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涎腺是最常受累的腺体,涎腺的客观检查对SS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涎腺即唾液腺,由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大对腺体组成,受累后出现口干燥症、口腔溃疡、腮腺肿大、猖獗性龋齿等众多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新近发展起来的涎腺超声(salivary gland ultrasonography,SGU)以其  相似文献   

2.
104例老年人涎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人涎腺肿瘤的患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4例老年涎腺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1988~2002年老年人涎腺常见肿瘤发病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04例老年涎腺肿瘤约占同期收治的所有涎腺肿瘤的1/3,良性肿瘤占多数(89例,85.6%),60~70岁年龄段患者居多(79例,76.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1.5:1);腮腺为肿瘤好发部位(69.2%);Warthin瘤占全组腮腺肿瘤的47.2%(34/72),良性肿瘤的54.8%(34/62)。结论 老年人腺肿瘤在发病特点上不同于中青年人,男性居多,Warthin瘤最常见;腮腺部分切除术是大多数老年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腺样囊性癌为涎腺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腺癌中约占1/3。临床上常以生长缓慢、早期侵犯神经和血道转移为特点,容易误诊。近5年来,笔者遇长期误诊的腺样囊性癌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5~52岁。腺样囊性癌发生在颌下腺2例,舌下腺2例,腮腺1例,副鼻窦1例。病史均在5年以上。现举2例报告如下。 例1:女,52岁。左眶下肿物术后5年,曾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混合瘤。1个月后左眶下区出现阵发性、撕裂样疼痛,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行封闭、射频、埋线等治疗无效,于1998年6月收入我院。查体:左眼球突出,运动受限,左眶下区隆起,鼻唇沟变浅,局部压痛明显,左鼻腔通气不畅,有肿物向鼻腔内突出,左腭大孔前方有一1.5cm×  相似文献   

4.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按不同比例组成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腮腺、下颌下涎腺及口腔黏膜下的小唾液腺多见,其次在肺、食管、乳腺、子宫颈及皮肤中均有报道。但黏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胸腺部位是罕见,约占所有胸腺癌的2%~3%[1-2]。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超过30例,国内报道7例[3-9]。本文回顾性从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收治的2例胸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诊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mRNA及其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e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1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的ESM-1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涎腺组织(P〈0.01),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侵犯神经无明显差异。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 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ESM-1分子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论2002年干燥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燥综合征 (Sj gren′ssyndrome ,SS)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人的三对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外分泌腺体 ,因此其病变及功能在SS中备受瞩目。直到2 0 0 2年各国从事SS的专家们经反复实践和讨论后推出SS的国际分类 (诊断 )标准[1] (以下称为 2 0 0 2标准 ) ,它和历年各国制定的标准一样包括了涎腺功能 (唾液流率、核素在涎腺内摄入和排出 )、涎腺的形态 (腮腺造影 )和病理。然而因唾液流量减少的口干症状 ,腮腺肿大的表现可见于其他多种非SS的情况 ,如老年健康者 ,涎腺的脂…  相似文献   

7.
腮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肿瘤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腮腺良恶性肿瘤标本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腮腺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我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腺样囊性癌标本72例,术前均未经放疗或化疗,并按病理分级,其中腺样囊性癌Ⅰ级16例,Ⅱ级22例,Ⅲ级20例,Ⅳ级14  相似文献   

8.
张华  葛林浩 《山东医药》1999,39(9):25-26
腮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80%,其中良性肿瘤占80%,恶性肿瘤占20%。为进一步提高腮腺肿瘤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尽量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我们设计了C形切口面神经解剖术,共行腮腺肿瘤切除3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18例,...  相似文献   

9.
郭欣  吴志宇  陈春悠 《山东医药》2008,48(20):116-116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C)、腺样囊性癌(ACC)及多形性腺瘤恶性变(MPA)均为常见涎腺癌,我们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4例涎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TERTm-RNA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现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又称圆柱瘤(cylindroma)或圆柱瘤型腺癌(adeno-carcinoma of cylindroma type),由Billroth首次报道,是居头颈部第二位的涎腺恶性肿瘤,好发于小涎腺及大涎腺中较小腺体。本院去年收治了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患者,经肺部CT、胸腔穿刺及内科胸腔镜等检查最终确诊为胸膜腺样囊性癌,因以往文献报道很少有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腺样囊性癌病例,故将本例  相似文献   

11.
13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术前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3例老年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治疗,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病例的临床表现,肿瘤好发部位,手术治疗及病理分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误诊为混合瘤首次单纯局部切除手术9例,而行再次根治术。结论MEG与涎腺混合瘤极其相似,术前误诊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SP60和Pan-钙黏蛋白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HSP60和Pan-cad检测。结果HSP60和Pan—ca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强弱和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HSP60和Pan—cad的异常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均可作为评估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99mTcO4涎腺动态显像对干燥综合征(SS)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MarconiFx810双探头SPECT仪对30名正常志愿者和34例临床确诊的SS患者进行99mTcO4-涎腺动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生成双侧涎腺时间-放射性曲线,计算摄取指数(UI)、排泌指数(EI)等功能参数,并将SS患者各项功能参数与唇黏膜病理学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S患者涎腺UI、EI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腮腺及颌下腺摄取功能指标与病理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1,-0.321;P值为0.01,0.008).腮腺EI值与病理分级无统计意义的相关性,Ⅱ~Ⅲ级EI值相近,颌下腺EI值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且与正常组有部分交叉.结论 99mTcO4-涎腺显像定量分析对SS诊断的灵敏度高,对病情评估、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5-LOX)、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EC)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0例涎腺MEC、20例多形性腺瘤、20例癌旁2 cm正常组织中的5-LOX、CD34(以此标记MVD)。结果涎腺MEC中5-LOX的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MVD为(24.825±9.685)条/HP,多形性腺瘤、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0/20)和(8.20±1.735)条/HP、5.0%(1/20)和(9.9±1.373)条/HP,前者与后两者的两个指标相比,P均〈0.05。5-LOX的表达与涎腺MEC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MVD的表达与涎腺MEC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结论5-LOX、MVD在涎腺ME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诊断涎腺MEC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分析764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情况和组织学分类。结果:恶性肿瘤患病率(29.2%)明显高于良性肿瘤(2.5%),男多于女(1.4:1)。60-64岁组患病率最高,约占半数。良性肿瘤大部分来源于涎腺,其中腭部混合瘤居首位;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上皮源性口腔癌,以鳞癌最多,好发部位依次为颊,龈,舌,唇;龈,唇,口底癌的发生率较其它年龄组增加。分类比较表明:腺淋巴瘤,腺瘤,鳞癌,腺癌在老年人群中高…  相似文献   

16.
陈玲  万飞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3):166-168,F0004
涎腺腺样囊性癌(ACC)是涎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对头颈部肿瘤p16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16-pRB-cyclinD1通路,RB通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腔鳞形细胞癌(SCC)上,其作用和意义已被证实[1]。但对  相似文献   

17.
270例腮腺肿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肿瘤是颌面部常见肿瘤,而腮腺肿瘤的发病率最高,约占80%.1980~2003年,我院共收治腮腺肿瘤27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维吾尔族患涎腺恶性肿瘤13例、涎腺多形性腺瘤11例及涎腺非肿瘤组织10例的p185蛋白及p16蛋白的表达及变化,探讨抑癌基因p16(表达产物为p16蛋白)、原癌基因C-erbB-2)表达产物为p185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涎腺肿瘤患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关系及临床意义,为涎腺恶性肿瘤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本研究得出:(1)免疫组化法检测p185及p16蛋白的表达,可对良、恶性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涎腺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指标;(2)p185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占很大比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及各类涎腺肿瘤在大、小涎腺中的分布却少见报道.本文收集我科近十年来老年涎腺肿瘤住院患者500例临床资料,针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不同病种与良、恶性肿瘤间的构成比进行分析,旨在提示目前老年人涎腺肿瘤的现状,为老年人常见涎腺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后对腮腺及唾液腺分泌的影响。方法10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放射治疗时腮腺及下颌腺受到的照射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各51例。A组受照剂量≤26 Gy,B组>26 Gy,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唾液腺包裹腮腺、颌下腺的表现弥漫系数(ADC)值、Ex值及口干程度。结果腮腺及下颌腺在静息状态,两组治疗前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酸刺激条件下ADC值显著高于静息状态(P<0.05)。两组治疗前后腮腺及下颌腺E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6个月,腮腺Ex值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口干程度会随时间的变长而逐渐降低,且B组口干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会严重影响腮腺及唾液腺的分泌,并造成严重的口干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