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表现。方法:对15例患儿进行钡餐造影。结果:胃腔扩张9例,胃排空延迟15例,幽门管细长、狭窄15例,鸟嘴征10例,肩样征5例,蕈伞征4例,幽门小突征8例。结论:钡餐造影能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和幽门痉挛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HPS患儿的幽门管长度。幽门肌层厚度进行测量,并与20例幽门痉挛患儿和10例正常婴儿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测量CHPS患儿组幽门肌层厚度大于等于4.4mm,与幽门痉挛患儿和正常婴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幽门管长度测量上,CHPS组(大于等于14.6mm)与幽门痉挛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痉挛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鉴别CHPS和幽门痉挛具有重要的价值,幽门肌层厚度测量及动态观察在诊断中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小儿顽固性呕吐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27例小儿顽固性呕吐病例行X线平片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其病理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7例中,先天性食管闭锁见于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7例,中肠扭转2例,胃一食管反流(贲门松驰)3例。24例行手术治愈,3例保守治疗。结论常规X线检查仍是患儿顽固性呕吐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形态评估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可疑的幽门肥厚狭窄共33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或随访结果对照。结果33例患儿中确诊28例,3例为先天性幽门痉挛,2例肠狭窄或闭锁(均见于早产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幽门肥厚狭窄做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有助于评价胃腔内容物潴留的严重程度,且在诊断中具有无创性、重复性好、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X线检查方法及其X线表现的有关病理基础。方法:回顾1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的X线检查及X线表现和手术所见。其中有6例有B超检查结果。结果:明显胃扩张14例,胃排空延迟16例。6例B超结果与手术所见相同。其中3例幽门管呈鸟嘴样梗阻。结论:(1)肩样征提示幽门肌肥厚明显。(2)本病必须与其它疾病鉴别。如先天性胃窦隔膜性狭窄。同时还应排除幽门暂时痉挛造成的假象。(3)X线与超声结合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疾病,钡餐透视检查是最简单、最普遍、最准确的X线诊断方法。本文就我院18例经手术证实的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钡餐透视X线表现进行分析,讨论钡餐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诊断及X线表现的有关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0例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征象及其临床表现。结果X线检查证实,30例患儿中有胃扩张26例,胃排空延迟30例,胃食管反流22例,“线样征”24例,“双轨征”18例,“鸟嘴征”25例,“肩样征”21例,“蕈伞征”17例。多数患儿有4种以上征象并存。结论幽门管细长和环肌肥大压迫征象是诊断本病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X线检查分析引起婴幼儿反复性呕吐的原因,重点探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婴幼儿反复性呕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呕吐遂行X线检查的病例48例,均经手术证实或临床保守治疗痊愈。结果 48例中:先天性食管闭锁6例,食管驰缓症5例,胃扭转7例,幽门肥厚性狭窄20例,中肠旋转异常3例,幽门痉挛3例,食管裂孔疝4例。结论对婴幼儿反复性呕吐,传统X线检查仍是一种首要的检查方法,简便、无创,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琪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1):909-911
目的 :探讨B超在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 (CHP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6 1例CHPS的患儿进行B超检查 ,测量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 ,并与手术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诊断无假阳性 ,超声测量CHPS患儿幽门管厚度及幽门肌厚度与手术测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超声测量幽门管长度较手术测量短 (P <0 .0 5 )。结论 :超声可作为诊断CH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胃黏膜脱垂症的X线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儿童胃黏膜脱垂症的上消化道造影表现.结果 胃影增大7例,胃蠕动波弱、少8例.幽门管内见条形黏膜皱襞越过幽门环进入十二指肠球部9例.十二指肠球基底部压迹:单弧状2例,双弧状1例,多弧状或全边样5例;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后患儿中,1例未见球基底部压迹,1例压迹位于幽门管一侧.结论 当X线上消化道造影发现胃黏膜纹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和/或十二指肠球基底部充盈缺损为胃黏膜皱襞所致时,应考虑儿童胃黏膜脱垂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穿孔病例,术前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者41例,腹部CT扫描者51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1例X线片检出游离气体26例,CT检出50例,CT检出率高于普通X线检查(P<0.05)。CT显示腹内游离气体呈新月状或小气泡影(50例),胃肠穿孔处周围局限性积液或蜂窝织炎(34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肠梗阻(5例),胃肠壁增厚(25例),胃肠壁肿块(2例),胃肠壁缺损(4例),腹水(30例)。CT对穿孔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68.6%(35/51),对穿孔部位的诊断符合率为88.2%(45/51)。结论螺旋CT诊断胃肠道穿孔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且对穿孔部位和病因的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47例空气灌肠整复或手术证实肠套叠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重组,测量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肿胀厚度。结果横轴面显示靶征43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23例,结合MPR显示靶征47例(100%)、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33例(70.2%)。整复成功36例,失败9例。成功组套叠肠管长(8.20±3.06)cm,厚(0.81±0.29)cm,失败组:长(12.15±0.26)cm,厚(1.47±0.28)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长=3.8360,t 厚=6.1456,P值均〈0.01)。结论 MSCT多平面技术能提高套叠特征性征象显示率,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厚度的测量,能帮助临床预测整复成功率,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 T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80kV、250mAs ,对比剂:1.0ml/kg )进行扫描,其中12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记录每次扫描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CT值,算出均值,并统计出容积剂量指数(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由2名5年以上心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两名医师的评分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本组的CTDIvoI、DLP、ED分别为(4.85±0.00)mGy 、(572±26.31)mGy .cm、(8.56±1.23)mSv。CT 均值为(517±12.45)HU ,达到诊断要求。两名医师图像主观评价得分分别为4.18±0.75、4.09±0.86,主观评价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93,P=0.00)。12例患者CTA与DSA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明显降低,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和复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病理及CT 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AML 的临床、病理及 CT 资料,将其分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组和其他乏脂肪A ML组,观察病灶的数目、大小、形状、密度及其均匀性、劈裂征、血管影、假包膜、病灶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AML组18例19灶,平均年龄40岁,其他乏脂肪AML 组18例22灶,平均年龄49岁。两组病灶最大径分别为(58.63±56.59)mm和(16.97±8.59)mm,P<0.05;密度不均匀者分别为10例和4例, P<0.05;形态不规则者分别为12例和10例,劈裂征阳性者分别为8例和13例,血管影分别为6例和2例,假包膜分别为6例和2例;病灶强化方式快进快出者分别为4例和10例,持续性强化者分别为14例和12例,渐进性强化者分别1例和0例,两组间病灶形状、劈裂征、血管影、假包膜均无统计学差异。EAML组病灶平扫、皮髓质期和肾实质期CT值分别为(44.3±10.7)HU、(101.6±26.6)HU 和(86.9±17.9)HU,其他乏脂肪AML 组各期CT 值分别为(37.1±7.3)HU、(108.7±23.8)HU和(87.6±13.6)HU。EAML组比其他乏脂肪AML组平扫CT值高,P<0.05,增强后CT 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乏脂肪AML 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EAML较其他乏脂肪AML发病年龄小,病灶体积大,平扫密度相对高且不均匀,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脑出血患者CT造影外渗率可提示血肿扩大,本研究评价脑灌注CT(PCT)推导表面渗透性(PS)是否可检测早期CT造影剂外渗率差异及其意义。方法20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4 h后进行CT检查,入院时进行PCT-PS扫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下列兴趣区的PS值:①斑点征病灶;②造影剂渗漏(PCCT-L)病灶;③排除外渗的血肿;④外渗至对侧区域;⑤无外渗患者的血肿;⑥无外渗患者血肿的对侧面积。此外,比较24 h后的血肿扩展情况。结果上述6项参数的PS分别为(6.5±1.6)、(1.0±0.4)、(0.12±0.39)、(0.26±0.09)、(0.4±0.3)、(0.09±0.32)ml×min-1×(100 g)-1。斑点征病灶的PS值和PCCT-L病灶的PS与其他几项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渗阳性患者的血肿体积由(34±41)ml增加至(40±46)ml,外渗阴性患者则由(20±32)ml降至(17±27)ml。结论与PCCT-L病灶和血肿比较,PCT-PS参数检测显示CTA斑点征病灶造影剂较高外渗率,早期外渗与血肿扩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怀疑肠系膜缺血患者行MS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采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动脉和门脉成像,评价并分析异常的MSCT征象。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7例,管腔内血栓影,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肠壁无强化,5例肠壁变薄,2例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6例,肠管扩张积气、积液33例;肠壁水肿增厚伴密度改变(面包圈征)25例;肠系膜血管增粗,脂肪渗出(缆绳征)17例;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漩涡征)9例;肠系膜静脉管腔内充盈缺损36例,管壁强化(靶征)27例。结论:MSCT扫描与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能准确诊断肠系膜缺血并明确其缺血程度、范围,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鼻咽癌在适形放疗(CRT)和调强放疗(IMRT)不同模式放疗后1周18F-FDG PET/CT显像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CRT组21例及IMRT组19例患者放疗后1周进行PET/CT显像评估,分别进行目测分析及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与两年临床随访结果及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RT组患者2年临床随访无肿瘤残留,IMRT组17例患者活检结果无残留、2例活检结果为阳性;放疗前PET/CT显像CRT组与IMRT组的SUVmax分别为9.57±4.33、9.40±3.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132);放疗后CRT组与IMRT活检阴性组的SUVmax分别为2.38±0.34、3.10±0.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P=0.002).CRT组目测诊断准确率为76.2%,目测假阳性率为23.8%;IMRT组目测诊断准确率为63.2%,目测假阳性率为36.8%.结论 放疗后1周作为18F-FDG PET/CT对鼻咽癌CRT后评估时间点是可行的;放疗后1周IMRT组的SUVmax较高,不是PET/CT的最佳评估时间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三种不同管电压条件下的 Flash模式小儿肺C T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探讨低电压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93例患儿胸部双源CT Flash模式检查资料,按照不同管电压随机分为三组(组1:80kV ,34例;组2:100kV ,29例;组3:120kV ,30例)。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4分制评分;记录每组有效 mAs、CTDlvol和DLP ,测量图像密度及噪声,计算信噪比(SNR)、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①三组图像质量得分〔(3.12±0.640)、(3.69±0.471)、(3.80±0.407)〕及S N R〔(4.25±0.945)、(5.46±1.790)、(5.88±1.665)〕在组1、2和组1、3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组2、3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05);②三组间的CTDlvol〔(1.05±0.056) mGy、(2.14±0.306) mGy、(2.63±0.697)mGy〕及ED〔(0.69±0.086) mSv、(1.36±0.250)mSv、(1.84±0.808)mSv〕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100kV下CT Flash模式较80kV和120kV具有综合优势,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保证高图像质量,对小儿肺部检查,尤其是小气道、肺间质等细微结构的观察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