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对47例髋臼移位骨折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骨盒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47例均获随访。根据Merled‘Aubigue临床评定标准,优23例,良16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2.9%。结论: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效果良好,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术中准确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移位髋臼骨折3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3 5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 ,前壁、前柱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后壁、后柱骨折采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 ,双柱骨折采用延长的髂股入路 ,内固定材料采用AO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及可吸收螺钉。结果 随访 3 2例 ,平均随访 6个月 (6~ 48个月 )。临床效果 :优 16例 ,良 11例 ,一般 5例 ,骨折均一期愈合 ,无股骨头坏死。骨折复位效果 :优 10例 ,良 16例 ,可 7例 ,差 2例。结论 根据髋臼骨折的类型、骨块移位程度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 ,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及可靠的内固定 ,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骨折类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改良扩大“T”形髂股入路,对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按Matta复位评定标准,优12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1%。结论对于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应根据X线片和CT扫描,确定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其切开复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2009年3月63例接受我院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均按Letoumel-Judet方法进行分型,38例采用K-L(Kocher-Langenbeck)入路、10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5例采用髂腹股沟加K-L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髋臼骨复位后,采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结果按Matta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标准,本组35例达解剖复位(骨折移位0~1mm),24例满意(骨折移位2~3mm),4例复位不满意(骨折移位〉3mm)。根据Matta等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经随访7~41个月,平均25个月,48例优,5例良,7例可,3例差,优良率为84.1%。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3例创伤性骨关节炎,2例不同程度的异位骨化。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找准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良好的复位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移位髋臼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1999-2003年,共完成手术23例,其中左侧14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分别为:车祸伤 20例.坠落伤2例,砸伤1例.合并伤:坐骨神经损伤3例,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13例,股骨干骨折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肱骨骨折各1例,胸腹部多发性损伤4例.2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伤后1周内15例,2-3周6例,4-6周2例.前柱、前壁及双柱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横形伴后壁骨折采用延长髂股入路,其余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所有骨折行髋臼重建钢板及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人经3、6、12、18个月随访,按Matta的疗效标准,本组病人解剖复位18例,占78.3%;满意4例,占17. 4%,不满意1例,占4.3%.所有病人经一年以上随访,髋关节功能和X线表现:优:67%;良:28%;差5%.合并有坐骨神经损伤逐步恢复,仅1例遗留足背伸功能障碍.并发症:股神经麻痹2例;切口感染1例;股动脉损伤1例;异位骨化3例. 结论 移位髋臼骨折经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在漂浮体位下,对照组48例给予髂腹股沟联合K—L人路依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47例给予髂腹股沟联合K—L人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解剖复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髋臼骨折术后优良率为91.49%,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分级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漂浮体位下行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部分复杂髋臼骨折等复杂髋臼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手术器械使用方便、解剖复位满意和固定牢靠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疗效。方法:将47例复杂髋臼骨折均按Letoumel-Judet方法进行分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以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3月,平均9.6月,按Matta等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标准,本组达解剖复位33例(骨折移位0~1mm),满意9例(骨折移位2~3mm),不满意复位5例(骨折移位>3mm)。根据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27髋,良9髋,可8髋,差3髋,优良率为76.6%。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异位骨化3例。结论:术前三维CT重建对骨折准确分型和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作用;术中对骨折尽可能解剖复位,进行可靠的内固定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髋臼骨折31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1年1月-2006年3月对31例移位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1例平均随访24.6个月。按Matta的标准,优19,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9%。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早手术,满意的骨折复位,坚强钢板螺钉内固定,合理早期功能锻炼,移位髋臼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依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综合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腓总神经损伤、骨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结论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固,解剖复位满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标准三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行改良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7%,对照组的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为(54.7±8.6)min,术中出血量为(234.4±27.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6.2±9.8)min、(511.9±53.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分型、手术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3月,采用骨盆重建钢板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83例,男性59例,女性24例;年龄19~72岁,平均41.2岁;左侧40例,右侧43例。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标准分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83例平均随访24.5个月(12~36个月)。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9例,满意复位31例,复位不良3例。骨折均获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优42例,良29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85.5%。术后发生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股骨头坏死3例,异位骨化8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结论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时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邓信昌 《安徽医学》2012,33(5):532-53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中采用健侧可前后翻转的"漂浮"健侧卧位,对于不规则骨折,做前后路2个切口,由髂嵴开始,初步复位移位较多的大骨块,经髂腹股沟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前柱和前壁骨折,对于高位骨折使用2块短钢板固定髂嵴内侧缘,根据髂耻嵴形状,使用1块钢板预弯固定,低位骨折沿髂耻嵴使用1块钢板固定,K-L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后柱以及后壁骨折。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3.5±0.5)h,术中平均失血(1 135±230)ml,解剖复位达到67.9%,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6.4%,治疗后总优良率为89.3%,总共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腹股沟斜疝以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术中显露充分,其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内固定稳固,并发症影响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前侧入路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2例髋臼骨折病例经前侧入路(髂腹股入路或Stoppa入路)应用重建钢板一期骨折复位和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0.2月(12~45月)。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4例,2例复位差,复位优良率90.91%。采用改良的D'Aubigne功能评分,优13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达86.36%。结论:对于具有适应证的髋臼骨折,通过前侧入路,能得到满意的显露及复位固定,相对于髂腹股沟入路,前侧的Stoppa入路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笔者于2001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7例,手术采用K-L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AO螺钉进行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5年,关节功能评定按美国骨科学会制定的标准:优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2%。无切口及深部感染,无内固定物折断。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植入和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臼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08年9月间手术治疗的34例髋臼复杂骨折患者病史资料,男25例,女9例,平均年龄36.6岁。骨折按照Letounel分类: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7例,T型骨折8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4例,双柱骨折13例。对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和螺丝钉内固定,其中髂腹股沟入路12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15例,髂股延伸入路1例,前后联合人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6例。结果34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本组解剖复位19例,良好复位10例,复位较差5例。根据Matta临床评分标准:优15例,良9例,可7例,差3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9例,股骨头坏死3例,异位骨化9例。结论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结合术者的经碍命是获得良好临床结果的关锌。  相似文献   

16.
马华  孟琳  赵奎  王华  周嘉庆  魏春 《医学综述》2013,(2):349-350
目的探讨髋臼横行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的17例髋臼横行骨折患者,均先行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术中C臂机透视,了解复位情况。复位好则结束手术,复位不满意则进行后路复位固定。结果该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个月至4.5年,平均21个月。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按美国矫形外科学会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为76.5%,早期出现坐骨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异位骨化,出现骨性关节炎3例。结论选择其手术入路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决定手术入路的关键因素是骨折类型及其移位方向,决定功能恢复的是解剖复位的程度及手术的时间、合并伤及术后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及疗效。方法:对52例髋臼粉碎性骨折根据骨折不同类型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及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并行重建钢板、拉力镙钉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随访5~60个月,平均13个月。根据M atta评价标准,解剖复位39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3例。髋关节功能按HHS标准进行评估:优38例、良6例、可4例、差4例。结论:手术是髋臼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注重复位质量、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组48例采用Letoumet分类法确定并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36个月,按照Matta标准,优3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7-5%。结论 手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手术时机适当,合适的人路和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本组复合型髋臼骨折12例,其中"T"型骨折3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1例。术中采用髂腹股沟入路5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4例,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3例。均采用克氏针、AO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12例均获得1~2年的随访。5例解剖复位,5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差;关节功能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5%)。末次随访时,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另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术前准确的判断、术中良好的手术切口设计、可靠的骨折复位及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锻炼是保证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9例按照Letournel分型,前壁骨折2例,前柱骨折5例,前壁并前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3例,后壁并后柱骨折3例,横行骨折2例,横行并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采用髂腹股沟切口12例,Kocher-Langenbeck切口14例,延长的髂股切口3例。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24例,螺钉内固定5例。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9例,不满意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 根 据髋臼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能使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