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剂量尿激酶顺行静脉溶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方法经患肢足背静脉小剂量持续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250ml生理盐水,2次/d,20滴/min,溶栓治疗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病程在72h内溶栓显效100%(18/18),病程超过72h至10d以内溶栓显效49%(17/35),有效43%(15/35),病程10d以上溶栓有效80%(4/5),治疗过程无出血倾向。结论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经患肢足背静脉小剂量注射尿激酶既使药物持续作用又可避免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48例不同原因引起的DVT患者,治疗2周后采用GE Logic9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查再通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变化情况。结果:48例患者治愈30例,有效15例, 1例治疗1周内患肢进行性加重转行静脉切开取栓,其余2例未通,但有侧支循环建立,并遗留不同程度后综合征。经治患者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总有效率为93.8%。结论:用小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DVT既可减少溶栓药物剂量、又可减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是治疗DVT的安全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和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UK)100 U~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30 min滴完。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以期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种心律失常。结果本组72例中,均无牙齿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肤瘀斑;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和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近十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经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共215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组1,病程3天内者,采用溶栓及手术取栓46例,后者仅2例.溶栓药尿激酶直接灌注患肢,50万单位/日,平均疗程7天;同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日.组2,病程3天以上,用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169例.每日肝素钠盐水静滴12500单位,疗程21天,同时同组1以低分子右旋糖苷静滴,患肢尿激酶灌流,疗程7天.结果组1,治疗24~48小时除2例晚期癌症并盆腔转移疗程超过8个月仍有明显胀外,其余44例肿胀逐渐消退,平均住院10天,出院时患肢深静脉造影均恢复通畅,疗效满意,随访无复发.组2,除2例并发肺检塞死亡外,167均有不同程度消肿,平均住院28天.出院时患肢深静脉造影,均显示下肢深静脉为完全闭塞或以闭塞为主的部分再通.出院后静脉造影检查151例中,完全闭塞为主的呈现部分再通28例,原为闭塞为主部分再通者,有16例已完全再通.但组2所有病人均伴有下肢浮肿、色素沉着、皮炎、溃疡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4年3月~1997年6月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应用国产尿激酶(UK)和德国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发现UK和SK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0.8%及63%,5周死亡率分别为8.6%及7.4%,严重出血并发症1.85%及2.1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加大UK剂量至200万U,并不增加血管再通率反而增加出血并发症.临床观察证明UK和SK用于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UK副作用小,血管再通率高,价格低廉,宜在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的选择原则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38例DVT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包括静脉腔内插管溶栓术38例、球囊扩张术14例和支架放置术2例.48h照腹平片观察滤器的位置,1周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下腔静脉和病变深静脉的通畅度,出院后定期复查滤器位置和患肢情况.结果髂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肱静脉DVT的完全缓解率为100%,股静脉DVT完全缓解率为93.3%,小腿静脉DVT为68.4%;其余为部分缓解.滤器放置成功率为100%,溶栓过程中及追踪复查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结合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有效而安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患肢输注尿激酶局部溶栓加曲克芦丁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4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局部溶栓组好转、治愈率95.24%,优于对照组(70%,P<0.05)。两组血液流变性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肢输注尿激酶局部溶栓加曲克芦丁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局部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Aegisy式可回收滤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急性或亚急性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92例,Aegisy滤器经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第2天开始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10~15 d观察患者患肢愈合情况,采用超声以及血管造影证实下肢静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采用抓捕器将Aegisy可回收滤器取出,下肢静脉造影术复查,并同时抗凝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置入成功,Aegisy滤器释放均无明显前跳和回缩现象,介入治疗及造影复查过程中,滤器无移位。置入滤器时间平均(16.8±1.3)d,89例患者回收滤器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效果明显,疼痛减轻,无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Aegisy可回收滤器能够明显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具有置入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高、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海臣 《中国微循环》2005,9(3):202-20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低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20~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50~250ml静脉点滴,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用6d(尿激酶首剂用50万U者,每日递减10万U至20万U,共用6d)。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微循环改善剂及脑细胞保护剂治疗3周。对照组除未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外,其他同治疗组。并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过程中检测TT、PT、APTT、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低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3种不同路径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例IVCS合并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28~70岁。按照置管入路不同将63例患者分为A、B、C组,每组21例。其中A组经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C组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3组患者溶栓治疗后造影发现左髂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即予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对比3组患者成功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溶栓时间、溶栓效果评分、患肢健肢周径差,根据溶栓效果评分计算深静脉再通率,根据患肢健肢周径差计算患肢消肿率。结果 A、B、C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0.5%(19/21)、100.0%(21/21)、100.0%(21/21),成功置管时间分别为(33.04±8.96)min、(43.15±12.97)min、(5.68±1.25)min,并发症生发生率分别为13.3%(3/19)、3.3%(1/21)、3.3%(1/21)。3组间比较,C组成功置管时间少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溶栓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溶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溶栓术后患肢肿胀均明显消退,溶栓后第7天患肢健肢周径差均较溶栓前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比较,溶栓时间、溶栓前后的评分、深静脉再通率、溶栓前后患肢健肢大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3例患者中59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期间定期检查,患者均未出现异常情况以及复发。末次随访时,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提示患肢深静脉病变段均无堵塞,血流畅通;37例盆腔侧支循环中,6例盆腔侧支血管明显减少、31例完全消失,髂静脉均通畅。结论 3种不同入路置管溶栓治疗IVCS合并急性DVT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在置管时间上有明显优势,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降低并发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尿激酶方案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1—2018-01收治的尿毒症导管功能不良患者84例,随机分成A方案组与B方案组,每组42例。A方案组采用1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25ml分置两端(各25ml),以12.5ml/h泵入。B方案组患者采用1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40ml生理盐水中,等分置入2个微量泵中,深静脉置管动静脉端联合微量泵,10ml/h泵入。两组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方案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显著高于A方案组(P0.01)。B方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方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万单位尿激酶+40ml生理盐水治疗方案导管功能不良,能显著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李富慧 《医学信息》2007,20(9):1662-1663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为治疗组,另3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保护荆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包括:管理血压、血糖、降血脂及抗感染用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氧化钠溶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静脉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3%,治愈率达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药物预防DVT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32例,术后连续腹壁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d×10d,口服阿司匹林1片/d×30d。其中13例分别于术后第3~9天先后出现术侧下肢循环障碍临床表现,结合下肢深静脉彩超或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均确诊为有症状下肢DVT,并立即行取栓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行取栓术后,临床症状消失,Homans征和Neuhof征转为阴性。2例患者术后伤口渗出增加,细菌培养阴性,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后伤口渗出减少,至术后2周伤口完全愈合。出院后随访1.5个月,再次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或下肢深静脉造影,未发现有血栓形成。结论:术前和术后患肢发生不明原因的肿痛时,应警惕下肢DVT的存在。早期诊断DVT,早期手术,并规范应用抗凝剂,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防治下肢DV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为抗凝组与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为溶栓组,进行对比性回顾分析。结果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0%(54/60),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1.7%(5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采用抗凝治疗亦是有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保护下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通过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DVT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结果19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肢肿胀消退或减轻,未发生明显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积极、细致、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保护下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7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283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取栓患者中,共发现Cockett综合征173例。其中108例患者一次手术取栓成功;38例左髂总静脉短段闭塞者行闭塞段静脉切除,端-端吻合髂总静脉;27例患者再次静脉切开取栓,并采取股静脉-下腔静脉原位移植术12例,健侧大隐静脉-股静脉交叉转流移植术(Palma手术)15例。结果96例(55.49%)患者于术后1~3d患肢肿胀消退并接近健侧;32例(18.49%)于术后5~7d后肢体肿胀消退;18例(10.41%)肢体水肿消退较慢。27例再次取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全组病例得到随访者146例,随访率84.39%,随访期间患肢症状改善满意。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手术取栓过程中,需要根据髂总静脉的闭塞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患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基础上采用胫后静脉置管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对其中髂静脉狭窄5例和闭塞1例患者在拔除溶栓导管后实施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18例患者置管溶栓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术前合并肺动脉栓塞者症状消失。溶栓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期间,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置管处渗血或血肿形成、神经损伤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个月。15例肢体肿胀基本消退、肌张力减低、恢复正常劳动力;2例活动后肢体出现轻微肿胀伴沉重感,能进行正常家务劳动;17例均未出现患肢浅静脉曲张及静脉营养性障碍。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适应证宽,便于护理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有效地预防、诊治DV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2月静海县医院脑外科入院的115例颅脑创伤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间断行双下肢周径及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查。结果115例颅脑创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30只下肢静脉,共检出20例DVT患者,血栓的发生率8.70豫。其中腓肠肌静脉血栓16例,占80.00豫。对DVT患者及高凝患者在伤情允许下采用制动、抬高患肢、抗凝溶栓等治疗,16例完全治愈,3例好转,1例患者突发死亡。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存在较高的并发DVT风险。彩色多普勒超声被认为是DVT首选的无创诊断方法。提高对颅脑创伤患者发生DVT风险的认识,进行DVT的早期预防和给与DVT患者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气压仪预防宫外孕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及其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0例宫外孕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和气压仪组,各40例.护理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气压仪组在护理组基础上增加下肢气压仪干预.对比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凝血指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气压仪组、护理组发生DVT的例数分别为1例、8例.气压仪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组(χ2=4.507,P=0.034).干预2 d、7 d后,气压仪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长于护理组,D二聚体(D dimer,D-D)水平低于护理组(P<0.05);气压仪组的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均大于护理组(P<0.05).结论:下肢气压仪能显著加快宫外孕HS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并能改善凝血指标,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保留非曲张大隐静脉主干,采用腔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断离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5例(76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用Excel表简单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腔镜联合泡沫硬化剂组,33例(39条患肢)采用腔镜小腿深筋膜下穿通静脉断离联合溃疡周围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B组为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组,32例(37条患肢)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及曲张静脉属支剥脱。用CEAP分级及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手术前CEAP分级及V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VCSS(13.8±0.6)分、术后(4.8±0.9)分,A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VCSS(13.7±0.5)分、术后(8.0±1.8)分,B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VCSS差值分别为(9.0±0.9)分和(5.7±1.3)分,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穿通支断离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能有效地阻断溃疡区域的静脉高压淤血状态,疗效优于大隐静脉主干剥脱。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生与大隐静脉曲张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