3.5d即出现细胞反应,28d达高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早期的主要成分。虫卵内抗原(SEA)于注射后第1d最高,随即逐渐下降,卵周抗原3.5d开始逐渐增高,28d达到高峰,其后逐渐减少,未测到抗-SEA抗体。以抗原消耗的虫卵注入致敏小鼠,至第35d实验结束时未见明显肉芽肿形成。结果表明新鲜虫卵能对未致敏小鼠诱发肉芽肿形成;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机制与曼氏血吸虫者相似,也是虫卵抗原(SEA)诱发的细胞免疫为主的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卵源性组分抗原SjR47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虫卵肉芽肿病变保护性免疫力。本文对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动态和抗体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jR47免疫小鼠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在感染后早期(4wk)升高,随后下降,至感染后8wk时,CD4+和CD8+T细胞比值<1.00,呈免疫抑制现象。SjR47免疫小鼠感染后0~12wk时血清抗SjR47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抗SEA抗体水平,也显著高于同时期的佐剂和感染对照组小鼠抗SjR47抗体水平(P<0.01),进一步测定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表明,SjR47免疫小鼠的IgG1水平升高非常显著。实验结果表明,SjR47免疫小鼠后诱导的抗虫卵肉芽肿病变保护性免疫力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密切相关,其中IgG1抗体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虫卵计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粪中日本血吸虫卵计量变异特征。方法对清溪二村民连续7次收集粪便,用改良Kato法涂片2张;对44倒粪检阳性者,再涂片10张。结果一村粪检累计检出率从单次42.38%增加到7次的68.26%,二村从17.02增加到35.98%。虫卵在同一粪便中的分布并非完全随机。结论改良Kato法的敏感性与人群感染度及粪便取样部位有关;个体内虫卵计量变异,可用负二项分布来描述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病人治疗前后对虫卵抗原的抗体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具有特异性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的蛋白分子。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印迹法(EITB)对9例日本血吸虫慢性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3、9、12个月虫卵抗原的抗体及抗体亚型应答变化进行分析。结果9例病人血清特异性IgG识别的反应带中,治后12个月,7例病人血清11kDa、13kDa反应带变淡。2例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检测特异性IgG4识别的反应带,治疗后12个月,8例病人血清的IgG识别的13kDa及11kDa抗原反应带明显变淡或消失,尤以IgG识别的13kDa抗原反应带消失明显,显示较强的特异性。1例治前反应很弱,因而难以判断治疗前后的变化。结论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对虫卵相关抗原识别带的消失似可作为化疗效果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小鼠肺模型进行研究。ICR雄性小鼠32只,分成免疫组和佐剂对照组各16只,免疫组小鼠经rSjc26GST免疫。免疫结束后第5天两组小鼠均由尾静脉注射新鲜日本血吸虫虫卵悬液0.2ml(内含活卵1500-2000个),于注卵后第8天、16天和21天分批剖杀小鼠,观察肺部形成的虫卵肉芽肿病变。结果发现免疫鼠肺内肉芽肿大小受到明显抑制,免疫后第8天、16天、21天肺肉芽肿平均直径分别为100.00±12.6μm,106.43±11.4μm,105.70±11.8μm,对照鼠在相应时间分别为141.90±23.4μm,176.67±34.9μm,199.53±21.7μm,抑制率从8天的29.5%、16天的39.8%到21天的47.0%逐渐增加,并且免疫组肺相对湿重也较佐剂对照组有所减少,证实rSjc26GST具有明确的抗肉芽肿病变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