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裕洁  黄丽  林育平 《吉林医学》2013,34(6):1053-105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VAP的防治措施。方法:对55例行人工机械通气的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非感染性慢性肺疾病、气管切开、意识状态、联合使用抗生素在VAP组及非V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抗生素联合应用是VA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时间≥3 d、意识状态、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翁端丽 《医学综述》2014,(23):4386-4388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机辅助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重症患者50例,均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按其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20例和非VAP组30例,分析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与否、ICU观察天数、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胃内容物吸入与否以及H2受体拮抗剂使用与否与VAP的相关性。结果机械通气时间>3 d、ICU观察天数>7 d、昏迷、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2种等因素均对VAP的发生造成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时间≥3 d(OR=2.387)、ICU观察天数>7 d(OR=2.142)、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2种(OR=1.669)、胃内容物吸入(OR=1.779)、H2受体拮抗剂(OR=2.006)5个变量是VAP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是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联合应用静脉注射抗生素及吸入抗生素可提高VAP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16例,其中发生VAP共50例,对VAP的发生进行相关单因素分析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实施气管切开与否、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种类及基础疾病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意识障碍、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为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龙梅  俞兴群 《安徽医学》2017,38(3):301-30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患者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 10月至2015年 12 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80例患者,36例患者发生VAP(VAP组),44例患者未发生VAP(非VAP组),分析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VAP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6.0%)、肺炎克雷伯菌(1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铜绿假单胞菌(10.0%)、溶血葡萄球菌(8.0%)等.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5 d、APACHE Ⅱ评分≥15 分、意识障碍、误吸、留置胃管、营养状况、抑酸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发生VAP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罗江静 《当代医学》2016,(24):64-65
目的 探究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措施.方法 对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非心脏手术)患者148例,1 48例患者中出现VAP 34例,对VAP及非VAP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插管方式、白蛋白水平、营养支持、激素、联合应用抗生素、胃肠内营养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中共有34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2.97%.VAP组及非VAP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气管是否切开、使用抗生素种类、慢性合并症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d、气管切开、再次插管、慢性合并症≥3种、抗生素的种类≥3种、使用激素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成功率、慢性合并症、抗生素联合应用、气管切开、激素的使用等,临床合理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ICU住院并实施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按照VAP诊断标准分VAP组和非VAP组。统计分析确定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感染慢性肺部疾病等14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有5项:非感染慢性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肠饲营养、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制酸剂和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结论ICU病房VAP是外部的医院环境和患者自身的内环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重点监控,采取不同预防策略联合应用,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择期颅脑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232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的择期颅脑手术患者PPCs的发生率为13.8%。单因素分析得出:PPCs的发生与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3 d、ICU监护时间≥5 d、手术时间≥5 h、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有吸烟史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5 h、有吸烟史、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史、ICU监护时间≥5 d、机械通气时间≥3 d是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是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佳  章范满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1):1101-1102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80岁年龄患者中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48h 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VAP将167例患者分为VAP组(49例)和非VAP组(118例),比较两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相关变量的差异。结果:16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49例;相关变量的单因素检验有10个变量为VAP的危险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仍保留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在ICU中高龄老人VAP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机械通气时间、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ICU内6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护理对策。结果:本次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19例,占31.7%。患者年龄、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误吸、大量应用抗生素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欢欢  郑菊芳  余善招 《重庆医学》2021,50(15):2611-2615,2619
目的 构建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203例IC 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患者发生V A P情况.应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R3.6.1软件进行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ali-bration曲线、Decision曲线评价其准确性、一致性及获益性.结果 在收集的203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 31例,未发生VAP 172例.应用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APACHEⅡ评分、侵袭性操作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为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ACHEⅡ评分≥20分[OR=2.741,95%CI(1.082,6.941),P=0.033]、机械通气时间≥2周[OR=4.370,95%CI(1.748,10.924),P=0.002]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Calibration曲线、Decision曲线评价其一致性及获益性尚可.结论 A-PACHEⅡ评分≥20分、机械通气时间≥2周为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该ICU机械通气患者VAP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性尚可,对临床快速、简便地进行风险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月1月间在我科进行机械通气的38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ARDS控制窗标准”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持续气道正压(CPAP)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患者的转归。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各19例,出窗时间和出窗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5)d和(18±7)d(P〈0.05);ICU住院时间为(16±3)d和(24±7)d(P〉0.05);VAP发生率分别为15.8%和42.1%(P〉0.05);住院病死率分别为21.1%和47.4%(P〈0.05)。结论对ARDS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以“ARDS控制窗标准”为切换时机,采用有创一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对降低VAP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机械通气患者的资料,分析VAP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另将114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针对危险因素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VAP发生率。结果134例患者发生VAP46例,发生率为34.33%。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方式、体位和湿化器污染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5.79%和2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病死率、ICU停留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在ICU内高发,并且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ICU住院的L-HAP患者30例,同期RICU住院期间未发生HAP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HAP患者发病时间(入院第6~14d,第15~28d,第29d后)进行分层,进一步分析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结果 L-HAP组与对照组在意识不清、误吸、有创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8.7)、低白蛋白血症(OR=20.4)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HAP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病死率亦明显升高(P0.05)。入院第6~14d发病的L-HAP需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住院第15~28d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29d后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L-HAP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住院天数及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住院不同阶段L-HAP的病原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62例和对照组(持续有创机械通气)58例,试验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对照组持续使用有创通气直至拔管。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结果试验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VAP发病率、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O.05)。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且降低其VAP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864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的相关住院资料,以同期726例非VAP为对照组,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病率为15.9%。单因素分析发现,机械通气>5 d、侵入性操作、留置胃管、APACHEⅡ评分>15分、意识障碍、口腔护理、抬高床头、每日唤醒排痰与发生VAP有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15分、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机械通气>5 d和神经损伤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口腔护理、患者抬高30°、每日唤醒排痰是VA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合理的护理策略与尽早撤机缩短机械通气有利于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林炜 《中外医疗》2013,(28):52-53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2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收治的128例实施机械通气达48 h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VAP组和非AVP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通气方式等作分析对比。结果确定了年龄、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口咽部或是呼吸机部件生物污染、机械通气方式和时间、抗生素联合应用种类等因素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应依据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呼吸机使用过程中VAP的发生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以便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本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机械通气患者146例,其中发生VAP例数为61。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41.78%,病死率36.07%。共检出病原菌89株,其中G-杆菌71.92%、G+菌11.23%、真菌16.85%。非VAP组病死率17%。结论 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G+菌、真菌感染比例也逐渐增加,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上机时间、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加强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机械通气 > 48 h病人112例,其中经临床诊断为VAP 42例(VAP组),非VAP 70例(非VAP组)。比较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在气管切开、肠内营养、频繁吸痰、气压治疗、早期康复治疗、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气管切开、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和抗菌药物联用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VAP可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加强VAP危险因素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