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剂量IFN-γ体内对小鼠H22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尤其是低剂量的γ干扰素(IFN-γ)体内表达对小鼠H22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鼠H22肝癌体内发生和进展的模型,以不同剂量IFN-γ表达质粒(mIFNG)进行长期和短期直接肌肉转染,检测H22肝癌的发生率及生长速率;半定量RT-PCR、ELISA及实时定量PCR检测IFN-γ的表达情况;肌肉转染表达IFN-γ阻断剂,检测其对IFN-γ作用的影响。结果 注射低剂量(10μg)的mIFNG质粒局部持续表达IFN-γ可明显促进小鼠H22肝癌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短暂的表达则没有这种促进作用。IFN-γ拮抗剂则可对抗低剂量表达IFN-γ对肿瘤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注射高剂量(100μg)的mIFNG质粒局部持续表达IFN-γ则能够介导明显的抗肿瘤效应。结论 IFN-γ对小鼠H22肝癌具有双重作用,也可能是联系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衔接者。  相似文献   

2.
新闻点击     
刘晓荻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12):1313-1313
分子探针可以使活体动物中的癌细胞发光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7/9/26)报道,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以使活体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发出红光的分子探针。这种探针的主要成份可以标记活性的蛋白酶分子,这种酶可破坏蛋白质,存在于癌细胞中,探针通常无法以肉眼观察,但是当它与蛋白酶结合就会发光,可以通过皮肤或是近红外线照相机观察到,目前这种影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小鼠身上。这种瞄准酶的分子探针,比其他分子探针小约100倍,所以可以轻易地进入细胞膜和活细胞中。而且可以迅速地在动物体内移动,同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 Tim-3)与其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以及相关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s Tim-3和Galectin-9的表达,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IFN-γ和IL-4的变化,Pearson法分析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s Tim-3、IFN-γ及IL-4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布鲁氏菌病患者组血清中的s Tim-3和Galectin-9及IL-4的表达均增加(P0.05),IFN-γ表达减少(P0.01),并且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s Tim-3的表达与IL-4呈正相关(r=0.87,P0.01),与IFN-γ呈负相关(r=-0.76,P0.01)。结论 s Tim-3和Galectin-9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体内高表达,参与了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一种低毒性的顺铂复合物: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γ-PGAasp-CDDP),考察其体外性质和体内毒性,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γ-聚谷氨酸与天冬氨酸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备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复合物,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化学法制备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常规方法检测该复合物稳定性;透析法研究药物缓释效果;MTT法检测复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小鼠体内实验检测其体内毒性。结果成功制备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顺铂的有效结合率达30%;该复合物在常温中性环境下稳定;30h时顺铂的累计释放率达到30%;细胞实验表明复合物对Bcap-37(人乳腺癌细胞)和BEL7404(人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小鼠体内实验表明该复合物的毒性比游离顺铂低。结论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仍然保留了游离顺铂的生物活性,在杀伤肿瘤细胞、引起细胞凋亡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体内毒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滞留效应(EPR效应)以及药物缓释作用有关,因此该复合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因诊断1例β基因簇大片段纯合缺失病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 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和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广东惠州地区71 001份外周血样本, 针对可疑β基因簇大片段缺失样本加用裂缝聚合酶链反应(Ga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ap-PCR)技术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分析其基因分型, 用统计学R软件比较分析血液学特征。结果检出89例β基因簇中国型Gγ(Aγδβ)0缺失基因分型(检出率为0.13%), 其中中国型Gγ(Aγδβ)0缺失杂合子70例, 中国型Gγ(Aγδβ)0杂合缺失复合α地中海贫血18例, Gγ(Aγδβ)0缺失纯合子1例。建立13 683例正常对照组, 与杂合子携带者的6组血液学参数相比较, 箱线图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出的1例Gγ(Aγδβ)0缺失纯合子临床表型为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电泳结果显示HbF值100%。结论惠州地区人群β基因簇大片段缺失基因型的携带率高, 血液学HbF值明显升高, 应重视筛查, 选择性行罕见型检测, 防止漏诊或误诊, 指导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谷胱甘肽 (glutathione,GSH)及其相关酶类对化疗药物的解毒作用是恶性肿瘤化疗耐药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γ- GCS)是 GSH体内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大量的体外及临床实验已证实γ- GCS与多种肿瘤细胞的耐药有关 ,抑制γ- GCS活性可降低细胞内 GSH水平 ,同时使肿瘤细胞耐药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本文综述了γ- GCS的生物学特性、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在肿瘤耐药形成中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核酸定量检测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军  王立荣 《医学信息》2000,13(6):340-34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克隆、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核酸检测技术在各实验室中得到普及应用。以丙型肝炎病毒(HCV)为例,常规PCR只能定性检测体内有无HCV而无法判断其病毒含量。实际上,HCV在患者体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HCV含量的高低与患者的病情轻重、预后、治疗反应等都有关,因此核酸的定量检测技术在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中均有较大意义。根据其方法、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定量检测核酸,主要是通过应用标记探针的杂交反应来定量检测结果:另一类是将待测核酸利用扩增后再通过酶免疫法(EIA)、发光分析、荧光…  相似文献   

8.
三十多年前,Pressman等就己提出用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s)标记抗体作体内肿瘤定位的概念,并开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但发展缓慢.只是近七年来,由于γ-闪烁照相术(gamma scintigraphy)的发展和一些抗肿瘤高纯度抗体的制备,才促进了这类研究的较快发展.特别是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非天然糖代谢探针N-丁炔酰基-全乙酰化甘露糖胺(Ac4Man NAl)在体外细胞水平及体内小鼠组织代谢标记唾液酸情况。方法体外实验,将探针Ac4Man NAl与细胞共培养后,收集蛋白并进行Click反应,通过Westernblot检测探针标记情况。体内实验,通过对Ac4Man NAl组连续7d进行腹腔注射200μl Ac4Man NAl(300 mg/kg,溶于70%DMSO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同体积DMSO生理盐水溶液。第8天,对两组小鼠进行安乐死,取各组织蛋白,通过Click反应后,进行Westernblot分析各组织中的糖标记情况。结果通过探针与细胞共培养,Ac4ManNAl在体外对细胞蛋白标记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并且此探针对多种类型肿瘤细胞也具有良好的标记效果;小鼠体内代谢标记结果表明,Ac4Man NAl在小鼠各组织标记信号明显,且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唾液酸探针Ac4Man NAl是一个高效的唾液酸糖基化代谢标记探针,可以在体内外水平实现对细胞和小鼠组织进行标记,为唾液酸代谢标记及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HLA分型技术从传统方法发展到基因水平是近年来的一次突破。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原理探索HLA多态性开始,接着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顺序特异性寡核苷酸(SSO)探针的应用使基因分型方法迅速发展,主要有两方面:PCR结合SSO探针和PCR结合RFLP,两者都在改进中。将PCR与单股构象多态性(SSCP)等结合的方法也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鸡体内细胞因子的基础转录水平。方法利用双重荧光定量RT-PCR(dqRT-PCR)技术,对70日龄的5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ablity complex,MHC)单倍型无特定病原体(special pathogen free,SPF)鸡群G1、G2、G3、G5和G7的肺组织(包括气管)、胸腺、法氏囊、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Th1型(IFN-γ、IL-18)和Th2型(IL-4、IL-10)细胞因子mR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IFN-γ和IL-4在各鸡群的胸腺中转录水平最高,IL-18和IL-10在法氏囊中最高,Th2型细胞因子在脾脏中最低;初级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中IFN-γ和IL-10转录水平在G3鸡群中最高。结论 70日龄时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在SPF鸡的初级免疫器官中转录水平较高,且为制衡状态,胸腺中表现为IFN-γ和IL-4相互制衡,法氏囊中为IL-18与IL-10;不同MHC单倍型鸡体内细胞因子转录水平有所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125)I标记导向药物测定其药时曲线和体内分布,提出初步数学模型,计算出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与柔红霉素(DNR)在白血病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以评估导向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与此同时建立了测定导向药物HI30-PAD-DNR中柔红霉素的水解产物柔红酮(daunomycinone,DNRO)非同位素测定导向药物血药浓度方法。为将来导向药物Ⅰ期和Ⅱ期临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重组人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研究。用常规法将分泌重组人γ-干扰素(γHu2FN-γ)单克隆抗体(McAb)细胞株(A_3和B_3E_7)接种组织相容性的动物体内,诱生有活性的IFN-γ-McAb,其中一株A_3杂交瘤分泌抗Hu2FN-γ-McAb的性能非常稳定。它比B_3E_7杂交瘤分泌的McAb效价高5~10倍。为提供较高纯度的A_3、B_3E_7 McAb制品、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对高糖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高糖(33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并以低糖培养基(5.5 mmol/L D-葡萄糖)作为对照。分别利用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NO)的荧光探针观察PPARγ激动剂比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超氧阴离子和NO水平的影响,以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结果:PPARγ激动剂比格列酮可显著抑制高糖介导的ROS生成,并可防止高糖介导的内皮细胞NO水平的下降,而上述作用可被PPARγ的阻断剂GW9662所阻断。PPARγ激动剂可上调内皮细胞UCP2的表达,而通过genipin抑制UCP2可显著减弱PPARγ激动剂的作用。结论:激活PPARγ可显著抑制高糖介导的ROS的生成,而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UC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俏  郭霞  蒋盛芝  黄洁柔  肖彬  饶慧 《解剖学研究》2021,43(3):247-250,256
目的 探究干扰素-γ(IFN-γ)水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体内Toll样受体9/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亚基p65(TLR9/MyD88/NF-κB p6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LE 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质粒组和IFN-γ siRNA组,空质粒组和IFN-γsiRNA组采用活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优化条件,建立基于AllGlo探针技术荧光定量法检测4种疱疹病毒新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单重和多重定性PCR扩增临床常见4种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HSV-2、Epstein-Barr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并测序鉴定,然后分别采用AllGlo探针和TaqMan探针的单重和多重定量PCR技术对4种疱疹病毒进行单种和多种病毒同时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TaqMan探针和AllGlo探针单种疱疹病毒检测阳性率和特异性均为100%,AllGlo探针单重定量PCR检测比4重探针单种定量PCR的检测Ct值高1~3,AllGlo探针4重定量PCR可以同时检测4种疱疹病毒,相同样品AllGlo探针4重定量PCR检测与单探针单重定量PCR分别检测的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AllGlo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通量、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TaqMan探针,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卡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卡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应用卡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后,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应用卡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后,患者体内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TNF-α和IFN-γ水平与疾病程度存在显著的正性相关关系(P<0.0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IL-10水平与疾病程度存在显著的负性相关关系(P<0.01).结论 卡文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流式细胞仪(FC)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联合运用,作为定量检测选择细胞群中特异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敏感方法.为了检测小鼠体内诱导的IL-1αmRNA,首先于BALB/C小鼠腹膜内注入20μgLPS,3小时后收集脾细胞和硫基乙醇诱导的腹腔渗出细胞.每组细胞标记大鼠抗小鼠巨噬细胞抗体(MAC)或IA~d.RNA-RNA FISH测定,将悬浮细胞与生物素化的有意义IL-1α探针,反义IL-1α和反义IL-2探针共同孵育37℃17小时.杂交细胞用RNA酶处理,异硫氰酸荧光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γG)体内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①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试验(MCIA),检测不同浓度的IVγG抑制RSV的作用。②建立RSV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将40只感染RSV的小鼠分为4组,即IVγG治疗组、病毒唑治疗组、Palivizumab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10只未感染RSV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于治疗后第5及第7天,分2批处死小鼠,分离病毒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积分。结果:①IVγG具有抑制RSV的作用,其治疗指数(TI)为275,较病毒唑高6倍,较Palivizumab低2倍。②IVγG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积分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但其5d的治疗作用低于Palivizumab治疗组(P<0.05)。结论:IVγG在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抗RSV的作用,但效果均低于Palivizumab。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是细胞外膜蛋白。uPAR不仅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同时在肿瘤间质中也表达增强。本研究将uPAR作为分子靶点,以人类氨基末端片段(hATF)作为靶向原件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利用该靶向探针在uPAR中度表达的HT29荷瘤裸鼠体内验证该探针的影像效能。体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uPAR表达量,普鲁士蓝染色以及细胞MRI扫描检测探针的特异性,MRI扫描荷瘤裸鼠检测探针体内的成像效能,并通过病理学检查显示探针在肿瘤内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不同肿瘤细胞具有不同uPAR表达特性,在筛选的细胞系中,Hela为uPAR强阳性细胞,HT29为uPAR中度阳性细胞,Lovo则为uPAR阴性细胞。体外试验利用强表达uPAR的Hela细胞与hATF-SPIO探针共同孵育,通过普鲁士蓝染色及MRI细胞扫描发现,hATF-SPIO能够特异性结合Hela细胞且使得其T2WI信号明显减低;而对照组Lovo细胞MRI信号值在探针孵育前后未见明显变化,普鲁士蓝染色也未见hATF-SPIO在Lovo细胞中的滞留。MRI动物扫描显示hATF-SPIO探针能够随着血流达到HT29移植瘤且使得HT29肿瘤在T2加权相上较Lovo移植瘤信号降低,在探针注入后24h,两者信号值有明显差异;随后肿瘤组织的普鲁士蓝染色观察显示hATF-SPIO探针在HT29移植瘤内存留。综上所述,通过实验证明hATF-SPIO不仅在体外能够靶向结合uPAR表达的肿瘤细胞,并能够在体内靶向显影uPAR中度表达的结肠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