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中药赤芍的不同产地野生品及栽培品中芍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及苯甲酸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儿茶素、苯甲酸),272 nm(没食子酸、芍药苷),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赤芍野生品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酸的含量范围依次为0.008 35%~0.143%,0.024 2%~0.675%,2.23%~8.03%,0.033 2%~0.152%。赤芍栽培品以上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6 26%~0.052 3%,0.114%~0.516%,1.57%~4.18%,0.032 5%~0.115%。黑龙江大庆和吉林梨树县产赤芍栽培品的芍药苷、儿茶素含量与野生品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以芍药苷及儿茶素共同做为评判赤芍道地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为适宜进行赤芍栽培的地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栽培和野生芍药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丹皮酚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研究赤芍与白芍的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栽培和野生芍药为材料,分别采用直接干燥、水煮后干燥、去皮后水煮干燥、水煮后去皮干燥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各类材料7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野生芍药的芍药苷和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栽培芍药,而栽培芍药的芍药内酯苷含量高于野生芍药,二者在上述3种成分含量的相对差异受加工方法影响较小。采用水煮后干燥、去皮水煮后干燥、水煮去皮后干燥处理会导致栽培和野生芍药的苯甲酸和丹皮酚含量降低为痕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处理下的栽培和野生芍药截然聚为两大组。结论:赤芍和白芍的药效成分含量差异主要来源于其本身的差异,受加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来源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为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规格白芍药材和饮片中芍药苷含量,从化学成分上评价其质量差异。结果:白芍药材中野生品中芍药苷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以安徽亳州芍药中芍药苷含量最高,栽培品为3.82%,野生品为4.91%,经炮制加工后,白芍饮片中芍药苷流失较严重,其平均含量约为2.5%,但符合2010年《中国药典》白芍含量测定项下大于1.2%要求。结论:生长环境和炮制加工方法是影响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川西高原上野生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入药部位(根)和非入药部位(地上部分)中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和丹皮酚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并综合评价其品质。方法 以上述7种成分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30 nm,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采用2012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构建指纹图谱;采用聚类热图分析、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等方法对各产地川赤芍进行评价。结果 野生川赤芍地上部分和根中均含有7种化学成分,仅有3批次地上部分样品中芍药苷含量不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要求。建立了野生川赤芍根和地上部分的HPLC指纹图谱,二者均标定了19个相同的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的7个(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丹皮酚)。不同产地川赤芍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且存在明显的区域一致性特征,但芍药苷的差异相对较小。康定市老榆林、雅江县相格宗、阿坝县查理加油站和若尔盖县巴西乡的川赤芍药材质量相对较好。结论 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分析川赤芍中的主要化合物,川西高原野生川赤芍药材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川赤芍根和地上部分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相近,地上部分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药用芍药的栽培与白芍道地产区形成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栽培品的根,经水煮去皮加工为白芍.白芍的形成与芍药的栽培密切相关,栽培芍药的药用并逐渐形成单独一味中药白芍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与同物种野生品为基源的赤芍完全不同的中药一白芍.道地药材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名出1935年<药物出产辩>.探讨白芍的形成及其道地药材的形成,对于研究芍药野生变家种时性状和药效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芍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既作中药赤芍,又作白芍用,但主治病症有很大区别.本研究在探索这种区别科学性的基础上和确定芍药苷含量的可行标准。方法:直接从主要产区取样,用RAPD技术分析DNA多态性特征,用显微计数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的数量,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DNA和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可以区别野生和栽培,观赏栽培和药用栽培的芍药。赤芍中芍药苷含量不得低于3.5%;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改为幅度限制,应在0.8%~3.5%之间,以区别于赤芍,证明中医临床将同一物种芍药区分为赤、白使用是科学的。结论:野生变家种并非是解决赤芍资源走向枯竭的正确途径;为完整准确地表达赤、白芍的来源,建议白芍定义为药用栽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CV.Baishao经去皮、水煮等方法加工干燥的根,药材的拉丁名建议为Radix Paeoniae Lactiflorae Alba,因为同属其它种即使栽培也不作白芍用;赤芍定义为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var.1actiflora的干燥根,采用新的药材拉丁名Radix Paeoniae Lactiflorae Fera,因为赤芍并非赤色,其本质是野生来源;观赏芍药不能作白芍和赤芍,拉丁名亦应标明观赏Paeonia lactiflora Pall.CV.Ornata。  相似文献   

7.
目的 :积累野生和栽培芍药中芍药苷含量在不同产地和部位间的变异数据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 ,ZorbaxRx C1 8柱 (4.6mm× 2 50mm) ,粒径 5μm ,流动相乙腈 水 (1 7∶83) ,流速 1 0ml·min-1 ,检测波长 2 30nm ,灵敏度 0 1AUFS。结果 :芍药根茎中芍药苷含量近于或略高于根 ,枯根中含量也不低 ,说明单一指标尚不足以控制其质量 ;野生品赤芍中芍药苷含量普遍高于栽培品 ,大致以 3 %为分界线 ,故提出赤芍中芍药苷含量不低于 3 5 %的建议 ;在所采用的HPLC条件下 ,野生品图谱只有芍药苷一个主峰 ,而所有栽培品在芍药苷峰之前还有一个主峰 ,可作为赤芍和白芍的定性鉴别指标。结论 :样品直接取自原产地 ,其代表性、典型性和覆盖面都是前所未见的 ,故建议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采用本建议。  相似文献   

8.
白芍为常用中药 ,商品为人工栽培的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经去皮水煮加工后的干燥根。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芍药苷是芍药的主要成分 ,具有镇静、解痉、抗炎、抗应激性溃疡病、扩张冠状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效 ,而且毒性小 ,临床上已试用于治疗冠心病。为了比较道地与非道地白芍药材的质量 ,芍药苷无疑是首选化学指标[1] 。苯甲酸在芍药中一般被视为无效成分 ,而且还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 ,因而摄入一定量可产生毒副…  相似文献   

9.
关于芍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既作中药赤芍,又作白芍用,但主治病症有很大区别,本研究在探索这种区别科学性的基础上和确定芍药苷含量的可行标准。方法:直接从主要产区取样,用RAPD技术分析DNA多态性特征,用显微计数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的数量,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DNA和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可以区别野生和栽培,观赏栽培和药用栽培的芍药。赤芍中芍药苷含量不得低于3.5%;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改为幅度限制,应在0.8%~3.5%之间,以区别于赤芍,证明中医临床将同一物种芍药区分为赤、白使用是科学的。结论:野生变家种并非是解决赤芍资源走向枯竭的正确途径;为完整准确地表达赤、白芍的来源,建议白芍定义为药用栽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CV.Baishao经去皮、水煮等方法加工干燥的根,药材的拉丁名建议为Radix Paeoniae Lactiflorae Alba,因为同属其它种即使栽培也不作白芍用;赤芍定义为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var.lactiflora的干燥根,采用新的药材拉丁名Radix Paeoniae Lactiflorae Fera,因为赤芍并非赤色,其本质是野生来源;观赏芍药不能作白芍和赤芍,拉丁名亦应标明观赏Paeo-nia lactiflora Pall.CV.Ornata。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和部位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积累野生和栽培芍药中芍药苷含量在不同产地和部位间的变异数据,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Zorbax Rx-C18柱(4.6 mm×250 mm),粒径5 μm,流动相乙腈-水(17∶83),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灵敏度0.1 AUFS。结果:芍药根茎中芍药苷含量近于或略高于根,枯根中含量也不低,说明单一指标尚不足以控制其质量;野生品赤芍中芍药苷含量普遍高于栽培品,大致以3%为分界线,故提出赤芍中芍药苷含量不低于3.5%的建议;在所采用的HPLC条件下,野生品图谱只有芍药苷一个主峰,而所有栽培品在芍药苷峰之前还有一个主峰,可作为赤芍和白芍的定性鉴别指标。结论:样品直接取自原产地,其代表性、典型性和覆盖面都是前所未见的,故建议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采用本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赤芍和白芍不同部位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赤、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差异,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色谱柱:Hyper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14∶86);检测:UV 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赤、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不同。结论运用HPLC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赤、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区别同为芍药来源的赤芍和白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 /MS)以及HPLC-DAD法从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别探讨中药白芍饮片与赤芍饮片化学成分以及含量差异,定性采用Q-TOF-MS法,负离子模式扫描,鉴定出白芍38个成分,赤芍30个成分.定量采用HPLC-DAD法,分析14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亚硫酸酯、原儿茶醛、没食子酸甲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酸乙酯、苯甲酸、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测定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0),回收率(n=6)均在96.0% ~ 101.2%,RSD均小于2.78%,并且8种成分在白芍和赤芍中分布存有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PLC-DAD-Q-TOF-MS/MS联用技术,为鉴定白芍与赤芍的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综合评价白芍与赤芍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Aim of the study

To establish a HPLC–MS method and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paeoniflorin, albiflorin and oxypaeoniflorin and the pharmacokinetics difference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extract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were separately administrated to ra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aeoniflorin, albiflorin and oxypaeoniflorin in rat plasma were determined by HPLC–ESI-MS method. The plasma samples were pretreated by protein precipitation with methanol an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 C18 column with a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0.1% formic acid and methanol (67:33, v/v). The detection was accomplished by multiple-reaction monitoring (MRM) scanning via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source operating in the negative ionization mod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and the total AUC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paeoniflorin, albiflorin and oxypaeoniflori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Conclusions

A specific and sensitive HPLC–ESI-M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aeoniflorin, albiflorin and oxypaeoniflorin in rat plasma an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pharmacokinetic study. The results might be helpfu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different effect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相似文献   

14.
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总鞣质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总鞣质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鞣质含量,并进行比对。结果赤芍野生品的鞣质含量为0.77%~4.38%,赤芍栽培品鞣质的含量为0.32%~1.06%。鞣质的含量与栽培年限呈正相关,即栽培年限越长,鞣质含量越高;同等栽培年限芽头栽培的赤芍较种子栽培的鞣质含量高。结论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的鞣质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加工炮制对白芍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考察加工炮制对白芍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分析经去皮、水煮和硫磺熏制3个不同加工阶段后,白芍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等8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0.015%磷酸溶液,梯度程序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结果:经去皮和水煮,除没食子酸和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含量增加外,白芍中其他成分降低。硫磺熏制可降低芍药苷含量,而产生新成分芍药苷亚硫酸酯,该成分是由芍药苷在有水条件下和SO2的反应产物。结论:3个加工阶段都可使白芍成分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白芍加工的目的所在。白芍的加工过程应严格控制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对赤芍和白芍的80%乙醇提取物及其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药理活性比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法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赤芍与白芍的提取物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均有明显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作用,而均无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结论:白芍总提物对抑制炎性水肿和炎性渗出均有很好的效果,而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赤芍总提物的作用明显优于白芍总提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方法: 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 结果: 造模第7天,2 g·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 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1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UPLC-MS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赤芍和白芍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及内源性代谢物分析,探讨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异同.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动物模型,观察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MS)比较赤芍和白芍给药后大鼠血清代谢物指纹图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识物.结果:赤芍和白芍提取物在0.5~1h对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2~3h仅赤芍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前列腺素F2a,前列腺素E3,白细胞三烯A,前列腺素E2;谷胱甘肽等内源性生物标识物对于表征赤芍、白芍的抗炎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发现赤芍和白芍均可影响机体内前列腺素F2a和前列腺素E3的水平,但赤芍和白芍给药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发挥抗炎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结论:代谢组学初步研究结果与传统药理试验结果有相关性,为进一步深人探讨赤芍和白芍的作用机制异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刘芳  杨广德 《中成药》2003,25(10):792-795
目的:建立中药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芍药苷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系统考察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对芍药苷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提取条件。结果:用7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芍药苷提取率。结论:溶剂种类和提取方式对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效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古籍,从不同时代的命名依据以及炮制方法的角度,比对古今关于赤芍、白芍的区分方法,进而考证《伤寒杂病论》中所用芍药的类别。在《本草经集注》成书之前的中医古籍中未有赤芍、白芍之分,至清代主要根据植物的根、皮、花的颜色区分,现代中药学主要根据是否去皮来区分。认为《伤寒杂病论》中无去皮要求的芍药应为现代的赤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