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加强医学实习生医德教育,必须实施“三三一一”工程,重视做好选医院、选教师、选队长(“三选”)工作,做好医德医风调查、检查、自查工作,以及开展伦理讲座、伦理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课教学中应重视医德渗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学生在临床课的学习阶段。除了在专业上要把所学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工作技能外。还应在临床实战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在临床课教学中,笔者体会到:(1)所有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把医德教育看成是每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摒弃那种认为医德教育是医学伦理学教师的事的错误思想。(2)临床教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既要“授业”又要“传道”,既要重视医术上的“解惑”,更要注意学生做人上的“解惑”。(3)临床教师要认真备课。力求使整个课程中都渗透医德教育内容。(4)要重视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医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医德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在医学领域中对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医务工作者高尚医德情操 ,提高医疗质量 ,发展医学、培养人才都起到积极的影响。尤其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 ,加强医院管理中的医德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1 医德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1.1 良好的医德是搞好医院管理的伦理基础。医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们鞍钢铁西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一直没有放松,创造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尤其去年以来,在全国性整顿行业不正之风中,我们针对“红包”现象这一“热点”和“公害”,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新路子,采用综合举措加以治理,收到了明显效果,成为辽宁省卫生系统“纠风”先进单位。一、抓治本和自律,是市场经济下医德医风建设的根本任务医院建设和发展根本在人、医务人员只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搞好医德医风建设。马克思曾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任何道德行为的实现都是自觉的选择,自愿的行动。自觉是实现高尚人生观的阶梯.去年下半年,我们为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红包”的自律能力,开展了“红包为什么不能收”的群众性大讨论。经过重温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学习邓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服务-学习型医德教育模式对医学毕业生医德行为选择倾向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2年对汕头大学医学院近5年毕业的30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毕业生基本情况、医德行为及服务-学习参与情况。采用SPSS 19.0行卡方检验(α=0.05)及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68.2%(206/302)的医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了服务-学习;“有参加”服务-学习的毕业生对于“处置伤口时,患者将呕吐物溅在自己脸上”处理方式的选择上比“没有参加”的毕业生更符合医德规范要求(P=0.037)。在“是否收取患者红包”问题上,两个群体的选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参与服务-学习”为影响医生是否收取红包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服务-学习模式下培养的医学生,在走上岗位后其医德行为选择更符合医德规范要求,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医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不同生源医学生医德认知现状,寻找适宜的医德教育对策。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不同年级医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医德的认知情况。结果28.2%的城镇来源学生认为医患关系和谐或比较和谐,高于18.2%的农村来源学生(P=0.001或0.019);40.0%的农村来源学生认为医患关系很紧张,明显高于28.4%的城镇来源学生(P=0.001);33.0%的城镇来源学生认为目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履行的“较好”,明显高于25.5%的农村来源学生(P=0.019);而13.1%的农村来源学生认为目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履行的“不好”,明显高于8.1%的城镇来源学生(P=0.026);12.7%的农村来源学生认为目前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有待提高”,高于7.5%的城镇来源学生(P=0.019);12.2%的农村来源学生认为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为“医护人员态度恶劣”,高于7.3%的城镇来源学生(P=0.028)。在“医疗实践的选择倾向”上,城镇来源学生比农村来源学生更符合医德规范要求。结论医学院校应当关注城乡生源医学生教育本身存在的差异,加强医德教育及对农村生源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医动机。  相似文献   

7.
规范服务“窗口”竞赛与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密切相关。规范服务“窗口”竞赛的目的和宗旨,在于促进和提高医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展规范服务“窗口”竞赛有利于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而搞好医德医风建设又为规范服务“窗口”竞赛达标取胜奠定了基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临床教学与医德教育兰州医学院郭正田医学属于应用科学,实践性强。对医学生来说,搞好临床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搞好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加强临床教学,需要做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就临床教学与医德教育为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1 认清发展形势,抓医德医风意识的不断深化 医务工作者时时都应关注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特别关注职业道德建设,紧紧抓住医德意识的不断深化,唯如此,方可处处主动。当前深化医德意识,领悟其主要内涵有以下几点深远意义:一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深化医德意识,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基本策略的总体要求;二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深化医德意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三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深化医德意识是贯彻落实联勤部、分部党委首长指示精神的具体步骤。各支部要与部队开展的“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总后开展评选“为部队服务先进”等活动结合起来,与  相似文献   

10.
“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1]是党的十八大对医疗卫生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行动指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还应在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完善考核,树立典型,舆论引导上下功夫,从而实现“让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唐代医家不但创立了医德准则和规范,使医疗行为有所遵循.而且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使伦理渗透于医理之中,进行医德教育和评价.唐代医家王焘之《外台秘要》开拓了医理伦理结合的医德教育和评价,它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医德教育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部某医学院校为例,分析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医学生对艺术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针对医学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艺术教育应从“动、思、悟、情”四个维度融入“新医科”教育改革大格局。具体即为发挥艺术教育功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新动能、职业动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提高学生对时代、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爱自己、爱病人的真情。在传统医学专业教育框架内,将艺术类选修课和“新医科”有效衔接,建构合理的艺术课程体系;优化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与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突出医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艺术实践导向,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切实落实艺术教育四个维度的功用,打破课程体系壁垒,发挥艺术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功能化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医学院校"两课"教学建设的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科院校"两课"教学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基于我校"两课"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医科院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校"两课"教改的经验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新医科”为背景构建以“育人为驱动力—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全过程育人路径,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大一至大五)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等方法构建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模型和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临床医学本科生采取随机抽样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探讨构建全过程育人的路径。结果 实证调研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情况的医学生人文态度评分均值为(3.47±0.75)分。从性别上来看,男生人文认知、态度、行为评分为2.81分、3.68分和3.22分,全部高于女生的2.52分、3.22分和2.9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一到大五年级数据显示:人文认知、态度、行为评分均呈现出年级升高而递增的趋势,运用“知信行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P)”模型发现医学生对人文素养认知率较为理想,不同年级医学生知晓率不同,并利用交叉分析去研究学校对医学生开展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教育效果与多选题的交叉关系,呈现出显著性。结论 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培育医学人文素养需贯穿大一至大五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医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主义医德规范对医学生的要求与其医德水平之间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①医德认知观念系统化要求与医德教育非系统化之间的矛盾;②医德情感升华与个体思想水平、能力的矛盾;③医德意志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④医德信念稳定性与动摇性的矛盾;⑤医德行为恒常性与非恒常性的矛盾。提出了“晓之以理,培养其情,磨砺其志、强化其念、疏导其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阐述信息化时代加强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分析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教育水平偏低、教育方式单一和信息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即完善教育内容,构建分层次信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法,借助新媒体开展医学信息素养的“微教育”;融入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信息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卫生改革面临的5个方面的医德矛盾冲突;界定医德价值导向的内涵,指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必须以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医德价值导向;为培育正向的医德价值导向机制,在今后的医疗卫生改革中应注意:正确认识医疗卫生改革与医德建设的辩证关系,坚持“两手抓”;充分发挥医德教育的利益导向功能;坚持社会主义公正原则;正确引入社会主义竞争机制;实行利益分割原则,建立利益趋向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It is hypothesised and argued that "the four principles of medical ethics" can explain and justify,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ll the substantive and universalisable claims of medical ethics and probably of ethics more generally. A request is renewed for falsification of this hypothesis showing reason to reject any one of the principles or to require any additional principle(s) that can't be explained by one or some combination of the four principles. This approach is argued to be compatible with a wide variety of moral theories that are often themselves mutually incompatible. It affords a way forward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ethics, that treads the delicate path between moral relativism and moral imperialism. Reasons are given for regarding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 for autonomy as "first among equals", not least because it is a necessary component of aspects of the other three. A plea is made for bioethicists to celebrate the approach as a basis for global moral ecumenism rather than mistakenly perceiving and denigrating it as an attempt at global moral imperialism.  相似文献   

19.
论儒家"慎独"思想的医学伦理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儒家"慎独"思想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和境界,"慎独"伦理精神与医德要求具有契合性,因此,在医学界具有重要的现实伦理价值,从医者要达到医德的"慎独"境界,需要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要做到慎隐、慎欲、慎省和慎微.  相似文献   

20.
The idea that ethics is a matter of personal feeling is a dogma widespread among medical students. Because emotivism is firmly rooted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the authors think that focusing on personal feeling can be an important point of departure for moral education. In this contribution, they clarify how personal feelings can be a solid basis for moral educ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compassion by the French phenomenologist Emmanuel Housset. This leads to three important issues regarding ethics education: (1) the necessity of a continuous attention for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2) the importance of examining what aspect of "the other" touches one and what it is that evokes the urge to act morally and (3) the need to relate oneself to the community, both to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to collectively formulated rules and laws. These issues can have a place in medical education by means of an ethical portfolio that supports students in their moral development. First, keeping a portfolio will improve their expression of the moral dimension of medical practice. Second, the effects of self-knowledge and language mastery will limit the pitfalls of emotivism and ethical subjectivism and will stimulate the inclination to really encounter the other. Third, it will show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start that their moral responsibility is more than following rules and that they are involved person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